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其实还是原来的那三千兵。来来回回,都是那些人。只是这些人进城后,换了衣服,马上又出来,在城下走秀,又回城去了。就这样,他们总共走了好多趟秀,羌人就以为是援军来了。
死脑袋就不要出来混,出来混,就要狡猾点儿,虞诩已经彻底将羌人转晕了。羌人见状,知道没法玩了,准备撤回家抱孩子了。
真正的肥鱼是羌人。肥鱼都上钩了,就别想撤了。
就在羌人撤退途中,虞诩已经设下了埋伏。等他们靠近时,杀将出去,收获不少。羌军大败,死伤无数,元气大伤。
经过这次较量,羌人终于领教到什么叫真正的江湖高手。从此,羌军主力无力再纠集大部队进攻虞诩。
虞诩迅速恢复生产,三年后,粮价终于稳定下来。好人消灭了坏人,托虞诩的福,武都郡人民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虞诩就像暗夜里的一缕星光,照亮了自己的前程,也照亮了汉朝的黑夜。但是,他没有照亮任尚的灵魂世界。
此时,虞诩已经忙活完了,而那边的任尚还在忙着。
当然,他也不是瞎忙。作为护羌校尉,等于汉朝的消防队队长,哪里有火星,就得往哪里浇水。邓太后看他一人忙得挺累的,又喊上一个人,帮上一帮这些消防官兵。
你猜这是一群怎样的官兵?竟然是南匈奴兵。
可能有人疑惑了,南匈奴不是造反了吗,怎么还在呀?没错,南匈奴是造反了,但是没有成功。南匈奴单于听信了韩琮,造反没多久,邓太后就马上派人去问候他全家了。
邓太后派去的就是梁慬。梁慬的功夫,大家都是看到了的。他杀进了西域,又冲了出来,搞定了羌人数百个部落。在他的努力下,南匈奴单于被打怕了,只好投降了。
很搞笑的是,南匈奴单于投降的时候,还将奸人韩琮大骂了一顿:“你告诉我汉人不行了,你看看,来的都是些什么人,这么多凶猛的人,你还说汉人没能人了?”
防火,防盗,防奸贼,这教训值得总结。
南匈奴单于投降了,梁慬却不幸被抓去坐牢了。至于是什么原因,其实就是些小事,不说也罢。现在要说的是,邓太后派了个人去顶替梁慬度辽将军的职,彻底剿灭羌乱。
这个人就叫邓遵,邓太后的堂弟。
为什么要提拔邓遵?我想不用猜你都能知道一二。邓骘等人都不行了,邓太后必须培养邓家后起之秀,不然什么功劳都留给虞诩和任尚这帮功臣了,她心里肯定是不安的。何况,这个时候派个邓家的出来收拾残局,稳赚不赔。
所以,邓太后没有理由不培养自己的人。
两年后,即公元118年,邓遵和任尚共同努力,消灭了羌人残余势力。
两人的剿匪手段可谓不谋而合。任尚买通杀手,干掉羌人部落首领,邓遵在战场上杀得不过瘾,见任尚的暗杀手段利润惊人,也跟着学,派人去刺杀了别的羌人首领。
等到平定羌乱后,邓遵和任尚一起回到洛阳城。邓太后特别优厚对待堂弟邓遵,封他为武阳侯,采邑三千户。但是,任尚却很不满,对邓太后大呼小叫起来。
他是这样喊的:“我战功比邓遵大,凭什么我得的比他得的少?”
任尚说这话是没错的。从头到尾,他都在前线忙活。快要收工的时候,邓遵才露面。他干的不比牛少,凭什么领的比邓遵还少?
我认为,任尚这种货色,他脑中不是缺了一根筋,而是一根半。
半根就是军事才能太次,一根就是政治脑袋太水。当年,因为短了一根筋,丢了西域。现在,再加半根,连小命都保不住了。
果然,他想跟邓遵争功,反被人家控告,罪名是杀人以少报多,贪污受贿。邓太后派人去查,查出这小子竟然贪污千万钱以上。
汉朝法律规定,春天不能行刑。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如果命好的,过了春天,可能会遇上特赦。
但是,在这个北风那个吹的冬天里,任尚却永远等不到他的春天到来了。
公元118年十二月,冬天。
任尚被押出洛阳斩首,财产没收充公。
三、迟到的权力
公元121年二月。
后宫里传来了一个让皇帝刘祜喜忧交加的消息。喜的是,邓太后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忧的是,这邓太后会不会突然回光返照,又要多活数十年。
刘祜算了一下,今年邓太后41岁了,他已经28岁了。如果邓太后像西汉王政君老太太那样,活到七老八十的,朝廷再出一个王莽式的人物,他这一辈子只能做舞台上的木偶了,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没有明天。
皇权的明天在哪里?越是关键时候,越是紧张。刘祜的身心几乎都纠缠到了一起。
二月十二日。后宫再度传来好消息,邓太后罩不住了,如果不出意外,熬不过今晚了,后宫也已经准备后事了。
二月十三日,尘埃落定——
邓太后归西了。
真是千年等一回啊。刘祜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他心里先大笑了一场,接着情不自禁地痛哭了起来。
他笑,笑自己活到了最后。无论多么强大的人,死了什么都带不走,只有活着的人,才是最大的胜利者。他哭,哭十五年的青春,全做了邓太后的嫁衣裳。十五年啊,在东汉这个短命皇帝辈出的王朝里,能有几个十五年的光阴岁月陪着别人玩?
