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招待外国使节的过程中,李世民是非常幽默的。贞观年间,李世民在一次宴请几千回纥使节饮酒时,耍了个心眼。他在殿前放了个大缸,又开了个暗道,派人不断暗地里往缸中灌酒。按说几千个使节一缸酒还不是很快就喝完了,但是直到这几千人喝得酩酊大醉,缸中的酒也才喝到一半。这拨人当时就懵了,估计在想,唐朝的酒原来是越喝越多的。
还有一次,西域一个诸侯国给李世民进献了一个琵琶弹得非常好的乐手,准备即兴演奏。在宴会之前,李世民安排一个叫罗黑黑的人在屏风或帐幕后偷听,这人也属于音乐奇才那类人。等胡人弹完后,得意洋洋地等着李世民夸奖的时候,李世民却说这有什么,你这样的曲子在地下通道一分钱听七段。当时就把罗黑黑叫出来,示意他来一遍。罗黑黑是什么人,对于音符的掌握比吃饭喝水还熟悉,自然是一个音阶也不差。胡人一听,这个惭愧啊,原来我的水平也就相当于唐朝地下通道的流浪歌手啊!佩服得那叫一个五体投地。
对朝鲜日本的影响
作为和唐朝相毗邻的两个国家日本和朝鲜,是绝对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可以比远在非洲和亚洲其他地方的人省了很多的时间和油钱去唐朝。在贞观五年(631年),日本派了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国来学习。以后一发不可收,各种遣唐使和留学僧人不断增加,人也越来越多。光日本官派的公费留学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好几百人之多。民间的自费留学生更是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贞观十九年(645年),日本进行了著名的“大化改革”。这场变革就是在中国学成回国的留学生们发动的。在这场变革中,他们成功吸收了唐代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官制、府兵制以及刑律,建立起了完备的国家机构和制度,大大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使处于原始部落状态的日本民族凭空跃进了一千年。
开放的胸襟视野
唐朝的开放不光停留在文化领域,也已经深入到政治领域。许多外国籍或到中国学习的外国人士,在唐政府中担任公职。大食人李彦升在中国参加科举考试及第,在政府中谋了个官职。日本人阿倍仲麻吕,在长安五十多年,从校书郎一直到秘书监,享受很高的待遇。李世民时期,朝中五品以上的胡人官员多达100人,不少高丽、百济人担任唐朝的武将,其中最著名的有黑齿常之、泉男生、高仙芝、王思礼等。这也许跟李世民是个混血人有关。一方面,外国人担任政府的公职,可以满足他们学习中国行政管理经验的愿望,另一方面,唐王朝也可以从外国人身上汲取各种可以借鉴的东西。
李世民提出的“爱之如一”的著名口号,对外来文明恢宏大度、泰然自若。从物质文明到文化习俗,全都拿来,毫不介怀,更不会感到有什么威胁。唐朝统治者和老百姓对外来文明采取自然扬弃的态度,大力强调创新和学习。也正是因为如此,唐朝才形成了雄强奋昂、健康自由的社会风貌,社会开明、国富兵强、近悦远来、威名远播。多种文明在唐朝的大地上激荡。
外来文明没有淹灭中华文明,相反却给中国带来了活力和财富;唐朝时候的辉煌,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源于交流和开放;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仍然是开放与交流。开放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唐朝时候的胸襟和气度,以及勇敢和自信。
除了接受外来的使者,唐朝还派出自己的使节走出国外,王玄策就曾经出使过印度。那时候的中国人,各行各业的,使者、僧侣和商人的足迹,遍布亚洲各国。“唐家子”就是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统称。就是在今天,西方国家的语言中,还有称呼中国人为“唐人”的习惯。唐朝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第四节)玄奘西游记
向往佛理西行求法
除了那些作为大使的人出使唐朝以外,还有一位有名的僧人曾经自己出行过,并且收获颇丰,他就是玄奘。
因为《西游记》的深入人心,提起玄奘就会让人想起猪八戒。还有路上的种种奇遇,好吃的人参果,美丽的女儿国人,打了三次才死的白骨精……不过这个玄奘的经历肯定不会那么虚幻。
这个真实的玄奘名叫陈袆,河南人。一样是八辈贫农,父母早就死了,10岁的时候跟着自己的哥哥一块进入佛门,13岁正式剃度出家,21岁受具足戒。想必是玄奘想要在这个领域有大的发展,于是拜了很多师傅。再加上本身慧根比较长,理论知识那是相当了得的。不过玄奘渐渐感到当时的唐朝就是百家争鸣的时期,很难得出一个统一的定论,随即产生了去天竺学习佛经的想法。但是当时没有得到李世民的批准,看来这个玄奘也是个比较拧的人,竟然决定不通过李世民,偷渡前往天竺。那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跋涉了十万余里,最终到达了王舍新城。
