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届奥运会是1904年7月1日~11月23日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的。因为远隔重洋,旅费昂贵,欧洲许多国家均未出席,仅有12个国家参加,是奥运会史上参赛国家最少的一届奥运会,并且是继巴黎奥运会后又一个旷日持久的运动会, 会期延至5个月。这届奥运会本来打算在芝加哥举行,因为当时那里正在举行世界博览会,所以就在美国奥委会名誉主席的罗斯福总统建议下,移到了圣路易斯,又是将奥运会与世博会一起举行,又是在博览会的混乱中把奥运会作了陪衬 。奥委会主席顾拜旦和美国奥委会名誉主席罗斯福都没有出席,东道主美国组成了533人的庞大阵容,其他11个国家的选手只有96人。比赛中,美国选手是“人海战术”,其他选手成了陪客和点缀。比赛项目的设立是五花八门,总项目达 到400个,许多项目只有清一色的美国人参加,有人讽刺说,这是美国的“全运会”。最后,国际奥委会不得不对比赛项目进行清理,结果通过鉴定的只有近百个项目。
连续两届奥运会受到博览会的冲击,使国际奥委会得到沉痛的教训,明确了奥运会必须在国际奥委会主导下,按照奥林匹克理念和精神独立自主地举办。从第4届奥运会开始走向正规,并逐步完善。
6.女性走入奥林匹克赛场顾拜旦是奥运会的创始者,但他却不赞成妇女参与奥运会。他曾说:“妇女参与体育活动有失体统,违反自然法则。”“妇女只能为男运动员成功喝彩。”1896年雅典第1届奥运会,不仅311名选手中没有女 性,就连裁判和体育官员也都是清一色男性。
1900年第2届巴黎奥运会上,有12名女子勇敢地走向赛场,参加了非正式项目网球和高尔夫球的比赛。
1904年第3届圣路易斯奥运会上,女子网球项目改成了射箭,但同上一届一样,所有女子项目都是非正式比赛。
1908年第4届伦敦奥运会上,首次将女子比赛项目确认为正式比赛项目。但获胜女选手只能领取证书,不能获得奖牌。持传统观念者坚持“体育是力量的象征”,应该属于男人。就在会后,思想解放的英国奥委会以女子体操、游泳和 跳水非常好看为由,写了一份要求增设女子项目的报告,1910年国际奥委会进行了讨论,决定增设女子项目。
1912年第5届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增设了女子游泳和跳水项目。从此,希望有更多女子项目参加奥运会的呼声越来越高。奥运会在以后各届的项目调整中,也把女子项目放在必须考虑之列。
然而,女子田径运动走向奥运会遇到了很大的阻力。1919年法国体育组织提出,田径是奥运会主项,没有女子参加太遗憾了,要求增设女子田径项目。国际奥委会坚决拒绝接受女子田径,国际田径联合会(1912年成立)也不接纳女 子田径运动。理由仍然是女性不适宜体能类激烈运动。为此,一些国家的妇女体育团体产生了单独组建国际性妇女体育组织的意愿,并于1921年由英、法、意、美等国组建了“国际女子体育运动联盟”(1912~1936年)。该联盟相继组织 了4次“世界妇女运动会”(1922~1934年)。包括11个田径项目在内的妇女运动会办得很成功,从而确立了妇女在田径运动中的地位。女运动员用铁的事实证明了妇女可以从事任何一种体育运动。经过长期协商,1926年国际田联向国际 奥委会提交了女子比赛项目的推荐表。
1928年第9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女子田径项目冲破重重阻力,第一次进入奥运会。这届会上有女子参加的项目已由136项增至290项,女子田径有100米、800米、跳高、铁饼和400米栏这五项。然而,在800米比赛之后,又出现了一 场论战。女子800米的前三名选手都打破了世界纪录,由于竞争激烈,多位选手到达终点后昏倒在跑道上。于是报刊便纷纷议论:女性不宜跑200米以上的距离;参加800米耐力比赛,会加速老化,要求取消这些项目。反对取消的意见认为 ,男性赛后脱水、晕倒的现象同样存在,不应限制女子参加田径运动会的权利。结果国际奥委会还是做出了令人遗憾的决定:取消200米以上的女子比赛项目。对女子800米的封杀一直延续了30多年,到1960年第17届罗马奥运会上才得以 恢复。此后,女子中长跑项目便逐步走进奥运会赛场。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首次设立了女子马拉松赛,还首次设立了纯女子项目:花样游泳和艺术体操。
女子选手在奥运会奋勇拼搏,摘金夺银,为妇女争气,为民族争光的事迹层出不穷,她们用自己的行动争取女性神圣的权力,女选手参赛的比例逐年增加:1900年,0.9%;1952年,10.5%;1992年,26.7%;2000年,近40%.1956年冬奥会 上第一次由女选手代表全体运动员宣誓,1968年夏奥会上第一次由女选手点燃火炬。
自1971年法国女士莫尼克·贝利乌被任命为国际奥委会行政主任之后,女运动委员、女体育官员陆续走进国际奥委会机构。
