后来有一位老太监信修明回忆起隆裕当时在宫里的处境,这样说道:“孝定景皇后就是隆裕皇太后,也是光绪的正宫。她姓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因为她性质仁懦,不仅未受光绪的恩宠,就是慈禧太后也对她没有特恩。在宫廷里名有六宫之权,其实上既受制于太后和皇帝,对下不能管制二妃,尤不敢多言,就是对太监,也不敢骄傲自尊。每日必至两宫,早晚请安。请安完毕,只有闭宫自守,心中惴惴,唯忧郁而已。后只率二妃在太后面前奉侍。太后对他们虽无特别管束,但礼仪之缚人,有较平民更为严重。每日在太后面前,提心吊胆,只有与太监为伍。”贵为一国之母的隆裕,在宫里不仅没有权力,还处处受到光绪和慈禧的压制,对于十分受光绪宠爱的珍妃和瑾妃也不敢有太多的管束,活得没有尊严。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后来慈禧太后将珍妃害死了,但是慈禧太后并不是和珍妃站在两个完全不同的阵营上的,反倒是不受宠的隆裕,在整个皇宫里像个格格不入的人。在宫里生活寂寞的隆裕,曾经对自己的亲弟弟说过这样的话:“在老太后面前,我还不如到处惹是生非的恪顺贵妃(也就是珍妃)呢。老太后有时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威严,尤其是对待恪顺和瑜妃的时候。这么多年,你看到过谁敢在老太后面前撒娇?我是从来没有过的,但恪顺和瑜妃就经常这样。而偏偏老太后吃这个,所以我的日子就变得更艰难了。”
隆裕在宫里的生活之所以如此悲剧,首先是因为没有得到皇帝的喜爱,其次是没有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最后,由于隆裕争强好胜的性格,她的处境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有的时候,光绪帝连表面上的和谐都不想维持,面对皇后时总是气势汹汹,闹脾气。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对于隆裕来说,宫里的日子都是一成不变的,就是没有尽头的寂寞和遗憾。
隆裕在和珍妃打一场已经注定了结局的战争,还没有开始,就已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在当时的宫中,因为国库的钱都投给了军事,所以皇宫后妃的用度一再缩减,很多后妃的生活到了拮据的地步。光绪二十年,光绪开始在朝廷中形成自己的势力,而慈禧,并不直接和光绪作对,而是在后宫中找机会打击光绪帝。终于,慈禧找到了可以打击光绪的方法,那就是从珍妃入手。因为当时后妃的生活十分拮据,很多后妃就想到了一些不正当的生财之道,比如卖官。卖官一事被慈禧发现后,对珍妃施以极大的处罚。珍妃不仅受到了太后的杖责,还被贬为了贵人。
直到珍妃受到责罚,隆裕才知道珍妃卖官这件事情。虽然她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这件事情,也没有参与过这件事情,可是最后人们都把这件事怪到隆裕的头上。珍妃和光绪,都认为是隆裕向慈禧打了小报告,才使得珍妃卖官的事情被慈禧发现。人们同情光绪和珍妃,自然而然就对隆裕进行了抹黑。隆裕很郁闷,自从珍妃被责罚后,光绪越来越远离自己了。
宫里的人,对于散播谣言这件事,大约是十分在行的。隆裕没有做过的事情,偏偏安到她的头上,让她在宫里的生活越发艰难。但是阻止不了流言,宫里的人说她心肠歹毒,经常向慈禧告状。面对这些流言,隆裕虽然愤恨,但是也无能为力。嘴长在别人的身上,别人想要说什么,无法阻止,尽管隆裕在宫中处处小心,事事谨慎,但是流言仍然像刀子一样,扎在她的身上。
隆裕在宫里,不仅没有享受任何的人世间的情意(爱情也好,亲情也好),也没有享受到任何皇后这个称号所带来的荣华富贵。相比于慈禧太后所拥有的奢侈生活,后妃们的生活则要节俭很多,甚至到了拮据的程度。还没有逃离京城之前,隆裕在宫里的生活就捉襟见肘,为了应付往来的贵妇,常常要变卖首饰来支撑生活,生活中所得到的例银都用来孝敬太后,很少打点太监和宫女,因而下人们都不是特别喜欢她。甚至于,在光绪帝的生父去世时,也因为致祭时犒赏门丁仆媪的钱都拿不出,只好谎称自己生了病,没有去。这样的日子,在所有朝代的后宫中都是很少见的,隆裕这个皇后,外面看着光鲜,其实内在的艰辛,也大概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一入宫门深似海,无论宫里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勾心斗角,令人心寒,但这毕竟是已经定了人生路线,没有办法改变,也没有办法退出。那些日子再怎么难熬,也需得自己一个人慢慢地走过。
