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连续剧《我心飞翔》是一部描写空军跳伞队生活的军旅青春剧。与以往军事题材作品大多比较阳刚、深刻、凝重的特点相比,《我心飞翔》则以轻松、活泼、乐观、时尚的调子取胜。该剧选取了世人还不太了解的跳伞运动员的生活作为载体,书写了一群青年男女军人在军营里、在蓝天上的彩色人生。好看,是这部作品无可争议的特点。跳伞,是勇敢者的事业。1000米的高空,3厘米的落点,完美的“零”分,这就是定点跳伞运动的魅力。仅此一点,已吊起了观众的胃口。一群帅哥靓女,穿上军装,登上飞机,在飞机的轰鸣声中,一跃而下,从天而降,为蓝色的天空点缀上朵朵五彩缤纷的伞花,更让无数人倾倒。纯真的爱情,动人的亲情,血浓于水的战友情、同志情,还有美丽少女与英武男教官之间朦胧的情谊,都构成了这部作品独特的看点。
然而真正令我们动心的还不是这些表面的美丽,而是美丽表面背后蕴含的人生哲理。为什么这些如花似玉的姑娘会选择定点跳伞这个危险性极大的运动项目?表面看来这是一个“为祖国荣誉、军队荣誉奋斗的主题”,但实际上,这部作品令我们感动的是剧中那些年轻人对理想的追求,对挫折、对困难、对苦难、对失败的抗争,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他们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奋斗的过程。诚如剧中的夏雪,为了圆一个冠军梦,也为了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她从大学休学一年,回到伞队,但在回队后的训练和生活中她却遇到了种种不顺利:先是跳伞队面临着被解散的危险,后是她个人训练成绩上不去,失去了参加选拔赛的机会,训练新伞出现问题,被教练误解,还有感情上找不到归宿的苦恼,等等。夏雪几次想逃离、想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她的理想在召唤着她。
人生有了目标,生活有了理想,无论是成功,是挫折,是胜利,是失败,都不能把人打倒。而经历了追求理想的过程,青春会变得美丽,生活会变得精彩。也许因为某种原因,理想没能实现;也许因为命运的捉弄,我们与目标擦肩而过,但是追求理想的过程仍然是幸福的。剧中的张雨晨,13岁进队,练了17年,却在即将实现理想的最后时刻,因眼疾退出了跳伞队;教练孟飞,个人坎坷的经历造就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她付出了全部,甚至生命,同样没能走上冠军的领奖台。她们都是带着遗憾走的。然而,我们感受到的,却是青春的灿烂,追逐理想时的辉煌。
其实,理想能否实现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在美丽如花的青春里树立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且你为之流汗了,为之拼搏了。无论怎样的结局你都享受了追求理想的过程,你不会遗憾了,因为无论如何,你的青春都会因为你的理想、因为你对理想的追求而变得更加美丽。
为你青春插上理想的翅膀
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没有生活的方向,就如同夜航的船失去了灯塔,他的生活中没有一个促使他为之奋斗的目标,他的一生将永远在“日混三餐,夜求一宿”的碌碌无为中度过,面对他的也将是失败的人生。相反,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他的胸中有一个明确的崇高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高尚的品质在他身上体现出来,无尽的力量从他身上迸发出来,理想的光芒在他身上闪烁,迎接他的也必将是辉煌的人生。因此,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在我们的青春时期,必须树立我们的人生理想。只有为青春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建立起通向成功的灯塔,我们的青春才能更好地抵御诱惑,顺利度过这一危险时期。
理想既是我们的一种想像和目标,也是我们的一种存在过程。可以说,人类社会所有的成就都是人类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产生的结果。从摩天大楼到航空母舰,从信息革命到宇宙飞船,无一不是人类理想的杰作。理想是我们的动力源,它体现的是人对现实的不满足和对发展的追求。“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要实现理想就必须创造实现理想的条件,改造包括自我在内的现实世界。
