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许多人老是抱着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把朋友当做受伤后的拐杖,复原后就扔掉。此类人大多数会被人抛弃,没有人愿意再给他帮忙;而他去施恩,大概也没有人愿意领受他的情。
须知“天下没有一次性的人情”,多数情形下我们要做回头客。
一个人如果没有人情味,是永远玩不了“事后施谢”这看似简单实则微妙的人情技术的。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沙漠里,濒临死亡时的一杯救命水,远胜于平时的一桶水。别人帮助你,完成了你的所托,于情于理,你应该去表示一下你的心意。
不要以“实用型”的眼光来看待人情。认为所谓的“人情”便是你送我一瓶酒,我给你几块钱。你帮了我的忙,我给你说了好话送了重礼。如同借债还钱,彼此两不相欠。何必搞得那么复杂。
我们常说“再一再二不再三”,“兴你不仁,休怪我无义”。就是说你不懂得人情事故,做事没有人情味,我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你,我已经帮过你,已经仁至义尽了,你却“坦然受之”,认为“理所应该”,那么我这“小庙”也不伺候你这尊“贵神”了。
逢年过节,一句小小的问候,或打电话,或传呼。一张小小的卡片,捎去浓浓的情义,让帮助过你的人对你产生特殊的感情,不必日后万,一有事相求时,如同狗咬刺谓无从下口。
在人际交往中,见到有表示感谢的机会,要立刻扑上去。须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人情是财富,人际关系的最基本的目的和技巧就是结人情,有人缘。
要注意情意,方能左右逢源。求人帮忙是被动的,事成之后谢恩是主动的。如果你让别人觉得你会办事,求别人办事自然会很容易,有时甚至不用你自己开口。
做人做得如此风光,大多与善于结交人情、懂得有恩必报有关。有恩必报,别人才不担心你忘恩负义。良好的信誉传出,求人办事当然变得容易。
不划算的生意,商家不做;没有好处的事,没有人去做。谢恩,又不是得罪人的事,只是让你利用一张嘴,说些奉承话语,做到锦上添花。为日后的举动,做好准备,又何乐而不为呢?
事后谢恩是人情关系中最为精明的一招。为人乖巧伶俐,做事多长眼色,谁都喜欢。而精明的人并不止于此,他善于把蛋糕做大,甚至造成错觉,像神通的魔术师。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人际交往中,关于求人办事时说话步骤的技巧把握好了,做事做得妙了,会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1)求人办事者说话,少不了事前准备。事先准备好,让你成竹在胸,话说得就动听。
(2)求人时话说得笼统,被拒绝时面子上才过得去。
(3)求人办事说话少些功利,多些诚意实意,“万事诚为本”。
(4)装孙子不可怕,可怕的是永远当孙子不想做爷。
(5)战场上没有常胜的将军,赌场上没有常赢的庄家,交际场上没有不失败的交际者。
求人办事的“敲门砖”
在向别人提出要求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使用礼貌语言手段,维护对方的面子,照顾人家的意愿。彬彬有礼的语言是最好的敲门砖,可以讲究分寸,让对方不经意之间,向你敞开心扉。
下面通过一些实例,教你这些“敲门砖”的具体用法。
1.间接法
通过间接的表达方式(例如使用能愿动词、疑问句等)以商量的口气把有关请求提出来,显得比较婉转一些,令人比较容易接受。例如:
你能否尽快替我把这事办一下?
(比较:尽快替我把这事办一下!)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间接的表达方式要比直接的表达方式礼貌得多,因而更容易得到对方帮助或认可。
2.缓言法
借助插入语、附加问句、程度副词、状语从句及有关句型等来减轻话语的压力,避免唐突,充分维护对方的面子。例如:
不知你可不可以把这封信带给他?
(比较:把这封信带给他!)
