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我忘记之前……”此措辞类似于“顺便说说”,表面看来并不重要,但却隐藏着对手很重要的论点。如果你仔细想想,会觉得此措辞实在荒谬可笑,不过它被使用的频率颇高,谈判者应视它为信号,表示对方在提及对谈判来说颇重要的事。
4.“不过……”这是在谈判中经常被使用的一种说话技巧。有一位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访问某位特邀嘉宾时,就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技巧:“我想你一定不喜欢被问及有关私生活的情形,不过……”这个“不过”等于一种警告,警告特邀嘉宾虽然你不喜欢,不过我还是要……在日常用语中,与“不过”同义的,还有“但是”、“然而”等,以这些转折词作为提出质问时的“前导”,会使对方较容易作答,同时又不致引起其反感。“不过”具有诱导对方回答问题的作用。前面所说的那位主持人,接着便这么问道:“不过,在电视机前面的观众,都热切地希望能更进一步地了解有关你私生活的情形,所以……”被如此巧妙地一问,特邀嘉宾即使不想回答,也难以拒绝了。
5.“如果……那么……”策略能使谈判的形式不拘泥于固定模式,用在谈判开始时的一般性探底阶段,效果是相当明显的。例如,在谈判中,不断地提出如下种种问题:“如果我再增加一倍的订货,价格会便宜一点吗?”“如果我们自己检验产品质量,你们在技术上会有什么新的要求吗?”在试探和提议阶段,这种发问的方法,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方式,它将有助于双方为了共同的利益而选择最佳的成交途径。然而,如果谈判已十分深入,再运用这个策略只能引起分歧。如果双方已经为报价做了许多准备,甚至已经在讨价还价了,而在这时,对方突然说:“如果我对报价做些重大的修改,会怎么样?”这样就可能有损于已形成的合作气氛。
以上所列举的要点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不要只是看看就算了,想想各个要点,考虑如何运用在你的谈判上。一旦你成为一位好的聆听者,你会发现人们愿意和你说话,而你的知识也会随之大增,你也将获得更多人的敬重。
当众讨价是必要的
人人都爱面子,尤其在大庭广众面前更是如此。
调查表明,男性往往比女性更不愿意被人认为他在经济上吝啬。许多男孩子喜欢在女孩面前掏钱买单,甚至宁可欠钱也不肯让女孩作东。正因为如此,许多公司总爱有意派女代表与男性代表谈判。
要运用当众讨价法争取利益,必须选择以下几种不合适谈判的环境。
一是会议场合。当对方前来谈判时,在谈判场合的对面或隔壁特别安排一场会议。这时,你提出事先确定的要价,对方即使不满意,也不致于猛烈反驳,只好将就屈从。因为他们担心过于争执会波及会场人员,给人“不光彩”的印象。
二是娱乐场合。谈判地点确定后,你可以事先约请一些人在谈判地点打牌、下棋等,对方到达后,你便若无其事地带他到离娱乐场不远的地方。发生争执时,你就有意识地提高嗓门,让娱乐者听到,并使对方感到再吵嚷会招致娱乐者的反感或诅咒,因而宽容地满足你的要求。
三是宴会场合。知道对方来谈判,可以特意安排一席酒宴,邀请一些老练持重的合伙人参加。席间,先谈些无关话题,待对方兴趣正浓时,便急转正题。这时,即使你要价要得较高,对方碍于人多,往往不愿费口舌,而同意你的要求。
如果你被当众讨价,可用以下方法应付。
你可以采取“笑骂由汝笑骂,好官我自为之”的态度,我行我素。这要求你敢于打破面子,不要把讨价还价当作一件丢人现眼的不光彩行为,不要怕别人讥嘲你是吝啬鬼,始终把人家精心设计的热闹场景当做谈判密室。这样,对方也就无可奈何了。
也可以采用“太极推手”的法子。
如可以说:“价格问题,要由我的上司拍板,我们另外找个时间商议吧。”或说:“我今天身子有点不舒服,我们是否改日再谈?”这样既保全了面子,又维护了自身利益,可谓一举两得。
有时候沉默也是语言
沉默也是语言,甚至是谈判桌上的一件利器。
如果对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你对他所说的东西感到厌烦,最好是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位谈判者在和别人谈话中,当他感到乏味时,会拿起桌上的报纸或其他什么,随便翻阅起来,这是暗示对方,报纸虽然很乏味,也比你的话有意思。
这种做法,知趣者自然会停止谈话。
谈判中,恰到好处的沉默也是一种艺术,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英国政治家赖白斯在一次演讲中,突然停顿,取出了表,站在讲台上默默注视观众,时间长达72秒之久。正当听众迷惑不解之时,他说:
