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不可不防,但打击小人须不露痕迹
宋代的大文豪苏轼本是个十分倔强的人,他为人刚烈,不附权贵,出言无忌,由于他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主张,为朝中新贵们所不容,被赶出朝廷,到外地为官。
苏轼本性不改,不时上书朝廷,流露出不满情绪。他还在诗文之中,隐含讥讽,表达他对国事的担忧。苏轼的举动,新贵们自不能容忍。他们摘取苏轼诗文中的只言片语,附会歪曲,不惜上纲上线,说他诽谤朝廷,意图不轨,要将他陷于不赦的境地,杀一儆百。
苏轼凛然不屈,他写好了绝命诗,只想舍生取义。苏轼的朋友和家人见此惶急,他们劝说他不可轻生,不如暂时忍下屈辱,以待他日东山再起。苏轼对此漠然一笑,说:“男子汉大丈夫,死有何惧?要我干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我宁愿死去。”
苏轼不肯低头,一般人又劝说不住,所有人都认为他太不识趣,必死无疑了。这时他的一个远方朋友听到此讯,特地快马来见苏轼,一见面便说:“听说你要自寻死路,还自以为荣,我深以为耻,特来见你最后一面,和你绝交。”
苏轼大惊失色,忙道:“你我交往多年,情同手足,你怎会也学那小人模样,以至如此呢?”
他的朋友冷冷一笑,说:“你的行为就是君子所为吗?君子求生,不念己欲,乃为天下。小人求死,不过不忍屈辱,以求解脱。如今你遇小小挫折,便是自暴自弃,反让小人不费手脚,便遂其愿,如此之人,真是枉让天下看重了,你又怎配做我的朋友呢?”苏轼汗流浃背,立时清醒。他对朋友一躬到底,作谢说:“如没你点醒,我可真铸成大错了。有何妙法,还请不吝赐教。”
他的朋友便说:“以你的名望和个性,只要认错服罪,自责难当,陷害你的人也就满足了。这一点他们万万想不到,也会引发他们的怜悯之心,不致对你下毒手。不过他们是轻易不会相信你的,还需你暂弃脸面,抛开事实,只要不涉谋反,别的你尽可承认下来,深刻检查,万勿浅尝辄止,应付了事。”
苏轼虽觉难为,可是为了保存自己,他便依此行事。审讯时,他不待人家开口,苏轼就主动招认所有“罪行”了。为了逼真可信,苏轼故意编造有关细节,还特别强调说:“我在朝廷多年,也未得到升迁,可那些年轻人却比我升官快,捞的油水也比我多,我能没有怨言吗?我说他们坏话,目的就是为了把他们压下去;我写诗文攻击他们,也是为了让人同情我,自己好爬上高位,尽情享受荣华富贵。我现在什么也没捞到,反是小官也当不成了,这就是报应啊,也是罪有应得。我决心伏法,再不会执迷不悟了。”
他说得声泪俱下,审讯他的人也不禁为之动容,不便相强。朝中的新贵见苏轼态度如此老实,都笑他原是个不堪一击之人,不足为患,便免他一死,只把他贬到黄州,交地方官监督。
苏轼终于逃过了大劫。
苛刻地责备自己,使人怜悯就不会招致大的祸害了。因为把自己放低了,别人自然就会松手。被人陷害是人生中常有的现象,聪明的人就要把精力放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上。如果只是激愤难耐,不加思考,事情便会越闹越大,损及根本。不管有罪无罪,整人者的目的是将人打倒,施以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惩罚。在无力抗辩的情况下,主动承认错误,甚至违心地认下罪名,不失为摆脱厄运,获得新生的一条途径。你认错了,把自己骂得狗血喷头,不仅证明你失败了,也证明整人者整对了,事情也许就到此为止。否则,你死犟硬辩,不肯低头,在整人者的眼里就是顽抗到底,毫无悔改,他们便会变本加厉,置人死地,再无丝毫手软,后果由此也会更加严重了。
瞬间透视自尊心理深处的光束
我们提倡助人为乐,别人没要求我们帮忙的时候,如果我们力所能及的话就应该自告奋勇地伸出援手,更何况别人对你提出了帮忙的请求呢?但是,对于别人的请求,你得先思量一番。别人的请求是否合情理,你的能力和精力是否足够,帮倒忙的事情只会让双方都尴尬不已。所以,帮人的时候也要看看具体情况,该帮能帮可以帮的时候就帮,反之,只有拒绝帮忙。
本杰明·富兰克林深受世人的敬仰,不仅因为他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和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更因为他一直被后人推崇为人类精神最完美的典范。