报仇的时刻到了。
三月二十八日,刘祜派人通知造纸王蔡伦,让他去廷尉那里报到。原因是什么,人家没说,但老蔡心里清楚得很。
当年,窦太后当权时,他参与了一场阴谋,即陷害宋贵人。宋贵人,即刘祜的祖母。如果宋贵人不死,刘祜的父亲刘庆就会由太子转为皇帝。接着,他也会顺利接班,哪会有后来的十五年做牛做马的耻辱历史?
蔡伦知道后果很严重,啥都没说,自杀了。
杀人的刀一旦抽出,就得沾够了血,才能回鞘。蔡伦只是小菜一盘,接下来小刘要放开手眼,狠吃一顿大餐。而能够有资格被端上生死饭桌的,只有邓氏家族了。
事实上,刘祜要痛下杀手,不只因为自己像孙猴子一样,被邓太后这座大山压在山底下十五年。而是这十五年里,他差点儿就被邓太后废掉了。
邓太后要废刘祜的原因,主要是刘祜不学好,邪恶无比,是个祸患。
于是为了准备新的接班人,邓家到处物色人选,他们找到了两个备用胎。一个是济北王刘寿的儿子刘懿,另外一个则是河间王刘开的儿子刘翼。
两个备用胎,后一个机会很大。因为邓太后曾特别吩咐,要刘翼当刘隆的继承人。刘隆,即被邓太后抱在怀里,当了八个月皇帝,却还没到三岁就夭折的可怜孩子。
那时,刘祜一听到这消息,心都凉了个透。
刘祜心里委屈得不得了,有苦难言。邓太后说他劣性难改、邪恶无常,其实都不是真相。真相是刘祜长大了,不听话了,捏在手里不怎么好使了,邓太后想换一个好使的上来。
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也不是刘祐不听话,而是有人告诉他,说他长大了,不要在邓太后面前当什么乖孩子了。
这帮人就是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官员,所谓的士大夫,皇权最忠诚的支持者。
曾经有一次,郎中杜根叫上另外一个同事,一道给邓太后上书,说:“刘祜长大了,你不应该这样捏着他了,应该还政于皇帝,让他来处理政务。”
邓太后看完奏书后,二话不说,派人把这两个不知死字怎么写的人押到金銮殿上,当场扑杀。
扑杀,是中国人最有创意的一种杀人方法。即把人装入大袋里,提起棍子打过去,一直打到你断气为止。然后就像丢垃圾一样,扔到野外去。邓太后为以防万一,派人去检查,看二人是不是彻底断气了。发现杜根眼中都长出虫了,认为必死无疑。
让人惊叹的是,杜根没死,但邓太后再也没派人来查,他就跑掉了。为了刘祜,他差点儿把命搭上了。而刘祜更惨,被人拖下水去,差点儿被废。
所以,这十五年来,说刘祜是木偶还是轻的了。他简直是一只被拔光了毛的鸡,站在凄风冷雨中,在恐惧中颤抖,在颤抖中几近崩溃地活了过来。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却等了足足十五年。
痛愈深,恨亦深。邓氏家族不灭,刘祜心里的创伤怎么好得了?不久,刘祜命令史上最神秘的单位,即有关单位主动弹劾邓家。
接着,他就挥挥手,把邓氏家族全赶出了洛阳城,一律贬为平民,财产没收。刘祜对待邓骘则稍为客气些,因为十五年前,邓骘为他出过力,后来退休回家了,没机会参加废弃刘祜的阴谋。
客气只是一张纸,一捅就破,啥用都没用。邓骘也被打发出洛阳城,回到封地。不久,刘祜改封邓骘为罗侯,封地(即属地)为现在的湖南省汨罗市。
在汉朝,湖南就是个山旮旯,也就是说,邓骘被人从中原河南赶到南蛮之地。可以看出来,刘祜就是想换个方式来折磨他。邓骘也心领神会,跟儿子一道绝食而死。接着,曾经跟任尚一道争功大打出手的邓遵等三兄弟也全部自杀。
就像一场大戏,戏完了,锣鼓声也停了。
当年邓太后扑杀对手的时候,可否想到邓氏家族也会有这一天?
