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我们也大约明白罗贯中偏把吕布和貂蝉凑在一起的用意了。吕布这么一个让男人都感觉安全的男人,如果不给他配个美女,那罗贯中的良心都过不去了。
董卓又看出,吕布这种人是不会久居人下的。于是他就哄骗他说:你想不想当老大,如果想,就麻烦你把丁原杀了,把他的部队收了,我就拜你为骑都尉,你就是这支部队的一把手了。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将军与士兵之间,吕布选择了前者。他果然按董卓吩咐,把丁原干掉,并其部队归附董卓。
从此,吕布头顶上就被戴上了家贼的称号,于是乎天下英雄在战场上一见到他,就冲着他先骂一番家贼,再来比试。
可对董卓来说,收了吕布,心里踏实多了。接着,他也给自己找了个位置,当了司空。当他搞定了这一切后,就开始整事了。
他要整的,就是先前那在心头一闪就久久挥之不去的一个念头——
废刘辩、扶刘协。
四、议废
天下之事,只有董老虎没有想到的,没有他不敢做的。想好了,就准备召集人马开会了。
在董卓看来,开会是纯粹的扯淡,那不过是个形式,走程序罢了。决定天下大事,根本轮不到众卿说话,他一句顶别人一万句,即刻拍板了事。
不过话说回来,在开会之前,为了体现对某人的尊重,事先还是要跟他通通气的。
董卓要给面子的这个人,当然就是袁绍了。
如果没有袁绍,他可能还在洛阳城外徘徊,这种面子还是要给的。于是董卓就把袁绍叫来,开门见山地说道:“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及灵帝,令人愤毒,董侯似可,今当立之。”
董侯,就是刘协了。废刘辩,立刘协。董老虎狰狞的面目总算撕开了。
话都说得这么露骨了,袁绍也不能客气了,他也直说道:“今上富于春秋,未有不善宜于天下,若公违礼任情,废嫡立庶,恐众议未安。”
袁绍这话的意思是说,皇帝刘辩正当年少,又没做错什么事,你突然搞个废嫡立庶的事,那岂不是乱来。乱来的事,岂能服众?
袁绍这话,犹如降龙十八掌,一出手就打到董卓的命穴上了。董卓一听,勃然大怒。娘的,老子叫你来说事,已经给足你面子了,没想到你还想坏老子的事?
想到这,董卓按剑喝住袁绍道:“你算个什么东西,天下之事,老子说了算。如果我要废嫡立庶,看谁敢拦我?”
吓!天下之事,由你说了算?可别忘了,之前是谁说了算,你才能进得了洛阳城的。
别过了河就想拆桥,我这桥可不是一般人能拆的。袁绍心里骂着,但是嘴上强忍着。此时此刻,敌强我弱,跟他犟下去没好处。
于是袁绍缓和一下语气,说道:“此事关系重大,我认为你还是去跟太傅商量一下。”
太傅,就是袁绍的叔叔袁隗了。
董卓好像心不在焉,没听见袁绍说话似的,只见他接着说:“依我看,刘氏这个种子,是不能再留了。”
汉朝四百年,第一个敢说刘氏之种不可留的人,非董卓莫属了。想当年,王莽夺权,也不至于说得这么露骨。人家至少做得很含蓄,先是封侯,接着九锡加身,最后禅让才把屁股坐上皇帝宝座的。
现在董卓血口大开,简直就是活生生的叛逆了。
袁绍再也忍不住了。
当初叫你进城,是干吗来的?那是借你的刀,杀宦官,共同辅佐刘室,救天下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是叫你进来造反的。要说造反,不要去问天下,我袁绍第一个不同意。
想到这里,袁绍突然朝董卓怒吼一声,横刀长揖,甩头而去。两人就此决裂了。
看着袁绍怒气冲冲离去的背影,董卓坐不住了。看来,议废这事,得先把袁绍这块绊脚石搬掉才行。
但是董卓没想到,还没等自己动手,袁绍就已经跑路了。据说是跑冀州去了。不过你能跑,我当然能追,董卓准备悬赏捉拿袁绍
可就在这时,有人告诉他:董公,别冲动,洛阳上下,你动谁都可以,千万别动袁绍这小子。
说这话的,是董卓的亲信伍琼。
董卓听得一愣,袁绍算什么东西,我都想摇皇帝的根儿,干吗不能动他?
