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毁
韩愈
此文论述和探究毁谤产生的原因。文章先从正面论述,说明一个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才符合君子之德、君子之风,然后将不合这个准则的行为拿来对照,最后指出其根源及危害性。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①,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②,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shāo)有得而止矣③,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常试之矣。尝试语(yù)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④,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注释
①舜: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英明神圣,与尧并称。
②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西周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有仁德,且多才多艺。
③少:通“稍”。
④说:通“悦”。
译文
古时候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要求别人宽容而简单。严格而全面,所以不会懈怠;宽容而简单,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听说古代有个叫舜的人,他的为人,是个仁厚宽爱的人。探求舜之所以为舜的原因,便检讨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于是,从早到晚地思索,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发扬那些与舜相似的地方。古代有个叫周公的人,他的为人,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探求周公之所以为周公的原因,便检讨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于是从早到晚地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发扬那些与周公相似的地方。舜,是大圣人,后世没人能赶得上。周公,是大圣人,后世也没人能赶得上。这些君子们,却说:“不如舜,不如周公,是我的缺点啊。”这不就是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吗?他们对于别人,则说:“那个人,能做到这样,就完全称得上好人了。能精于这个,就完全称得上是个有技艺的人了。”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其他方面;看他当前的行为,不追究他的过去,忐忑不安地只担心别人得不到做善事的好处。一件好事,容易做到。一种技艺,容易掌握。而他们对于别人,则说:“能做到这样,这就足够了。”或说:“能精于这个,这就足够了。”不就是要求别人,宽容而简单吗?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要求别人很多,要求自己则很少。(对别人)要求多,所以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自己没做什么好事,却说:“我能做这样的事,这就足够了。”自己没什么技能,却说:“我有这点才能,这就足够了。”外欺骗别人,内欺骗自己,一点点收获都还没有就停止了。不就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他们对于别人,则说:“他虽然做到这样,他这个人也无足称道;他虽然精于这个,他的才能也无足称道。”抓住人家一个方面,不管人家其他方面;追究过去,不看现在,忐忑不安地只怕别人有了名望,这不就是要求别人太多了吗?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在尊重自己。
话虽这么说,其实这样做的人,是有其根源的,那就是懒惰和嫉妒。懒惰的人不求上进,而有嫉妒心的人害怕别人有成就。我曾做过试验。我曾试着对众人说:“某某是个好人,某某是个好人。”那些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个人的朋友。要不,就是和他比较疏远,同他没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若不是这样,那么强盛的人一定会激烈地发表不满言论,懦弱的人一定会有极为不满的脸色。我又曾对众人说:“某某不是好人,某某不是好人。”那些不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人的朋友。要不,就是和他比较疏远,同他没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若不是这样,强盛的人一定会高兴地发表赞成的言论,懦弱的人一定会有高兴的脸色。所以一个人事业有了成就,诽谤也就跟着有了。一个人德行声望提高了,诋毁之言也就跟着来了。唉!读书人处在这个世上,想名誉显扬,道德流播,难啊!
想要在朝堂之上有所作为的人,把我所说的这些话牢记在心,国家就差不多可以治理好了吧!
一文一语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