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从幼稚到成熟,从弱小到强大。这种规律是不会改变的。看看世界上那些著名的大公司,每一个都是从一无所有开始创业。没有任何一个公司是刚刚创立就能在它所在的行业中处于最高地位。即使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有百年不遇的机会,这个公司也要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它会经历各种挫折,甚至是惨重的代价。竞争对手们看到了潜在的市场瓜分者,会趁它还没有能力与他们抗衡的时候,给它打击,延缓它前进的步伐,甚至让这个公司在摇篮中死亡。
不要抱怨对手的残忍,竞争从来都是如此。当市场决定了只能有三家生产同样产品的公司存在时,那么四家公司的其中一家就肯定要从这个市场上消失。任何人都不愿用自己的灭亡来换取他人的生存。
所以,任何一个团队,都要有面对各种困难、挫折和失败的勇气。经历过失败的痛苦,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才能发现团队的不足之处,才能感受到自己真正的力量。遭遇挫折时,要像狼一样,将失败当成练兵的最好机会,增加团队成员对成功的渴望。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但最后一个动作永远是爬起来,爬起来永远要比跌倒多一次。
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时刻都要为自己充电,才能让自己壮大,才能不被这个残酷的社会淘汰。要有狼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充当真正的勇士。
没有“不可能”的概念
作为一个男人,应该要学会把“不可能”化为“可能”。如果你不愿意被“不可能”这三个字征服,那么就将它们从你的字典里除掉吧,让积极的思想帮你摆脱绝望。
我们现在讲一个关于弗瑞和珍妮芙的故事,他们欠了一大笔的债务,经营的那家小服装店也难以维持。
当时经济很不景气。他们旁边的店铺都关了门,他们离倒闭的日子也不远了。他们欠账的数目加起来已经非常庞大,而他们的收入却又少的可怜,除非有奇迹发生,要不他们根本就无法把债还清。
一天早晨,弗瑞和珍妮芙坐在他们的办公室里发愁,把他们的账单拿出来再次看一遍。店里十分冷清,一个顾客也没有。
然而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发生了。他们的一位在化学研究上极有名望的科学家朋友,正好从附近的街道走过。突然心血来潮,决定去看看弗瑞和珍妮芙。
这位科学家朋友发现了这对年轻夫妇的沮丧和焦急。他问一个没必要问的问题:“生意还好吗?”弗瑞拿起一张纸,在上面大大地写下“不可能”三个字,递到这位朋友面前。这位朋友就是阿弗瑞德·克里菲博士,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仔细打量着那几个字,然后说:“让我们来看看‘不可能’这个词,如果你们不愿意被它征服,那么我们就想想该怎么来对付它吧。”说完,他拿起一支铅笔在纸上画了两道斜线,一道画在i这个字母上,另一道画在m这个字母上。因此,现在这个词看起来就是:possible(可能)。在去掉im之后,possible这个词就显得既清楚又突出。他说“如果你不认为任何事情都是不可能的,那么,就没有任何事是不可能的。你觉得如何呢?让我们只看到possible这个词。我们可以运用积极思想来应对现在面临的情况。”
克里菲从一叠已准备好寄给他们顾客的账单中,拿起最上面的一张发票。“约翰·波特”,他问,“你对波特先生有何了解?他是否有妻子和孩子?是否知道他的生意做得如何?”“我怎么知道?”弗瑞不满地嘀咕着,“他只是一个顾客,而且付款一向很慢。”
“我告诉你该怎么办。”克里非说,“从电话簿上找出他的电话号码,打个电话给他,以友善的态度问他的情况如何,现在就这么做。”
弗瑞很勉强地照着朋友的指示做了,并且跟对方聊了一会儿,从他脸上浮现的第一个笑容来看,这次谈话显然十分愉快。“他似乎很高兴,”他说,“而且对于我的问候感到惊讶。他问我们的情况怎样,我告诉他,我们正在收欠款,并付一些账款给别人。他说,他的情况也是一样,他接着强调并没有忘掉他欠我们的钱,不过,我一再向他说明,我打电话给他并不是为了讨债。”
然后,克里菲提议说:“现在,让我们来想些主意。有足够的钱买一罐油漆吗?”
