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的发明,人类终于实现了向往已久的夙愿——飞上天空。但是,每当人们遥望星光闪烁的夜空,便会激发出新的渴望:如果我们能够在这样广阔无边的星际空间自由地飞翔到其他星球上去看看,那该是一件多么振奋人心的事情啊!
可是,飞出地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拿气球来说吧,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气球也只能升到3万米的高空。至于飞行速度,那就不用说了。那么,飞机又怎样呢?情况也不理想,尽管后来许多飞机专家不断地对飞机进行改进和完善,但是目前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飞机所能达到的高度,也不过跟气球相仿。而最快的飞机的最高飞行速度,也只能达到冲出地球引力所需要的最低速度的八分之一。
可见,飞往宇宙空间是摆在人们面前一个十分艰巨而复杂的问题。经过成千上万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费尽心机的研究和百折不挠的实践,人们才找到了一种方法,就是利用火箭把人送往太空。到目前为止,火箭是惟一打开宇宙大门的“钥匙”。然而是谁最先掌握了这把神奇的钥匙呢?他就是被人们誉为“宇航之父”的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
孤苦的童年
1857年9月17日,俄罗斯梁赞省伊诺夫斯克林务员埃杜阿尔德·伊格纳吉耶维奇·齐奥尔科夫斯基家又生下一个男孩,起了个名字叫康斯坦丁,奶名叫柯斯嘉。
柯斯嘉的前额高高的,眼睛圆圆的,有一头的卷发,长得黑胖黑胖,很逗人喜爱。
柯斯嘉7岁那年,背着妈妈做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了。他在家里爱说爱笑,顽皮淘气,可是到了学校却一声不吭,低着头坐在小椅子上,不敢正视老师。学年结束了,他的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勉强升了级。
10岁那年,柯斯嘉得了一场猩红热,一连9天高烧不退。妈妈日夜照料,精心护理,病总算好了,可他的两只耳朵什么也听不见了。喧闹欢乐的世界,对他来说一下子变得非常寂静可怕。柯斯嘉变了,他沉默、发呆、孤僻,圆圆的脸上失去了笑容,紧闭的双唇像是贴上了封条。
倔强的柯斯嘉怎么也不能相信自己会成为聋子,他心想:一定是有什么东西把耳朵眼堵住了,如果能把它掏出来就会听见的。他把小手指用力塞进耳朵,使劲地掏呀,掏呀,耳壁掏破了,他咬着牙,一声也不吭。有一天,他突然像发疯似地叫喊起来:“妈妈!妈妈!我听见了!我听见公鸡的叫声了!我听见牛脖子上铜铃的叮当声了!我没有聋,我怎么会聋呢!”
可是孩子看到的,只是妈妈脸上忧愁、痛苦的表情。可怜的小柯斯嘉扑到妈妈怀里,放声大哭。妈妈紧紧搂着他,眼泪顺着双颊流下来。
妈妈玛丽娅·伊万诺芙娜为了减少耳聋给柯斯嘉带来的痛苦,她把自己的全部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孩子身上:教他读书、写字、画画,但是不久,玛丽娅也病倒了。柯斯嘉耳聋后的第二年,妈妈悄悄地离开了人间。
埋葬了妈妈以后,柯斯嘉一个人躲在坟旁边的白桦林里,哭得非常伤心,谁也拉不走他,最后,还是爸爸硬把他背回了家。
妈妈死后,爸爸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严肃的脸上很少出现过笑容。一天,爸爸拉着柯斯嘉的手大声说:“孩子,要忍耐呀,不忍耐又有什么办法呢!要记住,长大了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对人们有用的人!”
爸爸的手粗硬、冰凉,他的话也和他的手一样粗硬、冰凉。但是,这几句包含着深刻哲理的话也如同妈妈的眼泪一样温暖着孩子幼小的心灵,分担着他的痛苦和不幸。
柯斯嘉耳朵聋了以后,在学校里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在课堂上,他常常因为答非所问,引起哄堂大笑。尽管困难重重,他还是顽强地坚持去上学,他比过去更用功了。有一天上神学课,老师说话声音低,柯斯嘉什么也听不见,只好闭上眼睛想。老师发现了,走到他跟前,扯起孩子的耳朵大声叫喊着说:“你在干什么?为什么不看黑板?”