这时,伍琼再次说道:“袁氏家族,经营洛阳百年之久,四世三公,根基极深,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你要跟他树敌,而他收天下英雄豪杰要跟你对着干,那天下至少有一半不能属于董公了。”
董卓又一愣,顿然醒悟。他现在总算明白了,为什么袁绍那小子敢跟他顶牛,原来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啊。
要战斗,董卓当然也不怕。问题是,他新来乍到,立脚不稳,如果现在就跟洛阳第一家族翻脸了,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嗯,看来还是得忍一忍。
于是,董卓听从伍琼之计,赦免袁绍,派人去拜他为勃海郡守。同时,袁绍堂弟袁术还被拜为后将军,袁绍的战友曹操也被封为骁骑校尉。
让董卓郁闷的是,诏书才送出去,后两个跟前一个一样,弃职逃跑了。
八月三十日,董卓召集众卿开会。
会议由董卓亲自主持。他是个粗人,说话从来不讲究什么艺术,一开口就说道:“皇帝柔弱昏庸,没有资格当天下之主。现在,我准备按照霍光的做法,废掉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大家认为怎么样呀?”
众卿看着董卓,半天说不出话来。
但是,个个心里都在骂:废皇帝,那得先给理由呀。当初霍光废掉刘贺,那是因为刘贺本人不争气,刘辩跟刘贺是两种人,你董卓想当霍光第二,也得先撒泡尿看看自己是什么东西。
不管是什么东西,人家是敢说敢做,还看着你们一句话都不敢哼。
这时,董卓等了半天,看没人说话,又加了一句:“当年霍光决定废掉刘贺时,田延年握剑待发,谁敢反对就砍谁。现在我也丑话说在前面,如果谁出来反对这事,军法伺候。”
果然不是个东西啊!
众卿继续沉默。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苟活。爆发是要死人的,干脆还是继续沉默吧。这时,有人却想说,我不想做个失败的沉默者,更不想做个窝囊的苟活者。
这是一个从不向现实低头的人,他自出江湖以来,就身体力行实践着他的精忠报国、除暴安良的远大理想。
不用卖关子了,这个人就是时为尚书的卢植。
满朝闭嘴,让卢植来说话,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也是一句顶人一万句。他声洪气大,当初一个怒吼,就把何太后救下来了。现在,他理直气壮发声,照样豪气冲天,令众卿心颤。
卢植站起来,反驳董卓道:“董公别忘了,当年刘贺不肖,罪状就有千余条,所以霍光把他废了。现陛下年纪尚小,行为没有过失,所以我认为,当年霍光对付刘贺的那招,根本不适合陛下。”
汉朝高人何其多。袁绍一记降龙十八掌,打得董卓恼羞成怒,今卢植当众又来一个九阴真经,实在让人受不了。
董卓很愤怒,但是又无法接招。
董卓怎么敢接招?刘辩只不过是胆子小了点儿罢了,凭什么要把他废了。如果要废他,也要等他犯错。像刘辩胆子这么小,让他像刘贺那样,一天犯上十条八条罪状,似乎不太可能。所以我们只能降低标准,一天犯一条,这样算的话,也得有一千天。
一千天,也就是将近三年。既然这样,那就等三年以后再说吧。董卓无可奈何,甩手离去。当然董卓人是走了,卢植也别想活过今晚了。
董卓决定,派人立即逮捕卢植,诛杀。
可就在这时,就像之前有人拦着不让杀袁绍一样,又有人劝董卓说,千万别杀卢植,一杀就坏事了。
说这话的也是一个陌生面孔,他的名字就叫蔡邕。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也。在东汉历史上,这家伙算是个大家,集文学家及书法家于一身,博学多才,通晓经史、天文、音律,擅长辞赋。
在艺术上,蔡邕是个天才,然而纵观他的一生,也是个经典的冤大头。
