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1928年爆发的震惊国际的慈禧陵寝盗墓案,又让这颗大白菜成为了一桩历史悬案:该年7月,军阀孙殿英率部众荷枪实弹进入清东陵,用炸药炸开了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寝,并将陪葬宝物洗劫一空。但后来盗墓一事泄露,孙殿英不得不四处打点送礼,于是孙殿英就将翠玉白菜被送给了蒋介石,后来下落不明。东陵盗宝一案,给翠玉白菜的身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镇馆之宝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华北告急。为保护国宝,1933年2月,北京故宫博物院的13491箱珍贵文物开始南迁进行秘密掩藏。故宫的国宝历经十二年,辗转华北、东南、西北、西南、从北京经上海、南京,辗转到达四川大后方,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才陆续运回南京。
然而好景不长,随即内战爆发,这批南迁文物还没回到北京,就在1949年2月又分三批被撤离的国民党转移到了台湾。翠玉白菜也就同时跨越海峡,到了宝岛台湾。翠玉白菜到了台湾后,名气更大。1965年11月1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幕,众多国宝终于再次被展出。翠玉白菜更是以其精美的雕琢和美好的寓意,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总共有三件翠玉白菜,除了镇馆的翠玉白菜外,第二棵是绿黄相间的翠玉白菜,高度约13.4厘米,颜色偏黄,菜叶上也有菜虫,台北故宫人士暱称他为“翠玉小白菜”。
另一棵翠玉白菜至今仍在台北故宫的库房。最有趣的是这棵白菜的中心在雕刻制作时就被刻了一个洞,因此,有人说这棵翠玉白菜原始的用途应是花插,被归类在珍玩库,一直以来它从未被公开展出过。
图腾神物玉猪龙
国宝名称:玉猪龙
出土时间:20世纪
国宝现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玉猪龙并非龙而是猪。是因为在最初发现时,考古学家出于某种原因将其误认为龙,原因是辽宁省凌源市牛河梁出土的红山文化遗物玉龙,被称为“中华第一龙”。后来清楚了玉龙原来是玉猪,然而为时已晚,它的形象在社会上已经广为传播,甚至华夏银行将其作为了银行的标志。为了不挫伤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便将这头玉猪命名为玉猪龙。红山文化玉猪龙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而在20世纪后半叶,三门峡虢国墓地也出土了一枚玉猪龙,称之为三门峡虢国墓地玉猪龙,现藏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红山文化玉猪龙
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南部和河北北部,是中国北方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中,尤以玉器的制作和使用而闻名于世。红山文化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后期的玉器制品,采用岫岩软玉雕琢而成;形态是猪首龙身,通体呈鸡骨白色,局部有黄色的土沁。龙体卷曲,首尾相连,器体厚重,造型粗犷。猪首形象刻画逼真,肥首大耳,大眼阔嘴,吻部前突,口微张,獠牙外露,面部以阴刻表现眼圈、皱纹。中央的环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的小孔。出土时位于死者胸部,专家猜其不仅为佩饰,很有可能是代表某种等级和权力的祭礼器。
玉猪龙在红山文化中有很多的发现,它的头像猪首,整器似猪的胚胎。这是因为,猪在红山文化时期与远古先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它既代表财富,又显示勇猛。而我们的祖先也十分欣赏野猪那强悍的体形和敢于相搏的精神。所以,在玉器的雕琢上往往以猪的形象为重要的纹饰。而猪首被安在龙的身上,则说明猪的形象已经开始逐渐抽象和神化。
红山文化墓葬中往往会有成批的玉器出土,这些玉器一般体形较小,并且其身上有穿孔的痕迹,因此被认为是远古人们的佩饰或祭祀用具。其中各种动物类的玉饰雕琢尤为精细,如玉龟、鱼形石坠、玉鸟、双龙首玉璜、玉猪龙等。
三门峡虢国墓地玉猪龙
20世纪后半叶于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玉猪龙采用的是青玉材质,颜色呈现出乳白色,玉质温润透亮。整体弯曲成环形,头部似猪龙,方形目,吻部前伸。玉器的中间有一个对钻而成的圆孔,孔内还残留有丝织品和朱砂的痕迹。
据出土时成对位于死者胸前的情况看,此玉猪龙用作佩饰的可能性极大。但是,出土的玉猪龙中有高度达15厘米以上的大型玉猪龙,就其重量来说已不适合佩戴。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玉猪龙不仅仅是一种饰物,而应是一种神器,一种原始先民所崇拜的代表其祖先神灵的图腾物。