柯斯嘉以为老师提问他呢,赶紧站起来大声背书,于是又引起同学们的一阵哄笑。气急败坏的老师以柯斯嘉上课睡觉为由,将他赶出了课堂。
受到极大委屈的柯斯嘉低着头靠在走廊的窗户边,泪水一滴一滴地掉在地板上。望着紧闭的教室大门,他暗暗下定决心:再也不上学了。
在回家的路上,柯斯嘉背着书包边走边哭,不知不觉走到了家门口。他急忙擦干眼泪——他不愿意让别人看见他哭红的眼睛,他也不想碰见任何人,所以回家以后,拿了块黑面包就跑出去了。到哪儿去呢?房子东边有棵大树,树上最安静。他爬上树藏在茂密的枝叶里,闭上眼睛沉思起来。他幻想自己变成一只大鸟,只要把两臂一摆动,就会飞起来。可是睁开眼睛一看,他还是坐在树上。
夜幕降临了大地,爸爸就要回来了,柯斯嘉不敢见爸爸。万一爸爸问起上学的事,他怎么回答呢?他悄悄溜进屋子里,顺着梯子爬上了屋顶阁楼,又从阁楼的窗户钻出去,上了屋顶。
他坐在高高的屋顶上,回想着自己的不幸和受到的委屈,他想着想着,抬头仰望天空。啊!
夜空无边无际,深蓝透明,皎洁的月亮在白云间忽隐忽现,晶莹的繁星不停地给他眨眼,好像是在叫他到天上一块儿玩耍,大地沉浸在寂静之中。柯斯嘉凝视着熟悉而又陌生的月亮和星星,内心无比激动。
“天空呵,你是这样伟大!你也和我一样,听不见任何声音,你也是个聋子!”柯斯嘉想,“而且你还不会说话,又是个哑巴!你还不如我哩!孩子们才不愿意和你一块玩哩!这有什么呢?
咱俩一块儿玩……”
想到这里,柯斯嘉忘记了上神学课时受到的委屈,忘记了深夜的寒冷,甚至忘记了自己是个聋子。他想:如果我能飞上天,该有多好哇!我可以把天上看到的一切告诉大家。当他顺着梯子下来的时候,觉得自己像是从天上返回地面,而且一下子长大了好几岁。
从此,柯斯嘉不上学了,但他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学习。他整天钻进院子外边的小草棚里。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他个子长高了,但却明显地消瘦了。他上身穿着爸爸的一件破褂子,下身穿的裤子又短又窄,半截小腿露在外边,谁看见他,都会发笑,可是他却毫不在乎,他的心全放到学习上了。每次吃饭,爸爸总是吩咐说:“去叫柯斯嘉,不然他会饿死的。”
邻居的孩子们经常成群结队来到小草棚门口,但谁也不敢进去,因为柯斯嘉从来不许孩子们到小草棚干扰他的学习。他们只好站在门口恳求说:“柯斯嘉,拿出你做的机械玩具让我们看一看吧,保证不弄坏。”
只要小朋友们做了保证,柯斯嘉就把自己的玩具一件件拿到外边,表演给大家看。你看他一会拿出来一架风车,把机关一按,风车就转动开了,起初转得慢,后来越转越快。柯斯嘉放进去几粒燕麦,风车像真的石磨一样把麦粒磨成了面粉。一会儿他又拿出一辆小车,刚放到地上,小车嘎嘎响着向前走了,车轮压在松软的泥土上,留下两条车辙。
这些东西对孩子们来说只是新奇的玩艺儿,可是柯斯嘉不这样看。有一天,他指着这些玩具对爸爸说:“爸爸,这不是玩具,这是我的学习成绩,就要为人类创造奇迹!”
