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全连官兵们便不停地惊喜喊道。而分队的这种意外之喜,大多数官兵却很难猜测到。只有指导员刘普选心中有数。对他来讲,不用细心调查,便一想就知道是二班战士刘亭现做的手脚。因为分队进驻大漠训练之前,有的官兵曾向他反映过,因刘亭现的那两双鞋垫,曾一度引起二班不少风波。
想着想着,刘指导员便自言自语道:这个娃真是个好娃,这个娃真为咱全连解决了个大问题!
当天上午操课时,刘指导员让连部通信员曾现华通知二班战士刘亭现到连部。
“小刘,我问你,全连官兵的大头鞋内,昨天晚上是你给大家放的棉鞋垫吗?”
当二班战士刘亭现来到连部后,刘指导员便是满面笑容地对他问道。别看刘亭现在班里说话粗声粗气的,平时家乡小调哼得好,可来到连首长的面前,却紧张得满头大汗,两片小嘴唇直打颤。此时,听到刘指导员和蔼问话,小刘便鼓足了勇气,两眼看着刘指导员道:
“指导员,情况是这样的,情况是这样的,情况是这样的,情……”也不知为啥,小刘脑子里想的头头是道,可轮到嘴里往外讲,仍是连续不断地重复着第一句话。
刘指导员一看就知道,小刘是因为心理太紧张的缘故。这时他一边双手按着小刘坐在小凳上,一边亲手用毛巾给小刘擦脸上的汗水。哪知道,越是指导员对自己这样热情,小刘越是感到坐在小凳上不自在。
依小刘的心理,指导员是自己的连首长,年龄又比自己大,作为自己来讲,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让领导关心和照顾自己,而应该为首长做点什么事情。想到这里,小刘便“呼”的一下,从小凳子上站了起来。可小刘没有想到的是,当自己从小凳子上站起那一瞬间,爸爸、妈妈给他来的那封信,却一下子从裤兜里掉到了地上。当小刘正准备弯腰拾家信时,指导员见其情形,便对着他说:
“小刘,你把信捡起来,拿给我看看!”听到指导员这句问话,顿时间,小刘的头发竖了起来,耳朵也红红的,脸上的汗水淌得更多了……多么可贵,多么高尚,多么了不起的父母呀!此时,刘指导员一边看着小刘家中的来信,一边赞誉小刘的爸爸、妈妈。当刘指导员看完信之后,自己说什么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感动,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
小刘越哭越伤心,总感觉自己对不起指导员,对不起远方爸爸、妈妈的殷切希望。当天下午分队开饭之前,刘指导员当着全连官兵的面,一字一句地将二班战士刘亭现父母的来信读了起来。谁知刘指导员将信还没读到一半,全连官兵的哭声打断了他的读信,幸亏干部、骨干反复安慰,再三劝说,大多数官兵这才忍住了自己的情绪,含着眼泪听完了刘指导员读信。
小刘的爸爸、妈妈为我们不惜代价作奉献,我们就应身居大漠不言愁,就应苦练精兵保边疆,就应用真实行动回报人民的厚爱。
连队进入野外生存训练阶段,官兵们每当看到鞋内鞋垫时,便会猛然想到刘指导员朗读小刘爸爸、妈妈来信的情景。
正因如此,大家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能咬牙坚持过去,谁都不会叫苦叫累。
有一次,连队进入秘密隐蔽训练时,官兵在大漠掩体之内,整整卧爬了一个昼夜。这期间官兵吃完了随身携带的压缩饼干,喝完了随身携带的壶中水。为了度过口渴难关,有的官兵咬着空壶口,有的官兵含着牙膏剂,如此般的大漠生存训练,不少新老战士昏倒在掩体内,自始至终没有一个擅自走出掩体的。
