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不乏有忠心耿耿的正人君子,也不乏口是心非的小人。作为领导在用人任人时,一定要辨别真伪,透过假象识真人。警惕离间术,避免用人不当祸害无穷。
怎样识别各种“小人”
1.认识小人的三种心理
许多小人在心理上惟恐天下不乱,一有风吹草动就兴奋躁狂,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猎奇心理。有人喜欢那些虚无飘渺、言过其实的消息,像一个不辨真赝的“收藏家”那样,对什么样的话题都感兴趣,来者不拒。视为珍宝。他们嗜奇为癖,闻奇而喜,以至发展到执迷不悟的程度。
(2)求证心理。这种人对身边发生的事总是疑神疑鬼、犹豫不定,并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得到实证。一旦听到与此有关的传言就信以为真。
(3)趋同心理。不少人喜欢随大流,不是害怕担风险,就是不愿表现自己特殊个性。以免“出头的椽子先烂”。由此而形成一种惰性:大多数人相信的,我也应当相信。我应当和别人一样。干嘛众人皆醉我独醒?索性酩酊大醉。因此。谣言像一个暴君,获得某些人绝对地信任。
2.认识小人的三门心思
(1)小人喜欢耸人听闻的消息。某某电影明星神秘之死;某某名人结了几次婚;飞机失事摔死多少人;火车爆炸停运多长时间;又有几个犯人持枪在逃,现在流窜在何地;哪儿的银行被抢而罪犯没留一点痕迹;某某大城市流行传染病,有多少人濒于死亡,传染病目前已经传到哪儿了,几天之内将在本市流行等等。
(2)小人喜欢各种桃色新闻。特别是关于身边的人出现的桃色新闻。至于国外某某人娶了几个老婆,那是无人在乎的。
(3)小人喜欢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小道传闻。有一位女士,在公共汽车上,看到几个人围在一起,低声嘀咕。声音不大不小,不高不低,正好是她能听见又隐隐约约听不清的程度。她觉得这些人神情莫测,因此特别注意聆听:“她男人……和……逛公园……”,又觉得说话人似乎在看着她。以为在说自己男人,联想到自己男人平时的举动,回家后。寻衅吵架。第二天又暗中盯梢,最后夫妻反目,分道扬镳。
对上述小人如何予以治疗呢?
(1)从心理上排除对小道消息的过分关注。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化,新闻报导的真实性、时效性越来越体现出其优势,不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只要与人民大众有密切相关的,官方都会及时发布。假如过分地关注小道消息,容易使自己上当受骗,杞人忧天。
(2)要有自己的判断。一事当前,先用脑子想一想,消息的可信性有多高,可能性有多大,而不要看传的人有多少。人们对朋友、师长、名人、伟人的话,对书上、报上凡是印成铅字的消息,通常是不怀疑的。这是因为朋友是我们亲近的人,师长是曾经教导过我们的,是我们的长辈,是经验的化身,而名人伟人,又是我们所崇拜的,对他们的话当然不能怀疑,从内心上说也不愿怀疑,因而盲目崇拜和信任。但是别忘了,不论是朋友、师长、名人还是伟人,他们也是人,也会有判断上的失误。
如何识别阿谀奉承的人
有一天,阎罗王突然心血来潮,命令殿中的小鬼说:“你到人间去把那些花言巧语、善弄唇舌的人抓来,我要把他们放在油锅里炸死。这种人在世上不务正业,成天花言巧语地去煽动别人,使得许许多多的人迷失本性,误入歧途……好吧!你现在可以去了。”小鬼赶忙应了一声“是!”就离开地狱,向人间出发了。过了一会儿,小鬼抓回来一个男人,阎罗王说:“怎么这么快!你没抓错人吧?”小鬼连忙回答说:“怎么会弄错呢?这种人实在太多了,随便一抓就可抓到,大人若是不信,可以查问他看看。”
当阎罗王开始审问那个男人时,一不小心放了一个响屁,臭气冲天,那个男人灵机一动,很快地走到阎罗王面前,恭恭敬敬地向他鞠了一躬说:“噢!大王的屁,响得多么美妙啊!听起来好比是一首优美的乐曲,同时还有麝香和兰花的芬芳。”阎罗王听了,心里非常高兴就说:“嗯!只有你才了解龙体的尊贵,我应该赦免你。喂!小鬼!把这个男人带到内殿去,好好地招待他。”
那个男人跟在小鬼后面边走边说:“你的相貌不凡,仪表也与众不同;你头上的两只角弯弯的像月亮一样光滑美丽,还有你那闪着光辉的眼睛犹如碧空里的两颗流星,啊!你将来一定会大富大贵!”小鬼听了就停住脚说:“大王吩咐他们准备筵席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准备好,你先到我们家喝杯茶,休息一会儿好吗?”