“有啊!我们还不至于那么潦倒。”弗瑞不高兴地说。
“嗯,你们可以把店铺内部重新粉刷一遍。把那面橱窗和展示架刷得闪闪发光为止。为天花板上那些美术灯换上一些新灯泡。最重要的是,在你们脸上挂满微笑,在店里等待顾客上门。当人们到来时,以真诚友善的态度去迎接他们。不断地把事情认为是有可能的。永远除掉那个不可能的概念。当然这并不很容易,但只要按照我的话去做,你们就能一帆风顺,勇敢地朝前迈进。”
在一个月内,这对年轻夫妇收回了不少欠款,足够使他们度过难关。渐渐的,他们开始有了收益,终于度过了这个难关,而这完全是因为他们采纳了一位老朋友聪明的建议,对“不可能”这个词采取了新的看法。
勇于突破,
尝试新的体验
21世纪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信息时代,资源共享,每一天都在发生新的改变。当身边的人都一边充电一边向新的领域进军时,原地踏步的人,很快会发现自己虽年纪轻轻,却已有了落伍的烦恼。
许多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时常把“自我突破”四个字挂在心上,但又往往不知道应该从哪里下手。那么,请你先来回答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是个老实人吗?
“老实人”在现代社会不一定是个褒义词,它暗示着某个人缺乏探索的勇气。勇气是一种精神,只有具有健康心态的人才有勇气。老实人总是瞻前顾后地害怕跌倒,因此永远跑不快。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首先要突破的就是老实人的裹足不前。
许多能做大事的人,在他们心目中也并没有许多明确的目标,相反却是变动得非常快,有时甚至连目标是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只是不断地去尝试新的事物,大胆接受新的信息,直到对自己所做的选择有所把握为止。
对台湾的企业家廖镇汉来说,打造微风广场,不但塑造了台湾百货业新风貌,也是人生的重要历练。当年面对隔壁百货业龙头老大sogo的威胁,廖镇汉不甘示弱,他心里只有一句:“不拼,怎么知道不行?”他跌破大家眼镜,第一年就让商场获利,营业额超过60亿元,廖镇汉用微风的营运成绩,证明自己不再是商场的初生牛犊。
廖镇汉脑筋动得快,虽是市场新兵,但很会参考别人的经验,因此生出不少新点子。重点是,他敢放手大胆去做。他常说:“不试怎么知道?只要有1%的机会,我就去做。不做,永远都不会有,做了至少还有成功的机会。”廖镇汉自负地说,就像十多年前,在众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他咬紧牙关,不服输地从无到有打造了微风广场。
有成功潜质的人,永远在不断地改善自己的行为、态度和自己的人格,他们总是希望更有活力,总是希望产生更大的行动力。相比之下,很多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做运动,不学习,不成长,每天都在抱怨一些负面的事情,日子就这么一天天混过去了。
不前进,就意味着后退,只有积极行动,才能使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个更为有利的位置。网易的丁磊说:“人生是个积累的过程,你总会摔倒,但即使跌倒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里。”
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与金钱无关,与年龄无关,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抱有理想,你是否勇于进取。
大学毕业后,丁磊回到家乡,在电信局工作。电信局旱涝保收,待遇不错,但丁磊觉得那两年工作非常辛苦,同时也感到一种难尽其才的苦恼。他准备从电信局辞职,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但他去意已定,一心想出去闯一闯。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行为:“这是我第一次开除自己。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很多机遇,但机遇是有代价的。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岭。”
他选择了广州。初到广州,走在陌生的城市,面对如织的行人和车流,丁磊越发感到财富的重要性。最现实的是一日三餐总得花钱吧?也不可能睡在大街上成为乞丐吧?
不知道去过多少公司面试,不知道费过多少口舌,凭着自己的耐心和实力,丁磊终于在广州安定下来,并进入一家外企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拼,丁磊决定创办自己的网易公司。此后,在中国IT业,丁磊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自从2001年底推出《大话西游》以来,网易已经从网络游戏领域的“小人物”变成该领域的巨头之一。
事实证明,尽管网络游戏市场竞争激烈,网易的投入还是获得了很好的回报。
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除了勤奋之外,就是要积极进取和创新。丁磊能在信息产业中站稳脚跟不是偶然的,从创业到现在,他每天都在关心新的技术,密切跟踪互联网新的发展,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其中有10个小时是在网上。他的邮箱有数十个,每天都要收到上百封电子邮件。
他认为,虽然每个人的天赋有差别,但作为一个年轻人,首先要有理想和目标。他本人就在技术方面爱动脑筋,有聪明之处,但如果没有积极进取的态度,没有在技术方面不停地摸索,也不会有熟能生巧的本领和创新。
年轻的朋友也许会以为,创造价值神话的时代已经过去,先行者已经占据了有利的地形,留给无名小辈的机会已越来越少。其实能否自我突破,更注重的是一种心理体验,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随时都会有新的障碍考验你的冲劲儿。
王林毕业于某财贸学校,被聘为某公司会计。因为他在应聘时说自己有两年工作经验,所以主管直接指派他做会计。其实他连一天工作经验也没有。一接触到实际工作,他才发现学校学的那点东西远远不够,连有关会计科目都理解不清,怎能做账?但他坚信自己能完成工作。他每天加班到凌晨三点,查阅以前的会计账,并参考有关书籍,边学边做。十天后,王林按时完成了工作,并发现自己在处理会计账目时,已不比老会计差。
