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训练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
训练孩子注重细节的习惯
训练孩子养成计划的习惯
训练孩子从不撒谎的习惯
训练孩子改掉拖沓的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曾有哲人说:“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教育的本质可以被简单地归结为一句话: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而好习惯的养成,则大部分来自于妈妈的榜样作用和正确的训练。训练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美国在21世纪初发起了“美国阅读挑战”的运动,目标是3年级(8岁)的孩子能够独立阅读。
为什么提出这一目标呢?因为美国人认为,为了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关键是提高人才素质,而其中阅读是至关重要的素质——阅读为每个人打开了通向想象和虚幻世界的大门,有了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
因此,美国总统布什亲自出面在电视上做开展阅读活动的动员,要求大学生深入美国家庭,和低年级的孩子一起阅读。活动的费用由政府支付,按勤工助学对待。
由美国人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可见,阅读是无比重要的大事。不仅关系到一个人全面的素质发展,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
无可否认,一切学识渊博,才智出众的人都有大量阅渎的习惯。养成阅读的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而家长正担负着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重任!
让孩子迷上读书,比父母的任何教育都有效,因为书可以作为老师来帮助父母教育孩子。读书习惯,会使孩子一生都受益无穷。
布什夫人即巴巴拉·布什,美国总统小布什的母亲。在教育学龄前儿童方面,有一套非常著名的、独特的“祖传”诀窍,就是多年来她一直进行的家庭朗读活动。
布什夫人认为,在家中给学龄前儿童朗读,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这是重要的学前一课。她多年坚持组织“家庭朗读”活动,还总结出许多经验。
首先,读书宜早不宜晚。选择给孩子读书的年龄,原则是越早越好。布什家的朋友布朗夫人的儿子先天弱智,布什夫人建议她坚持给儿子读书。布朗夫人从儿子刚出生时便每天给他读书,当他上幼儿园时,就已经可以自己朗读了。
然后,要养成朗读的习惯。在孩子们小的时候都喜欢听故事,布什夫人常在孩子们睡前读书给他们听。母子几人一起啃着几本喜欢的书,度过了许多难忘的夜晚。孩子们渐渐迷上了这些,读的书也渐渐丰富起来。布什夫人曾说,家长在什么时间给孩子读书无关紧要,但在每天的同一时间里至少读上15分钟,孩子会收获很大。
再有,就是让书籍触手可及。无论是在戴维营还是白宫的家中,布什夫人都为儿孙们摆放了一架架的图书,让他们在想看书的时候随时都能拿到手。这些书并没有多么昂贵,在书摊上卖的儿童图书是很便宜的。旧书店里也可以淘到一些很不错的书。另外还可以跟别的家庭交换各自已经读熟了的书。在亲戚们送孩子礼物的时候,布什夫人告诉他们书就是最好的礼物。
另外,要动员全家都来参加读书。孩子们不仅仅喜欢让妈妈一个人给自己读故事听。有时候,他们会缠着公务繁忙的爸爸,或者是爷爷、奶奶,有时甚至是保姆。他们读故事给孩子们带来了新鲜感。
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选择好书。布什夫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又参考了专家的意见,归纳出一些选书原则:比如3岁以下的婴幼儿喜欢简单的连环画和跟他们熟悉的事物相关的故事书,简单的形状和鲜艳的颜色比较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3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则喜欢动画图书、幻想故事、有关日常生活和动物的儿歌和寓言。
布什夫人的家庭朗读,对孩子进行了良好的熏陶。她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很多乐趣。
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具有更强的思考能力,对挫折具有更强的承受能力,也具有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安徒生的父亲正是认识到了这点,从小就注意营造阅读的氛围,培养安徒生阅读的好习惯。可以这么说,没有安徒生的父亲的苦心培养,就绝对不会有童话大师安徒生。
阅读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借以增广见闻,拓展知识领域。若能从小养成阅读习惯,便犹如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藏。而妈妈对阅读的重视、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引导,则是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
在孩子还很小时,妈妈就要做好准备,逐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第一步:通过朗读来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尽管孩子在两三岁时并不识字,但妈妈每天为孩子大声朗读故事,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
孩子在每天的听读中会逐渐领悟语言的神韵,从而对书本产生兴趣。孩子听读得越早,朗读的内容越生动有趣,越能吸引孩子。
第二步:根据孩子的兴趣,在孩子生活空间内尽可能地提供有较大选择余地的阅读材料。
妈妈可以把这些阅读材料放到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便于孩子随时阅读。比如把希望孩子阅读的好书放在家中电视机旁边,放在孩子的玩具上。当孩子看到这些书的时候,注意力会很自然地被吸引过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阅读状态。
第三步:读书习惯的又一个关键点是处理好“读得多”与“读得好”的关系,也就是“博”与“精”的关系。
尽管“博览群书”很好,但是更要注意吸取精华。如果仅仅为了“多读”而读,则会忽视了汲取过程,多亦无益。如果能把“精”与“博”结合好,“读得多”又能兼而“读得好”,则是最妙。
一个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不过,一个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天两天可以铸就的,它需要妈妈付出无比的耐心和信心来帮助孩子,需要妈妈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以便让孩子走更正确的路,读更多、更好的书!训练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
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但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良好品性,还可以塑造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美德。
古人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由此可见,古人是把节俭作为美德的。
可是今天,似乎这已经不再是美德了,在一些学生当中,节俭不但不是美德,似乎还是可耻的,是吝啬的——
某教师教导学生生活要朴素,不要在生日聚会大摆宴席,广邀同学,谁知,学生却说:“那多寒酸啊!岂不是丢了我的面子,伤了我和朋友的感情吗?”