我们可以发现,语言中有许多缓冲词语,只要使用得当,就会大大缓和说话的语气。
3.悲观法
通过流露不太相信能成功的想法把请求、建议等表达出来,给对方和自己留下充分的退路。例如:
你可能不愿意去,不过我还是想麻烦你去一趟。
在请求别人帮忙或者向别人提出建议时,如果在话中表示人家可能不具备有条件或意愿,那就不要强人所难,自己也显得有分寸。
4.缩小法
尽量把自己的要求说得很小,以便对方顺利接受,满足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例如:
你帮我解决这一步就可以了,其余的我自己想办法。
我们确实经常发现,人们在提出某些请求时往往会把大事说小,这并不是变着法儿使唤人,而是适当减轻给别人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使自己便于启齿。
5.谦恭法
通过抬高对方、贬低自己的方法,把有关请求等表达出来,显得彬彬有礼、十分恭敬。例如:
您老就不要推辞了,弟子们都在恭候呢!
请求别人帮助,最为传统的做法是尽量表示虔敬,使人家感到倍受尊重,乐于从命。
6.知错法
首先讲明自己知道不该提出某个要求,然后说明为实情所迫不得不讲出来,令人感到实出无奈。例如:
真不该在这个时候打扰您,但是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麻烦您一下。
在人际交往中,要知道在有的时候、有些场合打扰别人是不合适的、不礼貌的,但有时又不得不麻烦人家,这就应当表示知道不妥,求得人家的谅解,以免显得冒失。
7.体谅法
首先说明自己了解并体谅对方的心情,再把自己的要求或想法表达出来。例如:
我知道你手头也不宽裕,不过实在没办法,只好向你借一借。
求人的重要原则就是充分体谅别人,这不仅要在行动中体现出来,而且要在言语当中表示出来。
8.迟疑法
首先讲明自己本不情愿打扰对方,然后再把有关要求等讲出来,以缓和讲话语气。例如:
这件事我实在不想多提,可你一直忘了替我办。
在提出要求时,如果在话语中表示自己本来不愿开口,这样就会显得自己比较有涵养。
9.述因法
在提出请求时把具体原因讲出来,使对方感到很有道理,应该给予帮助。例如:
隔行如隔山,我一点也不知道人家那边的规矩。你是内行,就替我办了吧!
在提出请求时,如果把有关理由讲清楚,就会显得合乎情理,令人欣然接受。
10.乞谅法
首先表示请求对方谅解,然后再把自己的愿望或请求等表达出来,以免过于唐突。例如:
恕我冒昧,这次又来麻烦你了。
请求别人原谅,这是礼貌语言交际最有效的方法。人们常常使用这种方式来进行交流,显得比较友好、和谐。
11.被动语态法
通过使用被动句式避免提及施事者,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以显得婉转一些。例如:
如果事情成了,不会让您自操心的。
(比较:如果按时完成,我就奖励你。)
12.不定代词法
使用不定代词代替“你”或“我”,把有关话语听上去稍微平和一些。
点名道姓叫人家干这于那,或者强调自己必须如何如何,这常常是不怎么礼貌的。如果换用一些不定代词,就会显得较为礼貌。
13.复数代词法
使用“我们”代替“我”,把自己的看法、意见、决定等表达出来,以免显得主观武断。例如:
我们是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来找您的。
(意见:这是大家的共同愿望。)
在现代交往中,利用“我们”代替“我”是比较常用的礼貌表达方法。在政治活动、外交事务、学术交流、商务交往中,使用更为广泛。
14.谦称法
在表达有关意思等时不用“我”而使用其他比较谦虚的自我称呼,以免盛气凌人,令人反感。例如:
晚辈失礼了,这点小事还来打扰先生。
表示谦虚,这也是礼貌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尤其需要如此。
15.视点推远法
在表达有关意思时使用五指代词等把时间、地点等方面的视点推远。例如:
那种事情费不了你多大劲儿。
细细体会,使用远指代词比使用近指代词显得婉转一些。
16.陈述常规法
就是在表达有关意思时仅仅把有关规定讲述一下,而不使用直接指明对方的话语。例如:
上头规定这事由你负责,所以我非求你不可。
在为公务求人时,陈述定规是一种比较通行的做法。这比以个人的口气发号施令要礼貌得多。在平常表示规劝的时候,这种方法有时也很好。
17.感激法
在提出请求、愿望等时,表示自己将对人家非常感激,并且会铭记人家所做的一切。例如:
如蒙鼎力相助,我们将不胜感激。
你的大恩大德,我们终生不忘。
