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是心灵的天窗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托起孩子想象的翅膀
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
开发创造力的方法和途径
天才与普通人本是相同的,但因为接受了不同的教育,而产生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而最终成为伟大的人。恰如钻石,其本质与石墨一样都是由碳元素构成,但因钻石曾经历过不同的压力和环境,因而改变了结构,拥有了非同寻常的美丽和坚硬。
你的孩子最终是天才还是普通人,决定于你如何激发他的创造力。注意力是心灵的天窗
注意力就是人们在一个时间内集中地反应某些事物的心理活动的能力。人类的每一种心理过程都是不同程度地指向和集中于一定的对象的。当人们专注于某个事物时,总是同时在感知、记忆、想象、思考着或者说体验着一定的情感情绪,所以说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各种心理过程的一种特性。
当感知的大门开启后,外界的信息纷至沓来。注意以其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使人清晰集中地获得感知对象的信息,从而保证智力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说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开端。发展注意力与发展智力有密切的关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这扇天窗,才能让智慧的阳光洒满心田。”注意力在人的智力活动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注意力是观察力的先导,没有注意就无所谓观察。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注意力的参与,父母必须重视宝宝注意力的培养。
有的孩子坐不住,注意力涣散,早期教育难以进行,令父母大伤脑筋。其实注意力涣散,并不是克服不了的,只要妈妈重视对注意力的培养,遵循培养注意力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孩子的注意力是能够得到提高的。
1.创造安静的环境。
幼儿时期,注意力稳定性差,容易受环境影响而转移。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孩子教育起着很大作用。因此,在家庭里,要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幼儿学习的环境应安静、简朴,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当孩子认真看图书、绘画、做事情的时候,家长们要为孩子创造安静的环境。不要开电视和收音机,不要把玩具和糖果之类的东西放在旁边。
2.培养学习习惯。
经常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里安排学习活动,培养孩子逐步地形成学习的习惯,有了学习的习惯,到了学习的时间,大脑即自动启动,高速运转起来,学习就能专注。
3.养成生活的规律。
家长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小事中提高孩子的注意能力,要养成孩子生活的规律性,这对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是很重要的。在家里,无论教孩子收拾、放置物体或是使用各种活动工具,都要提出具体要求,并且给予具体指导,使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4.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单调的刺激会使幼儿很快厌倦而分散注意,对幼儿的教育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寓教于游戏,生动有趣,孩子的注意力自然集中。
5.互动更能积累注意力。
和注意力关系最紧密的还是互动。正常人具有将“自我”扩大的本能和趋势,更容易接受受自己活动影响的事物。无论哪个年龄层次,能够对自己行为产生回应的事物往往都能够处于注意力的焦点,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
注意力在互动中加强,如果不存在互动,孩子的注意力会很快转移,他们会寻求一些更特殊的事物。但是一旦存在着互动,情况就会完全不同。孩子的兴趣会倍增,注意力也会持久。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人的大脑在工作时有这样一个特点,如果一部分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其他的部分就全部放松、高度抑制。处于高度兴奋的一部分,各种营养成分的供应都很充足时,就显得特别灵敏,就特别能理解和记忆,就特别能解决问题。
这就好比深夜1点时,某间屋里的一只灯泡,在其他的灯都关闭时突然拉亮它,它的光亮会比平时增加1~2倍。因为,这时家里其他的灯泡都是“休眠”的,只有它“兴奋”着,供给它的电流也就特别充足。
但是,很多妈妈并不知道大脑的这个特点,或说并不关心孩子的大脑是不是正处于高度运行的状态,总是很随意地去破坏孩子的这种可贵的状态,尽管她们常常是处于好心。
有两个小学生曾经这样抱怨:
“我做数学的时候,我妈老在我身边转悠,一会儿拍拍我的头说,乖孩子,好好写!一会儿端来一盘葡萄说,休息一会儿吧,吃点儿葡萄!一会儿又倒来一杯果汁说,渴了吧?妈妈给你倒了果汁,快喝点……唉,真是烦死啦!”
