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为了能更快速、精确地算出炮弹的弹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家莫克利和埃克特奉命研究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两位科学家组织了200多位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全体工作人员通过4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46年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虽然它体积庞大,耗电量惊人,但它每分钟能做数千次的运算,是当时运算速度最快的机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巨型计算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体积小、速度快的计算机。许多科学家也投身到研究中来,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员工基尔就是其中一位。他想尽各种办法,研究如何才能把晶体管、电容做得更小,使运算速度更快。他通过精密的计算,把所有的零件紧凑、有序地焊接在一个半导体板上,于是第二代计算机出现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价格也降低了很多。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又发明了一种先进技术,能把所有的电路集成在一块拇指大小的芯片上,这块小芯片被称作中央处理器,它是新一代计算机的核心。芯片出现后,计算机的体积变得更小,运算速度和性能比以前大大提高,价格也更便宜了。计算机出现后,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人类能发明电脑,说明人脑比电脑更聪明,因此很多事情不能依靠电脑去做,还是需要我们自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