1.正确绘制自己的理想蓝图
人的理想可以分为庸俗的和远大而正确的两种。远大而正确的理想与空想是无缘的,也不是停留在幻想上。它植根于现实的土壤,植根于社会的需要;它更能够赋予人以坚强的毅力,也有利于长期指引人奋勇前进。那些胸无大志、目光短浅、不思进取的人,在学习和生活中只能是消极应付;那些把职业分成三六九等,选择职业只以个人利益为重的人也是缺乏正确理想的人。其实,职业种类对人生价值并无高低之分,即或一般的职业理想如果和社会需要,与为社会谋福利联系起来,它就是崇高的,这种理想就是正确的理想。
居里夫人发现的镭可以治疗癌症,有很高的商用价值。有人建议她申请专利权,获得巨额财富。居里夫人抵制了金钱的诱惑。她认为以科学发明为图利的手段是违反科学精神的。她说:“镭是一种元素,它属于全体人民,任何人不能利用它来致富。”于是她毫无保留地向全世界公布了镭的研究成果。这种崇高的理想使她的科学研究永葆了青春,她的研究成功造福了全人类,她的理想更是激励了一代代的人们。
在中国,在世界,在各行各业中具有这样理想的人何止千千万万。然而那些缺乏或失去崇高理想而走向绝路的人也大有人在。牛顿在青年时代曾鄙视“世俗的冠冕”,在科学上勇于攀登,成为物理学界的泰斗。可是在他成名之后,投身官场,高官厚禄和宗教狂热,使他从事科学的事业心和曾经立下为人类造福的崇高理想最终被葬送掉了,这是一个可悲的结局。无独有偶,瓦特在发明蒸汽机后,当上了波士顿瓦特公司的老板,由于沉醉于金钱和地位,放弃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思在科学上的进取,最终再也没有做出新的贡献。
前苏联的尼·阿·奥斯特洛夫斯曾对正确而远大理想的重要性做过精辟的分析。他说:“自私自利的家伙完蛋得最早。须知,他只是为了自己才孤独寂寞地活在空虚的世界上。一旦抹掉了他的这个‘我’字,他就一切都完了,活着对他来说,再也没有任何意义了!但是如果一个人不是为了自己而活着,而是为了整个社会呕心沥血,那就很难将他毁灭。因为这样一来,就首先要毁灭他周围的一切,毁灭整个国家和整个生活。我个人的死亡,只是自己生命的消失,可是我们的大军却排山倒海地蓬勃向前。”可见,青少年树立理想的时候,首先一定要保证自己的理想的正确性,其次要追求理想的远大性,如果失掉了这两点,甚至建立了庸俗的理想,那么你将不会拥有美丽的青春,更不可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和取得成功的人生。
2.青少年的理想要与信念相融合
美国科学家吉耶曼曾领导一个科研小组进行下丘脑激素研究。花了14年的时间,还没有找到这种难以捉摸的激素。有些老科学家甚至断言,这种研究将以失败而告终。但吉耶曼并未因此而灰心气馁,他以非凡的毅力承受着无数次的失败,舍命扑在科学研究上。前后35年,解剖了27万只羊脑才终于提取出微乎其微的1毫克促甲状腺释放因子的样品。1977年,吉耶曼因此成果而荣获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理想是人们前进的动力,但它必须在信念的支持下,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效能。信念是在人对自然和社会的真实存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念为人提供了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标准;信念激发着和增强着人的激情和热情,赋予人以深厚的情感体验;信念是行为的内在支柱,能使人在实现理想的进程中冲破阻力,克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任何一位成功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把理想和信念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缺乏信念的人,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个干不好,那个也干不好;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人。贬低自己、自我轻视的人虽然也可能为自己绘制一幅美好的蓝图,但由于自我否定作祟,只能是心向往之,望而生畏,不能跨出成功的一步。虽然为自己的青春插上了翅膀,可是这个没有信念支撑的翅膀是虚弱的,不足以承担你的青春!