湖北籍四班战士钱勇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二班战士刘亭现的爸爸、妈妈对待我们这么关心,我们不能光靠表几次决心,掉几次眼泪就算结束了,而应该好好地反思自己。就拿当前分队驻训大漠来说吧,作为我们这些年轻战士必须要经受住考验,就是死在这残酷的训练之中,也不能当什么狗熊,或是什么怕死鬼。不然的话,谁都对不起脚下穿的棉鞋垫,谁都对不住二班战士刘亭现的爸爸、妈妈呀!山东籍老战士曾现华也在日记中写道:一双鞋垫重量虽轻,但它寄托于我们官兵莫大的希望啊!不少班、排还在自己的帐篷前、操场内、道路旁等显着位置,书写向刘亭现父母学习致敬,用拼搏精神回报父老乡亲厚爱之类的标语,以此激励全连官兵坚守大漠腹地,完成驻训任务的信念和勇气。
大漠野炊,困难重重。且不谈供水有多么困难,就从早上部队吃馒头,中午吃大米的情况来看,的确让每个炊事员伤透了脑筋。部队进驻大漠时,连队司务长和炊事班班长并不了解野炊情况,要求每个炊事员将当晚和好的面,抬进帐篷内发酵。一般来说,等不到次日凌晨,伙房内和好的大盆、小盆面,定能发酵。
然而,在大漠里发酵面粉却不同,每天晚上炊事员和面粉什么模样,到了次日凌晨和的面还是什么模样。由于上级指挥部有规定,部队开进大漠腹地之后,必须实行灯火管制,晚上休息不准生火,不准打手电,不准吸烟,不准射击。
当然,炊事班发酵面粉也不例外了。谁都知道这个道理,发酵面粉蒸馒头,必须要有一定的温度来促成。说句心里话,作为每一个炊事员,谁也不愿做死面馒头给大家吃,可又有什么法子呢?不了解其内情的官兵,每天早饭吃着既黏糊,又酸溜的半生不熟小馒头,总以为炊事班故意捉弄他们呢!可他们哪知道炊事员为了做好馒头,每天总是比部队早起两个多钟头,试图改变这种局面,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地上放的那一盆盆发酵面粉,自始至终没有改变。
遇到天气寒冷,而帐篷内发酵的面粉,往往冻得与大盆凝聚一体,久久不能下锅,久久不能开饭。
当中午开饭时,官兵们以牙缸代碗盘,以牙刷代筷勺,以班为单位围成小圆圈,分享着“美味”的大漠午餐。
若从表面上看去,每个官兵端着手中碗,望着眼前锅,感到大家餐餐味道香、顿顿味道浓。可是,每个官兵心里清楚,手中端的饭菜,并不像谁想到和看到那么美好,而是强忍着往嘴里送,往肚子里咽啊!可炊事员也没有什么办法,为了节省水,每次做米饭时,炊事员只好将一袋袋大米倒在空盆内,捡出米中的各种渣子后,便连淘也不淘倒进锅内,考虑到米饭煮的时间太长,锅内吸水量太大,干脆煮个半生不熟就揭锅,让官兵们将就着充个饥。
身居大漠恶劣环境,吃几顿生米、生菜的野外午餐,这对于每个官兵来看,也都算不得什么,谁都能理解和接受可能会遇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严重后果。可官兵们最害怕的是在狂沙飞舞条件下就餐,因为官兵端着碗筷,正准备大口大口地往嘴里送饭菜,可那无情地沙尘便像下冰雹雪豆似的,随风飘进到了饭菜上。不一会儿,只见饭菜表层却被涂得不成样子,让人失去了食欲。
是啊!谁见此想顺手除掉沙层部分,那非常容易。可是,眼下大家可是实行分餐制度,可是人手一碗饭菜,可是饭后还要强化训练啊!迫于无奈,大家也就只能闭着双眼,张开大嘴,管它什么沙土不沙土,管它什么难受不难受,便是把饭菜囫囵吞进肚子里,这样也就算对得起自己的胃口了。
病从口入,道理千真万确。哪知道,官兵吃了这些半生不熟、尘土搅拌的饭菜后,什么消化不良,什么结肠炎,什么痢疾,什么胃炎……各种疾病就出现了,一下子又紧张了卫生队军医和卫生员。
