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得到情报,李来亨的战略目标转向了南面,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惊天之喜。
本来,走上绝路的多尔衮已经没有别的办法挽救满清的命运了,他可以选择的手段很少,除了用暴力来统一内部的分歧之外,几乎没有第二选择。对外,那就更麻烦,他们原来拥有的优势已经转向了李来亨的军队手里,战无不胜不再指的是清兵,而是指李来亨。假如此时李来亨继续进攻,他多尔衮只能是既疲于应对外部的军事压力,又不得不应对内部的强大反抗,他此时率军出关,前途肯定是未卜的,或者说前途不妙。
现在好了,外部的压力一减轻,内部蠢蠢欲动的那几股势力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他现在有宝贵的时间整顿内部了。
可是,为什么在这关键时候李来亨调整进军策略呢?
洪承畴和范文程都被召来分析军情。
“按理,他们一鼓作气打下北京,然后反过头来收拾南方局面是比较现实的。不过,他们先收拾南面也有道理,南面的南明政权现在都在以抗清的名义扩张军备,其实他们只是准备地方武装割据而已。李来亨先收拾南面,咦,他以什么名义收复南边的局势?”范文程突然好像有所悟,“难道,他们有一个十分远大的计划不成?”
“让我们满族人死无葬身之地”多尔衮惊呼。
洪承畴的脑海里翻江倒海,他突然浑身战栗起来,因为,他似乎看到了一片广阔的场景,这场景宏大而又血腥。
多尔衮看着洪承畴,他惊问:“你的看法呢?”
洪承畴被多尔衮的一句话惊醒。他赶紧镇定下来。他不说,有些话必须压在心里,千万不能说出口来。
其实,洪承畴突然惊讶地发现,李来亨竟然是如此的高深莫测,他不但是要把满族人赶出关外,而且是要全面收复大明江山,甚至于还有在大明最鼎盛时期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的可能。他惊叹李来亨的高明,他几乎不相信有人能考虑得这么慎密。
不打北京,让全国朝野都有一个共同目标,把满清赶出去。可是,真正有实力的人却不去赶满清,而是让满清皇帝替他们作为一个靶子,他们好悄悄地收复各股势力,悄悄地整合力量,等那一天他们做得差不多了,他们突然向北出击,那时,满洲还能有生存的空间吗?
这就是洪承畴对李来亨战略的分析。
这话不能说。恢复汉人天下,作为汉人,骨子里是有这个愿望的,但真正的原因是,在满族人面前不能说这话,说这话就会大难临头了。
“妖言惑众,用心险恶。”
这种罪名是担不起的,所以,洪承畴不敢把内心话说出来,他说:“李来亨部南下也许是担心两面夹击吧。”
他仅仅只说了这么多。
多尔衮明白了,他多聪明,多有远见。这两位大臣说了这么多,他明白了他们内心的想法,他不责怪他们,他体谅他们的难处。其实,这正是多尔衮聪明之处,比崇祯皇帝高明许多的他,高明就高明在他能够体谅臣子的内心痛苦。
知道了李来亨的目标,多尔衮却没有对策。他只好乖乖地帮李来亨守着这个家,等李来亨哪一天需要他滚蛋时,他才能滚蛋。
多尔衮从未有过的痛苦。
两场战争不好打。对付李来亨已经没有还手之力,还要对付满清内部的各种势力,多尔衮也很艰难。
多尔衮既知这是李来亨的策略,可又无可奈何,他只好乖乖地守候在北京紫禁城内。
这就是吕芩来北京城郊见李来亨的目的。
现在,李岩和李来亨翻了一个边,李岩向北防守,李来亨向南进攻。他进攻的第一个对象就是李自成的老冤家左良玉。或者说,第一个要收复的对象是左良玉。
此时,左良玉坐镇武昌,位处长江上流,扼据战略要地,部下实力又比较强大,弘光政权封他为宁南侯。当初,弘光皇帝朱由崧登极诏书颁发到武昌时,左良玉开初不愿承认,在湖广巡抚何腾蛟、巡按黄澍等人的劝说下,才同意开读,表示拥戴。由于弘光帝主要是依靠马士英会同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四镇拥立的,左良玉没有参预,算不上定策功臣。朝廷对马士英的信赖,视四镇如骄子,都引起了左良玉的反感。所以,左良玉是最有希望被李来亨收复,或者说联合的对象。
老九这次是亲自出马,他到了武昌。
老九第一个见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左小姐的奶公,一个精明而又善良的老人。
他把老人请到临江吴家老街的一个酒家喝酒。由于过去见过面,所以也算是故人相见吧。
他们最先聊到李自成的事,老人对李自成在九宫山被乡兵打死一事嘘唏不已。他说,英雄啊,英雄也有落难日啊。这个老人对李自成是有很深了解的,也知道他曾经大败过左良玉。当年李自成攻打开封时,左小姐还在左良玉家里,朱仙镇一战,左良玉大败,数万军队被李自成俘获,此后左良玉基本上就没与李自成对过仗了,特别是左小姐被李自成掳去之后,他们就没打过仗了。后来李自成兵败北京,退守襄阳时把左良玉的养女交还给他,想换取和左的联合,但左良玉没有答应。老人虽是和左小姐一同被掳来到李自成军中,但他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对李自成还是很敬佩的。他问老九,李自成是不是真的被乡兵杀了。老九说,他也不知道。说了一会李自成的事,渐渐就把话题转到李来亨身上来了。
“自古英雄出少年,当今,李来亨算得上第一条英雄汉了。”老人赞叹。
“当然,我们李将军派我过来,一是问左小姐好,二是希望左将军合作,共同抗击清兵。”老九就是为了这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