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上讲,找出沉溺上网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恢复到正常的现实生活中来。另外,不能因为有人上网成瘾就否定网络,因为网络上有丰富的知识和资源,懂得利用网络,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好处。青少年要科学合理地应用网络资源,使之成为学习和生活的助力。
警惕“躯体化障碍”
戴安娜在婚礼的前一夜,收到了查尔斯王子送给她的礼物,是一枚刻有查尔斯名字的戒指,还附有一张情意绵绵的卡片,上面写道:“当你出现时,我会为你感到骄傲,明天我在教堂等你。在观众面前别紧张,要敢于正视他们。”
这张卡片虽然有助于抚慰戴安娜的不安,但还是不能完全平息几个月来郁积在她心中的苦恼。那天晚上,她吃了好多的食物,然后病倒了。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紧张的生活气氛和环境所致,但王子与卡米拉互赠礼物一事也是她患神经性贪食症的一个因素。这种病在以后的岁月里对她的身体损害极大。
在戴安娜日后的宫廷生活中,冲突、焦虑、痛苦、忧郁始终伴随着她。而常常需要吃进大量的食物,甚至要溜进厨房寻找食物来快速地填入腹中,也成为她个人生活的一大特点。
经医生检查,戴安娜患上了一种被称之为“躯体化障碍”的心理疾病。这种心理疾病在青少年中也是非常普遍的。
徐飞是某市重点中学的学生,在高一、高二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是进入高三以后,他觉得自己得了一种怪病:老是感觉有一股气流在体内漫游,游到头部出现头昏脑胀,游到胸口出现心慌气堵,游到腰背出现腰酸背痛,游到腹部出现腹痛腹泻,游到下腹部出现尿频尿急。他先后看过中医西医、内科外科,做过各种检查,都查不出毛病,做过各种治疗,也都不见效。最后到了神经科,医生说他是“躯体化障碍”,应该看心理科。徐飞认为自己没有心理疾病,怎么要看心理科?但是,病急乱投医,他还是带着怀疑的心情去了心理科。
其实,类似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比如说:在医院经常会遇到很多病人向医生诉说自己身体这儿不舒服,那儿不舒服,来就诊之前虽然曾在某某医院检查过,没有发现异常,但还是不放心,觉得还是应该再来医院看看。
心理医生分析,上述几个例子之所以会出现“躯体化障碍”,是因为在学习或工作、生活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出现了心理问题,并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躯体化障碍”是指通过躯体症状表达心理痛苦的病理和心理过程,主要表现为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或疼痛,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泛酸、呕吐、恶心等异常症状,各种医学检查均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经医生的合理解释仍不能打消其顾虑,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对工作、生活和学习均会有影响。
那么,如何来改善这种状况呢?
1.纠正不正确的认识
要认识到这种病痛是真实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也要知道其病痛没有器质性改变,对生命或健康不会造成威胁。因此,不要太在乎它,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去,尽可能地恢复平时的正常生活。
2.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不良情绪学会向别人倾诉,不要把内心的痛苦闷在肚子里。有心理困惑时,不妨找朋友或家人沟通一下,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3.对任何事情不要看得过重
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平衡。
4.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一些运动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在平时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或唱唱歌、跳跳舞、参加一些集体娱乐活动等。多做深呼吸,向远处眺望,这样可以开阔视野,放松心情。
5.学会自我减压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一些释放压力的方法,比如集中注意力,放松从头到脚的肌肉。这个过程可以是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或者通过自我暗示减压,例如,可以说:这种压力对我来讲没什么了不起的,大家和我一样有压力,就看谁能调节过来。当你认为你跟大家一样的时候,你的压力马上就会减轻。如果早上你觉得特别烦的时候,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认真地把脸好好洗洗,然后照照镜子,再拍一拍脸,给自己一些鼓励,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暗示。
6.学会转移压力
当你感觉压力很大,心神不宁或情绪不佳时,可以除去逛逛街、买买东西或者进行近距离旅游等,这些都可以使你减轻或忘掉烦恼。总之,保持一种良好平静的心态,正确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只有这样,你才能微笑地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你的“个性”未必受欢迎