“有一天,我正在自己的房间里专心背诗歌,我妈突然推门进来找东西,我平静的心一下子被扰乱了,什么都背不进去了……”
这样的情形不仅发生在这两个孩子身上,很多妈妈都时常犯这样的错误。妈妈这样做,看似是在关心孩子,实际上却是在干扰孩子,非常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以及情感思维等心理功能的良好发展。
曾有一个孩子,无论是写作业还是做游戏都很认真投入,结果不但各门功课成绩优秀,兴趣爱好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孩子的专心,主要是受当作家的妈妈的影响。妈妈每天晚上伏案写稿,精力十分专注。而且在孩子学习或玩耍时,妈妈也告诉家人不要轻易去打扰他。
这个妈妈在尽心尽力地呵护孩子抓住每一次大脑兴奋活动的时机,努力发展智力。我们每个妈妈都应该如此,在孩子做事、学习的时间里,不要随便打扰他们。
每个孩子的体内都孕育着专注的天赋,只不过由于引导上的差异导致了今后在此方面差距的悬殊。孩子可能对许多事都有兴趣。但往往很难能够专注于某事——未全身心地投人进去,永远只能在目标的外围徘徊,很难有所成就。
那么,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该把孩子的专注力激发出来。让孩子做某事,让他在规定时问内完成并帮助排除外界干扰;让孩子对感兴趣的问题不断追根问底,积极思考;让孩子在兴趣广泛基础上,选择最着迷的,并有意地强化……更多的方法,要靠我们在实践中去摸索,只为了一个目标:让孩子生活得更好!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只追求一个目标,专心用心去努力,那么在有生之年,他很有可能会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如果他事事喜好,见异思迁,那就好像到处撒播种子,到头来只会一无所获,抱憾终生。所以,当你教会了孩子专注,他未来的成就,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有一天,一个小女孩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到蚯蚓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即使被断成两截也可以活下去,并可能分别再生长出完整的蚯蚓。小女孩很好奇,一定要弄个明白。于是,她挖来蚯蚓断开两段,放在窗台上养起来。母亲发现后非常生气,狠狠打了她一巴掌,并把蚯蚓扔出窗外。
这位母亲完全没有想到,她这一巴掌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很可能就打没了一个女科学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碰到类似的一件事,一位母亲对他抱怨说,她的儿子非常淘气,把一块贵重的金表给拆坏了,她把孩子打了一顿,陶行知先生当即说:“可惜了,中国的爱迪生让你给枪毙了。”
陶行知先生的这番话确实道出了目前在家庭里父母怎样无意识地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状况。这可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创造力的形成。
孩子天性好奇,他们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常常会指着那些新奇的东西,问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总是瞪大眼睛去感知、去观察、去想象、去发问,想要发现世上所有的奥秘。
通常来说,好奇心强的孩子一般创造性也比较强。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在孩提时都有极强的好奇心。只有对事物好奇才可能去积极地想象,才可能去进一步探究,才能出现新的发明和创造。
不过孩子的好奇心常常以稀奇古怪的问题出现,会时不时地提出一些成人看来幼稚、可笑的问题。如果一个孩子总在发问、总在剖析事物,作为他的老师、父母和兄弟姐妹就会不胜其烦,认为他们是在添乱。因为这些让孩子表现出极大兴趣的新奇事物,很可能只是大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小看了孩子们的奇思怪想,这中间往往蕴藏着不可预知的潜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好奇心是小孩子获得知识的一个最主要的门径。”
有人曾经在研究一些国际著名大学里的学生的学习动力时发现,所有的动力的源头都是对知识的新鲜感,即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能使孩子产生学习的兴趣。孩子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才会热爱学习,并主动学习。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小时候是一对富有好奇心的孩子。有一次,兄弟俩在大树底下玩,两人产生了爬上树去摘月亮的想法。结果,当然不仅没有摘到月亮,反而把衣服都钩破了。他们的父亲见此情况,不仅没有责骂他们,而是耐心地开导他们。
在父亲的引导下,兄弟俩日夜为制作能骑上天的“大鸟”而努力。这期间,父亲不失时机地买了一架酷似直升飞机的玩具送给他俩,这更加激发了他们对制造升空装置的浓烈兴趣。他俩不断地学习升空技术方面的知识,翻阅了大量有关飞行的资料。在父亲的鼓励下,经过多次试验,兄弟俩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由此可见,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请父母不要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表示轻视、嘲笑,也不要以“这个你现在不懂,长大以后再学”等语言来敷衍孩子,应尽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讲解一些浅显的道理。
因为好奇心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渴望接触事物、理解事物和探查事物本质的表现,是孩子驱动思考的心理动力;也是他们敢于探索新知、敢于创新的动力。创造精神就像是一双巨大的翅膀,带着孩子在知识的天空里展翅高飞。妈妈可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开始,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那么,妈妈们要怎样做才是真正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呢?
首先,父母不要用批评、不耐烦的态度对待这些提问,应用简单、浅显、适于幼儿接受的语言给孩子讲解基本的道理。
如果这个问题父母自己也不懂要坦白地告诉孩子,并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这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问题很有价值,以后会更乐于思考和提问。
其次,鼓励孩子细心观察生活,大胆地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新奇的事物吸引着孩子。父母可以培养孩子从细节中受到启发,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并鼓励孩子勇于发现问题。第三,让孩子自己探索问题。不要只是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不厌其烦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这样一来,就会使孩子不能很好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应该鼓励孩子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第四,经常与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可以和孩子多逛逛游乐园、动物园等等,户外活动更容易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是培养孩子创造精神的好环境。
第五,针对他好奇的事物,去图书馆借几本相关的书,或作为礼物送给他几本书。
在书中找到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鼓励他研究感兴趣的事。
第六,孩子好奇心很盛,也很容易满足,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好奇心会逐渐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