一天,富兰克林和年轻的助手一道外出办事,来到办公楼的出口处时,看见前面不远处正走着一位妙龄女郎。也许是她步履太匆忙,突然脚下一个趔趄,身体失去平衡,一下子就跌坐在地上。富兰克林一眼就认出了她,她是一位平时很注重自己外在形象的职员,总是修饰得大方得体、光彩照人。助手见状,刚要迈开大步,上前去扶她,却被富兰克林一把拉住,并示意他暂时回避。
于是,两人很快折回到走廊的拐角处,悄悄地关注着那位女职员的动静。面对助手满脸困惑的神情,富兰克林只轻轻地告诉他:不是不要帮她,但现在还不是时候,再等等看吧。一会儿,那位女职员就站起来,她环顾四周,掸去身上的尘土,很快恢复了常态,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行。
等那位女职员渐行渐远,助手仍有些不解。富兰克林淡淡一笑,反问道:“年轻人,你难道就愿意让人看到自己摔跤时那副倒霉的样子吗?”助手听后,顿时恍然大悟。
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上,谁都会有“摔跤”的时候,当初的尴尬、狼狈,暂时的脆弱、痛楚也在所难免。这个时候,一个人最需要的是有一个独自抚平创伤、恢复自尊的时间和空间。诚然,这世界需要爱,并因为爱而充满希望。但当你向对方表达善意、施予关爱的同时,千万别误伤了对方的自尊,哪怕他是你最亲近的人。富兰克林说:彼此的自尊是人际交往的底线。
有个人家里很穷。在一个大雪天,他去向村里的首富借钱。恰好那天首富兴致很高,便爽快地答应借他两块大洋,末了还大方地说:“拿去开销吧,不用还了!”那人接过钱,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等着急用的家里赶。首富冲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还了!”
第二天大清早,首富打开院门,发现自家院内的积雪已被人扫过,连屋瓦也扫得干干净净。他让人在村里打听后,得知这事是昨天借钱的人干的。这使首富明白了:给别人一份施舍,只能将别人变成乞丐。于是他前去让那人写那—份借契,那人因而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那人用扫雪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首富多长了个心眼,通过向他讨债极大地成全了他的尊严。
有时候,一个人若破了点财,丢失了一些金钱,尚还无关紧要,而一旦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挫伤,则后果可能不堪设想。金钱上的损失犹可补偿,而心灵受到的伤害,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痊愈的。
法国的伏尔泰说:“自尊心是膨胀的气球,戳上一针就会发出大风暴来的。”因自尊心受到伤害而爆发的战争史载有之,因为自尊心而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伤害古今有之。
理解和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心,就可以帮助他人进步和快乐,谁都不愿意自己的人格遭到侵犯,谁都不愿意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他人的伤害,既然人人都渴望自尊,何不先去尊重他人的人格,维护他人的自尊,同时也得到自己所渴望和需求的东西呢?
所以,帮人的时候得看情况,看会不会伤了人家的自尊心。别让自己的好心帮忙变成有意伤人自尊,从而给自己惹来祸害。
黑红脸背后的真实世界
1963年,因父亲遗产问题,曾宪梓在远在泰国的哥哥曾宪概的多次催促下,动身来到了泰国。曾宪梓的叔父曾桃发闻之以为曾宪梓定是与其哥哥联手来对付他。于是便有了这么一个场面:一天早上,三个笑容可掬的客家长辈来到了曾宪梓的小店铺里,执意要请曾宪梓去“喝喝茶、吃吃饭”。曾宪梓客气了一番后随他们来到了曾桃发的公司里。待所有人严肃就位以后,叔父们便一改初始亲切温和之相,对曾宪梓纷纷大加指责:“你看你,像什么话,一点道理也不懂。来了泰国这么久,也不来拜见叔父、叔母。你这算什么?真没规矩!”