到了光绪二十三年,珍妃的哥哥在广州认识了康有为,在这位维新派的人身上,珍妃的哥哥接触了新的思想,成为康有为的追随者。回到北京城之后,珍妃的哥哥了解到光绪帝也因为想要找到清朝的出路而对改革跃跃欲试,他还了解到,自己的妹妹珍妃在宫里很受光绪帝的宠爱。于是,他想方设法和宫里的珍妃取得了联系,让她也接触到康有为的思想。
在珍妃的牵线下,光绪和很多改革派取得了联系,也在朝中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光绪帝一反懦弱的常态,大刀阔斧地准备实施改革。在康有为、梁启超等改革派的促进下,光绪帝于光绪二十四年颁布“明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新政由此开始。在新政开始后,光绪帝在改革派的建议下,颁布了一系列的变法诏书。主要内容有:在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在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添置船舰;扩建海军。在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设立中小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允许设立报馆、学会;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
光绪帝的这一系列命令,有些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是迈出的历史性的一步。然而,这些新的政策,很快受到了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在新政推出的第五天,慈禧就颁布了一系列的谕旨来制衡光绪帝,一些守旧派大臣跪请慈禧再次“垂帘听政”,宫里甚至传出了慈禧要将光绪帝废除而另立新帝。
光绪二十四年的九月,一直住在颐和园的慈禧突然回到宫里,将光绪帝囚禁到了中南海的瀛台,然后发布诏书,宣布自己再次亲政。于是,这持续了仅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宣告失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逃亡国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除了京师大学堂之外,所有的政策都被废除。
不仅光绪帝受到了处罚,连后宫中的妃子也受到了处罚。首先就是珍妃,珍妃因为向光绪帝推荐了康有为,被慈禧太后以“插手国家大事”的罪名贬到了冷宫,被监视起来。
◆短暂的相守时光
在光绪帝被囚禁在瀛台的这一段时间里,慈禧派隆裕去瀛台照顾光绪。这是这一对不像夫妻的夫妻第一次这样长时间相守在一起,在瀛台的光绪,因为变法的失败,权力被夺走,再加上无法和珍妃见面,情绪很坏。他看待隆裕就像是看待慈禧派来监视他的人。这一切看起来都很符合逻辑,因为隆裕是慈禧的亲侄女,那么隆裕就自然而然和慈禧太后站在同一个阵营里。光绪是这样想的,因此对隆裕就没有半分的好感,脾气十分暴躁,无处发泄的光绪只能拿隆裕来出气。
对于光绪帝在瀛台的生活,一位曾在晚清当公使的美国人,曾在他的著作《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中描述过:“那个金碧辉煌的宫殿对他来讲像是一个囚笼,慈禧太后派来的太监日夜轮番看守着他。慈禧太后命令手下的太监轮流值班,唯恐其中有人同情光绪的不幸,想办法帮助光绪逃跑。每天太监换岗时,连接瀛台与湖岸的板桥就被撤除,光绪只能在囚笼一样的宫殿里走动,偶尔还可以到莲花湖南面的平台上坐坐,等待着,盼望着。”
