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政府日渐成为整个国家乃至世界各种信息流的最大的信息处理枢纽和集散中心,同时政府也迅速失去对社会的信息垄断。新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创造和提升政府的信息价值并正极大地改变着政府的效率,根本性地变革着传统的政府运行模式,表现出极大的摧毁式的创新力。
(第一节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发展以物质和能量为经济中心转向以信息和知识为经济中心的转变过程,即是不断地采用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过程,是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存储和显示等能力不断提高,信息利用程度不断提高,范围不断扩展的过程。
英、美、日等先发国家已经适应信息化的浪潮建立并运用电子政务处理政府工作,提高了政府的效率,降低了政府的成本,迅速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中国能否以政府信息化来推动全社会信息化,赶上信息化浪潮,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电子政务是信息化时代政府管理模式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了信息社会主要看信息和知识是否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要素和社会发展的主动力;人们是否生活在一个网络化空间(也有人称为“赛博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否采用了信息技术来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也就是说主要生产部门和社会生活是否实现了信息化;信息业从业人数是否超过就业总人口50%;信息经济比重是否超过GDP的50%以上。据有关方面统计,中国有用信息的80%由政府掌握,可见,政府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加速政府信息化对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政府系统内部监督和外部监控,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降低政府成本意义重大。
电子政务,也称政府信息化、电子化政府或电子网络政府,虽然国内外均有学者对前面这几个概念和称谓进行了区别,那只是学理方面的论争,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大家的观点惊人相似。主要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对政府机关、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进行全息化的管理以及提供各种优质的个性化的公共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它是将政府管理与服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其精髓是建构一个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通常电子政务主要包含以下3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政府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在这里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并不等同于办公自动化,而是政府部门内部通过建立自己的局域网以及利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其次,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即在不同政府部门之间以及各级部门间的网络化互联,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从而实现部门之间的网络化办公,提高政府在行政、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效率;最后,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全息交流,政府机关的职权、程序、办事结果、办事过程、时限、监督方式等均为人民所周知,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多元化服务,实现和政府以及民众之间的相互沟通。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当是上述三类系统的有机结合。可见,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
电子政务有别于传统政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政府部门实现了从人工管理到计算机管理这一根本性变化,自动化的管理操作,提高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人工失误和遗漏造成的风险,减少了行政决策工作和行政执法工作中的随意性,大大减少了行政自主裁量权,行业不正之风和公务员的不廉行为可大为减少。同时,建立统一的管理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和最大化地利用信息的价值,使上级能够及时全面监控下级的管理信息,形成了有效的监控体系。其二,电子政务实现政府部门专业化管理,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促使所有管理流程规范化,从而降低政府管理的成本。专业化就是使各项政府管理工作上“流水线”,按程序、流程办事。形成精细的、有效的专业分工,彼此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以最小投入求得最优质量的服务。其三,网络系统运行智能化,通过对系统现状的统计和分析,智能地预测系统资源使用状况,主动防范系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风险。其四,政府管理标准化,量化的评估考核标准,通过分析监控记录的历史数据,产生系统性能的量化分析报告,为决策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其五,政府运行透明化,电子政务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改变了权力运行的方式。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公众通过网络参与和监督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防止政府管理人员利用信息垄断搞暗箱操作,防范下级政府管理人员违背上级决策精神而肆意妄为,从而切实保证政府决策的顺利执行,同时,通过赋予人民以获得信息的权利以及相应地获得救济的权利,可以对政府机关权力进行制衡。
二、电子政务对于政府改革与发展的催化机理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在世界各国的普及,人类正步人一个全球化的、便捷高效的计算机网络化空间。这场数字革命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和效率的同时,也对人类现存的制度和规则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在给传统的商业交易和经营模式带来革命性变革的同时,也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灵活、高效、人性化的政府管理体制,信息技术对承担公共职责并履行公共职能的公共行政产生了全方位的冲击和深层次的震荡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信息技术并不会自然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信息化的结果最多只能是向管理者提供了丰富、实时的信息;而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效益,不是系统自动生成的,而是人根据技术的发展,顺应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设计出来的。图8-1表达了信息技术与管理的关系,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没有一定管理基础和数据混乱的政府是无法实现信息化的;而信息的价值在于应用,应用信息的主体是人,是管理者。
