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分析一下,有些东西是可买可不买的,有些钱是可花可不花的,对自己将来赚钱起不到任何作用。
所以,年轻的男人,在你想花钱的时候,先要问问自己,这钱不花可以吗?有什么原因一定要花这个钱?是一种理性的投资还是一种只是短暂愉悦自己的消费?这钱花掉了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呢?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就会保证自己理智地消费,把钱花在刀刃上,使钱的实用率达到百分之百。
在每一个月甚至是每一天,都要明白自己赚了多少,花了多少,一定要保证自己花销低于收人。月初要把这个月的预算做得很详细,划掉所有含着水分的预算,保证这个月不透支,还得有盈余。
别信什么钱是赚来的不是攒下的歪理邪说,没有精准预算的开销,赚多少也是填坑的土。抓钱的手再大,放进没底的口袋也剩不下一分钱。
把钱花在刀刃上,不但解决了今天的问题,也为明天赚钱埋下了伏笔,积攒了力量。
赚钱的路上没有不可能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金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温商的生存逻辑,强烈的赚钱欲望是温州人成功的第一要素,没有一个温州人试图掩饰他们血液里始终兴奋着的发财欲望,他们的志向是不赚钱,毋宁死。
温州人不在乎干什么,只要赚钱的事,不管自己以前熟悉不熟悉,都干。最初,他们只是从事修鞋、小发廊、小商贩这些事情。从表面上看,他们与其他地方的民工、小商贩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他们不会满足于现状,他们的目标是将生意做大,赚更多的钱。
穷人与富人最大的区别是自我认知的不同。穷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相信会有什么改变。正相反,富人深信自己生下来不是要做穷人,而是要做富人,他们有强烈的赚钱意识,这是他们血液里的东西,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致富。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一旦强化了某方面的意识,这种意识会渗透到他的生活之中,表现在他的一举一动之中。他做起工作来就一定非常自觉、非常认真,也就非常得心应手。强烈的赚钱意识使致富成为可能。
赚钱的路上没有不可能。菲勒出生在一个贫民窟里,但与众不同的是,他从小就有一种致富的信心。他把一辆从街上捡来的玩具车修好,让同学们玩,然后向每人收取0.5美分。在一个星期之内他竟然赚回一辆崭新的玩具车。菲勒的老师深感惋惜地对他说:“如果你出生在富人的家庭,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但是,这对你来说已是不可能的,你能够成为街头商贩就不错了。”事实证明老师的预言是错误的。有一次,菲勒在酒吧喝酒听到几位日本海员正与酒吧的服务生讲自己的倒霉事。原来,轮船在航行过程中遭遇风暴,船上的来自日本的丝绸被染料浸染了,数量足有1吨之多。如何处理这些被浸染的丝绸,成了日本人非常头疼的事情。他们想卖掉,却无人问津;想运出港口扔了,又怕被环境部门处罚。菲勒意识到机会来了,第二天,菲勒来到轮船上说:“我可以帮你们处理掉那些没用的丝绸。”结果,他没花任何代价便拥有了这些被浸染过的丝绸。然后,他用这些丝绸制成迷彩服装、迷彩领带和迷彩帽子。几乎一夜之间,他就拥有了10万美元的财富。
有人说“北京人的性格是正统,上海的性格是现代,杭州的性格是婉约,而温州的性格是浓郁的商业氛围”。由于种种文化上的习惯和影响,人们对于金钱怀有爱恨交加的矛盾心理。中国古人一方面讲“钱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另一方面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对于金钱,很多人是缄口不谈的,他们害怕背上“拜金主义者”的包袱,但温州人从不回避钱的话题,他们相信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商海无涯钱做舟”是他们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
“在金钱上我从小就喜欢以万和千万为单位,即使是在身无分文的时候也是这样。”一位温州商人说,“我们一般从小就确立了赚钱的志向,而且把目标定在1000万元以上。”有人统计,美国《财富》杂志每年所列的全球最富的100个人,其中有95%以上的人从小就有发财欲望,57%的全球巨富在16岁之前就想到了要开自己的公司,43%的全球巨富在成年之前已做过第一桩生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要想致富,需要从小树立赚钱意识。
可能是受温州“商”风的影响,方德华5岁时开始卖东西,他把买卖东西当成了一种乐趣。6岁时,他有一块形状古怪的石头,他定价10000元,姐姐问他为什么这么贵,他就说:“别人都没有这么漂亮的东西,我想要多少钱,就要多少钱!”1981年,方德华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的大专班,此时的他以“赚钱”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在校园摆摊卖书、倒卖文具用品、倒卖邮票,为同学联系家教等等,只要能赚钱,他什么都干,到大二的时候,他每月的收入已经和父亲不相上下,于是干脆写信告诉父亲,让他不要再寄钱给他了。
1984年,有一次方德华在宿舍里不小心碰倒了热水瓶,把瓶胆摔碎了,开水流了一地。热水瓶的外壳很漂亮,也很新,扔了可惜,于是他拿着空壳去找瓶胆。可是校里校外没有一家商店卖瓶胆,他灵机一动:为什么自己不能卖瓶胆呢?