玄奘这一路可是转了不少地方,西边先是到了高昌,受到麴文泰的款待。因为麴文泰也信奉佛教,一听来了个唐朝的佛教高僧,自然是非常高兴,好吃好喝地招待了玄奘,并且诚恳地希望玄奘可以留下来。玄奘是真正的鸿鹄,小地方是留不住他的,于是婉言谢绝了麴文泰的美意。高昌王麴文泰知道自己留不住他,于是二人结拜为兄弟。并且给玄奘准备好行装,派了二十五人,随带三十匹马护送;还写信给沿路二十四国的国王,请他们保护玄奘过境。在李世民攻打高昌的时候还曾经提过这个理由,只不过麴文泰不知好歹罢了。后来玄奘离开高昌,经过龟兹、凌山、素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飒秣建国、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
南边玄奘到了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的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在这个地方待了两年,学了很多东西。
贞观五年,抵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受学于戒贤。玄奘在那烂陀寺历时5年,相当混得开,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也就是精通五十部经书的十名高僧之一。听书讲学,自己还学习各种婆罗门书。
贞观十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又开始了游历。先后到了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今印度东海岸克里希纳河口处)、达罗毗荼国(今印度马德拉斯市以南地区)、狼揭罗国(今印度河西莫克兰东部一带)、钵伐多国(约今克什米尔的查谟),访师参学。
玄奘在国外游历的这些年,学了很多东西,理论知识丰富了很多。有一次,在那烂陀寺,戒贤法师嘱咐玄奘为那烂陀寺的僧人演说摄论、唯识抉择论。正好遇见中观清辨(婆毗呔伽)那派的大师子光也在那里讲《中论》、《百论》,反对法相唯识之说。玄奘得到灵感,编著了《会宗论》三千颂,用来调和大乘中观、瑜伽两派的学说。同时参与了与正量部学者般若多的辩论,另外编著了《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
摩揭陀国的戒日王是个笃信佛教的国王,知道玄奘的名声,在他的国都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境内卡瑙季)为玄奘开了一个隆重的讲学大会。天竺十八个国的国王和三千多高僧到会参加。戒日王请玄奘在会上讲学,还让大家辩论。随便别人提什么问题,舌战群儒,愣是没人能问得住他。可见玄奘的厉害之处!大会开了十八天,大家对玄奘的精彩演讲佩服得五体投地。最后,戒日王派人举起玄奘的袈裟,宣布讲学成功。这下子玄奘可是出名了,不光名震五印,还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后来玄奘还应戒日王之邀参加了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
回国译书藏经大雁塔
玄奘的游历,不但在佛学上取得很大成功,而且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645年),他带了六百多部佛经,回到阔别十多年的长安。玄奘和尚百折不挠的取经事迹,震撼了长安人民,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估计很多人生意不做了,都跑到街上一睹玄奘的风采。正在洛阳的唐太宗,对玄奘的壮举十分赞赏,在洛阳行宫接见了玄奘。玄奘把他游历西域的经历向太宗作了详细的汇报。
李世民劝玄奘当官,被玄奘婉言谢绝了。他志在佛经,自然不会在乎世俗的官位。而后玄奘留在长安弘福寺译经,吃皇粮,并征召各地有名的僧人20来人助译,估计当时全国排名前20的僧人才有资格分任证义、缀文、正字、证梵,组成了完备的翻译班子。当年五月创译《大菩萨藏经》20卷,九月完成。
从此玄奘就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他还和他的弟子一起,编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在这本书里,他把自己到过的一百一十个国家和听到过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地理情况、风俗习惯记载下来,成为重要的历史和地理著作。
后来,玄奘经上级批准建造了大雁塔,更加悉心地译经,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伟大的佛经事业。他的一生,一共译成译经论75部,总计1335卷。所译之经,被后人称为新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