某家长拿起一只用完的牙膏壳,随口说了句:“卖到废品回收站去。”谁料,孩子竟然一把夺过扔出窗外,回了一声:“小气!”
在某所小学里,教师和校工在校园内捡拾的物品堆满了一间屋子,大至皮夹克,小至铅笔、橡皮。学校多次广播要求学生去认领,却没有人去。在一次家长会上,校领导讲了这件事,最后只有几位家长带着孩子去认领,其他物品仍旧堆放在屋子里无人问津。
某校餐厅,同学们端着自选的三菜一汤不锈钢快餐盘陆续就餐,但是很多同学鸡腿咬几口,蔬菜挑几筷,饭也没见怎么动,就算吃完了,然后各自端起餐盘走到食堂门口往泔水桶里一倒,盘子往边上桌子上一搁,一顿中饭就算结束了。
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前进,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大多数的孩子不但不缺吃,不缺穿,而且手头的零花钱也充裕起来,几十元、几百元已经不足为奇。
当然,现在的孩子不懂得节俭,甚至以“俭”为耻,这不能完全怪他们,这其中,家长是有一定责任的。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他们常常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他们的脑海里,也许从来就没有节俭这个概念。
盲目花钱、随便浪费永远是坏事情,是不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更是不利。
对孩子的节俭教育,我们可以从领带大王曾宪梓妈妈的做法中吸取一些经验。
领带大王曾宪梓,生活以简朴见称,平日吃的是青菜、白饭,即使请客,消费也以四千元为限。他认为,勤俭节约是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必须具备的品质。
一个拥有四十亿资产的企业家,生活如此简朴节约,也许很难让人相信。然而对于吃番薯粥长大、尝尽饥寒交迫滋味的曾宪梓来说,这种节俭的生活,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曾宪梓永远不会忘记,小时候,母亲为了节省口粮,精心计算着香薯粥里该放多少米;忘不了母亲熬夜挑灯,将哥哥的旧衣缝制成他的衣衫;更忘不了母亲经常对他说的话:“过日子要精打细算,不能顾了今天,忘了明天,不管什么时候,节省都是我们的本分。”
曾宪梓把母亲的教诲牢牢地记在心里,他知道,每一分钱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财富,浪费钱就是践踏劳动。他把“勤俭节约”当作传家宝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他说:“挣钱要学,节俭要学。俭就是理财,就是持家,该花的钱就花,不该花的钱就坚决不要花。”
在世界上,每一个白手起家的富翁,都具有勤俭的品质。因此,让孩子养成勤俭的习惯,对他的成长非常重要。
首先,妈妈要让孩子明白,节俭是有着巨大作用的,并非像孩子们想象的那样已经为富人所抛弃。即使生活富足,这个朴素的真理永远不会过时。
在美国的大学里,有经营回收旧教科书的业务。学期结束,学生可将用过的旧课本回售给学校书店,学校又把这些旧教材廉价卖给新生。这样,一本使用小心的课本,有时竟可以为几代大学生所用。
在人均收入名列世界前茅的瑞士,居然大张旗鼓地开展废品回收活动。牙膏壳、废电池、铝箔包装、白铁罐头、过期报刊、陈旧书籍,无一不当宝贝加以回收。不但企业指导用户如何处理产品旧包装,就是商店也鼓励顾客“旧瓶装新酒”,利用原有的瓶罐灌人新的清洁剂、洗发液之类继续使用。
其次,要让孩子正确认识金钱的含义。
钱虽然不是世上最珍贵的东西,却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不可以做唯利是图的守财奴,却也不能做挥霍无度的败家子。要以一个正确的态度来对待钱财。
第三,妈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着装习惯。
告诉孩子衣着打扮要适合自己的身份,讲究朴素大方,不贪慕虚荣,没有必要为了追逐潮流而浪费金钱。
第四,教导孩子要懂得量人为出,学会花钱。
引导孩子的消费行为由被动逐步走向主动的,试着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物有所值的物品,还要教他们如何把钱保管好,防止丢失、被窃。
第五,告诉孩子花钱不仅要看支付能力,更要看是否需要。