比起在宫里的生活,隆裕觉得在瀛台的生活似乎更能让人接受,没有了宫里的纷扰,只和光绪帝两个人生活在一起。一次,隆裕被暴躁的光绪骂狠了,就回嘴了两句,惹来了光绪的怒气,一向软绵的光绪帝,将隆裕推倒在地上,狠狠地打了隆裕一顿。这只是一个契机,光绪帝其实对隆裕积怨已久,他因为不能和珍妃相守,对慈禧很是怨恨,对隆裕也十分怨恨。他一直找不到对隆裕出气的机会,找到了机会的他,终于爆发出来了。
挨打了的隆裕心里很是委屈,她流着泪对光绪哭诉自己的命运,哭诉老天爷的不公平。哭完了的隆裕,当晚就搬到了另外的屋子里去住,而光绪帝,对于自己的行为,也没有丝毫的愧疚和不安。屡屡受到挫折的隆裕没有退缩,她虽然不受到光绪帝的待见,但是她还是每日里都去给光绪帝请安,和他一起用早饭。光绪帝在瀛台的生活很是无聊,有李莲英监视着,瀛台是一座孤岛,四面都是水,在监视下的光绪帝根本无法逃走。在这样的无聊中,也只有隆裕的陪伴可以消磨时光了。
光绪帝对待隆裕渐渐和颜悦色起来,他似乎也渐渐体会到了隆裕在宫里时的处境,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同情。被关在瀛台的光绪,没有国家大事可以操心,也没有可以打发时间的消遣,也就能体会到无边无际的寂寞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这大概是光绪帝对隆裕态度最好的一段时间了,要是以前在宫里,光绪是绝对不可能对隆裕产生同情,也不会花这么多的时间和她待在一起的。一场失败的改革,竟然让两个原本心里相隔十万八千里的人走得更近了一些。
隆裕从进宫那一天开始,就没有过快乐的时光,太多的东西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如今在瀛台,只需要面对光绪一个人,没有慈禧,也没有别的女人,她甚至想一辈子就这样和光绪帝厮守下去。
然而世事终究是多变的。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借着镇压义和团的理由,攻入北京。北京城内烽烟四起,一片狼藉。眼看着紫禁城也要遭受外军的侵犯,慈禧于是决定率领皇室的成员逃离北京城,避难西安。
隆裕也在随行逃到西安的队伍当中。当时珍妃已经被慈禧太后推入井中,万念俱灰的光绪,又回复成那个冷冰冰,不愿意多说一句话的光绪。仿佛瀛台的日子并没有将光绪和她之间的关系改变多少。隆裕明白过来,在光绪帝的心中,最喜欢的还是珍妃。无论为他做多少事情,也比不上光绪和珍妃的那些情意。
后来,在慈禧一行西行到西安的时候,因为地方窄小,光绪和隆裕不得不同住在一间大房子里,中间用隔扇隔开,两屋通联。即便是这样,刚刚失去了珍妃的光绪也无心去看一眼隆裕,甚至他认为珍妃的死与隆裕是有很大关联的。光绪是个性格孤僻而又多疑的人,如横下一条心,九头牛也拽不回来。因此,无论隆裕在旅途中怎么照顾光绪,光绪始终不冷不热,甚至连话都不想说,连头都不想抬。
——《我所知道的末代皇后隆裕》
在西安的隆裕和光绪,面对着即将败落的清朝,心里都十分难受。
那段在瀛台一起度过的日子,已经被光绪帝彻底地抛在了脑后。但是对于隆裕来说,那是值得一生回忆的日子。在往后更加黑暗的日子中,隆裕也许就是靠着那些短暂的回忆,来度过艰难的岁月的。
光绪二十八年,国内的战火终于停息了下来,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慈禧带着皇室的成员回到了北京城。回到北京不久,恰好是隆裕的生日。按照清朝入关以来的规定,太后和皇后的生日被称为“千秋日”,每逢皇后千秋佳节的时候,宫内就要由皇帝赐宴,同时要张灯结彩、搭台唱戏地热闹一番,普天同庆。
当时因为和八国联军的战争失败,庚子赔款赔给了八国联军四亿五千万两的白银,造成了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政府拿不出钱来,就把压力施加给百姓,百姓苦不堪言。因而,隆裕知道自己的生日并不能铺张,在这种国家动荡的时节,个人的享乐都应该靠后。于是隆裕就和光绪提出,自己生日的一切活动都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