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理论用在个人发展方面不足为取了,如果我们按照“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这一原理推演下去,得出的结论便是“一个人无论有多强大,他的能力取决于其中最薄弱的那一环”。
如果你仍然发现不了其中的漏洞,我们可以接着往下推--“美国的武器再先进,它的战斗力也只取决于装备最薄弱的那一支。”
怎么样?这下感觉出此理论的荒谬之处了吧。如果总是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不足上,总是想着如何弥补自己的短板,对自己的优势不去发挥和利用,这种跟自己过不去的人不是很傻吗?
每个人都会有自身的短处和长处,所谓的短处不是用来弥补的,而是用来规避的,做到扬长避短才能让别人发现你的闪光点,发现你的价值。也就是说一定要找到自己的长处,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不要拿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的短处,不要看见别人拿的薪水高你就眼红,只是因为人家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别人能做好的你不一定能做好,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
英国近百年来最年轻的首相梅杰,47岁就登上了首相宝座。可他年轻的时候,竟然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退学,后来又因为心算能力差没有被录取为公共汽车售票员。有人想不通:一个连售票员都不能胜任的人怎么就当了首相?梅杰在一次谈话中回答说:“首相不是售票员,用不着心算。”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经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总盯着自己的短处。尤其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人的流动性增强,改变外部环境的空间加大,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点成为自我完善的核心。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自然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有时候不足很难弥补,况且有弥补不足的时间还不如用这个时间去发挥自己的优势。因为如果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就算再努力,顶多也就是不会被别人落下太远,要想出人头地是很难的。而做自己擅长的事,则有可能成为那个领域的精英。
有这样一个笑话,三个人准备下凡,第一个人智商很高,老天爷说,那你去当科学家吧;第二个人喜欢动手,老天爷说:那你去当工程师吧;第三个人愁眉苦脸地说:我啥都不会。老天爷说:那你去当领导吧。
这虽然是笑话,但也能说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特长。聪明的人懂得绕开短处、经营长处,把智慧用在自己擅长的方面,这样更容易在人生的赛场上领先别人、领跑大众;而愚蠢的人选择的是抛弃长处、经营短处,把心思和精力用在自己不熟悉或不擅长的方面,结果很有可能落在别人的后面,永远与成功无缘。
所以,为了更好地经营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一个判断,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在哪里,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再在其中找出自己擅长做的事情,不管是何种技能至少要会一种,这些事情谁都靠不了只能靠自己,需要自己不断地摸索、反复求证才行。
不能职业化,就会被边缘化
对于工作经验不多的80后来说,职场头几年就是明确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的位置、释放自己的能量,并逐步职业化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要比一个人赚到多少钱都重要。
什么是职业化呢?简单地讲,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
职业化的作用体现在,工作价值等于个人能力和职业化程度的乘积,职业化程度与工作价值成正比,即工作价值=个人能力×职业化的程度。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40%~50%;如果能够受到良好的职业化素质教育,那么,他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提升了他个人的职业竞争力。
这就是说一个人仅仅具备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只有实现职业化的人才能飞在别人前面,让人难以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是否职业化,不仅关系到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还事关在社会竞争中的个人品牌和核心价值的有无,在此,它的重要性已远远超过工作的范畴而上升到人生层面。
《笑着离开惠普》一书的作者高建华,从大学老师到中国惠普前助理总裁、首席知识官,再到如今咨询界的专家,高建华20年的职业生涯就是不断深化专业化的过程。
1986年,高建华初次进入惠普,八年半后做到市场部经理位置。
1994年,出任苹果公司中国区市场总监。
1996年,高建华又回到了惠普,在惠普中国测量仪器分部担任市场总监。当时惠普给他的工资只有苹果的一半,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倒退,但他看中的并不是那点工资,因为测量仪器分部是一个面向世界市场的部门,既可以掌握市场营销最核心的产品市场技能,又能积累国际化的经验,这在当时的中国是绝无仅有的机会。
1999年,惠普安捷伦分家,高建华出任安捷伦测量产品集团全球市场总监。
2001年,高建华回到中国惠普,出任助理总裁兼首席知识官。
2003年,在他出色地完成了惠普康柏合并案中国区和香港区的兼并整合项目之后,再度主动离开惠普,尽管当时惠普提供他三个岗位可以选择。
高建华在对自己过去的职业生涯做总结时说,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职业之路,我愈发地感到职场人发展之路,其实就是在一个由自身擅长、追求的目标和自身兴趣构成的三角形中,去寻找能够保持平衡的中心位置。
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要在竞争中取胜、免遭淘汰,就要在自身擅长、追求目标和自身兴趣相结合的基础上打造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都有自己的专业,但这只能说明其有了竞争力,而不是核心竞争力。
何谓核心竞争力?下面的一个笑话也许能让你有所领悟:
三男子去女方家提亲,老丈人要求三个男子各自说说自己的情况。
第一个男子说:我有1000万资产;
第二个男子说:我有一幢豪宅,价值2000万;
老丈人很满意,就问第三个男子,你家有什么呢?
第三个男子答道:我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现在在你女儿的肚子里!
第一和第二个男子无语,默默地走了!
这则幽默搞笑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核心竞争力不是房子和钱,而是在关键的岗位上,要有自己的人!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在职场发展上决胜千里,也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个人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或者是其他人暂不具备的,即所拥有的在某一项工作中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至少应当领先于其他人,或拥有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唯有掌握了职场生存的这一利器,才能把自己变成碰不得的职业人,确保你在职场发展上顺风顺水,争取到更高的职位、更丰厚的薪酬或择良木而栖。
2010年80后都开始集体奔三了,职场上,如果一个人到了30岁,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是相当危险的。30岁是个职业场分水岭,能进一步发展的就上去了,不能发展的只能一直在下面跌打滚爬。
而且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因为似乎什么工作都难不倒他们,他们就有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工作经历增加了却没有得到沉甸甸的收获,反而造成了自己缺乏专长、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局面,白白浪费了上天赋予他们的才智。
这种核心竞争力与高职高薪无关,也就是说,并非一个人职位高,坐着某部门的副经理的位子,甚至兼任其他部门的执行总监,拿着不菲的薪水,貌似年轻有为,前途发展不可限量,就具备了核心竞争力,如果没什么真才实学,没有一项支撑自己在职场立足的技能,那么也算不上具备核心竞争力。
我们可以对这种竞争力进行逐步分解:
(1)一种是参加竞争所必须的基本的能力,比如你要参加轮滑比赛至少得会轮滑!
(2)一种是使自己在同样条件下的竞争中领先别人的能力,叫核心能力;就像轮滑要滑得平稳快速!
(3)最后一种就是核心竞争力,可以是创意(别人想不出来,只有你有这种点子),可以是企划力(别人写不出的企划案,你却能有效完成),也可以是执行力(你总能有效达成困难任务,而别人不能),不断加强完善自己核心能力的能力,使得自己在竞争中总是先人一步,取得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