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83500000005

第5章

不解肌成误汗病邪入里用五苓两解表里二法(一九)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多服暖水汗出愈。[原文] 伤风证原有汗,以其有汗也,延至日久不行解肌之法,汗出虽多,徒伤津液,表终不解,转增烦渴,邪入于府,饮水则吐者名曰水逆,乃热邪挟积饮上逆,以故外水格而不入也,服五苓散后,频溉热汤,得汗则表里俱解,盖表者阳也,里之属府者亦阳也,所以一举两得也,然亦以未经误治,邪不内陷,故易为力耳。膀胱为津淮之府,用五苓通调水道,则火热自化,而津液得全矣。(二十)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原文] 不行解肌,反行发汗,致津液内耗,烦燥不眠,求救于水,若水入不解,脉转单浮,则无他变,而邪还于表矣,脉浮本当用桂枝,何以变用五苓耶,盖热邪得水,虽不全解,势必衰其太半,所以邪既还表,其热亦微,兼以小便不利,证成消渴,则府热全具,故不从单解而从两解也,凡饮水多而小便少者,谓之消渴,里热炽盛,何可复用桂枝之热,故导湿滋干清热,惟五苓有全功耳。

不解肌而误发大汗,其变逆有救亡阳漏风二法。(三)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原文] 此本为误服大青龙汤,因而致变者立法,然阳虚之人,纔发其汗,便出不止,即用麻黄火劫等法,多有见此证者,所以仲景于桂枝汤中垂戒,不可令加水淋漓,益见解肌中,且有逼汗亡阳之事矣,太阳下篇,大青龙证中垂戒云,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正与此段互发,振振欲擗地五字,形容亡阳之状如绘,诸家竟不加细绎,妄取诗经注,擗拊心貌为解,噫,是何言欤,仲景论中心下悸,欲得人按,与夫叉手自冒心间,且与拊心之义不协,何得妄指擗地为拊心耶,盖擗者辟也,避也,汗出过多,卫气解散,其人似乎全无外廓,故振振然四顾彷徨,无可置身,思欲辟地而避处其内也,阴证似阳者欲坐井中,避热就冷也,汗多亡阳者,欲入土中,避虚就实也,试观婴孩出汗过多,神虚畏怯,尝合面偎入母怀者,岂非振振欲擗地之一验乎,从来皆以为惊风误治,实繇未透伤寒证中之大关耳。(三)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原文] 大发其汗,致阳气不能卫外为固,而汗漏不止,即如水流漓之互词也,恶风者腠理大开,为风所袭也,小便难者,津液外泄而不下渗,兼以卫气外脱,而膀胱之化不行也,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筋脉无津液以养,兼以风入而增其劲也,此阳气与阴津两亡,更加外风复入,与前条亡阳一证,微细有别,故用桂枝加附子,以固表驱风而复阳敛液也。

不解肌而以火劫汗伤阴致变四法一法辨阴未尽亡、一法辨邪所繇解、一法不得汗反躁必圊血、一法辨脉微而数者不可灸。(二三)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而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讝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原文] 风,阳也,火,亦阳也,邪风更被火热助之,则血气沸腾,所以失其常度,热势弥漫,所以蒸身为黄,然阳邪盛于阳位者,尚或可从衄解,可从汗解,至于阳邪,深入阴分,势必劫尽精津,所以剂颈以下,不能得汗,口干咽烂,肺焦喘促,身体枯躁,小便难,大便秘,手足扰动,讝妄哕逆,乃是一团邪火内炽,真阴顷刻立尽之象,有非药力所能胜者,必其人小便尚利,阴未尽伤,始得以行驱阳救阴之治也,噫,亦危矣。仲景以小便利一端,辨真阴之亡与未亡最细,盖水出高源,小便利则津液不枯,肺气不逆可知也,肾以膀胱为府,小便利则膀胱之气化行,肾水不枯可知也。按此证阳邪挟火,扰乱阴分而亡其阴,与前二条亡阳证,天渊悬绝,观阳盛欲衄身体枯躁等语,明是失汗所致,失汗则阳必内入,何反外亡耶,注家泥阴阳俱虚竭一语,遂谓小便利者,阴未甚虚,则阳犹可回,是认可治为回其阳,大失经旨,不知此证,急驱其阳,以存阴气之一线,尚恐不得,况可回阳以更劫其阴乎,且头汗乃阳邪上壅,不下通于阴,所以剂颈以下不能得汗,设见衄血,则邪从衄解,头间且无汗矣,设有汗则邪从汗解,又不衄矣,后条火邪深入必圊血一证,亦谓身体枯躁而不得汗者,必致圊血,设有汗更不圊血矣,读古人书全要会意,岂有得汗而加衄血圊血之理哉,又岂有遍身无汗,而头汗为亡阳之理哉。(二四)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烦躁必发讝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已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鞕,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榖气下流故也。[原文] 此段文义隐奥,从来注释不得其解,谨明之以畅尚论之怀,盖火邪入胃中,十余日不解,忽振栗自下利者,火邪从大肠下奔,其候本为欲解,然而不解者,以从腰已下不得汗,邪虽下走,终不外走,故不解也,上条从颈已下不得汗,其势重,此从腰已下不得汗,其势较轻,足下恶风,见阳邪但在下也,小便不得,见阳邪闭拒阴窍也,与不得汗正同,所以大便亦鞕,益见前之下利,为火势急奔,火势衰减,则仍鞕也,反呕者,邪欲从上越也,欲失溲者,邪欲从前阴出也,皆余邪欲散之征也,胃火既减,小便当数复不数,则津液可回,及至津之下润,则久积之大便必尽出矣,大便出多,则小便之当数者始数矣,肠胃之间,邪热既散而不持,则腰已下之得汗并可知矣,得汗则阴分之阳邪,尽从外解,然后身半以下之阴气得上,而反头痛,身半以上之阳气得下,而反足心热,欲愈之状,尚类病状,火邪助虐,为何如哉。(二五)太阳病以火熏之,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圊血,名为火邪。[原文] 火邪入胃,胃中水液多者,必奔迫下利,其渐解悉如上条矣,若胃中津液素乏之人,复受火邪,则漫无可御,必加躁扰不宁,由是深入血室而圊血也,盖阳邪不从汗解,得以袭入阴中,动其阴血,倘阳邪不尽,其圊血必无止期,故申之曰名为火邪,示人以治火邪而不治其血也。(二六)微数之脉,慎不可炙,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原文] 脉微而数,阴虚多热之征也,此而灸之,则虚者益虚,热者益热,不至伤残不止矣,凡病皆然,不独伤寒宜戒也,针灸家亦识此义否。

