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一听,有主意了。
他想,李来亨固守北京也就是为了西安的安定。现在,我们不打北京,让北京成为一座孤城,而我们的主力集中精力攻打陕西,使李自成不能在西安安心做皇帝,他必定就会要李来亨救驾不可。对对,这是好主意。
想到这,他对阿济格和多铎说,限你们两人半个月之内攻下西安。阿济格从山西进军,攻击李过部;多铎从河北进河南,攻取潼关
多尔衮的脑子运转的很快,一会功夫,整个作战计划就形成了。他就这么一边想,一边说,基本就没必要进行大的修改。就连一贯自负的阿济格也不得不佩服这位弟弟。
最后的决定是,多尔衮继续在北京牵制李来亨,阿济格和多铎同时攻击陕西。
北京城内,李来亨、李岩和郝摇旗在一起。他们明白,这次大仗胜得很险,他们能够在一起,真是很幸运的事了。
李岩说:“我现在很担心。两条路摆在我们面前都很艰难,一条,多尔衮撇开我们,往西攻击,我们在北京这座孤城里就只能无事可做了。进,没有后勤支援,退,无路可退。第二条路,多尔衮主力死缠着我们,我想,北京城也只能守半年。关键是皇上要及时组织力量东征,我们才有出路。”
李来亨也苦闷,他就是担心李自成不再考虑东征的事,这样,他们留守北京也就失去了意义。
此时,李自成在干什么呢?
如果李来亨知道李自成现在在干嘛,他一定会气得吐血。
西安,现在已经改为长安。由于李自成和他的大将们多为陕西人,所以,建都西安的想法很容易被人理解。
李自成这些天并没有按照李来亨的想法那样积极地筹备东征,也没有在河南、湖北安置官员,而是在做两件事。第一件事,他派出吴汝义、李友西征“大西帝国”,也就是西征张献忠。理由是一国不能二主,有大顺,就不能有大西。此议,大部分将领和文官是积极赞成的,只有田见秀和宋献策有不同想法,但他们不敢犯众怒,只是提了提西征的忧虑。当然,他们两人没有坚决反对还有另一个原因,他们认为,李自成之所以放出西征的话来,并派出李友和吴汝义率兵十万入巴蜀,主要原因一是政治的需要,他必须显示他大顺皇帝是正统,是代表天意的真龙天子。二是他担心张献忠和当年刘备一样六出祁山来讨伐他李自成,所以,他作出了积极的防御措施,以攻为守。这个策略对于李自成来说是十分致命的一招,他本就兵力不够,现在四面设防,就等于处处无防,哪还有精力对付满清政权?第二件事就是大兴土木,在李自成家乡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继续完成他的宫殿建造。宫殿依山据险,前后两层九十级台阶,将秀丽别致的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以及凌空而立的玉皇阁联结托起,蜿蜒有序地直上山巅,在山顶一块空阔的平地上建有巍峨、富丽的启祥殿和兆庆宫。其建筑雄奇挺拔、气势磅礴。
这两件事都与李自成本人的想法分不开。李自成自兵败三海关之后,雄心顿挫,他虽没有表露出来,但内心深处却是想偏安一隅,占三秦之地,做个地方皇帝算了。而牛金星何尝又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从北京一路逃回西安,惊魂未定,他一再恳请李自成加紧防守,在潼关等地固以重兵,心里才稍稍安定下来。
确实,李自成现在把主要精力都用在防守上。李过,在黄河沿线布置重兵,防止清兵过河。马世耀数万人据守潼关,防止清兵从河南进入西安。吴汝义、李友在西面防止张献忠东进。只有南边,李自成还控制着襄阳,企图与左良玉联盟。
李自成派出两路特使与左良玉接洽,希望左良玉拥护大顺,李自成答应他封为藩王。可是,左良玉搪塞了,他既没有明确拒绝李自成的联合,也没有放弃对弘光皇帝的拥戴,他屯兵汉口,扼住通往南京和江南的咽喉,静观其变。
今天,李自成接到李来亨的战报,知道他们打败了多尔衮的几路进攻。他很高兴,说有李来亨在北京镇守,清兵就没法子西征和南下了。田见秀见李自成这么高兴,想提醒他李来亨面临的危机,更想提醒他,清兵很可能会撇开李来亨直接西征。但李自成现在尊为皇上,扫他的兴可能会有不测之祸,所以,他努力克制自己,暗暗嘱咐自己等李自成冷静以后再提醒他不迟,但是,这时,李自成突然说要派刘芳亮西进巴蜀,田见秀忍不住了。
他说:“皇上,虽说李来亨在北京打败了多尔衮,但只是一场局部战役,对整个战争态势没有根本的转变。臣以为,李来亨的这份战报不是报喜,而是报忧的。”
李自成一听,不以为然地问:“何为报忧?”
田见秀回答:“李来亨在战报中说道,‘敌酋虽败,但其势未衰,臣恐孤军难以持久,更恐多尔衮另辟蹊径,袭扰陕西。’臣以为,李来亨担心的问题是多尔衮置北京而不顾,径直袭击陕西、河南,甚至直下江南。那样,北京就成了孤城,或者死城。”
听见一个死字,李自成不高兴了,他说:“李来亨非普通战将,他在北京,多尔衮断然不敢贸然西进和南下的,他难道不怕李来亨断其后路?”