时下的种种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等都在宣扬个性的重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影响。因为,个性有时也会成为独特、怪异的代名词,过度张扬的个性会在不知不觉间伤害别人,并阻碍自己的发展。
佳宜是一个个性张扬的前卫女孩。她热爱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把平凡、规矩、条条框框视为死敌。
大学毕业后,她获得了一家合资企业的面试机会。当天,她的打扮令所有面试官目瞪口呆,露脐装、超短裙、冲天辫,手腕上戴着银手链……出门时母亲一再让她穿得“正常”点,她却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
佳宜的专业能力和外语口语能力确实不俗,面试官最后和颜悦色地说:“你的条件很优秀,可以胜任这项工作。不过,我想提醒你,我们公司是一家正规企业,着装方面有一定要求,不能太随便,更不允许衣着暴露……”佳宜立刻打断了他:“我的能力与我的衣着没有任何关系,这么穿我觉得最舒服。如果非要穿正装上班,我会连气都喘不上来!”面试官被这么抢白还是头一遭,他表情严肃地冷冷说道:“那好吧,请你去能让你随心所欲的地方发展吧,我们公司不欢迎像你这么有个性的人才。”
不懂收敛的个性就这样让佳宜失去了一个难得的工作机会。
张扬个性肯定要比压抑个性舒服,但如果张扬个性仅仅是一种任性,仅仅是一种意气用事,甚至是对自己的缺陷和陋习的一种放纵,那么这样的张扬个性对你的前途肯定是没有好处的。
很多人所热衷于张扬的个性,相当一部分是一种习气,是一种希望自己能任性地为所欲为的愿望。他们不希望把自己的行为束缚在复杂的条条框框中,他们希望畅快地发泄自己的情绪。
但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真的能这么洒脱吗?比如你走在公路上,如果仅仅走自己的路而不注意交通规则的话,就会引发交通事故。
社会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每个人的生存空间都不是很大,所以当你想伸展四肢舒服一下的时候,必须注意不要碰到别人。当你张扬个性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你张扬的个性是什么,必须考虑别人的接受程度。如果你的这种个性是一种非常明显的缺点,你最好的选择还是把它改掉,而不是去张扬它。
不要使张扬个性成为你纵容自己缺点的一种漂亮的借口。社会需要你创造价值,社会首先关注的是你的工作品质是否有利于创造价值。个性也不例外,只有当你的个性有利于创造价值,是一种生产型的个性时,你的个性才能被社会接受。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名人都有非常突出的个性,爱因斯坦在日常生活中不拘小节,巴顿将军性格极其粗野,画家梵高是一个缺少理性、充满了艺术幻想的人,但这并不代表个性就是正确的、必需的。
名人因为有突出的成就,所以他们许多怪异的行为往往被社会广为宣传,有些人甚至产生这样的错觉:怪异的行为正是名人和天才人物的标志,是其成功的秘诀。
我们只要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想法是十分荒谬的。
名人确实有突出的个性,但他们的这种个性往往表现在创作的才华和能力之中。正是他们的成就和才华,使他们的特殊个性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如果是一般的人,一个没有多少本领的人,他们的那些特殊的行为可能只会得到别人的嘲笑。
社会需要的是生产型的个性,你的个性只有能融合到创造性的才华和能力之中,才能够被社会接受。如果你的个性没有表现为一种才能,仅仅表现为一种脾气,它往往只能给你带来不好的结果。
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把个性表现在创造性的才能中,尽可能与周围的人协调一些,这是一种成熟、明智的选择。
摆正青春期偶像崇拜心理
青春期少年偶像崇拜心理强烈,而且偶像往往都是色彩斑斓的影视明星,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很多中学生们从文具盒、手机、衣服到被禄、枕头甚至指甲、皮肤往往都布满了诸如Twins、Rain、Jay、超女等偶像或靓或酷或大或小的图片。
青春期少年伴随生理发育的日渐成熟,心理和社会性也开始趋于成熟,但又没有完全成熟。强烈的偶像崇拜心理是其突出特征。偶像崇拜是通过心理上的自居作用来达成的,那些被崇拜的明星,往往被青少年当作他们人生发展的楷模、参照系以及心灵的一种寄托。当代流行文化明星们所表现出的特征——靓丽的外表、潇洒的风度、事业的成功、社会知名度、丰厚的收入、优越的生活条件等,都会强烈地吸引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明星的作品如歌曲等,能够不同程度地对青少年起到特有的共鸣、宽慰、激励、引导、娱乐乃至宣泄作用,从而形成“爱屋及乌”的效应。
有几个明星偶像倒也没什么,可是千万别到了痴迷的程度,那样的话个人成长和前途通常会受到严重阻滞。有的青少年朋友崇拜明星到了痴迷地步,甚至自残或自杀。
25年,17岁的偏瘫少年周枫离家出走,从湖南追到上海、北京直到广州,其间住过2多个救助站,再将救助站的微薄资助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用来购买昂贵的演唱会门票,就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偶像周杰伦。在周杰伦广州演唱会上,周枫在看台上一口气服下了3粒安眠药……青少年为什么这么容易痴迷偶像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三个原因。