不解肌而用烧针取汗,寒入核起,灸秩止变一法(二七)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状,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原文] 奔豚者肾邪也,肾邪一动,势必自少腹上逆而冲心,状若豕突,以北方亥位属猪故也,北方肾邪,惟桂能伐之,所以用桂三倍,加入桂枝汤中,外解风邪,内泄阴气也,尝即此例推之,凡发表误入寒药,服后反加壮热,肌肤起赤块,畏寒腹痛,气逆而喘者,或汗时盖覆未周,被风寒复侵,红肿喘逆,其证同者,用此法良验,一妇病外感,服表药后,忽面若装朱,散发叫喘,双手上扬,余知其腹作奔豚也,用此方而顷之即定。

不解肌而用吐药,虽得汗内伤脾胃,名为小逆二法。(二八)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麋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此为小逆。[原文] 解肌之法,解散肌表风邪,全不伤动脾胃,乃天然不易之法也,若舍此而妄用吐法,吐中亦有发散之义,故不恶寒发热,一二日病在太阳,吐之则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病在阳明,吐之则不喜糜粥,欲食冷食,皆胃气受伤之故也,然且朝食暮吐,脾中之真阳亦伤,而不能消谷,是则外感虽除,脾胃内伤,卒未易复,故为小逆也。(二九)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原文] 此以吐而伤胃中之阴,较上条两伤脾胃之阴阳者稍轻,故内烦不欲近衣,虽显虚热之证,此关上脉细数,已成虚热之脉者,亦自不同,然以吐而伤其津液,虽幸病不致逆,医者能无过乎,可见用吐法时,亦当相人之津液矣,

中风肌未解不可下,宜用桂枝汤解外一法。(三十)太阳病,外证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主之。[原文] 下之为逆,即指结胸等证而言,欲解外者,必无出桂枝一法,叮咛无已之辞也,外邪未解,下必为逆,然则欲下未下之时,亟解其肌,俾下之而不为逆也,不亦可乎。

中风肌未解误汗下,无他变者,仍当用桂枝汤一法。(三一)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主之。[原文] 见已下其脉仍浮,证未增变者,仍当亟解其外也。

不解肌反误下邪,不服者于前下药内更加桂枝一法。 (三二)太阳病下之,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原文] 误下而阳邪下陷,然无他变,但仍上冲阳位,则可从表里两解之法,故以桂枝汤,加于前所误用下药之内,则表邪外出,里邪内出,即用桂枝大黄汤之互词也,若不上冲,则表里两解之法,漫无取义,其不可与明矣。

不解肌反误下心痞,用桂枝加温补药两解表里一法。(三三)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挟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原文] 误下则致里虚,里虚则外热乘之,变而为利,不止者,里虚不守也,痞鞕者,正虚邪实,中成滞碍,痞塞而坚满也,以表未除,故用桂枝以解之,以里适虚,故用理中以和之,此方即理中加桂枝,而易其名,亦治虚痞下利之圣法也。