早在十二年前,他的学术名声已经在洛阳城传开了。那时,他和卢植一道编书,算是同事。同是读书人嘛,对宦官也是痛入心扉的,到皇帝那里说宦官们不中听的话,得罪了中常侍王甫等人。
当时,宦官们想通过阳球诛杀蔡邕。没想到老蔡耳朵特灵,听到消息后,马上跑路了。这么一跑,就躲了十二年。
后来,宦官倒台,蔡邕没想过要再重返汉朝的政治江湖。但是他遇到赦令,得以现身返回老家探亲。结果一回到家,洛阳城就传来消息,说董卓很仰慕你,叫你去洛阳做事。
蔡邕一听到这个话,那个心呀,都揪到喉咙上来了。
天下谁都知道,董卓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老虎。伴君如伴虎,如今去伴这么一只猛于虎的人,那将来还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呢。
这只是其一。
其二,他跟董卓根本就不是同一条道上的人。董卓杀人不要脸,他还想把头上这张脸好好保存着,好下地府去见老祖宗。
于是,蔡邕就上奏推辞。他的理由很没创意,千篇一律,说身体有病,想当也当不了官啦。
只要是个人,都知道这是个推辞。那时董卓一看,当场就跳起来了,派人对老蔡说:给你热脸,你偏给我贴来冷板凳。老实告诉你,你如果不来,就等着在家给全族人收尸吧。
你说冤不冤?碰上了个宦官,至少还躲得起,遇上董卓,惹不起,竟然也躲不起了。于是乎,蔡邕只好老老实实地当他的冤大头,到洛阳城做官来了。
蔡邕一到洛阳城,董卓犹如过大年一样,特别兴奋。说实话,老董是真的喜欢老蔡。为了将他的喜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董卓一天之内,就制造了一个轰动汉朝的新闻。
事情是这样的,董卓让老蔡当了太学校长(祭酒)。不久,就以他考试成绩第一为由,三天之内连续给他升官。第一天拜他为侍御史,第二天是治书御史,第三天是尚书。最后,又升到侍中,年俸两千石,享受部长级待遇。
什么叫速度,这才是速度,比火箭还快,比悟空还会变。
还是那句老话,这世上只有董卓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老蔡也突然发现,当这样的冤大头,似乎感觉也挺不错的。
有人捧着,当然不错啦。当然,这个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是什么,将来王允会很明白地告诉他的。
就这样,被董卓这样捧着的老蔡,替卢植求个情,也是举手之劳了。
老蔡刚给卢植说尽好话,议郎也来凑热闹,这样警告董卓:卢植是海内大儒,众望所归,如果你真把他杀了,那天下的读书人都会心寒死的。
需要说明一下,董卓尽管是个老大粗,但他对读书人的态度,那是相当不错的。他认为,之前汉朝之所以被搞得乱七八糟的,原因是宦官们太蔑视士大夫,不把他们当人看。
现在他倒过来,反宦官其道而行之,重用士大夫。当然,除了个人喜好外,政治手腕也是其中一个理由。
董卓知道,他手中有生杀大权,士大夫却拥有话语权。而董卓进入洛阳城,做的是经不住老天爷检验的滔天罪事。他要想在高位上坐稳屁股,这还得靠士大夫们那一张张嘴替他宣传。
所以,能不得罪士大夫就不去得罪,这是董卓心里的政治底线。
就这样,董卓想想,就不再为难卢植了。但是,卢植心里却很不踏实,托病辞官跑了。
董卓听说他跑了,派人去追,没有追上。从此,卢植像当年老蔡一样,隐退江湖了。后来,袁绍请他出山,没多久就病死了。
史曰: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则卢公之心可知矣。
多年以后,曹操率军经过卢植之墓,也要驻足缅怀。回首尘事,在人生的舞台上,在政治的风波中,这是一个真正从未向现实妥协过的真男人。
大汉失此伟男人,能不崩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