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陪儿子练完钢琴,他照例在楼底下的大院子里面玩,骑着我刚给他买的剪刀车,可惜今日玩伴没来,他也耍的无趣,孩子总是要跟孩子玩才有意思。
正好旁边有两个大哥哥在玩大富翁,他凑过去,也巧了,这个玩大富翁的大哥哥想玩他的车,我便让他们两个人互相换了一下,几乎是本能的,向对儿子一样,我对这个孩子说明,我5点40要回家,你可以玩10分钟,孩子点头答应,开心的去玩了。
站在旁边看着儿子和另外陌生的大孩子玩大富翁,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本杂文,是刘墉写的,也是看了很多年了,现在还记的大概,故事讲的是,刘墉请来木匠干活,而后这个木匠有些偷懒,做的不符合刘墉的想法,而后刘墉让这木匠重新来做,并且好像支付了工钱。
木匠抱怨,为何刘墉在请他干活之前,不把话说清楚,要做成什么样子,怎么样才符合心意,他也省了很多事情。刘墉这时就发感叹,先礼后兵不如先兵后礼,先说出我的原则,需要的事情,定好我的界限,大家各自定好原则和界限,这样会少了很多麻烦【本人记性不好,原来上学买过的书毕业之后也都送人了,依稀大概是这个样子】
我们都有各自的世界观,人生观,对于生活都有自己的看法,什么才是好的,什么才是不好的,有共通性,比如我们都想要美满的家庭,乖巧懂事能自立的孩子,父母身体健康,有体面的事业,能够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同时,我们又是那么不同,因为我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生活背景,我们的需求也就不同,林黛玉对着落花就能作出葬花吟,哪天挨着我们去洒扫卫生,可能会埋怨这枯萎的花瓣,秋天的落叶太多,太难扫,冲杀于敌阵的将军,绝不会在意马蹄下碾过的花瓣,因为他正在生死间收割别人的性命……
我们为何要去改变他人,我们为什么就认定自己的人生观就是正确的,但我们又不能独立于尘世之后生活,在家庭中我们要和亲人相处,老一辈小一辈甚至爱人多多少少都因为人生观世界观的不同,会发生摩擦,在社会上,我们要和各种不同的人接触,有人定义了名次,便叫社交。
不同造成了摩擦,我们又是否能够消除这种不同造成的摩擦呢?
我觉得能,唯一能解决的就是包容,包容就是压抑自己,而后不断的压缩自己的生活观念,去迎合别人吗?许多心灵鸡汤都这么说,我们要宽容,我们要原谅,我们要体谅,但谁又来体谅我们呢?难道我的人生观,我的生活方式就一定错误吗?
根据我的经验这样压抑自己,迎合他人的生活观念,会造成很大的问题,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肆无忌惮,和最亲近的人最不该伤害的人气冲突,甚至像某些新闻上面拔刀相向,这样真的对吗?
难道没有两全的方式,我一直在探索,也许将自己所需要的讲出来,将自己所想要的生活方式讲出来,对不同的人,就要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愿望,用和平的方式,用幽默的方式,来取得谅解,不把怨气包在心中,用更为和平的方式表述出来,求得谅解和宽容。
我想没有人愿意劳累了一天,回到家中,面对的还是无休止的争吵,夫妻之间随着岁月的流逝,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我想大多数人希望的都是歌中所写的,家是最温暖的港湾,给我们力量,在我们受到创伤的时候能够保护我们,抚慰我们,幼时这个家时父母给予我们的,婚后,我们家和爱人共同经营家庭,老了后,我们看着孩子们自己成家,看着他们经营自己的家庭。
也许十年后的我,在看曾经我写的文字,想过的那点念想,会觉得十分幼稚,甚至有些可笑,但是,就是因为有了今天的我,才会有十年后的我。
我们一直都在改变着,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正如《少有人走的路》上面所说,人应该不停的更新自己的世界观地图,不应该因为他人的世界观生活观于己不同便心生怨恨,用中国的话就是说,活到老学到老,这个学的含义就包容很广了,学会知识技能是学习,学会经营家庭是学习,学会教育孩子同样是学习,甚至学习如何放松自己,找到更好的处理郁气的方式都是学习。
现在,我正在学习,如何从心头涌动的各种欲望当中,寻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真正喜欢的那些东西,想要得到的有一百个,那就去掉九十八个,留下两个最想要的,轻装上路,才能欣赏沿途的风景。
洋洋洒洒,嗯,果然是无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