奥运会女性参与程度的不断扩大,成为妇女地位获得社会承认的一个标志,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7.第6届奥运会在战火中停办奥运会的宗旨是和平、友谊、进步,现代奥运会的创立者们希望继承古奥运会“神圣休战”的传统,使奥运会能为推进和平、制止战争做出贡献。然而,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还是破坏了奥运会维护和平的 愿望,无情地扼杀了3届奥运会。
1912年提出承办1916年第6届奥运会的城市有德国的柏林,埃及的亚历山大,美国的克里夫兰和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四个城市竞争激烈。当时德国军国主义势力疯狂兴起,一场大战即将爆发,为了用体育的力量扼制可能到来的战争, 顾拜旦等人竭力主张把主办地选在柏林。但是他们的善良愿望落空了,他们过高地估计了奥运会推进和平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在当时政治、经济矛盾日益激化的社会背景下,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爆发了。从1914年战争爆发起 ,战火很快蔓延,遍及整个欧洲,弥漫世界。德国当局追求的是领土扩张和控制欧洲,而早把奥运会抛到了九霄云外,原定1916年在柏林召开的奥运会,就这样被这场有30个国家卷入的世界大战葬送在炮火之中了。
战争带来了成千上万人流离失所,经济社会受到严重破坏,大批年轻的运动员战死在战场,估计至少有数十名奥运会选手死于战争。战争期间,国际奥委会从巴黎迁到了中立国瑞士小城洛桑。战后5个月,国际奥委会开会决定在比利 时的安特卫普举办1920年的第7届奥运会,德国、奥地利和他们的同盟国保加利亚、匈牙利被取消参赛资格。
这时,离举办日期只有1年的时间,比利时奥委会在政府有限的拨款之外,在生活尚很艰难的民众之中只筹集到很少资金,只好依靠各盟军的帮助。美驻法部队为组委会提供一批军用物资解决了住宿问题,法、意、英、瑞典也都提供 了物质援助,荷兰开来一艘大船停在港口供住宿使用。主办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建造了能容纳3万人的体育场和其他设施,田径场上第一次出现了标准的400米椭圆跑道。
8月14日第7届奥运会隆重开幕。由顾拜旦主持设计的白底五环旗,第一次在主会场升起,高高飘扬的五环旗象征着世界五大洲各国各民族人民的团结,象征着和平、友谊、进步。和平鸽在天空飞翔。为悼念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协约国 和平将士,首次在体育场点燃象征胜利和光明的火焰。点燃仪式上观众泪流满面,场面感人。东道主比利时击剑、水球运动员维克多·布安代表所有参赛运动员宣誓,这也开创了现代奥运会的一项先例。开幕式上还进行了文艺表演。
这届大会有29个国家参加,因受战争的影响,著名运动员减员,其他选手又缺乏训练机会和时间,大会创纪录的数字明显少于第5届,只有15项奥运纪录(其中9项世界记录)。遗憾的是,新生的前苏联政权不被西方认识和理解,没 有被邀请,前苏联也从此中断了同奥运会的关系30年。
8.奥运会走向规范经过初期各届奥运会的经验积累与不断改革,到1932年在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已逐步趋于规范。
第2、3届奥运会作了世博会的陪衬,令人失望。国际奥委会决心要重振奥运会的传统与庄严,在各国奥委会和政府支持下,进行了不断改革创新。
第4届奥运会:英国主动申办,国王积极支持。除修建大型体育场外,修建了百米长的泳池,结束了在海湾(第1届)或河流(第2届)进行游泳比赛的历史。大会首次举行了入场仪式,各国运动员穿着统一服装在国旗引导下入场。裁 判由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统一安排,改变了原来由主办国出任的做法。邀请专家对一些项目制定了比赛规则。
第7届奥运会:首次点燃奥林匹克火焰;首次升起五环旗;首次举行运动员代表宣誓仪式;首次使用标准化的400米跑道。
第9届奥运会:首次规定各国代表团在开幕式上的入场顺序--奥运会创始国希腊领先,最后是东道主国,其他各队按东道国语言字母顺序排列先后。首次点燃圣火,在主会场设火焰塔,火种取自希腊奥林匹亚。