故事中的这个男人,就因善于拍马屁,阿谀奉承,连阎罗王、小鬼都彼此拍得不知所以,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种人不惜屈尊对上司吹牛拍马,或是为了自己的升迁,或是为了环境条件的改善,或是为了自己的子女就业,或是为了求得政治上的保护,或是为了借上司的信任和威风来扩大自己的尊严,所有这些都需要上司来成全。上司在他们的眼里,完全成了他能够达到自己个人目的的“希望之树”,所以除了想方设法地吹嘘上司外,他们别无它途,也别无它事可为。在他们眼里,吹捧上司就会得利,而反驳上司的人只会吃亏。
但这种人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表面上惟命是从,实际上暗藏祸心。“笑里藏刀”是这种人最生动的概括。吹牛拍马风盛行下去,势必弄得真假难辨,是非不分,坏人吃香,好人受气,正气不能发扬,邪气泛滥成灾,工作难以开展,职工的积极性受到压抑。显然,除非上司是一位典型的“昏君”,否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选这种人为主管,甚至连作员工的资格都不够。不可否认的是,事实上,这种人在许多公司里却很有市场。其主要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这种人看透了人性的弱点(特别是上司喜欢听奉承话)再加上他们吹捧的技术,所以能在公司里风光一时。二是许多上司表面上说自己很民主开放,乐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甚至批评,其实骨子里最不能容忍下属对他“挑刺”,因为他们觉得,这会降低他们的威信。
既然如此,作为下属,又何必去自讨苦吃,干脆从一开始就看上司的眼色行事说话,落得皆大欢喜。因此,要做到不选这样的人作主管,上司也必须加强自己的修养。只有贤人才能选出贤才。
如何透过假象识真人
古人云,事之至难,莫如知人。辨人才最为难,盖事有似是而非者:刚直开朗似刻薄,柔媚罢软似忠厚,廉介有宋似偏隘,言纳识明似无能,辨博无实者似有材,迟钝无学者似渊深,攻忤滂讪者似端直,掩恶扬善者似阿比;一一较之,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人才优劣真伪,每混淆莫之能辨也。这就是说,世上最难的事没有比识人更难了。辨别人才为什么是最为困难的事情呢?这是因为事物有似是而非的,刚直开朗貌似刻薄;柔媚罢软貌似忠厚;表面看上去十分廉洁而实际并非如此;口出狂言能言明识明,而实际上却是无能之辈;海阔天空,天南海北地胡侃一通表面看来似博学而实际上是空话连篇无真材实学。反应迟钝没有实际学问却似知识渊博;攻击诽谤别人的人却看似正派正直的人;掩饰其恶的一面而将善的一面大肆宣扬者看上去好似刚正不阿的人;将这些一个一个地加以对照比较,就不难发现都存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现象,人才的优秀良才与劣等的人才,真材实学的人才与滥竽充数的冒牌货,这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混在一起实在难以真正地区分、识别得一清二楚。说像是的而又不是的,像不是的而又是的,人才的优秀与低下,真与假,混淆在一起时,真是难以辨别了。
尤其是在无名的人中发现贤才,在拉车的骡马中间相出骏马;在深渊里捡出含珠大蚌,在石头堆里找出藏光的珍宝,这是何等地不易啊!这就进一步说明了识良莠之难了。
如何识别敌人的离间术
在用人问题上,我们要警惕某些人因为种种原因而采取的离间术。
离间术是一种圈套,是离间者(主体)在被离间者(客体)之间搬弄是非,制造矛盾,以期破坏他人团结,从中获利的一种圈套。离间术拂去圈套的伪装之后,实际上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侵害行为。
离间术在生活中有多种表现,如创造条件,促使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的误会;或将误会加以渲染,扩大他人之间的分歧;或编造谎言,制造矛盾,破坏他人团结,等等。离间术的外在表现虽然多种多样,但它的内在本质却是惟一的,那就是:使人为己,陷入益己,抑人扬己,损人利己。
离间术有以下特征:
(1)目的性。任何离间术都有其明确的目的。只有在目的的驱使下,离间的所有行为才可以表现出实际意义。离间者的目的是自我的、本位的,是建立在实际自我利益基础之上的。有时它为的是获取个人的某种利益,有时则表现为满足个人的某种心理,有时也可能是为了小集团的利益,但无论如何,它都是建立于私欲、颓废、反动之上的。离间者的目的不在离间过程本身,而在于达到离间之后的结果。
