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远航探险而作《物种起源》。法拉弟游遍欧洲。洪保德在世界各地旅游五年。罗蒙诺索夫不仅是化学家,而且是航海家。雨果童年即随父去过意大利、西班牙,后来又在国外流亡十九年。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过了三十一年的流亡生活。安徒生的后半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旅行中度过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参加流浪剧团走遍全国。印度诗人泰戈尔十一岁便随父到喜马拉雅山。
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在外省过了十三年的流浪生活,走遍大半个法国。德国诗人海涅独自一个旅行到过哈尔茨山。科学幻想之父儒勒·凡尔纳的所有名著,说的全是在经历冒险中得到的知识,开眼界,炼胆识,长智慧的故事。正大综艺导游全球。
电子游戏机鼓励冒险闯关,九死一生,百折不挠。美国影片《鸽子号》,17岁的男学生只身环游地球。当代很多青年,也开始骑车环游地球,或长途旅行采访。陆游有诗:“行通天涯千万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是《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话。过去不让说人上人,但是李连杰、成龙、迈克尔·乔丹、王军霞、邓亚萍,你能说他们不是在一般人之上吗?可是他们付出了多少血汗呢?我遇到过许多世界冠军,在他们尚未成名时,老师、父母都说这孩子太贪玩,不务正业。可在他们成名后,记者来采访,老师父母都说他为了祖国刻苦练习。当采访他自己时,他却说我喜欢,乐在其中。例如球王贝利,他对着记者的话筒,说来说去,就是那两句话:我喜欢踢球,踢球挺好玩。
要想学到真传,首先砍柴挑水扫地三年。排球女将,练习疯狂。史泰隆演拳击,差点也掉层皮。成龙的成功,摔跌多少回?冠军台上鲜花美,中间多少血和泪。你如果看过成龙演的《少林木人巷》,一定会感叹,什么叫作练功夫。而这些人不过是苦练功夫的幸运儿,还有千千万万个不幸运的人,但也会练出毅力和恒心,从而使他们在别的领域受益于这些锻炼。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在近年来下海的新富人中,有很多曾经是军人。在同样聪明的人中,受过艰苦训练的军人或许比没受过的人更多出一些胆略和承受能力。
影片《伟人爱迪生》,描述了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的甘苦。他和助手们一样一样地试验灯芯,100种,1000种,当灯泡没有熄灭时,他就干坐着,等着,看看它什么时候熄掉。42小时,他没有合眼,他高兴。成功了,接着便是煤油灯商人的阻扰。那时煤油灯商可是大老板,影响力那么大。爱迪生的承受力,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叫我怎能不感伤。
海克里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英雄。1997年,迪斯尼公司将其拍成了动画大片,在97票房榜上名列前茅。海克里斯是大神宙斯的儿子,一生下来就力大无穷。地府大神凯帝斯是宙斯的弟弟,他一直想篡夺宙斯的王位。他知道海克里斯是他的唯一克星,所以派人先把海克里斯偷出来,用药水把他变成凡人,幸亏药水没喝干净,虽成了凡人却保住了神力。宙斯告诉他必须证明自己是个英雄,才能重新变成神。他按照宙斯的指引,去找一个专门训练英雄的教练——半人半羊的菲洛斯。菲洛斯的训练非常严格,终于使海克里斯战猛兽,杀巨龙,为民除害,被誉为英雄。海克里斯也自认为已经成了英雄。但是他还没有变成神。最后,直到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救自己心爱的女人蜜儿时,他的生命线剪不断了。
十年磨一剑,且试霜刃寒
体育界夺标名星,音乐、舞蹈名星,能工巧匠,杂技大师,都是经过数年如一日的艰苦训练才练出来的。