“诸位刚才所感觉到的、局促不安的几秒长的时间,就是普通工人垒一块砖所用的时间。”赖白斯以默语(即话语中短暂的间隙,又称停顿)的方式来表现演讲内容,实属高超,这是吸引听众注意力的一种方法。谈判中默语所表达的意义是丰富多采的。它既可以是无言的赞许,也可以是无声的抗议;既可以是欣然默认,也可以是保留己见;既可以是威严的震慑,也可以是心虚的流露;既可以是毫无主见、附和众议的表示,也可以是决心已定、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标志。谈判者应根据谈判进展和现场气氛,分析对手沉默的真实含义,从而做出应对之策。
当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默语的语义是明确的。
林肯在辩论中善于使用默语,甚至运用默语反败为胜。
林肯和道格拉斯著名的辩论接近尾声之际,所有的迹象都显示出林肯已失败。
在林肯最后的一次演说中,他突然停顿下来,默默站了一分钟,望着他面前那些半是朋友半是旁观者的群众面孔。
然后,他以那独特的单调声音说道:“朋友们,不管是道格拉斯法官或我自己被选入美国参议院,那是无关紧要的,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我们今天向你们提出的这个重大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远胜于任何个人的利益和任何人的政治前途。朋友们--”说到这儿,林肯又停了下来,听众们屏息以待,惟恐漏掉了一个字。
“即使道格拉斯法官和我自己的那根可怜、脆弱、无用的舌头已经安息在坟墓中时,这个问题仍将继续存在……”林肯在辩论中,巧妙运用默语,一举扭转败势,是成功运用默语的经典。
默语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效果,还可以作为谈判中一种有效的策略。
比如,你提出一个诚恳的建议,而对方却给了你一个不完全的回答。这时,你应该等下去。用耐心的沉默让对手感到不自在,非得用回答问题来打破僵局不可。
要注意的是,你提出问题沉默后,不要继续提出其他问题或发表评论,以防止对手抓出话柄,这样,默语才有可能奏效。
用沉默来对付饶舌的对手,要注意礼貌问题。如果对方在兴致勃勃地讲述,你却表现得极不耐烦,或无动于衷,那都是不礼貌的。
但如果你随声附和一两句时,对方会误认为是对他的赞同,他述说起来就会更起劲。
你不妨采取这种方式的沉默:
不时地劝酒端茶,或者不时地看看表。
这样,多数人见到这种姿态就会终止谈话。
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故意视而不见,非得讲完不可。
这时,你可以做一些明显动作:
如动一动身体,或故意上一趟厕所,或借故干点别的什么事。
如果担心这些动作还是有不礼貌之嫌,你可以眼睛故意不看对方,而看身旁的某处。
从道理上讲,听别人说话时应当看对方眼睛才算有礼貌。
但游离的目光会影响沟通效果,减弱对方讲话的兴致。
不可不知的36种谈判技巧
1.请求参加即要求对方和你一道共同解决问题,其中关于你们怎样才能照他们的要求做要征求他们的意见。
2.蚕食活动即不断地提出进一步的小要求,一点一点地接近你的谈判目标,直到最终掌握全部情况。
3.提出假设即以假设性的提议小试舆论和对方的反应,这对于在准备工作完全就绪之前避免许诺是有用的。
4.虚张声势即提供假材料,给人造成一种有比实际更多信息的假象。
5.声东击西即表面上向一个方向行动,实际上意在将对方的注意力转移出已被他们关注或察觉的你方的真正目标。
6.自相矛盾即以假装你不想让他或她做的方式使对方做了某事。
7.拖延时间即要求休会,一直往后拖延会期,千方百计不回答问题。其目的在于制造一个冷却期,以松弛紧张情绪,争取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获得更多材料等。
8.表面退席即假装你已经退席,但实际上是人离席位不离会,或是正在幕后实施控制。
9.发出最后通牒即作出你的最后提议,明确说出“要么接受,要么放弃”,但谨防听起来火药味太浓。
10.引起竞争挑拨对方与第二个真正的或假冒的竞争对手的关系,用竞争巩固你的地位。
11.幽默一个常常被遗忘的策略是,幽默能够减轻谈判的紧张程度或问题的严重性,通常最好开自己的玩笑,记住要微笑。
12.威胁策略即公然表示出除非对方作出让步,否则将以一种不利于对方利益的方式行事的意图。
13.总结立场即在谈判中转而对谈判的目前状况或共同话题作出简洁但全面的总结,这是一种通过给予对方成就感而将谈判推向实现最终提议的有用策略。
14.坚忍不拔即在谈判中不断增加要求并下定决心坚守到底,不作丝毫妥协。运用这种策略需要信心和乐观精神,同时避免顽固地不知何时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