于是他马上着手调查。他先在男生宿舍调查,得知一个学期一个宿舍8个热水瓶只有2个是好的,而女生宿舍的调查结果让方德华更加高兴,8个热水瓶顶多剩下1个是好的。方德华马上行动,他在附近的一家商店谈定了50个瓶胆,然后在校园里贴出好几张海报,白天上完课在食堂门口摆摊,晚上就在宿舍里销售,当天就把50个瓶胆全部售出。在剩下的两年里,方德华将杭州市大中专院校的热水瓶胆生意垄断了,生意一直红红火火。
1986年,21岁的方德华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有了超过一万元的存款。最后一个学期,当所有同学都在忙于找工作,为将来的生计担忧的时候,方德华住在租来的一居室里,心平气和地做着自己的买卖。
贫穷是什么?在温州人看来,贫穷不是缺米少盐,也不是缺衣少食。贫穷是无能,是罪恶。《塔木德》箴言提到:身体依靠心灵而生存,心灵则依靠钱包而生存。而任何东西到了温州商人手里,都会变成商品,然后变成钱。
用赚钱意识武装头脑的商人,可以把西瓜当成花来卖。精明的小张一次路过西瓜地灵机一动,决定把西瓜秧卖个好价钱。他花20元钱批发了100个塑料花盆,把西瓜苗移植进去,再在花盆上搭个小木架,把瓜秧缠上去,一根瓜秧能挂三、四个小西瓜。结果,在花木市场的西瓜秧吸引了很多人的围观,以30块钱一盆的价格被人哄抢一空,100盆的西瓜秧净挣了1000多块钱。
有的人智商很高,聪明绝顶,才高八斗;有的人情商很高,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但他们为什么却时常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穷困潦倒?温商会告诉你,因为他们欠缺钱商分数,所谓钱商就是关于金钱的智慧和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二是正确应用金钱及金钱规律。
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指出,富爸爸、穷爸爸都是聪明能干的人,但因为两人对金钱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最终决定了一个身后留下了数千万美元的巨额财产,而另一个终生为财务问题所困扰。穷爸爸会说“我对钱不感兴趣”或“钱对我来说不重要”,富爸爸则说:“金钱就是力量”。穷爸爸总是说:“我从不富有”,于是这句话就变成了事实。富爸爸则总是说:“我是一个富人。穷人和破产者之间的区别是:破产是暂时的,而贫穷是永久的。“因为金钱观念不同,穷爸爸一生都在为钱工作,而富爸爸的人生是“钱要为我工作。”
犹太人认为:《圣经》发射光明,金钱散发温暖。温商执着于钱,他们对财神关公、赵公明顶礼膜拜,他们对有钱人崇拜,对穷人鄙视,经商、赚钱、做生意的观念在他们的思想里根深蒂固,他们的每个细胞都充满了对金钱的渴望,他们的人生目标是不做金钱的奴隶,而是要潇洒地奴役金钱。
作为现代男人尤其要有強烈的赚钱意识,要知道现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相当残酷激烈的社会,男人口袋里如果沒有钱就谈不上有任何的前途。所以男人应该跟温州人学习如何去赚钱,让自己成为坐拥财富的钻石王老五。
更新你的财富理念
钱是人类的好朋友,尤其是你需要它帮你赚钱的时候,根本不需费一丝一毫的心力,它就能帮你把更多的钱放入自己的口袋里。举例来说,你把500元存入一个年息的5%的定期账户里。一年之后,你不需要帮人除草,也不需要代人洗车,你的钱就帮你赚进25块钱了。
25块钱看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如果你每年存500元。长达10年,让这5%的利息利上滚利,10年之后,你的账户里连本带利就会有6603.39元了。
如果你每年投资500元于股市里,即使你到外地度假时,这笔钱仍将为你赚进更大的财富。平均来说,这笔钱每7至8年就会增值一倍,当然,前提是你投资在股票里,许多聪明的投资人早就学会了这点。