古代纪昌学箭,拜在大师飞卫门下。飞卫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有这耐心吗?”纪昌表了决心。飞卫说:好,你先回去练习不眨眼睛,什么时候练好了,再来找我。纪昌回去练了两年。两年之后,他又去找飞卫,飞卫说:“你再回去练把微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模糊的东西看得非常清楚,练好了再来找我。”纪昌回去用一根牛尾毛拴了一只小虱虫,挂在窗户上,整天对着它瞧,三年过去了,那个小虱虫在纪昌眼里就像车轮那么大了。他引箭射去,正中虱虫的中心,而牛尾毛还没断。
师傅指点一句,够你苦练几年。如不刻苦训练,有严师也没有用。
古代有一个卖油翁,他将一枚铜钱放在空油瓶的口上,然后拿起油勺,对准那铜钱上的小眼孔将油注入瓶内。那油像一条线,不偏不歪,穿孔而入,一点也没有沾到铜钱上,人人无不叫绝。他本人却说,这没有什么,只是熟能生巧而已。
一些大书法家,数十年练字,用来磨墨的水用了数十大缸。少林寺练拳的和尚,把地板踩出了大坑,没有数十年功力,难称大师。桥牌、围棋、象棋高手除了灵气、悟性之外,也要千锤百炼,才能炉火纯青。
唐代贾岛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三国时曹操《六代论》:“墉(城)基不可仓卒而成,威名不可一朝而立。”
《太平广记》记载南北朝时山阴永欣寺和尚智承,为练书法,练秃笔头十瓮,埋后称为“退笔冢”。
清代郑板桥:“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又,吟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陆游:“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莫道终身作鱼蠹,尔来书外有工夫。”
唐代刘禹锡:“千海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清代李方膺吟墨松图:“一年一年复一年,根盘节错锁疏烟。不知天意留何用,虎扑龙鳞志更坚。”
清代袁枚:“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从前曾有一个皇帝,特别酷爱绘有公鸡的艺术精品。这天,他要求一名宫廷艺术家用他的全部智慧和才能,为他画一幅公鸡图。艺术家自知才力不够,又不能不答应,只得应承下来。
一年过去了,就是不见这位艺术家把公鸡图送来,皇帝实在等不及了,便带着侍从闯进了艺术家的画室。使他感到吃惊的是:画室里空空如也,只有一张白纸。皇帝发怒了:“难道这就是你一年的成绩!”艺术家没有回答,只是取出毛笔,饱蘸浓墨,“刷、刷、刷”寥寥几笔,一只引吭高歌的雄鸡立时跃然纸上,大有呼之欲出之势,前后只花了五分钟时间。皇帝气得脸色陡变:“既然你只要五分钟就能完成,为什么要我等上整整一年?”
“陛下息怒!”艺术家小心地解释说,“如果陛下您能到我贮藏室去的话,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了。”皇帝气冲冲地跟着艺术家来到贮藏室,一看,那里堆放着成叠的画纸,随手翻翻,可以看到每张纸上画的都是公鸡。
艺术家用手指着画纸说:“陛下,它就是我一年的努力。正因为花了这一年的时间,我才有可能在五分钟内画出您满意的公鸡来。”
让孩子在行动中发蒙
《易经·蒙卦》六五说:“童蒙,吉。”孩子满怀着好奇心,主动虚心去求教,就会有吉祥的结果。
不要认为孩子发蒙就是认字。一个新生命降临世上,首先是要了解这个对他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世界。对世界了解越少,人就越蒙昧。孤陋寡闻,是蒙昧的代名词。鲁迅先生小时候抓鱼抓鸟,没有农村的小闰土能干。后来,他走南闯北,留洋出国,见识扩大,成了大人物;而闰土一直待在农村,到再见鲁迅时,已是一个麻木迟钝的愚昧人了。所以,见多识广,经风雨见世面,是给孩子发蒙的大课主课。所以,不管是英国美国中国,还是俄国法国丹麦,世界上最好的童话,大多数都是历险记、奇遇记,中国的武侠也是闯荡江湖,行侠仗义,在历险中找机遇,在磨难中交朋友。
有一部奥斯卡最佳影片《音乐之声》,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上校舰长有7个孩子,因为孩子没了母亲,上校把他们关在家里,用军事方法管制孩子。从修道院来的家庭教师玛丽亚,却反其道而行之,她用窗帘布给孩子们做成运动服,带他们到郊外,爬树、游泳、唱歌、游戏,改变了孩子们沉闷的生活,开发了他们潜在的天性,成为一个音乐之家,在比赛中冠,全家亲和美满。