尊重别人的劳动,特别是重视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这是人际交往的一条重要原则,应该在语言中表达出来。
18.暗示法
通过旁敲侧击的说话方式,把有关意思暗示出来,以免直接驱使对方,令人感到面子难下。例如:
我要出差半个月,我养的那些花没人浇水,就得枯死。
(意即:你来帮我照看一下吧。)
请人做事,不必都要具体细细讲明。在很多情况下只要给对方一点儿暗示即可,这样就显得很自然。
19.线索法
通过提供有关线索,间接引导对方考虑自己的建议或请求,给双方都留下很大的余地。例如:
我们公司离你家很近,几步路就到了。
(意即:请你去一趟吧。)
借助话语线索间接向对方发出邀请或请求,常常比直接讲明心愿更为得体一些。
20.预设法
通过蕴含的前提把有关意思暗示出来,使对方自然而然地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例如:
这院子前几天是我打扫的。
(意即:今天该你打扫了。)
这句话蕴含了一个前提,就是“这院子应该你我轮流打扫”。说话人没有把它直接说出来,则显得比较含蓄。
21.淡化法
有意使用轻描淡写的语言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使之更易接受,更有意味。例如:
你帮我把这房间稍稍粉刷一下。
(实际上需要彻底粉刷一下。)
在提出建议、做出评估时,如果根据对方心理特点适当压低调子,效果可能更佳。
22.夸大法
用夸张的方法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通过说明事情的难度等,求得对方的谅解。例如:
我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意即:不到最后关头,是不会给你添麻烦的。)
在向对方表示歉意时,适当强调客观原因,可以表明并非主观不积极,因而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当然,这也要掌握好分寸,否则就会显得不实在。
23.重言法
借助同语反复的句式把有关解释、劝慰等表达出来,显得比较通情达理。例如:
领导毕竟是领导。
(意即:这事非你不行。)
类似的表达方式在日常交往中很常见,听起来非常自然。
24.矛盾法
就是使用自相矛盾的话语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例如:
我本来不想跟你提这事,可还是提了。
回答人家的问话,有时表示肯定不好,表示否定也不好,使用模棱两可的话比较合适。
25.反语法
使用反话来表示亲密的揶揄、暗暗的责备等,以免话语过分刻板,令人感到不太自在。例如:
你真能开玩笑!
(实际上对方不是开玩笑。)
朋友找你帮忙,看你多热心!
(实际上他很冷漠。)
反语要是使用得当,可以打破僵局的语气,密切双方的关系,显得比较轻松愉悦。
26.反问法
通过反诘式修辞问句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以免直陈己见,显得缺乏涵养。例如:
我能怎么办呢?
(比较:事情太糟了,我什么办法也没有。)
在有些语言场合,使用类似的疑问句确实比直陈胸臆要委婉得体一些。
27.歧议法
就是使用含有多种解释的话语,把有关看法混夹在多种意思中表达出来,以免直接与对方产生分歧。例如:
这可是一种见仁见智的事情。
(你说好也行,你说不好也行。)
对某件事发表意见,在不清楚对方观点或态度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随意表达。灵活一点,则可能更好些。
28.含糊其辞法
就是使用不点名道姓的办法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以免叫人面子难下。例如:
好像有人在上面卡我们。
(比较:这事是你干的。)
在遇到有人故意刁难,请求对方高抬贵手时,不把事情点破,尽量照顾人家的面子,是非常有益的。
29.笼而统之法
就是使用笼而统之的话把有关建议或要求表达出来,避免吆来喝去,令人反感。例如:
这里需要盖个章子。
(意即:请你在这里盖个章子。)
救人一难,胜造七级浮屠。
(意即:你救我一难。)
叫人做事,有时只要讲讲必要性就可以了。如果加一点鼓励的词语,效果则更好。
30.不言自明法
就是使用说半句的方法把有关想法或要求表达出来,做到点到为止。例如:
我们公司已经半年没有发工资了,你们一下子收这么多卫生费……
直截了当阻止别人做某些事是颇为令人恼火的。有时只要把不好的可能性稍稍点一点,人家就很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