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那一株植物为什么矮小单调,而众多同类植物为什么生机盎然?原因就在于竞争与交流。一株植物缺乏交流,更缺乏同类植物的良性竞争,所以该植物自然长不大;一片植物可以交流,更重要的是为同类植物的良性竞争提供了一个肆意发展的平台,以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有人说得好:“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
可见,营造一片生机盎然的树林,是形成森林的重要条件。俗话说,独木难成林,三木成森林。只有形成一片相互影响的树林,最终才会形成长满参天大树的大森林。
共生效应其实在教育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教育是以班集体为单位展开学习的,倘若是一个学生、一个班级孤零零地接受教育,其犹如一株植物一样矮小单调,而一旦将自己融入整个学校,学生之间会彼此影响,最终相互促进,产生“共生效应”。
如果一个学生“鹤立鸡群”,但是与其他学生缺乏有效的交流和良性的竞争,那么这个学生也只能是“鹤”,而不能成为“凤”。而如果一群学生“百鸟朝凤”,与其他学生有着有效的交流和良性的竞争,那么整个班级的学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发展,“凤”“鸟”和谐相处,相得益彰。
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教师主动性、创造性、艺术性的组织来完成。因此,聪明的教师将班级建设视为一个整体,其节点在于优秀生的指导、引导,其要点在于班级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优秀学生群体建设,不仅仅是其自身需要,更是整个班级建设的需要。这就是心理学上强调的在班级中良性竞争,进而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这些班级舆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促进整个班级的发展。温伯格曾深有感触地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多少取决于你和谁一起上学。”
那么,共生效应在教育中如何运用呢?首先,共生共息,形成集体。共生效应的运用,主要在于班集体的营造。教师要把这些来源千家万户、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教育好,通过班集体这一平台让学生共生共息、彼此影响,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班集体的建构过程就成了有凝聚力、有向心力的团队打造过程。其次,共生共赢,共同发展。师生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协同进步、共同成长的共生体。教师的先行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是同步的、互促的,进而推动班级、学校的发展,从而构建一种师生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师生共同成长的最大收获就在于生命与生命的相融和滋养、小爱与博爱的对接和升华。随着师生对话的展开,师生共同追寻智慧、探索成长意义的教育将大放异彩。最后,共生共荣,凝聚精神。班集体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于学生而言,在这里有手足相依的特殊情谊,有寂寞无措时的相互扶持,有面对困难的勉励进取;能进行心灵交流,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于教师而言,这里能收获充实和尊严,感受丰富的情感体验,获益厚实的基础、优秀的品格、灵巧的慧质。教育真正的目的在于为师生营造一个精神共同成长的空间,让教育与生活相融,追求完美生命和幸福人生。
班集体共生共荣的共同体,倡导以共存、共享、共赢、共惠、共荣为主导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趋向,体现了个体间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和谐伙伴关系。让我们发挥“共生效应”,让师生演绎共同成长的轨迹、让班级充满成长的生机,从而闪耀人性光辉、体验心灵交融、享受幸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