看吧!军医诊断了一批又一批,卫生员液体输完了一瓶又一瓶,患病官兵躺倒了一个又一个。见到这般惨景,王泉森心里想,照此发展下去,部队患病率只会递增,不会下降,那部队又怎么能训练呢?官兵又怎能拉得动呢?而眼下没有大情况还好说,一旦上级指挥部有了什么举措,我们部队这个样子能行吗?再说自己又明知官兵患病的主要原因便是炊事员。可又该如何解决饮食就餐的根本问题哪?想着想着,便不紧不慢地坐在了一处沙梁上,紧接着又陷入了沉思……强化连队大漠训练,必须“严”字当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加大训练强度、难度和力度。在不损害人员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应进行超负荷极限训练。要在冰天雪地、盛夏酷暑、风雨雷电、狂沙袭击等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高强度的适应性训练。
要把练技术、练战术、练体魄、练毅力、练勇气、练智谋等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官兵置于近似实际战场的自然环境之中,设置复杂情况,使受训者在艰难困苦、孤独,在生活保障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锻炼和提高官兵在艰苦环境中的生存、作战能力。
想到这时,王泉森顿时间恍然大悟,他即刻明白了自己当前该从何处着眼,该从何处着手了。于是,他便命令身边通信员曾现华通知各班排长,按时到连部作战室参加紧急会议。
没过多时,与会人员相继到齐。见此,王泉森严肃地说:
“同志们,现在部队食宿成了大问题。尤其是因饮食,各单位相继病倒了一大批兵,病号这么多,势必会影响到训练工作和身体健康方面。我经过很长时间考虑,认为部队不能再集中食宿、集中训练了。从今天开始,部队开始分散居住,以班为单位进行野炊,暂时由炊事班分给些粮菜及其他食品,以后缺什么都由自己解决。”部队高度分散食宿,既有利也不利。它有利方面在于官兵可以吃上自己做的饭,无论自己做的好与坏,谁都不会有什么怨言,可不利方面是,官兵往往为了自己的食宿条件,但容易忽视其他方面工作,影响部队的中心任务。所以说,若要达到两全兼顾、互不干扰影响的情况,那是很不容易形成的,这就看干部能力的组织实施能力、科学规划能力、合理安排能力等各种综合素质了。当然,若是从基层每个新老战士来看,他们喜欢王泉森这种新举措,因为他们感到自己年轻、身体好、爱活动,尤其愿意独立自主地做饭菜、搞生存、大练兵,以此锻造自己的综合能力。
自从部队进入独立大漠生存训练阶段,各个点上的官兵完全变了样。就拿一日三餐伙食改善来看,来自南方籍官兵,便是在米饭制作上动了脑,一日三餐不是蒸米饭,炒米饭,就是熬米饭。
那些喜爱辣子面、辣子油、辣子酱、辣子汤的官兵,每顿总是把米饭搅拌得红红的,谁要是走近闻其,谁就会被熏得鼻涕眼泪直流或直打喷嚏。可他们却吃得津津有味,始终没有半点难受的感觉。
北方籍官兵与南方官兵就大不一样了。只见他们一日三餐的伙食改善,总是在面食上下功夫,每顿饭馒头、大饼、饺子、面条等主食调理得极为合理,一日三餐主食制作不重样。
不少北方籍官兵看到南方籍官兵喜爱吃大米,干脆建议彼此双方交换主食,以此满足自己的口味食欲。正是这样,部队的患病率日趋下降,训练热情却是空前高涨。部队既然高度分散食宿,小群多路驻训,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效果。那么,每个官兵独立野外生存,又会是怎样呢?