1932年,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在继承前几届成功作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规范,主要表现在:造型如古罗马竞技场的洛杉矶体育场,经过扩建,成为可容纳10.5万人的大型体育场,也是主会场。新建游泳池,设有水泥看台,有万 人坐席,并有更衣室、沐浴室、休息室等。建有体育馆,供拳击、摔跤、篮球、网球等项目比赛使用,可容纳1.2万观众。修建了男运动员宿舍,后称奥运村(女运动动员仍住旅馆),宿费低廉(2美元/每人每天)。设电子记时和终点摄 像装置。首次为记者采访提供信息服务。将所有项目的比赛时间控制在16天内,改变过去比赛时间拖延太长的状况。限制参赛人数:每个单项各成员国最多只能报3名选手。改革授奖仪式:每项赛毕立即颁奖,设立了不同高度的领奖台。
由于在第4届奥运会上建立了国际游泳联合会,在第5届奥运会上建立了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各单项的运动规则,在这些单项体育组织的研究制定中也逐渐趋于规范,现代奥运会的形态已基本形成。
从第11届奥运会起正式进行火炬接力活动与举行点火仪式。第17届奥运会开始控制开幕式入场运动员人数,开始实施性别与兴奋剂检测,闭幕式上转交会旗于下届主办国城市。现代奥运会运行模式日趋完善。
9.驱散民族歧视的乌云在1904年第3届美国圣路易斯奥运会上,曾经一度被种族歧视的乌云所笼罩,遭到所有与会者的强烈谴责。顾拜旦在回忆录中写道:“圣路易斯奥运会有两天禁止黑人、土耳其人、叙利亚人、菲律宾人及其他有 色人种的选手参加比赛,这是违背奥林匹克原则的。”这届奥运会上,组委会和博览会民族事务负责人组织了一个“人类学日”,让一部分人扮演成非洲矮人、日本虾夷人、菲律宾莫洛人、美国印第安人等有色人种,被白人至上主义者称 为“未开化的野蛮人”,进行打泥巴仗、爬竿、打斗等低俗表演和“比赛”,竭尽丑化污蔑之能事,令人发指。顾拜旦得知这一消息后,愤怒地指责:搞所谓“人类学日”是我们大家的耻辱。也恰恰是这届奥运会上,第一个黑人选手乔治 ·波格参加了3项比赛,并取得了两块铜牌,用行动反击和抵制了种族歧视者。
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上,二战前的希特勒原想借奥运会宣传他的“亚利安种族优越论”,振兴日耳曼。纳粹分子还指责德国运动员在上一届与黑人选手同场竞技有失日耳曼民族的尊严。然而,这届会上的英雄恰恰是美国黑人运动 员杰西·欧文斯。他一人夺得了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和跳远4枚金牌。当100米决赛时,在场的10万观众起立,呐喊助威,目睹黑人选手的风采。欧文斯成了人们街谈巷论的中心人物,甚至人们把这届会称为“欧文斯奥运会”。欧 文斯以他的杰出表现给了希特勒一计响亮耳光。当在场的体育官员要希特勒去接见几位冠军时,他表示拒绝,并立即退场,还说:“美国人应当感到耻辱,他们竟让黑人来争夺金牌,我本人永远不会去握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人的手。”当 时英、美报纸以“亚利安人至上的神话破产”、“欧文斯嘲弄了希特勒”等标题做了报导。和平、平等、友谊、团结的奥运会精神以及人民的支持,回击了种族歧视者。美国田径队几乎是依靠黑人选手打天下,美国奥委会主席曾说:“ 如果没有黑人选手,美国田径充其量是世界二流的。”当今黑人选手和其他有色人种选手在奥运会的实际表现,逐步驱散了奥运会中种族歧视的乌云,但是,社会上的种族歧视现象仍旧存在。
1968年第19届墨西哥城奥运会前,美国正掀起一场反对种族歧视的运动,许多著名黑人运动员也把奥运大赛作为显耀成绩,同种族歧视做斗争的舞台。在200米决赛的授奖仪式上,取得冠军的美国选手“黑人火箭”托米·史密斯和获 得季军的另一位美国黑人选手卡洛斯站在领奖台上,在奏美国国歌的时候,穿着黑袜、围着围巾,同时低着头,高举起戴着黑手套的手,一个人举左手,一个人举右手,在10万观众面前向美国当局抗议,表示反对种族歧视的鲜明态度, 得到观众的支持。后来,他俩解释说:低着头是为了强调美国国歌中的“自由”只适用于白人,史密斯举起右手代表美国黑人的权利,卡洛斯举起左手代表美国黑人的联合,两只拳头放在一起形成拱形,代表了团结和力量,我们脖子上 带的围巾,代表黑人的骄傲,穿黑袜没穿鞋,代表在种族歧视下黑人的贫困。我们努力的目标,就是重新获得黑人的尊严,我们要自由、要平等。30年后,当年获十项全能冠军的图米对记者说:“我们需要这样的勇气,我们需要更多和 平的示威来唤醒人们的良知。”
10.奥运史上的“黑暗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运会在和平环境下仅仅举行了5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又淹没了第12届、第13届奥运会,人们称这一段时期为奥运会史上的“黑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