其实,曾宪梓来泰国的当天便执晚辈之礼拜见了叔父叔母。因此,叔公们的劈面训斥令曾宪梓一头雾水。叔公们见曾宪梓无言以对,认为其真的是那么大逆不道,毫不留情地把曾宪梓骂个“狗血淋头”。原本极富自尊心且血气方刚的曾宪梓终于忍耐不住,作了黑脸的莽汉,大发雷霆:“你们简直是太不像话了!我本来应该尊重你们,因为你们是叔公,但是从你们这番血口喷人的话里,从你们玩弄的这些骗人的把戏里,你们就再也不配得到我的尊重。”曾宪梓指着刚好从他们面前走过的一个小孩说道,“我这个人,对于讲道理的人,从来都是尊重的。就是这样的小孩子,知道做人应该讲道理,应该明白事理,我也会很尊重他。但对于像你们这样的老前辈,一点道理都不懂,只会嫌贫爱富,昧着良心拍有钱人的马屁,你们这样做,令我更加瞧不起你们,我也有理由不尊重你们!”
曾宪梓一番理正辞严的刚言相向,令原本气势汹汹的叔公们顿时气萎势缩,百口莫辩。但是,倘任其怒火信马由缰,刚言怒语如决堤洪水一泄不收,便有可能使原本已有的胜势转瞬即逝。于是,曾宪梓又有一番有理有据的摆事实、讲道理,扮起了红脸好人,不失时机地给叔公找台阶,进入了收场的好戏。“叔父只有凭着自己的劳动,凭着自己的智慧,才能一点一滴地建立了像今天这样庞大的事业。现在叔父有钱有势,那是叔父的能耐,叔父的本事,我只会从心里感到佩服。叔父现在大可不必为了这些财产的事情绞尽脑汁,你是我叔父,你有话跟我说,喊一个小孩把我叫来就可以了。”
曾宪梓这番赞美,既充分肯定了叔父于商场中之本事,又由衷地表明了自己对叔父的佩服之意。言不巧语不媚,不坏刚直不阿之节,不涉阿谀奉承之嫌,从而拉近了两代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令叔父叔母激动得喃喃而语:“好侄子,好侄子!”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已化为乌有。
曾宪梓在人际交往、家庭纠纷中,对于人情操纵自如,红黑脸相间恰当这种深厚功夫,反观历史,也不乏善用此法之高手。
东魏时独揽大权的宰相高欢临死前,把儿子高澄叫到床前,谈了许多辅佐他成就霸业的人事安排,特别提出当朝唯一能和他的心腹大患侯景相抗衡的人才是慕容绍宗。说:“我故不贵之,留以遗汝。”当父亲的故意扮黑脸,做恶人,不提拔这个对高家极有用处的良才,目的是把好事留给儿子去做。
高澄继任后,照既定方针办,给慕容绍宗高官厚禄,人情自然是儿子的,慕容绍宗感谢的是高澄,顺理成章儿子唱的是红脸。
朱元璋上台后,也想把这出红黑脸戏再演一回,可惜太子是一个心慈面善之人,他见父亲朱元璋大开杀戒,诛杀开国有功之臣,时常苦劝。
为教育儿子,朱元璋准备了一个满是荆棘的木杖,扔到地上,叫太子去那里拿起。太子显得为难,朱元璋得意地教训他说:“你拿不了吧?让我把刺儿先替你修剪干净,再传给你,这难道不好吗?我如今所杀之人,都是天下最危险的人。把这些人除掉,传给你一个稳稳当当的江山,这是你的福分。”
没想到太子并不领情,还说“上有尧舜之民”。气得朱元璋操起坐着的竹榻,向儿子砸去。朱元璋的黑脸唱过了头,后边的红脸也就无法唱了。儿子没等登基就死了,等到朱元璋长孙继位后,满朝的能人都被斩尽杀绝,实在找不出“带荆棘”的人来对付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