从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和实践看,电子政务对于政府改革与发展具有催化作用,以流程为中心重建的政府组织会产生以下一些根本性的变化:
(1)以流程为主代替分工,突出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的创新与整合。
(2)决策点置于工作进行处,工作内容更加丰富,由于信息的共享,处于各个节点的公务员由被动执行指令转变为主动提供决策咨询。
(3)控制机制建立在流程之中,而非检查执行效果,同时让当事者承担责任,实行自我控制,例如,国家税务总局在濮阳国税局进行的信息化改革,过去由人工需要两个多月时间才能完成的检查,信息系统不到两个小时检查一遍。
(4)以扁平式组织结构代替分权化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和专业职能部门,突出综合性管理部门的地位和作用。
(5)在价值观方面,将为机构而工作变成为公众而工作,人人关心本职工作是否对公众有价值,而不是本职工作对机构与主管、工资与晋升的价值。机构所提供的成果是每一机构存在的理由。
(6)管理人员由监督者变为教练,主动引导公务员的行为,而不是限于事后的评判。
(7)绩效评核与奖励方面,从观察单一活动转变为观察其整体活动的结果,从管理的角度看,电子政务强调的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
电子政务是建立在信息科技和管理“双轮驱动”基础上的。电子政务的建立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再造和创新传统政府的服务方式和内容,以更好地为公众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这是电子政务的最终目标。
要对传统政府管理进行创新、重组和整合,绝非简单地将原有的传统政府管理向网上移植,它是政府专网与公众网相连接,面向社会大众,协调各部门积极发展的在线服务,如提供“单一窗口”和“一站式”便捷式服务等。图8-2表示信息化时代的税务管理与运行系统。
信息技术是政府成功改造的决定因素。它使得我们能够彻底重新思考政府工作方式以及如何为公众服务。信息技术使政府治理模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首先政府管理从静态的事后处理向实时动态的、参与全过程的处理方向转变;其次,政府管理从内部的、独立的职能管理向开放的,信息流、人流、物流“三流合一”的集成管理方向转变;再次,政府管理的目标从传统的控制目标向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目标的方向转变,政府管理手段从单机、封闭式的信息处理方式向联网的、集成化的信息处理方式转变,从控制资源到创造资源的转变;最后,政府从片面强调自身利益到创造公众价值转变,从提供单一化服务到提供个性化服务转变,从网络就绪到网络效益,是网络从宏观走向微观、从边缘走向中心、从客体走向主体的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无论是政府还是公务员,都面临着一场再造和改革。
三、信息社会中的政府治理创新
电子政府是依托互联网信息平台和政府内部信息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在政府管理信息、整合、集中、共享前提下,引起的管理组织结构、管理流程、管理方式变革的情况下,形成的符合信息化要求的现代政府管理。政府可以通过网络针对每个企业或个人进行调查研究,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这也是一个传统的突破性创举。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打破了知识和信息被传统官僚机构垄断的局面,带来了知识和信息的社会化。这时的政府不再是公众行为的单向控制者,公众不再是政府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双方通过技术获取信息的接近性使得政府与公众将建立新型的合作协同关系。面对因拥有信息而逐渐强大的公众,政府不再是信息的垄断者,在公共行政中也便丧失了“特权”地位,旧有的权力行政的理念不得不变。信息社会的行政生态迫切要求公共行政的理念由权力行政转变为服务行政,公职人员的视线从关注权力的运行拉回到服务的质量上来,从权力主体拉回到公众身上来。而扁平的信息化政府则本着“基层为主”的思想,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机构的下层移动,让下层单位拥有充分的自决权,并对所产生的结果负责,因而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从最上面的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中间相隔层次极少。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决策的速度和效率。而且许多具体决策是直接面对信息和具体情况的员工做出的,也极大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信息的社会化导致了公共行政权力的分散化,政府逐渐丧失垄断地位,权力行政难以为继。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权力质量层次逐渐增高的3种形式是暴力、财富和知识。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改变以往公共行政服务手段落后的问题,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准和质量,为公众获取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创造便利的条件。如政府上网后,可以在网上发布政府公告,提供包括市政规划、工商管理、人事管理、劳动就业、物价信息等在内的数据库查询服务;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交互式网上办公系统,实现足不出户办理诸如申报纳税、项目审批、出国、报关等事务。总之,通过开发、使用网上公共服务系统,将政府的服务平台从传统的办公室、窗口、柜台转向网络平台轻松完成。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多数人的参与决策创造了各种良好的条件。在技术相对不发达的等级制工业社会里,只有处于等级顶端的人才掌握足够的信息而做出符合情况的正确决策。但进入信息技术社会后,借助于现代化的电子通信网络,政府下层雇员取得信息的能力几乎与其领导一样强。首先,网络技术提高了信息的保真率。网上信息的传递可以不受物理距离和等级距离的干扰,直接迅速,准确真实。
其次,网络拓展了决策信息源,改变了决策者的有限理性。网络信息具有较强的聚集性,就某一个话题可以引发一场大讨论,由于网络上公众身份的虚拟性,大家畅所欲言,决策者可以获取大量以前无法取到的信息,从而避免信息不完全产生的有限理性。信息技术在提高决策的民主参与程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决策方案在执行中的成功率。公共管理必须接受消费者和受益人的参与,倾听他们的意见,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世界银行一项针对59个国家121个农村供水项目的研究发现,当预期的受益人参与设计时,每10个项目有7个获得成功,而当受益人不参与设计时,每10个项目只有1个项目成功。
电子政务发展使智能型政府、标准化政府成为可能。通过实施电子政务,政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可以为政府和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使政府由多层次、多部门的“管理型”政府向智能化、透明、低成本运行的“管理服务型”政府转变,满足新经济条件下公众对政府的新要求。
发展电子政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为公众提供网上在线服务。一些在网站上能够实施的手续,就尽量使其在网络平台上实现,让政府和社会公众少跑机关、少等时间。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指标,包括收入所得税的申报、评估通知,就业信息查询,社会保险缴款,个人证件的申请和延长,汽车登记,建设许可证的申请,报警,公共图书馆在线资源,出生证和结婚证,高等教育、大学登记,地址变更服务,有关健康的服务等等。在电子政务推广比较成功的美国,政府网站大都能够为民众提供各种查询、申请、交费、注册、申请许可等服务。由于这些项目充分发挥了网络的优势,将分属政府各部门的业务集中在一起,并与相应的网上支付系统配套使用,因而具有了“一站式”、“24小时”、“自助式”等特点,极大地方便了民众办事。
(第二节数字地球背景下的各国政府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