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好景不长,这个孩子出生后七个月(虚岁两岁),就因为染上天花而离开了人世,还来不及看清这个世界,也来不及让海兰珠和皇太极听到一声他的声音,连名字都没有就离开了。对于海兰珠来说,这个打击是十分巨大的。她感觉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孩子离开的那一刻就崩坍了。为了弥补海兰珠,皇太极在孩子死后,封海兰珠的母妃科尔沁小妃为和硕贤妃,赐仪仗,祖父莽古思被皇太极追封为和硕福亲王,祖母被皇太极封为和硕福妃,整个科尔沁博尔济吉特家族都受到了世人的瞩目。
对于深宫中的女人来说,丈夫只有一个,却必须得和很多人分享,后宫中有无数的女人在等着丈夫的宠幸。就算皇太极再喜爱海兰珠,也不可能天天都陪在她的身边。但是孩子不一样,孩子是自己的,无论丈夫后来有多少的女人,唯有孩子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容颜变老的时候,丈夫可能会变心,但是孩子不会,母亲永远是母亲,谁也无法替代。
对于一个十分渴望孩子的人来说,命运给出这样的惩罚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在孩子死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海兰珠一直心情低落,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她有些认命,命运如此多变,弱小的人是无法改变的。在孩子被天花折磨的时候,自己束手无策,没有任何办法挽救他,也无法代替他痛苦,只能眼睁睁看着小生命在痛苦中一点点地流逝。
就这样,受尽悲痛折磨的海兰珠渐渐忧思成疾。后宫中的女人,大多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生活无趣。生孩子之前海兰珠并不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好,但是有了孩子之后,关雎宫里开始有了孩子的笑声和哭声,不再显得那么冷清,给关雎宫增加了很多的人气。孩子死后,忽然又回到了那种没有什么事情可做的生活,海兰珠一下子就感觉到了生活失去了该有的意义。
再加上,当时宫里的人,都是为了利益见风使舵的人。海兰珠的儿子死后不久,永福宫的庄妃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被赐名为福临,重新又吸引宫人的目光。海兰珠的关雎宫里就冷清了很多,海兰珠在感受着失去孩子的痛的同时,还感受着宫内的人情冷暖。
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悲观和消极中,海兰珠的身体渐渐差了起来。
在生病的这段期间里,虽然有皇太极的安慰和陪伴,也有来自姑姑和妹妹的安慰,但是每每想起自己早夭的孩子,就难免又伤感起来,泪水没有一天天地少去,悲痛也没有一天天地退散。
史书关于海兰珠的记载很少,在她嫁给皇太极之前的生活,史书上找不到任何的文字记载。在海兰珠的孩子死后,关于她在这期间的生活也没有过多的记载。但是我们不难想象,悲观而绝望的海兰珠,在宫里的日子是多么地难熬。到了崇德六年,距离海兰珠的孩子死去已经过了四年,在《清太祖实录》中有了海兰珠生病的记载。
海兰珠的病不是突然而至的,而是一日一日积累而成的。到了崇德六年九月,终于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在《清太祖实录》中,关于宸妃海兰珠的逝世,有这样的记载:崇德六年九月十二日,皇太极于征明驻营中闻宸妃有疾。
崇德六年九月十三日,皇太极于清晨卯刻拔营回兵,大军仅留安平贝勒杜度围守锦山,贝勒多铎围守松山。
崇德六年九月十七日,驻扎于旧边界。是夜一鼓,使者报宸妃病情加重。皇太极即刻起营,派大学士希福,刚林等驰返报信。
崇德六年九月十八日,希福五更抵达盛京。梅勒章京冷僧机等入大清门,至内门时,宸妃薨逝。皇太极于清晨卯刻赶到。恸哭不已。之后六日几乎不进饮食,朝夕悲哭。
崇德六年九月二十三日,多日不食不眠的皇太极昏迷,言语颠倒。
崇德六年九月二十八日,宸妃初祭,皇太极亲笔写下祝文,奠酒并宣读祭文。
崇德六年十月二十七日,追封宸妃为敏惠恭和元妃。
崇德六年十一日十一日,皇太极因思念宸妃,再次失态痛哭。
崇德七年正月初一日元旦,因宸妃丧,免朝贺,罢宴乐,举国不许作乐。
根据这里的记载,崇德六年的九月,皇太极正在松山的战场上指挥清兵和明朝的战争。听闻宸妃病重的消息,在战场上的他心急如焚,恨不得插翅回到盛京的关雎宫内。皇太极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回到宫中。安排好战场上的作战后,他就带着一小队亲兵拔营回盛京。四天后,在中途休息时,有使者回报说宸妃的病情加重,皇太极顾不上休息,立即又带着亲兵启程了。
皇太极于九月十八日清晨到达皇宫的内门,就已经传来了海兰珠病逝的消息。连夜赶路的皇太极,连海兰珠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皇太极痛到极致,顾不上自己皇帝的身份,在去往关雎宫的路上就失声痛哭。这大概是皇太极从出生以来,情绪最失控的一次。皇太极从小是个受尽宠爱、备受关注的孩子,虽然遇到过很多的磨难和挫折,但是都被化解了,他并不觉得人生中有什么难事是可以令自己失声痛哭的。但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到了真正觉得悲伤的时刻,情绪再也无法控制。
在海兰珠病逝后的六天中,皇太极的情绪一直没有得到控制,吃不下任何东西,只有漫无止境的悲伤陪伴着他。到了六月二十三日,几日不眠不休的皇太极开始语无伦次,终于昏了过去。
皇太极毕竟不是一个普通的男人,他是一个政权的最高领导者,有着比他人更坚韧的心,沉迷于悲痛并不是长久之计,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于是他渐渐从悲伤中走出来,开始为海兰珠安排身后之事。
