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不行了,这里离北京还有数百里之遥,再快也得在明晚才能到达北京。还有一天多的时间,必须有人挡住李来亨的追击。
一个叫哈多的人自小就在多尔衮的身边,因为此人是奴隶身份,所以虽有大量战功,他还没被多尔衮委以领兵的重任。但此人确实有很强大的战斗力,他一直被多尔衮视为宝贝级的战将。
“哈多,你能挡住李来亨吗?”多尔衮一边逃一边问。
“主人,我可以挡他们一阵,但打败他们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不止一个李来亨。”哈多回答。
这话实在,打败李来亨他们不可能,因为李来亨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都是打仗的天才。
“你能挡住李来亨两个时辰,我让你领十个牛录的兵。今后再也不是奴隶籍了。”多尔衮身边还有好几个这样的勇士,他们也是多尔衮的奴隶。这种承诺,是巨大的诱惑。
哈多没有多想,很爽快就答应多尔衮,挡住李来亨两个时辰。
哈多领兵一千五,都是多尔衮的亲营标兵,他们是精锐中的精锐。即使是李来亨,他也从来没看轻他们。要说能够和李来亨八百精锐一战的,除了张文秀的三百精锐,其次就是多尔衮的五千亲兵了。
哈多一直不明白李来亨为什么会让人这样恐怖,他看过李来亨亲自上阵,但他并没觉得李来亨真那么可怕,他想,今天如果能够把李来亨斩下马来,那可是大功一件。
哈多是东北的一个部落青年,他很小时就随父亲兄长出征,他们是努尔哈赤的敌人,和努尔哈赤打了很多年的仗,起先,他们势均力敌,直到三年之后,哈多内部渐渐不和,加上努尔哈赤的势力越来越大,最后在一次战斗中他父亲和兄长都被努尔哈赤斩杀了,而他由于年幼,就被收为奴隶。多尔衮在那次战斗中立有大功,他分得了很多奴隶,其中哈多就是这批奴隶中的一个。多尔衮对奴隶并不刻薄,他善于发现其中的人才,哈多就是他发现并培养的人才之一。
哈多的父兄虽然都死在努尔哈赤的手里,其中多尔衮就是凶手之一,但是,在东北部落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战俘变奴隶天经地义。所以,哈多从来不恨多尔衮。他不但不恨,反倒对多尔衮培养他感恩不尽。
哈多引兵拦在李来亨必经之路上。
李来亨见又一队人马断后,心想,多尔衮该拿出压箱底的本钱来了。好,那就见识见识多尔衮有多少压箱钱吧。
哈多身边有五员大将,李来亨稍稍观察,知道他们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冒险,翁青虽然很有潜力,但经过的磨砺还不够,不能让他一人领兵出战。
李来亨决定自己来斗哈多。他们分配了任务。
八百精锐一齐冲锋。
翁青随李来亨去杀敌主将。
“杀!”用不着等敌人准备好,战场上没有什么君子小人的出别,只有死人和活人的出别。
八百对一千五,不算兵力悬殊,很快李来亨就和敌人主将对面了。李来亨剑指哈多,其他的人就有翁青等亲兵亲将打发,他专心斩杀哈多。
哈多心想,阻止李来亨两个时辰,光被动挨打肯定不行,还得硬碰硬,他不很相信李来亨强大到没有对手,他认为,和李来亨斗上几十个回合应该没问题。《三国演义》中,大将们对仗不经常是大战几十回合么?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李来亨根本就不是古人,他也不会武功,他只会杀人。他杀人历来就是一招,一招就用必杀技。
哈多惯用的兵器是狼牙棒,这种兵器很霸道。在他使来,有如大山压顶之势。
他抡起了狼牙棒,狠狠地朝李来亨头上砸来。李来亨没有理睬狼牙棒是怎么往他头上来的,他只朝举狼牙棒的两只手削去。
狼牙棒丢在了地上,哈多两只手没了。
李来亨冷冷地说,回去吧,没手了,做不得将军了,我不杀你。
哈多惊愕地看着自己的手。
这手就这么没了?他实在是想不通。打了这么多仗,杀了这么多人,凶猛的人见过,残忍的人见过,彪悍的人见过,唯独没有见过眼前这位看起来还有些斯文的人,一接仗就把别人拿兵器的手给砍了的人。
现在他知道了为什么大家在谈论李来亨时带有恐怖之色的原因了,这人不是人,是鬼魅。
没手的哈多再也做不了将军了,他也不能再为多尔衮顶两个时辰了。