一般来说,原始人的图腾大多来自于某种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动植物,而原始艺术大多是对自然物的一种模仿。由于玉猪龙的头部明显具有猪的特征,大多数人认为玉猪龙的原型可能是猪。又因为它蜷曲的身体特别像虫,也有人认为玉猪龙的原型来源于金龟子的幼虫蛴螬。
根据生物进化论我们知道,包括人类在内,所有脊椎动物的早期胚胎在外形上都很相似,全都长着一个大大的脑袋和蜷曲有尾的身子。这恰好与玉猪龙的形态相吻合,其中尤以猪的早期胚胎与玉猪龙最为相近。经过考古验证得出玉猪龙不应仅仅视为佩饰,而应是代表某种等级和权力的祭祀礼器。
三门峡虢国墓地位于河南三门峡市区北面的上村岭,是周代诸侯虢国国君及贵族墓地。整个墓区面积达4万平方米,共发掘出各类贵族墓234座,车马坑60多座,出土珍贵文物达1万多件。其中两座国君墓中出土了很多珍贵的一级文物。虢国墓地的发现填补了我国西周考古史上的空白,为研究当时的文化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素洁无纹玉凤
国宝名称:玉凤
出土时间:1976年
出土地址: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
国宝现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凤于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这件玉凤是殷墟妇好墓出土文物中的代表性作品。因为在妇好墓的大量玉器中,玉凤仅此一件。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玉凤造型,也是妇好墓装饰品中最精美的一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凤蕴含的文化
中国原始时代的玉器主要应用于作战,后来逐渐演变为装饰物。到商朝,玉器工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且玉也成为当时贵族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著名的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大量玉器,它们造型各异,品种齐全,尤其以雕琢成人物和动物形象的装饰品最为出色。其中,雕成动物形象的玉器有数十种,有的是圆雕,有的是浮雕或玉片。尽管一些玉饰体积很小,但雕琢得极为生动。工匠们以高超的琢玉技巧,随心所欲地传达出各种动物的不同神态。玉凤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凤和龙都是古人想象中的祥瑞动物,是中华民族吉祥美满的化身。龙代表男性,凤代表女性,不过它们并不是同时降临人间。早在五千年前,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以及东北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就已开始塑造龙的形象,把龙树为心目中的神,而凤则是商代的新创,是殷商人崇拜的对象。妇好墓出土了很多玉龙,而玉凤仅此一件,说明了商代时期对凤极端重视。
宝物鉴赏
玉凤是在新石器时代被制造,材质选用的是由新疆所产的黄褐色玉料制成。其长度为13.6厘米,厚度为0.7厘米。质体轻薄,侧身回首,弯曲如C形。圆眼,尖喙,顶饰三连花冠,短翅下垂,长尾末端分叉,并有镂空装饰。腰部有突起圆纽,上面有穿孔,可以用于系结。并且使用商代典型的减地阳文技法来表示翎羽,玉凤的两面纹饰相同。整体呈黄褐色,凤鸟头戴花冠,作侧身回首之势。长长的尾部正在向一侧舒展地扬起,上面还刻有花纹装饰。整件雕塑的线条优美流畅,洋溢着一股活泼、清新的气息。在技术上,采用了钻、挤、压等难度很大的技法,并经过了反复的琢磨。这件作品表现的虽然是神异的动物,但其体态自然优美,令人觉得亲切可爱。它柔美而清新的风格在商代艺术那凝重、威严、令人窒息的气氛中愈发显得珍贵。
玉凤的表现手法上带有典型的商代特点。商代玉雕扁平器较多,而圆雕较少。这些扁平的动物和人物形象,绝大多数采用了正侧面剪影的手法。如玉凤,只以准确的外轮廓线勾勒了凤的形象,并重点刻画了凤冠和凤尾,而凤身大部光素无纹,却因突出了凤的特点,而起到了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圆弧状的器体,及恰到好处的阳文修饰,都是商代玉雕典型的特点。此器与商代甲骨文中的凤字极为相似,是研究商代人心目中凤的形象的极佳实物。玉凤高冠勾喙,短翅长尾,作停立回首欲飞状,十分飘逸洒脱。其舒展的长尾自然弯曲,尾翎有合有分,素洁无纹。身前有透穿镂孔,更使凤体丰满迷人。背部外凸的穿孔圆钮,应是供穿绳悬挂之处。玉凤的形象美丽、精巧,玉质晶莹润洁,让人不忍释手。
妇好墓于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该墓五米长,四米宽,七米多深,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据说享堂原是商王武丁为祭祀妻子妇好而修建的宗庙建筑,尊其庙号为“辛”。妇好墓虽然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928件。
镂空多节玉佩
国宝名称:镂空多节玉佩
出土时间:1978年
出土地址:湖北省随州市西北郊擂鼓墩曾侯乙墓
国宝现状: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