不解肌反误下邪入阳明,变用太阳两解一法。(三四)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岑汤主之。[原文] 太阳病原无里证,但当用杜枝解外,若当用不用,而反下之,利遂不止,则热邪之在太阳者,未传阳明之经,已入阳明之府,所以其脉促急,其汗外越,其气上奔则喘,下奔则泄,故舍桂枝而用葛根,专主阳明之表,加芩连以清里热,则不治喘而喘自止,不治利而利自止,又太阳两解表里之变法也。

不解肌反误下,宜辨阳实阳虚加减桂枝汤一法。(三五)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原文] 误下脉促,与上条同,以无下利不止,汗出等证,但见胸满,则阳邪仍盛于阳位,几与结胸同变,然满而不痛,且诸证未具,胸未结也,故取用桂枝之芳甘,以亟散太阳之邪,其去芍药之意,酸收二字,不足尽之,以误下故不敢用,恐其复领阳邪下入腹中也,设微见恶寒,则阳虚已着,而非阳邪上盛之比,去芍药方中即当加附子以回其阳,是虽不言汗出,然由此条之微恶寒,合上条观之,则脉促胸满,喘而汗出之内,原伏有虚阳欲脱之机,故仲景于此条,特以微恶寒三字发其义,可见阳虚则恶寒矣,又可见汗不出之恶寒,即非阳虚矣,伤寒证中,多有下后魄汗不止,而酿亡阳之变者,必于此等处恭合,以求神髓,庶几可进于道耳。

不解肌反误下阳邪作喘,有用桂枝加行气药一法。(三六)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喘家作枝汤,加厚朴杏子仁。[原文] 凡下后利不止,而加上气喘急者,乃是上争下夺之象,危候也,但骤病之人,中气足供上下之用,邪尽而喘与利自止,若中气素馁,加以上下交征,立尽之数矣,此证不云下利,但云微喘表未解,则是表邪因误下上逆与虚证不同,故仍用桂枝以解表,加厚朴杏仁以利下其气,亦微里之意也。 此诀风邪误下作喘治法之大要,其寒邪误下作喘,当用麻黄石膏,即此可推,故中篇不复赘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祖符神钱

    祖符神钱

    符极大陆,武者以符为种,沟通天地之力,化为己用。楚王世子秦枫,原本在符祭上,获得符种传承,偶遇变故,被一枚不知来由的黑色铜钱给击中,符种破碎,让他从天之骄子瞬间变成了一个废人,成为了所有人眼中的笑柄。殊不知黑色铜钱,乃是同那传说中与符祖同根同源的造化神钱,后来在造化神钱的帮助下,符种渐渐地蜕变、进化,直到凌驾万符之上,成为那传说的符祖之主。
  • 教师派

    教师派

    一个名为徐岩的奋斗青年,鬼使神差的走上了教师之路,看他如何过五关斩六将,经历深情的别离吧![感谢首师大附小的6年小学时光,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的老师与同学]
  • 老板别整事

    老板别整事

    程诺励志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保镖,坚决不给家里丢人,死也要维护家里的名声。可奈何雇主不配合啊,一天天闲着没事就是调戏保镖,撩撩撩……
  • 斗破我是萧炎

    斗破我是萧炎

    穿越斗破苍穹,魂替萧炎,成为主角的一段经历。
  • 瑶仙

    瑶仙

    “你懂什么是爱?!”“你懂?!”“你到底懂不懂啊?!”pia~~吻住!~~“搞什么那么麻烦,出去体验一下就知道了。。”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女银和一个男银无比纠结,折腾的修仙爱情故事。。两世谈情,三世修仙,本文小虐,小爽,制符,炼丹通通奉上,修仙迷途如何结束。敬请关注~新书《重生之调教豪门老公》,希望大家支持~
  • 历史之谜

    历史之谜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酒曲剑歌

    酒曲剑歌

    身为八千多场,胜率0%,专一【魔鬼】亚索,印墨莫名其妙被卷进了一个新的世界。他眼中的【穿越必备套餐】——【系统】给了他二个选择:亚索技能模板?天灵根?印墨:“天灵根是什么鬼东西,浪就完了?”得到疾风之刃,印墨这才发现自己处在修真世界,他还是【得天独厚】无法炼气的废灵根。印墨从此过上了,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伤害2.5,持久不过3秒幸福生活。为了解决这个毛病,【穿越附赠品】的【灵】尽心尽力指引印墨踏上修仙一途。一直要被养成【吉祥物】的印墨,咬牙从心。只是万万没想到,这只不过是【灵】的套娃开始。
  • 复仇三公主的计划

    复仇三公主的计划

    她,小时候伤心绝望,一心想要为妈妈报仇。10年后,她成为了杀人不眨眼的杀手。
  • 符道鬼影

    符道鬼影

    我叫安宁,我是地球上的一个学生,我也是流影大陆上的一个道士,我游走于两个世界,分不清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我。
  • 琼潇

    琼潇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我乃梨花谷琼潇,尔等有啥意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