巴菲特是当今全球首富之一,他的致富秘诀就是将钱投资在股票里。他和美国许多孩子一样,都是从送报生开始做起的,但是,他比别人更早了解金钱的未来价值,所以,他珍惜来之不易的每分钱。当他看到店里卖的400元电视时,他看到的不是眼前的400元价格,而是20年后的400元的未来价值。因此,他宁愿做投资,也不愿意拿来买电视。这样的想法使他不会随意将钱花费在购买不必要的物品上。
如果你很早就开始储蓄并投资时,当你存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发现你的钱会自动帮你准备好所需的生活花费。这就像你生活在一个好人家,有一个富有的亲戚每月会固定送上生活所需一样,你甚至不需要感谢他们,就是在他们生日时去应酬一下。这不正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境界吗?此时,你完全享有经济独立,做想做的事,去想去的地方,让你的钱留在家里,代你上班赚钱。当然,如果你没有及早储蓄,并且每个月固定拨出一笔钱做投资,那么这一切将永远只是一个梦想。
我们会有几种情况,一种是你一边储蓄一边投资,你会有所收益;另一种情况是你把所有的钱都花光为止;还有一种情况是你把所有的钱花光,并且欠了信用卡公司一大笔债,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付出一笔利息,也就不是让你的钱去赚钱,而是让他人来赚你的钱。在对这三种情况进行选择时,一个人的财商就会影响一个人的理财方式,财商高的男人,无可非议地会选择第一种情况。
因为穷人与富人的理财方式不同,所以也决定了他们获得的财富不同。富人的财产多是以房地产、股票的方式存放,而穷人的财产多是存放在银行里。
诺贝尔奖每次100万美元的奖金的确让大家关注,诺贝尔基金会每年发布5个奖项,因而每年必须支付高达50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我们不禁要问,诺贝尔基金会的基金到底有多少,能够承担起每年巨额的奖金支出吗?事实上,诺贝尔基金之所以能够顺利支付,除了诺贝尔本人损献的一笔庞大的基金外,更重要的应归功于诺贝尔基金会理财有方。
诺贝尔基金会始于1896年,由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成立的。由于该基金会成立的目的是用于支付奖学金,基金的管理不容许出任何差错。因此,基金会成立初期,其章程中明确规定了基金的投资范围,应限制在安全且固定收益的投资上,例如银行存款与公债,尤其不应投资于股票或房地产,那样会让基金处于价格涨跌的风险之中。
这种重于低报酬率、安全至上的投资原则,的确是稳健的做法,基金不可能发生损失。但牺牲报酬率的结果是: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会运作的开销,历经50多年后,低报酬率使得诺贝尔基金的资产流失了三分之二,到了1953年该基金的资产只剩下了300多万美元了。
眼看着基金的资产将逐渐消耗殆尽,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及时觉醒,意识到提高投资报酬率对财富累积的重要性,于是在1953年做出了突破性的改革。他们更改基金管理章程,将原先只准存放银行与买公债的基金转向投资股票和房地产。新的资产理财观一举扭转了整个诺贝尔基金的命运,其后的几年,巨额奖金照发、基金会照常运作,到了1993年,基金会不但将过去的亏损全数赚回,基金的总资产更是成长到2.7亿多美元。
如果40年前诺贝尔基金没有改弦易辙,仍保持着以存银行为主的理财方式,早已会因发不出任何奖金而销声匿迹了。诺贝尔基金会成长的历史,再次验证了理财的重要性。即使初期基金金额庞大,若不理财的话,也耐不住长年的坐吃山空。坐吃山空的速度虽快,若善于理财的话,财富成长的速度更快,财富仍会快速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