于是,王泉森又下达了第二道命令,要求每个官兵在自己驻训的范围内,暂时脱离班排建制,人手几斤米面和油菜,独立进行建掩体、搭帐篷,完成各种训练课目。
人是逼出来的。别的方面且不说,就说官兵自从奉命进入独立野外生存阶段后,人人都在动脑子想办法,其帐蓬搭建的一个比一个漂亮,饭菜制作的一个比一个花样多、味道香、质量高。
有的老战士还能充分依靠自己随身携带的雨衣等物品,成功地在大漠深处获取水源。有的新战士还能给自己找到充饥解渴的野生动物和植物。有的新战士经过独立生存考验,学会和掌握一系列解救自己、保护战友的各种本领。这期间,官兵们也从根本上掌握了大漠天气的变化规律,掌握了大漠食宿的基本要求,掌握了驻营大漠的练兵方法,掌握了……人心齐,泰山移。经过数千名官兵的艰苦努力,各项驻训课目完成得非常出色,上级指挥部便是持续不断地来电祝贺。
按原计划规定,先是以摩托化输送方式,将部队拉进大漠深处指定位置,按时完成驻训课目之后,再由上级指派大小车辆将部队接出大漠深处,返回自己的驻地营房。可一连几天,上级始终没有来电下令撤回。急得官兵们整天坐立不安,谁都想早点离开大漠返回自己营区宿舍。
话又说回来,官兵们并不在乎自己多住几天大漠,问题是炊事班携带的米、面、油、菜等食物,也都快吃光了。而每个官兵随身携带的米和干粮,最长时间也只能维持两天,如再不赶快想点什么应急办法,恐怕这百余号官兵就会出现什么意外事情。
对于这些现实情况,王泉森比谁的心里都要清楚,可上级却迟迟不肯来电下令撤离,而他也有劲使不上,干着急无法子。尽管是这样,他还是反复要求每个官兵,服从命令听指挥,耐心的等待上级首长的决定,并要求突击队官兵搞些针对性训练,以此调整大家的焦盼心理。
盼啊!盼啊!正当大家急不可待,班排长正准备联合上报王泉森,请求上级作出决定时,上级突然来电,命令部队依靠自己两条腿,在22小时之内,必须走出这160公里路程的大沙漠。
当官兵们听到上级这个消息后,先是感到震惊,尔后慢慢地明白了上级的意图。于是,他们便是自发地三五成群地走到新老战士面前,与大家一起交流思想,讨论分析,引导新老战士走出消沉、低落、痛苦的思想误区。除此之外,还针对个别新老战士思想比较固执,意志比较消沉,脾气比较暴躁的现象,不少士官也能主动找他们促膝谈心,诱导启发,克服问题,尽快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接受上级首长机关的全面考验。
来自浙江省、湖南省的一些新老战士开始听到自己要走出大沙漠的消息,哭丧着瘫坐在地上,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占了上风。可在众多士官的启迪下引导之下,尤其是用各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实施正确鼓励和推动,使他们增强了顽强拼搏的意志和信心,从而发挥了士官队伍的兄长作用、引导作用、带动作用、激励作用……为了作好部队徒步撤离大漠的准备,各班召开了班务会,认真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明确目标管理和责任承包制。与此同时,在位干部还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全部打起背包下到分队,与新老战士一道儿肩并肩、手拉手的撤离大漠腹地。
王泉森想尽一切办法,给所有的官兵增加了一瓶矿泉水,一包压缩饼干,一盒蔬菜罐头。卫生队也给所有的官兵下发了防冻霜,卫生急救包以及各种药品,力求做好卫勤保障工作。
此时,看到全连官兵准备工作一切就绪,王泉森当即让值班员刘建平把部队集中在一起。不到5分钟,各单位官兵便从不同方向,高喊着“一、二、三、四”的番号声,依次跑进了集合场地。
当刘建平面向王泉森整队报告完毕之后,王泉森笔直地站在一处沙丘顶部,右手拿着一个无线电扩音喇叭,面向着部队大声地喊道:“同志们,我们连在过去战争年代是一支拖不垮、砸不烂的英雄部队,被党和人民称赞为猛虎连。而现在呢,上级首长又命令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两条腿在22小时之内走完这160公里的大漠之路,尔后在贺兰山脚下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