(2)隐蔽性。离间者的目的决定了行为的隐蔽性。因为伴随着离间术的实施,离间者对被离间者的侵害行为已经开始,而这种侵害又是巧借被离间者之间的摩擦力量去进行的,况且,一旦离间成功,被离间者的利益受损则是绝对的,所以,离间者只有使被离间者在表面上知情,而不能在根本上知底,才能达到他离间的目的。因此,隐蔽性贯穿在离间活动的始终。
(3)欺骗性。离间的隐蔽性决定了离间手段的欺骗性。因为离间是一种侵害行为,且要借助客体之间的摩擦力量实施,又要做到隐蔽得“天衣无缝”,显然采取正当的、公开的手段是不行的。所以,离间者往往会制造假象,欺骗客体,使其产生错觉,作出错误的判断,形成错误的认识,以便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落人圈套。尽管离间术具有隐蔽、诡诈的特点,但还是可以破译的。识破离间术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联系分析。任何离间者要想达到离间他人的目的,必然要与被离间者发生这样那样,或明或暗的联系。因为没有联系就无法借助客体之间的摩擦力量,再高明的离间术也无法得以实施。因此,谁突如其来地与你发生联系,谁就有可能在实施离间术。
其次是利益分析。一般说来,离间术通常是伴随着利益冲突而实施的,而离间者往往又是被离间者发生矛盾后的直接或间接受益者。因此,对人际冲突制造者的利益得失进行分析,有利于识破离间者的真面目。
最后是反常分析。任何离间术,无论它怎样高明绝伦,只要它付诸实施,总要留下一些反常的痕迹。因此,对反常的蹊跷的行为进行认真分析,进而反向思维,弄清人际冲突的来龙去脉,对于破译离间术很有帮助。
总而言之,离间术的破译应建立在对其行为特征的综合分析之上,既不能盲目猜疑,又不可掉以轻心。
哪“四种下属”不可重用
不称职的下属有许多表现,但除了业务上的能力之外,最主要的表现是有些下属缺乏为人处事的能力,老板及上级虽然应该有宽大为怀容人的肚量,但这种宽容还是有度的,尤其本来是对事却转化为对人时。下属就遭到主管或老板的叱责,甚至因此失去饭碗。
作为领导,谁都希望在公司里取得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出一种高效率的工作氛围,但许多下属却具备了下列一些令人难以容忍的缺点:以为自己了不起,牛皮哄哄的,没大没小;给他表现机会就以为上司不行;不尊敬,专谈上司的“笑料”;在外人面前不顾及上司;不体谅上司因私人问题而引起的失态,对这样的下属,你一定要给点颜色让他瞧瞧。
对于下列四种不称职的下属,你在采用时可要多多小心
1.不做也不说
小王是公司人事部新招聘进来的老总助理,进来一星期,老总给小王安排了一份试用期的工作任务,小王爽快应允。快满试用期,老总让小王写一份有关试用期工作报告,报告交到老总手上,里面除了讲小王给员工评级、签报表等日常工作之外,老总安排的其他任务只字未见。老总问小王为什么?小王说他不知道怎么做,并列举了一大堆困难,老总听后无可奈何苦笑,小王的结果自然是立即卷铺盖走了。讲完这个故事,老总仍然有些气愤地说,一个人不会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懂又不问,碰到困难不出声。
2.会说不会做
小李刚进来时,老总同其作过一次长谈,交谈中老总对小李的一系列理论赞赏不已,据小李自称曾任过三年品质经理,四年工程主管,对行内标准和技术要求熟之又熟,令老总感叹终得将材。三个月之后,老总还是炒了小李鱿鱼。原来小李只是三国时的马谡,言过其实,讲得多做得少。老总这样评价小李:第一个月,我以为他是专家,第二个月,我认为他只是理论家(理论有余,实干不足),第三个月,我认为他其实只不过是个高手(举举手叫叫口号而已),对于这样的下属,想留他也难。说完老总忍俊不禁。
3.会做但不理解
小张是老总手下的惟一一位女主管,负责来料检验,工作非常勤奋,对于产品书面标准也比较熟,但令老总感到遗憾的是不知道变通。有一次供应商送来一批标准高度2米高的货架(货仓摆放物料用),检查后超出允收标准0.2厘米,小张理所当然地拒绝了这批货架。供应商有意见,采购部找到了老总,老总给予放行,老总对于小张的行为只有苦笑。老总说,在公司管质量,仅仅知道书面标准,貌似对标准理解,实乃并不理解,工作缺乏灵活性,往往事倍功半,也很难令上司欣赏。
4.理解但讲不清
小董很早以前就追随老总,来公司也有多年,同公司一起成长,工作勤劳肯干,就是意思表达不清楚。上个月公司ISO外审验证,外审员向小董提问。一个挺简单的一两句话就可回答的问题,小董东拉西扯地讲了半天,该回答的问题没讲清楚,反而将自己其他方面的几个问题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外审员,令老总在一旁急得抓耳挠腮。对于小董,老总是爱也悠悠,恨也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