九月二十八日,皇太极为海兰珠亲笔写了祭文:“尔副位椒庭,助宣壶教。自居宫掖,礼遇有加。方期克享遐龄,不意中道奄逝。朕怀悯恻,念芳型之不远,忆淑德而增悲。是用备陈祭物,以荐馨香,仍命喇嘛僧道,礼佛讽经。灵其不昧,尚克祗承。祭毕。”在海兰珠入宫这几年时间里,她一直明理懂事,为整个后宫的人做出了表率。海兰珠逝去还没有多少天,一想起她的音容笑貌,就会增加许多的伤悲,也会让自己的人生感到更多的绝望,但是死亡是一次无法挽回的告别,无能为力的皇太极,只能给海兰珠更多的祭品,让她在黄泉路上走得更加顺畅一些,也告慰她的在天之灵。
一个月后,皇太极下令将海兰珠追封为敏惠恭和元妃,在清朝所有的妃子中,海兰珠的谥号是最长的。
但是这些死后的殊荣,比起活着时候的真实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人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殊荣已经不是属于她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整个家族的。海兰珠没有留下什么东西,她唯一生下的儿子也比她早一步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的整个世界早已在她离开之前就已经崩塌了。
◆伊人随风逝
皇太极对海兰珠的种种深情,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是十分真切而又令人感动的,但是对于一位帝王来说,这样的深情,并不是一个明智的举措。为了海兰珠而放弃战场,是皇太极被很多人诟病的一个原因。一个圣明的皇帝,是能够把握大局,能够分清孰轻孰重的。史家认为,周幽王为了褒姒烽火戏诸侯,唐明皇为了杨贵妃兴师动众千里送荔枝,都是被红颜迷惑的昏君之举。皇太极后来也曾经反省过:在努尔哈赤死的时候,自己都没有这样失控,现在为了一个女人的死,就表现得如此不正常,难道上天让他降临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一个女人吗?
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皇太极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皇帝。他有着常人也有的情绪和感情,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的死,也会难受,会心痛。那是人心底最真实的感情,没有伪装,没有做作,情感战胜了理智。在面对人类最原始的真情流露时,人们不能过于苛责。
然而情感和理智的战争,在过了最悲伤的时期,理智终于渐渐占了上风。在反省过自己的失态行为后,皇太极有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控制着自己的感情,不让自己在人前表现出思念和伤心。
情绪被隐藏在心里不发泄出来,在朝夕悲痛的心情下,皇太极的健康每况愈下。在海兰珠一年的忌辰中,皇太极率领诸福晋前往祭酒,回忆起往昔的日子,皇太极又感到了一阵心伤,他又写了一篇祭文:“崇德七年壬午九月初一日戊辰,十八日乙酉,谕旨:敏惠恭和大福晋,今以尔小祥,不胜哀思,特备祭品,施以敬意。纸钱二万,纸锞五万,各色整纸一万、牛一头、羊八只、席二桌、酒十瓶、搓条饽饽二槽盆、豆面剪子股二槽盆、米六斗、炒面一斗。”
这样的祭祀活动,对于皇太极的心情并没有任何的好处,只不过是又让他想起了伤心的往事,但是唯一可以给皇太极安慰的是,通过这样的祭祀活动,可以不让海兰珠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遗忘。海兰珠这样美丽又动人的女人,应该被更多的人记住。在皇太极的心目中,海兰珠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最温柔的女子,如玉一般的她值得活在别人的回忆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太极对海兰珠的思念有增无减,终于也开始渐渐地生起病来。海兰珠还在世时,皇太极对于发生在两人之间的一些小事并不会在意很多,那仿佛是再日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当海兰珠离开这个人世,关雎宫没有了主人,皇太极才回忆起两人的点滴小事,才发现原来最不被珍惜的小事,才有可能成为最美的回忆。
在海兰珠逝世后的两年,皇太极的病渐渐重了起来,到了不能处理政事的地步。病中的皇太极禁不住埋怨起苍天来,若是一开始命运给他的就是苦涩,那么也许就不会这样的痛苦,但是命运先给了他一些甜蜜,却在还没有彻底尝到滋味的时候将这些甜蜜变成苦涩。更何况,他还有霸业没有完成,如果就这样死去,那么会留下太多的遗憾,一棵在暴风雨中好不容易才长成的树苗,好不容易经历了风雨的磨难,却在长成之后被无情地摧毁了。
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样说来,皇太极虽然有很大的成就,但在男女之情上,却也称得上是悲剧的人生。他在战场上意气风发,挥斥方遒,但是回到皇宫之后,也只不过是个为情所困、为情所伤的失意人。他将自己最强大的一面展现给世人,而那些脆弱的一面,那些不为人知的伤口,只能自己在黑夜里慢慢舔舐,慢慢恢复。
历史上关于海兰珠的记载少之又少,但是在这些仅有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她令人羡慕的一生。古语有云,最是无情帝王家,在皇宫中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真情,在这样的地方,海兰珠能够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情,是十分幸运的。并且这份感情,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人生在世,谁也没有免除死亡的权力。
若是走的路太艰辛,人的心灵太过于明白会让人受更多的痛苦的话,那么,或许在走人生的道路时,可以试着懵懂一点,带着懵懂去追寻最纯真的感情,会获取一个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