李自成的话音才落,一片的赞扬声。这些附和的赞扬声不仅仅来自于投降的文臣们,也包括李自成原来的兄弟们。李自成自从当上皇帝之后,周围的声音也变了许多,特别是一些投降的文臣,他们习惯的官场一套很快就有了用武之地,阿谀与迎奉很容易被传染的。有人讲,有人听,接着就会有更多的人讲。
所以,李自成这样一分析,附和他的声音就很多。
“皇上英明,有李来亨部在北京牵制,清兵哪敢出击?”文臣们附和时向来就很坚定。
“对。东有李来亨等人,西有英明的陛下坐镇长安,清兵迟早会知难而退,退出山海关的。
类似的附和、阿谀论调很多,就没有一个人帮田见秀说半句话,好像田见秀今天犯下了十恶不赦的罪行。
“天将军最近总是悲观失望。这不好啊,这不行啊,会影响军心的。”有人开始批评田见秀了。
刘宗敏一贯就和田见秀有过节,所以,他轻蔑地说:“见秀你还是专注你负责的都城卫戍吧,其他的事你就少劳心了,我看啊,你的锐气被消磨得太多了,不适合发表太多的意见。”
田见秀真的无语了,他好容易鼓起勇气提个醒,却被大家批评得偏体鳞伤。
宋献策本来有打算说说自己的看法,一见形势不对,赶紧捂紧了自己的嘴巴,把到了嘴边的话咽进了肚子里。
就在此时,户部尚书出班启奏。他说,现在各州县出现隐瞒人丁的现象,抗税的情况就更加多了,各地地主普遍以粮食歉收为借口,拒交各种税赋。现在粮库空虚,不尽快想法子粮食就会出现缺口,到时粮荒就麻烦了。接着,他又分析原因,自然,他不会说穷人的问题,因为,李自成等人都代表着穷人的利益。他说,那些财主们十分可恶,不仅不想办法克服困难,为大顺贡献力量,反而找借口,逃避责任。
户部尚书说完,一群跟随李自成多年的将领们发话了,他们说:“杀!”
“对,杀!”牛金星作为文臣第一,他以宰相的身份作指示,“对抗税抗租的地主土豪,杀他几个。不,杀他一批,杀出我大顺王朝的威风来。我看啊,各州县,各乡各里,选好一批敢和我大顺朝作对的人,杀他个全家死光,灭他三族,灭他九族。”
牛金星这席话很恶毒,他似乎有满腔的怒气无处发泄,所以,说出一番令武将们也自愧不如的话来。
牛金星没想到,他的这席话很快就在陕西形成了一股潮流,从此,各州县大开杀戒,最后演变成了比赛一般,那个县杀人少似乎那个县的县官就没能力。
这一场灾难和瘟疫一般,悄悄地在各地蔓延。
李来亨在北京接到长安来的情报,不由得长叹一声。
“怎么得了啊,这一杀啊,受伤的是我们大顺朝啊。”
李来亨和李岩同时叹道。
老九一脸的沧桑,他才整理了一份情报,来跟李来亨和李岩汇报的,他说:“长安那边不是很稳定,一部分乡绅地主,明朝旧臣开始暗中与吴三桂的人接洽,吴三桂也已经随阿济格迫近黄河,他们准备在陕西内部组织的人策应下强渡黄河。另外,多铎已经进入河南,准备强攻潼关。所以,陕西的情况很不容乐观。”
“不仅陕西,全国都不容乐观了。”李岩说,“皇上没有打算东进,现在连河南大部也放弃了,我们死守北京,犹如困兽,已经没意义了。”
李来亨何尝不知道?现在,他被多尔衮牵制住,多铎和阿济格集中兵力猛攻陕西,胜败,已经没有多大悬念了。
现在,放弃北京如何?
一是西进,攻击阿济格或多铎,形成决战态势,李自成能够同意吗?二是突围到河南发展,这不是历史上李岩被杀的原因吗?三是从居庸关出关,袭扰满清老巢,没后勤的远征现实吗?
李来亨在盘算下一步的计划。
李岩见李来亨没有回答,接着说:“我看啊,最好一步棋就是我们进河南,暂时放弃北京,把河南控制住了,陕西也就安定了。”
李岩说出了他含冤千古的一句话。
几百年后,当人们议论起李自成最终兵败被杀之事时,无不对李自成错杀李岩惋惜不已。
李岩的被杀,就因为他提出在河南发展的方略,被李自成怀疑他有异心。
李来亨决心不让李岩被李自成杀了。他提出西进决战的设想。
“西进山西,在黄河附近消灭阿济格!”李来亨下决心了。
运动中消灭清兵,别人做不到,但他李来亨能做到。
放弃北京的计划没有得到李自成的同意,他只同意了半个计划。即,北京城继续占领,李来亨可以派兵西进与李过合击阿济格。
李来亨只好请李岩商量此事。李岩想,这种计划太过冒险,北京本就成了孤城,现在还派兵西进支援,北京城哪里还守得住?于是,李岩说:“来亨啊,我觉得还是经营河南好。困守北京,还要派兵西进,结果可以想象得出,我们必然遭灭顶之灾。不如这样吧,我们分兵,你只要给我五千兵力,多了,我一个不要,我回河南发展。半年之后,我率兵北上,解北京之围,赶走满洲人。”
李来亨犹豫。他不是不相信李岩的话,也不是舍不得分兵五千给李岩,他担心的是,李岩会因此招来李自成的怀疑,他担心李岩会被李自成杀了。因为,历史就是这样的。
李岩很坚持他的观点,他自信,在河南,他只需要半年时间,就可以发展十万左右的兵力,那时,他以河南为根据地,出击山西和河北,最后在北京城附近和满清决战。
李来亨想,既然李自成没有了东进的打算,这个僵局总得要打破,让李岩突出去发展也许是唯一的活棋。想了想,李来亨说:“李岩将军,这想法不错,但是,这个策略要以我的名义向皇上提出来,否则,我担心别人产生误会。”
李岩自然不理解李来亨这话的意思,他只能理解为李来亨和李自成的关系更紧密一些,得到支持的机会大一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