3.青少年要有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我国宋代的伟大史学家司马光,立志完成绝代之作--《资治通鉴》。为了能抓紧时间多读些书,他为自己设计了一套特制的木板床和圆木枕头。这个枕头又圆又硬,只要一翻身,头就会撞到硬床板上,就会惊醒。司马光称它为“警枕”。虽然吃了苦头,但不至贪睡,赢得了读书时间。即使是蒙冤入狱,受到了极大的污辱和打击时,也挥笔不辍,终于在有生之年完成了这一巨著。
杨乐是当代数学家,在中学读书时发现数学书中的定理,尽是以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于是他定下志向,要把现代中国人的名字写进数学教科书中,由于他孜孜不倦地潜心钻研,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宏愿。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理想的实现,需要不断地奋斗。奋斗能使人有敏锐之直觉,精辟之思想,丰富之想像,专注之精神,深厚之情感,迷恋之心情;奋斗能使人胜不骄,败不馁,能不断地克服前进中的障碍,不断地跃进和腾飞,最终实现理想。奋斗是一系列心态和行为相互交织着的一种复杂的活动过程。中国古训有言“有志者事竟成”。如果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成乎?”在《吕氏春秋》中,曾把“志”定为选拔人才之根本,把它放在首位,其后才是“以事”,再后则是“以功”。志,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目的明确性,它赋予人一种积极、稳定、持久和坚毅的品质。从古至今,举凡在事业上有成就者,都有雄心壮志,并有着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
理想树立之后,就要选择行动的目标。目标好比航行在江河中的舟船前进的方向。航海远行的人,必先确定目的地,前进的指针总是指向这个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的。如果不定方向,任其飘流,恐无达到目的的日子。罗马的一位哲学家对之曾有一段描述,他说:“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株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学生在学习上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明确,就会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使你倾注极大热情,坚持不懈地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奋斗。反之,如果学生处在无目标的学习状态,无所追求,见异思迁,就不会在实现理想之路上有所积累。
制定目标要从实际出发,把长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只有长期目标,不易看到成果,会丧失达标的信心;如果目标定得太近、太低,轻易就能达到,日久天长,也会失去兴致。
立志、确定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但要想成功还必须付诸行动。法国一位生物学家巴斯德对此曾有所概括,他说:“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确立意志行动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和实现目的的行动。其中包括自觉地选择目的,在行动中自觉地意识到行动的目的和按照一定方向行动的决心。在意志行动中体现了意志对活动的调节支配作用,使人的行动能按自觉的目的去改造世界,这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正是这种自觉地支配和调节,人才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实现自觉的目标,成为驾驭现实的主人。
克服意志行动中产生的内心冲突和来自外部环境的障碍是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谁都期望成功,力图避免失败与挫折,但历史与现实总是无情的。在人生道路上,困难和挫折就像一段必须通过的桥梁,只有从这座桥上过去,才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意志行动能使人在困难中认识人生和驾驭人生,使人能积极主动地靠自己的理智面对失败和挫折,能冷静地认识和分析困难,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并能从失败和挫折中吸取教训,最终战胜困难和挫折。世界上的所有成功者,无不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精神,在千百次的挫折与失败中,经得起磨炼而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4.青少年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设计理想
著名的博物学家、英国人达尔文的父亲希望子承父业,力主达尔文从事医学工作,曾把达尔文送进爱丁堡大学学医。但达尔文从小就酷爱花、鸟、虫、鱼,喜欢收集动植物标本,懒于学医,其父认为他在医学方面已不会有什么成就,又把他送进剑桥大学神学院学习。在这三年期间他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博物方面。后来,他参加了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游历了美洲、大洋洲,采集了上万种动植物标本和各种生物标本及化石标本,经进一步研究,发现了生物进化规律,成为世界上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没有屈从他父亲为他设计的理想蓝图,而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经过深思熟虑,多方面创造条件,把理想真正作为一种动力,在科学上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理想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的建立与对榜样的学习密切相关。文学作品、戏剧、电影、电视中的主人公形象,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家长、教师的举止言行和他们为青少年设计的理想形象,都有可能激起青少年爱憎分明、激动的情感,甚至入迷到如醉如痴的境地,最终敲开心灵之门,而成为理想的化身。但是,处于榜样地位的人,并不都能尽善尽美地实现自己的角色使命,并不都能完美无缺地满足社会的期待;现实虽然有许许多多美好的口号和动听的词句,也有千千万万的英雄模范人物值得学习,他们是美好的,可以成为理想的化身,但它又不一定适合于每一个青少年的需求。
高位截瘫的张海迪,在设计自己的理想时,也曾有过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经过一番周折,最后选择了自己的理想。她曾想当一名画家。但当画家要登高山、越江河去饱览大自然的风光,这需要有足够的体力,对一个不能走路的残疾人是难于办到的。最后她选定了那些克服一定困难就可以实现的理想:“学针灸,为病人解除痛苦;学外语,了解世界;去写作,为人类文明增辉……”张海迪是在冲破幻想后,才在实际活动中以自己的理想为动力,在它的推动下,不断地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
据此,各行各业中的有成就者,都把主客观条件结合在一起,经过反复思索,反复比较之后确定理想,并通过主观努力而得以实现。所以,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青少年应该独立自主地学习而不是机械地照搬和刻板地模仿,要克服学习中的盲目性和幼稚性。在接受榜样影响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自身的条件、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外界的影响进行有选择地吸收和设计出自己的理想。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而形成的理想,才是符合实际而又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