本来预计顶两个时辰的计划破产,李来亨只用了一波进攻,也就是仅仅喝口水的功夫就把哈多的防线给突破了,多尔衮闻信心里着急起来。他环顾了一下周围的亲兵,只剩不到两千人了。
有谁能再帮他抵抗一阵呢?他想到了一个人,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的鳌拜。
多尔衮本来的打算是,攻击李来亨成功之后,他让鳌拜率军南下支援阿济格,征服南明和李自成残部。但现在计划落空,自己还被李来亨紧紧追击,鳌拜南援的计划不再执行,何不让他抵抗一阵李来亨呢?
李来亨可以说是汉人的第一战将,而鳌拜又是满族人的第一勇士,他们半斤八两,正好棋逢对手。
对,让鳌拜去抵抗一阵。
多尔衮此时想到鳌拜还有一个原因,鳌拜世家战功卓着,而又是自己的重要政敌。鳌拜一家在万历年间最早一批投奔努尔哈赤,那时,正值努尔哈赤开始统一女真各部,并逐渐走向抗明立国的道路。不久以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年号天命,接着,他以“七大恨”告天,发兵攻打明朝的抚顺,揭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明清(后金)战争的帷幕。到天聪八年(1634)二月,鳌拜已成为“管护军大臣”,具体职衔是护军参领,即皇太极所领镶黄旗的巴牙喇甲喇章京,所以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征朝鲜时,称鳌拜为“内直甲喇章京”。在崇德初年皇太极第二次征朝鲜的战争中,鳌拜显示出他勇猛无畏的性格,并从此获得了“巴图鲁”(勇士)的称号。就在攻下朝鲜京城之后,皇太极派硕托、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率军攻打皮岛。但硕托等进攻不利,皇太极又派阿济格前去增援。渡海之前,鳌拜向阿济格表示:“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面!”于是他大呼奋力而上,“冒矢石直前搏战”,然后举火为号,引来后续部队,攻下了皮岛。皇太极对鳌拜的表现十分高兴,提升他为三等梅勒章京,赐号“巴图鲁”,加世袭六次,准再袭十二次。
以后,鳌拜在松锦之战以及入关后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屡立战功。崇德七年(1642)六月,鳌拜又升为护军统领,即巴牙喇纛章京,实际相当于都统,即固山额真之职,成为八旗将领中具有较高地位的人物。崇德八年(1643)八月,皇太极突然死去,由谁来继承皇位便成为满洲贵族面临的头等大事。但是,皇太极生前对于继承人并未作出安排,所以他之死便引起“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伺神器”。当时势力最大、地位最高、最有资格继统者有三人:一是两黄旗系统的、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一是两白旗系统的、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一是两红旗系统的、皇太极的哥哥礼亲王代善,其中尤以前两者的争夺最为激烈。肃亲王豪格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之一,而鳌拜等是其坚决的支持者。
现在,多尔衮在生死关头,他对这位早就想除掉的心头祸患不得不许以大愿,他对鳌拜说:“你率兵给我阻断李来亨的追击,有功必赏。现在我就封你为征西大将军,统领征西大军往四川、云贵进军。等你抗击李来亨之后,另有重赏。”
虽然是画饼,但有时也令人兴奋。
鳌拜知道,自己原来是支持豪格的最坚强者,在多尔衮统治之下,他必然会找机会除掉自己。现在,如果在关键时候救多尔衮一命,说不定今后的命运会有所改观。
鳌拜欣然领命,说不击退李来亨,誓不见摄政王。
他这话没错,不击退李来亨,命都没有了,他哪里还能见多尔衮?不过,他说这话时还有一个打算,他想,如果打不赢,我还真拼命护主不成?为啥为他拼命,难道我就不会跑吗?