阿平是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很想干出一些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来,以体现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真正价值。但是,接触到实际工作后,他总觉得自己有所欠缺,对完成任何事都没把握,或者专业知识不够完善。因此,他从不敢大胆承担棘手的任务,生怕做不成,有失身份。久之,上司对他失去了信心,将他当成一个打杂的人,只交给他一些简单的工作。阿平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怀疑自己只适合当学生,不适合在社会上混。正当阿平为何去何从的问题犹豫不决时,调来了一位新上司。新上司对阿平说:“不要找那些不能完成的理由。如果什么事都等到十拿九稳才去干,那就什么事也干不成。行动吧,行动产生奇迹。”对阿平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一年后,他成了这家公司最优秀的职员。
当你遇上害怕做的事情时,只要敢试一试,就会觉得并没有什么,也没有你原先想象的那么可怕。
怕了一辈子鬼的人,一辈子也没见过鬼,恐惧的原因是自己吓唬自己。世上没有什么事能真正让人恐惧,恐惧只不过是人心中的一种无形障碍罢了。不少人碰到棘手的问题时,习惯设想出许多莫须有的困难,这自然就产生了恐惧感,当你大着胆子去干时,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可怕。
有时候,我们不敢学外语,不敢学小提琴,不敢下水学游泳,不敢在课堂上提问,不敢上台讲演,明知这件事不对也不敢说个“不”字,等等。这种种不敢,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下的无形障碍!也正是这种无中生有的无形障碍,使我们裹足不前,错过了许多我们本来应该去做,而且能够做好的事。要记住,在尝试新事物的过程中肯定有输有赢,但你如果什么都不敢去做,那就是自动投降,就会一输到底。
荒山也能走出路
商机来自政策、来自信息,先下手者先得益,但也有毫无创新头绪的时候,这时候怎么办?模仿、跟风或许是最好的办法。跟风是一把钥匙,许多草根出身的商人,最初正是通过“模仿”和“跟风”,在商品经济的海洋中淘到第一桶金的。
以娃哈哈为例,该公司的每一个产品都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最早做营养液的时候,调研人员的结论是市场饱和、退出竞争。后来做水、做茶,都在“旭日升”、“康师傅”之后。“非常可乐”,更是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最威风的时候推出的,但娃哈哈做一个赚一个,而且都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由于中国市场环境十分特殊,任何一家外资企业要在这块土地上打下一片天并不容易。经过二十几年来的惨淡经营,可口在中国可乐市场拿下了57.6%的占有率,公司经营已开始出现盈利;百事可乐则取得了21.3%的份额,仍处于小幅亏损状态。这两家死对头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中延续着过去的传统,到处都留下浓厚的硝烟味,激烈程度不比在美国本土上的战况逊色。1998年中国可乐市场杀出了一个程咬金,娃哈哈以本土饮料业老大之姿,来势汹汹地推出非常可乐,并成功地攻取了约10%的占有率。在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里,非常可乐以独立的姿态站在了中国人面前,从中国这片只有外国可乐的海洋里走了出来,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当然,模仿不是事业的终极目标,它只是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阶段,创新、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形成自己独立的知识产权才是真正的目标。
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创造出机会,在别人还在苦苦挖掘机遇的时候找到并踩出上山的路,这是优秀商人应该具备的另一个能力。不过,这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永不言败的精神。
1987年,普通中学教师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靠14万元借款成立了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由于找不到什么项目,他们先卖四分钱一支的“棒冰”。这个谁也没有看好的校办企业经销部,就是娃哈哈的前身。1989年,宗庆后等人用卖冰棍积攒的钱,成立了娃哈哈营养食品厂。现如今,“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这句广告词可谓家喻户晓,娃哈哈也成了中国规模最大的食品饮料企业之一。然而,宗庆后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设计好了企业发展道路,而是偶然闯入了中国的营养品市场,有点儿“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柳传志语)的味道,或许谈不上什么先知先明,但是超人的勇气和进取的精神使娃哈哈走向了成功。
从娃哈哈的成功和柳传志的“西瓜皮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勇于探索的人,才有可能成功。“滑到哪里是哪里”并不是顺坡溜,而是对市场的一种适应,通过这种“适应”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奶酪”。它靠的是对市场的敏锐直觉。直觉从何而来?——关心时政大局,关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