每当他用自己的手,成功地制作出玩具时,他高兴得跳了起来,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
他做了一辆自动车,既不像现在的火车,也不像现在的汽车,只有一个车头,上边装着小锅炉,不停地往外冒热气,蒸汽推动杠杆,带动车轮转动,它跑得可快了!接着,柯斯嘉又做了一台小车床,当他当着众人的面作表演时,一名当机械工人的邻居感到十分惊讶,连说了不起。
几天后,一位中学老师听说柯斯嘉一直没有间断学习,便半信半疑地给他出了五道代数方程。柯斯嘉接过题看了一遍,不一会儿,整整齐齐写满了两张纸,五道题都解出来了。
这位老师看过“考卷”后,大吃一惊,连声称赞说:“没有想到你真行!数学这门课,我可以给你打‘优’。”
图书馆的“大学生”
当柯斯嘉16岁时,他已将父亲存的书、邻居们家里的书全读完了,这时想征服宇宙的念头更强烈了。他终于说服了父亲,只身来到莫斯科,在一个洗衣工家寄住,开始了他独特的“大学”生涯。
肉市大街的鲁勉柴夫斯基博物院里有一个公共图书馆(1925年改名为“苏联列宁图书馆”),齐奥尔科夫斯基每天一早就来到这里,每天开门迎接他的总是那个穿一件旧军大衣、戴一顶宽檐帽子、又高又瘦、有一脸毛胡子的老头,他是图书馆优秀管理员费多罗夫。他把齐奥尔科夫斯基引进图书馆,并领他在一排排高大书架中间转来转去,指给他各类书籍摆放的地方。
“天哪!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书!”齐奥尔科夫斯基高兴得差点喊出来,“可是,我该先读哪本呢?”
在费多罗夫的建议下,他制定了一个读书计划:高等数学、物理学、机械学,还有化学、天文学……没有系统学过中学课程的齐奥尔科夫斯基,现在自学这许多高深的理论著作不是没有困难的,但他有一个坚强的信念:没有读不懂的理论,再复杂、再高深的理论也是人写出来的。别人能写出来,我怎么能读不懂呢!他把大本书、小本书、厚本书、薄本书摆了一桌子,一头钻进书本里。整天和数字、公式打交道,他丝毫不感到枯燥,而且得到极大的乐趣。他在抽象的公式中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齐奥尔科夫斯基在这个图书馆里共念了两年“大学”。每当有人说他没有上过大学时,他总要诙谐地说:“谁说我没有上过大学!我在图书馆里念了两年大学。大学要学的书,图书馆里都有;大学里不念的书,图书馆里也有。图书馆里不但有俄罗斯的权威、教授,而且有世界著名的教授、学者——不但有现代的,而且有古代的!哪所大学里能有这么多好老师呢?当然我得虚心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请教。可见,大学我是念过的,我念的是图书馆大学!”
齐奥尔科夫斯基念“大学”这两年是很刻苦的,刻苦的程度使人难以想象。他几乎天天在图书馆里,可是,除了图书管理员费多罗夫以外,他好像没有见过任何人。
原因是每天还没到开馆时间,齐奥尔科夫斯基就已经坐在台阶上等候了,费多罗夫只好让他先进去。齐奥尔科夫斯基一走进图书馆,就熟练地从书架上取下要看的书,专心致志地读起来了。开馆以后,阅读大厅里借书、还书的人络绎不绝,这时他早就钻到公式和数学算式里去了!
每天在闭馆之前,借阅书的人便纷纷离开了阅读大厅,闭馆的时间到来时,阅读大厅已经空荡荡的,只有齐奥尔科夫斯基一人还在看书、演算。每次都是费多罗夫走到他身边告诉他,闭馆的时间到了,他才恋恋不舍地合上书,离开图书馆。
爸爸每个月只给他寄10个卢布,为了节省钱,他每三天去面包铺买一次面包。除了吃面包的钱以外,其余的都用来买书,买做实验用的材料。他重视理论学习,也重视做实验,他常说:“我一方面学习,一方面创造。”他学到理论一定要亲手用实验证明。如果说图书馆是他念“大学”的课堂,那么他寄住的矮小房间就成了他的“科学实验室”。
两年的图书馆“大学”毕业后,他为了实验费用支出,必须要有一定的收入。齐奥尔科夫斯基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去报考中学教师。
1880年夏天,齐奥尔科夫斯基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圣诞节前才接到任命通知书——派他到巴洛夫斯克城中学教物理。巴洛夫斯克是梁赞省一个偏僻的小县城,交通极不方便。他在那里举目无亲,中学的条件很差,也无教师宿舍,只好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房住下了。
奇特的恋爱和婚礼
齐奥尔科夫斯基的房东叫苏格罗夫,5年前死了老伴,留下一个女儿名叫瓦琳卡。瓦琳卡从11岁起不得不中断学业,负担起全部家务。瓦琳卡个子不高,举止大方,性情温和,待人接物很有礼貌。她心灵手巧,样样活都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