要懂得珍惜物品,不浪费。孩子目前的所吃、所穿、所用都是父母的辛苦劳动换来的,来之不易,随意浪费就是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果实、不尊重他们的劳动。
第六,经常带领孩子参加有偿的劳动,让他体会劳动赚钱的艰辛和不易。训练孩子注重细节的习惯
现在,在不少家庭,家长不注意教育引导孩子做好细节,他们对孩子的学习问题、健康问题十分重视,而对一些小事则认为是鸡毛蒜皮的琐事。
其实,和学习、运动一样,小细节同样能培养人、锻炼人。比如,让孩子适当参与家务劳动,学习用品用后及时整理有序,引导孩子个人物品要定位摆放,做到用时好找,用后归位,瓜果壳皮主动清理,不乱扔杂物,做到在家在外一个样。尤其是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需要对孩子的行为举止、说话做事等方面耐心细致地及时引导、及时纠正,让孩子自觉、自然、积极地投入到良好习惯的锻炼培养上,这样会让孩子受益无穷。
明明很聪明,但写字很潦草。妈妈告诉他做作业一定要字迹工整,但他为了追求速度,仍然每次都龙飞凤舞似的写字。一次英语考试,明明有几个填写单词被扣分了,因为老师分辨不出他写的究竞是c还是o,究竟是m还是n。如果不是因为这几处错误,明明就能得满分了。
天天在学校的绘画比赛上画了一幅特别漂亮的图画,名字叫《美丽的南极》,画里有一只可爱的白熊,还有很多很多的企鹅。本来这幅图画能得第一名,但很多同学都说天天画错了,南极根本没有白熊。天天很后悔,当时她画的时候也想查一查白熊究竟是南极的还是北极的,可是她又觉得这个不重要,只要画得好看就行了。最终,天天只得了第三名。
这种不重视细节的现象在孩子中很普遍,也成为让妈妈特别头疼的事。有时是因为孩子太大意,有时是因为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有时则是因为没有细心观察的习惯。妈妈应针对不同情况给出相应的教育。
扫一室方能扫天下。一切的教育都要从小事抓起。每件小事都做好了,也就是做好了一件大事。
麦当劳的创始人克洛克小时候家境并不富裕,为了补贴家用,他下课的时候在一家快餐店打工。起初老板安排他专门擦桌子,他毫无干劲,当天就溜回家了。
到家后,克洛克向母亲诉苦:“我的理想是做老板,不愿擦桌子。”母亲没有反驳他,而是叫他先把自家的餐桌擦干净。克洛克拿来毛巾,在桌子上随意擦了一遍,然后看着母亲,等她验收。母亲拿来一块崭新的白毛巾,在桌面上轻轻擦拭了一下,洁白的毛巾立即脏了,分外刺眼。母亲指着桌子说:“孩子,擦桌子是很简单的活。可是你连桌子都擦不干净,还能做好什么,凭什么做老板?”克洛克羞愧难当。
克洛克回到了快餐店,他谨记母亲的话,每次擦桌子都要准备5条毛巾,依次擦5遍,而且每次都顺着同一个方向擦,为的是不让毛巾重复污染桌面。
最终,克洛克受到老板赏识留了下来,并接管了这家快餐店,做了老板。10年后,他创立了自己的餐饮公司——麦当劳。
每当有人向克洛克讨教成功秘诀,他总是自豪地说:因为我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她教会了我怎样才能把桌子擦得最干净,让我明白了做事的要义。
在我们身边不难看到,教育引导孩子立志做大事的人很多,但引导启发孩子注重小事、把小事认真做好的人很少,我们真该认真纠正抓“大”放“小”的不足,让孩子走上健康成长的快车道。
社会上很多年轻人好高骛远,不拘小节,在人生的道路上磕磕绊绊甚至头破血流,恐怕主要是在“小事”上出了问题,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难道我们不应当认真反省或引以为戒吗?
从细节人手,宜早不宜晚。家长应该关注孩子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让孩子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孩子没理由培养不好。
妈妈可以拿一张白纸,把平时生活中的细节写下来,贴到墙上,让孩子每天对照自己,相信不久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可塑之材,每一个孩子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只要细心和认真,掌握好方法和技巧,把孩子培养成才还是可以做到的。
首先,让孩子发现细节的力量。
让孩子看到细节可以于悄然无息中翻云覆雨,于不经意问颠倒乾坤。告诉孩子要重视观察,一个细小的环节能反映出整个世界,一个不起眼的细节背后会隐藏着一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