1.追星的青少年是要追寻自我当青少年或早或迟地走过童年,面对纷繁的世界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种内心深处的困惑缘于心中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自我形象。此时,他们开始思索自我的意义,急需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形象作为自我的代表。他们在公众人物中寻找那些具有自己欣赏特点的人物,于是明星出现了。如果明星能够有足以让他们佩服的表演,就会成为被崇拜的偶像。从这个角度来说偶像是崇拜者的代言人,是崇拜者的理想自我,也是崇拜者心目中的未来。
2.偶像也是青少年心目中父母的替代品青少年在生理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心理上的发展却远远滞后。由于生理上的发展,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希望能够独当一面,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然而,有限的生活经验又使他们不能没有父母的帮助,这种矛盾状况使他们感到很苦恼。因此,他们选择崇拜拥有能力、地位和独立的偶像,希望通过偶像崇拜来实现独立自主的目的。某种意义上,这不过是将偶像作为了父母的代替品,让偶像来行使父母对自己的控制。
3.偶像崇拜也是青少年融入自己团体的一种手段有些追星族是为了保持与同伴的一致而被卷入追星的行列的,相形之下是二流的追星族。这些追星族追求的是让自己有所归属,是为了让自己和别人知道他属于那个团体。
青少年朋友应该积极地自我调控,防止偶像崇拜走向盲目和痴迷。
1.树立健全的自我概念
了解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认识自己,培养健全的自我概念,增进自我选择与自律能力,才不至于因丧失自信心而盲目崇拜,失去自我意识。
2.善待父母的劝导
父母毕竟是过来人,知道的道理多且深刻,其劝导必定是有利于你的身心成长的。要经常真诚地和父母交换看法,请他们指出你的对错,提出好建议。父母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方面也很值得你学习。在崇拜偶像之前,不如先崇拜一下自己的父母吧。
3.正面性的英雄崇拜
在父母的协助下积极寻求有利于自身成长的英雄,例如为国家利益献身的英雄、舍身救人的英雄、飞上太空的英雄等。以他们为榜样,你也有机会成长为一个被社会和历史认可的英雄。
4.涤除负面效应,发展积极自我克制对影视明星的膜拜情绪,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学习上去。要积极认清自身责任,以健康的心态寻求合适的认同对象,这样才有助于个人成长与发展。
正确认识“逆反”心理
大家都知道古希腊的一个神话:宙斯给一个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人类的全部罪恶。和其他孩子一样,潘多拉有着一颗好奇的心,加上宙斯给她盒子时告诉她,千万不要打开。正因为这样,潘多拉更想看盒子里的东西。她打开了盒子,结果所有的罪恶都跑到了人间。
这个故事对青少年很有教育意义,由于把“禁开的盒子”都一一打开,很容易酿成让人后悔不迭的恶果。
一个无线电修理工人出门前交待儿子:“千万别去动那只稳压器。”
结果当他回家时却发现稳压器已成碎片,儿子被电击昏在地。
实验室里,老师再三交待,在把硫酸与水混合时,应把水缓缓注入硫酸中,可是一个男生偏偏想看一下相反的结果,于是一张漂亮的脸蛋被溅出的硫酸烧出一个个麻斑……以上所举的这些例子就是“逆反心理”的行为表现。它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通俗地说,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你说正,我偏偏说负;你本来叫我向东,我却偏偏向西;你不许我做这件事,我偏偏做这件事。
青少年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是为什么呢?
1.年龄与生理条件
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可能产生,但青少年时期的逆反心理是最重的。从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是一个人生理上基本成熟,认识和情感有了飞速的发展,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心理学上将它称为“心理断乳期”,意味着从一个依赖于成人、服从于成人的孩子转变为开始自己判断和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的成年人。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呈现出了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要求用成年人的眼光看他们的行为,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他们在成年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但是许多家长、老师的观念还来不及转变,仍然把他们当成孩子来看待。于是,青少年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所以就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
2.思维品质的发展不够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