我想,她应该想到了。就像当年的霍光一样,知道将来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们都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
这种命运的困境,就是死人永远斗不过活人。
就像一场政治装修,把该丢的都丢了,接着就是搬进新的家具了。这些家具,有嫡母耿贵人的老哥、牟平侯耿宝,刘祜的皇后阎姬的兄弟阎显等人;宦官江京,李闰;奶娘王圣,以及王圣女儿伯荣。
这帮人,都是在刘祜最焦虑最难熬的时候,一直忠实地站在他身边的同志。仔细研究这份名单就会发现,名单人数不多,但是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首先,自汉朝开国以来,外戚当权,从来都是母族那边的舅舅们,现在却轮到了妻族的内兄内弟来值班了。其次,女人第一次作为皇帝密使,进入汉朝历史。而这个皇帝密使,就是刘祜的奶娘王圣的女儿伯荣。
嫡母系、妻系、奶娘系,三大门派莫名凑到一块,不是历史太会开玩笑,而是一个很严肃的选择。刘祜因为生母早折,他的人生记忆,就是嫡母、奶娘以及老婆的记忆。
在他看来,没有比这些人更可靠的了。除了以上三类人物,小刘也没忘记忠实的支持者。于是乎派人去把杜根找回来,老杜东躲西藏十五年,还真被找回来了。
“现在回想起来,人生不易啊”,这是打掉邓氏集团之后,刘祜最想说的一句话。“人生苦短”,这则是第二句话。刘祜决定,他要出门溜达溜达,呼吸呼吸新鲜空气,释放自己那颗被压抑的灵魂。
说溜达,是个借口,其实就是旅游。但是有一点我们是知道的,皇帝旅游,跟普通人不一样。当初,秦始皇出门,一路浩浩荡荡,好不威风。他是威风了,可百姓却辛苦了。走到哪里,哪里的GDP就全被他啃光。
秦始皇带了个坏头,搞得后来的皇帝都想跟他比排场,结果皇帝是爽坏了,可百姓就吃不消了。
相对秦始皇或者是后来的皇帝来说,汉朝的皇帝还是比较收敛的。皇帝要出游,很少有为了充面子倾家荡产地上路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是这方面的模范人物,出门可以,能少去几个地方就少去,绝不浪费。
只可惜,眼前这个刘祜,已经得意得忘记了祖训。
许多案例已经证明,越是自卑的人,越需要打肿脸充胖子。刘祜被人当宠物关在皇宫里养了十五年,如果说他活得很自信,绝对是胡扯。现在他解放了,终于可以出牢笼了,为了体现自己生存的价值,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扩大影响力。
为了影响力,他决定到处走走,就去东边,也就是所谓的东巡了。
事实上,东巡是一件很好的事。皇帝嘛,要体察民情,必须多出门,才能了解到第一手民间疾苦。问题是,他不是一个人出门,而是一大帮人。
一大帮人好像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刘祜所带的这帮人,本质很邪门。汉朝上下,四海之内,全被这帮人折腾乱了。
所谓正邪不两立,何谓正,何谓邪?话语权不在外戚手里,也不在皇族手里,更不在后宫那帮太监和女人手里。
它就掌握在读书人手里。
在靠读书出来做官的那帮人看来,在这个政治江湖上,最正派的就是皇族,其次就是士大夫一派。其他门派掌握权力,都是名不正言不顺,属于经典邪门流派。于是为了江湖利益,士大夫中两个重量级别人物挺身而出,准备替皇帝扫除妖孽了。
四、过把瘾就死
要献身于汉朝,准备斩妖除魔的两个读书人,都是江湖上数一数二的高手。他们分别是,司徒杨震和尚书仆射陈忠。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东)人,名门之后。
杨家的老祖宗,可一直追溯到刘邦高祖开国时。当年,项羽兵败垓下逃亡时,灌婴属下有一个叫杨喜的年轻人,追得特别卖命。他被项羽吓跑后,又返回去追,结果还是在项羽自杀的时候,及时冲上去砍得一块大肉。因此,他被封为赤泉侯。
霍光时代,杨家又出了一个名气很大的高官。这个人就叫杨敞,时为汉朝宰相。他做官的第一准则就是安全,所以特别胆小,什么风头都不敢出,被时人称为汉朝第一胆小鬼。
时隔多年,杨家又出了杨震这般宰相级的种子,可谓风光无限啊。到了东汉末年,杨家又出了一个天才型的聪明人,他就是特会玩脑筋急转弯的杨修。汉朝四百年腥风血雨,杨氏家族犹如五岳高山,立于天地不倒,可谓是奇迹中的奇迹。
杨震年少的时候就痴迷读书,且一口气读到了五十岁,混到了一个学术界的泰斗级名号——关西孔子杨伯起。
孔子这辈子有两大特色,一是学问高,二是门徒多。这个杨伯起被称为关西孔子,至少他身边是聚集了为数不少的粉丝的。
但是,孔子读书时,一直都对官场念念不忘,可眼前这个杨伯起,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副淡泊名利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