多尔衮很自信多尔衮有能力阻止李来亨的追击,至少,他相信鳌拜能为他争取一定的时间。
鳌拜也想,多尔衮已经开始重用自己了,现在关键时候,护着多尔衮也就是维护着他鳌拜的权利,现在多尔衮都“摒弃前嫌”了,选拔他做了皇帝的禁卫军首领之一,它还能不顺着这条藤往上爬?这种有利可图的事,谁还会真心记得过去的主子?
多尔衮只剩下一千兵将,他把另一千兵交给了鳌拜。鳌拜选择一个开阔地作为战场,这平原地带无险可守。
鳌拜在战场上从没畏惧过谁。他同样不会害怕李来亨。第一勇士的名号不是白得的。
李来亨从老九那里得知,前面那个高大威猛的主将就是名震满族的鳌拜。
他笑了笑。心想,你多尔衮箱底里确实还有点货,那我就把你的货都用光,到时你箱子里没东西了,别说我来杀你,你自己人就会把你收拾了的。
老九提醒李来亨,说:“此人善用一把大刀,两丈之内很难有人靠得拢,他杀死的敌人无以计数。”
他的意思是提醒李来亨别太轻敌了。
特种兵不轻敌、不畏敌,这是特种兵的基本素质。他对翁青说,为了保险,我们两人合力杀此人。
这是李来亨最保险的做法了。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但尽量保持不败是可以做到的。
这种仗,要拼全力。
李来亨这次又换上了白马。他很久没有用白马出战了。对付鳌拜,李来亨想,还是用白马冲锋比较好。
鳌拜没有急于进攻。他在掂量,到底打到什么程度比较适合呢?他自从见了李来亨的队形以后,心里就有了些焦虑。对手的兵,松松散散,都立在马下,只有精准到十分细致的部队才会珍惜战马的每一卡路里的能量,这样的部队才是真正可怕的部队。
鳌拜的决心下了,他想,在这里坚持打上五十个回合以上,万一不胜,那就脱离战场。他想,身旁的将士虽然到那时可能只有一半左右了,但是他可能把这群人收为己有,等多尔衮倒霉以后,他可以直奔豪格那里。
现在豪格作为一个偏师使用,在山西一带作战,主要是剿灭山里的明朝和李自成部留下的散兵游勇。
想到这里,鳌拜发起来进攻。
李来亨见鳌拜来势凶猛,猛喝一声,“杀!”他的八百骑箭一般冲出。
鳌拜早就发现了李来亨。李来亨也同样瞄准了鳌拜。他们谁也没企图采取射箭等远距离射杀的方式来消灭对手,他们都知道,杀死这种对手唯一的方式就是亲手搏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鳌拜的大刀确实舞得滴水不进,但李来亨的白马没有停息,他箭一般冲进了鳌拜的刀光范围。
白马从鳌拜的背后出来,李来亨的剑上还在滴血,他的眉头紧拧,似乎很痛。
鳌拜站住了,大战五十回合的打算已经不现实,没人和他战五十回合,因为李来亨只有杀着,他在鳌拜的肩头上划出了一条长长的口子,拿刀的手已经无力支撑沉重的大刀的重量了。鳌拜没想到李来亨能进他的大刀范围之内,他来不及转动刀锋,在李来亨砍向他脖子的那一剑偏离在他的肩膀上时,他只是用刀背砍了李来亨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