让孩子在行动中成长,这是世界大教育家的共同主张。孔子很喜欢郊游,还带着学生周游列国。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也。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我国现代大教育家陶行知,就是因此而给自己取名为行知。什么叫行知?在行动中求真知也。
人类首开课堂教学的捷克大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育论》中强调感觉在人的成长中的巨大作用,他的这个理论对英国大哲学家培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大教育学家杜威则直接提出“在做中学”。“在做中学”,是让孩子发蒙的根本方法。
然而,现在我们的孩子中也有一批城市闰土,特别是独生子女,对于植物、动物的生长,别说没做过,甚至连见也没见过。虽然说不上是四体不勤,但差不多是五谷不分。尤其是双休日,加节假日,每年近150天,孩子们只泡在高楼、马路、玩具、电视堆中,长此以往,浪费了在行动中成长的宝贵时光。因此,一定要设法,让孩子们方便接近自然,亲手劳动,在娱乐中长知识,在行动中长能力。
必要感觉或必要经历
世上同类事物千万种,一个人不可能事事亲历,但至少应该亲历一次。书上说,书本知识是前人的经验受过实践的检验,因而是真理。后人只要学习这些书本知识,不必事事都要经过亲身实践。这个说法是对的,但是不全面。每个孩子初来人世,如果他连一座山也没爬过,他怎么也不知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什么感觉。因此,虽不必事事亲身实践,但每事实践一次,则是必要的。不必爬每座山,但至少要爬一座山。不必一辈子种菜,但至少要种一次菜。这就称为“必要感觉”,“必要经历”,或“必要体验”,或“必要经验”。
比如,世有千万山,我至少登过一座山。这就是必要感觉。如果我们把人们可能得到的必要感觉分为100类,那么,每经历一类必要感觉,便可得1个学分。当然,没有人能得满分,但必要感觉的学分越高,则经验越多。20分以下属孤陋寡闻,20分至40分为少有经验,40分至60分为颇多阅历,60分为及格,60至80分为见多识广,80分以上为经验丰富,90分为久经风雨,久经考验,99分可称为千锤百炼。
这100类可以逐步研究,作出较为科学的概括。例如,物为一大类,可分作30分,如山、海、雪、城、乡、美洲、欧洲、沙漠、草原、动物、香港、北京、日本等等。事可分作70分,如恋爱、失恋、科研、写作、生产、经营、从政、战争、失去自由、受伤、用计、识破别人之计、追捕、脱险、著述,发大财、成头为首、冒险、投机、竞选、演讲、救助、受骗、上法庭、航海、组织国际大事、统治国家、谱写人类历史……等等。
给学生开设行动课程
我曾提出要为学生开设一门“行动课程”,是与书本课程并重的课程。
这种必要经历或必要体验,对于孩子了解自然、了解生命、了解世界,就积累了宽大的知识底盘。从而,使他们更容易建立概念,理解理论。此外,让孩子们亲自动手,会锻炼出他们今后的实际操作能力、行动能力,使他们长大后,成为一个能力和知识都很强的人。
从婴幼儿开始,你能让孩子每天都见识参与体验一种新事或新物吗?打个比方说:第一年,见识家庭、亲人和邻近事物:门窗桌椅、爷爷奶奶、狗猫鱼鸡、树木花草、吃饭穿衣、日常自理等;第二年,见识街道商店、山林河流、刮风下雨、劳动自助;第三年,农村耕作养殖、各种野生动物、接受军事训练、吃苦耐劳;第四年,见识各种工厂作坊、体育比赛、野营历险、当兵打仗、与坏人奸臣斗智斗勇;第五年,见识大海高山、火山冰川、瀑布溶洞、宇宙奇观、探险考察;第六年,见识做生意、订合同、搞推销、打官司、当打工者、谈恋爱、失恋、救人、侦破;第七年,见识搞发明、申请专利、搞音乐、美术、写文章、拍电影、当体育名星、歌舞名星、当记者和节目主持人;第八年见识当高级白领、当老板、当法官、当警察;第九年,见识外国风光、漂洋过海、交外国朋友、留学深造、做跨国生意;第十年,见识主持国际事务、发起国际合作、当大企业家、当外交官、竞选官员、当官执政……
我们可以把这个称为“行动课程”。考察人才,除了笔试和面试以外,还要多一个指标,那就是考察人的必要经历。假设我们把必要经历用100分计算,那么,经历分低的人,在人才招聘市场将遇到困难。用人单位在同等学历同等年龄的人才中,更喜欢录取经历分高的人。
千锤百炼出优质产品,才能长久占领市场
在商业界,产品质量的千锤百炼是企业的生命线。下面转摘某些商业智谋书上介绍的三个故事,可以想象本计对企业的生死存亡具有多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