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嘴插舌者总是在你说话说到高兴处,冷不防半中腰杀进来,让你猝不及防,不得不中途偃旗息鼓而退。他不会预先告诉你,说他要插话了。插嘴插舌者有时会岔到别的话题上,有时是把你的结论代为说出,以此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光彩。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让原来说话的人顿生厌恶之感,因为插嘴插舌者不懂得尊重别人。
也许,对付插嘴插舌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与喋喋不休的抱怨者同处一室,那样场面一定精彩,他们双方也会得到最大的满足,只是他们会更觉无聊。
4.忌心不在焉
心不在焉的人似乎平时特别容易开小差,心神经常浮游不定。如果你告诉他一件很重要或很有趣的事情,他却把注意力分散到别的地方,像灵魂飞到别处去了一样,眼睛看着前方,或若有所思,或突然问:“噢,你说到哪儿啦?”“你刚才说什么来着?”这时你一定觉得说话的兴致全无。
当然,也许有人说可能是你本人的过错,也许你讲的事情,使他很难感兴趣。可是,即使如此,他也不可原谅,因为他的心不在焉是一种很没礼貌、很伤感情的行为。
5.忌武断暴躁
武断暴躁的人是一种特别没耐心且相当自负的人。他总觉得自己是对的,问题出在别人身上。如果你要追问为什么或找个解释,他会很暴躁地用最短的一句话让你血脉鼓胀而闭嘴。他们常说的话是:“不要烦我。”“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没什么好说的。”
6.忌空泛说教
人们往往容易因为自己地位比别人高,年龄比别人大,潜意识里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比别人有经验,比别人懂得多,因此往往在谈话时容易带有说教的腔调。
当然,不能完全把说教一棒子打死,有时的确也有正确的忠告,但这些忠告也经常因带有说教腔而引起谈话对象的逆反情绪,而不被接受。既然是要说服教育别人,那么就该注意如何使别人接受你的意见,所以要力避高高在上、目空一切,而是要拿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别人心悦诚服地接受。
我们见到的说教者常常如此说:“你必须知道我并不是在干涉你的作为。”“现在我不喜欢讲这一类事情。”“我觉得有许多话不得不同你讲。”“我也许不应讲这些话,可是我想你会明白这些话的好处的。”
其实,说教者说的这些话,应该是在别人接受观点时,自然而然地从心里产生的想法。而由说教者嘴里说出,说得再多也只是空洞的说教而已,收不到任何效果,反倒惹人生出抵触情绪。
7.忌自我吹嘘
大言不惭的人也许会引起人们一时的兴趣,他所说的那些背离事实的故事,在疲倦的时候听听倒也无妨。而他讲的往往还有声有色,故事完整,波澜起伏。只是他讲的主题只有一个,即他自己。如果你留意一下,几乎每句话都会出现一个同样的字“我”,这个无限重复的“我”很容易让人失去耐心。
大言不惭、吹嘘自我的人到头来反而给人家留下浅薄和无知的印象,同时,他那过分关注自我、忽视旁人的“自我中心”最终会沦为“自我孤立”。
8.忌说长道短
笑话、幽默、奇人逸事不失为一种良好的交际润滑剂,但一旦走过头了,沉浸于那些不堪入耳的黄色玩笑,或出言粗俗,常被人认为是缺少思维能力和知识浅薄的家伙。而失掉自己人格的尊严。
由于缺少健康、高尚的情操引导,低级趣味的人往往爱关注无聊的琐事,爱探听别人的秘密轶闻,有时是为了增加他闲谈的资料,有时是为了满足他的好奇心。这类人还会把这些秘密轶闻添油加醋,然后传扬出去。并以此为乐,以此为荣。
对于这类爱说长道短的人,当他向你发问时,你最好不要直接答复他。只需转弯抹角地让他自己发觉他的问题只是废话就可以了。
9.忌小题大做
爱小题大做的人,常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一件很渺小而不合乎需要的事物上。若要他讲述一段遭遇,他一定会不厌其烦反反复复地用5倍以至10倍的时间来讲述他的故事。你要等他讲得好久,已经被他众多的不必要的散漫细节弄得晕头转向时,还不会听到他讲述的故事的要点。如果在他讲述的过程中,你想抓住故事梗概,问他一句:“喂,你所讲的那位穿灰色风衣的女人究竟如何呢?”他仍只轻描淡写地回答你:“不用急,我就要讲到她了,你先听我把这个说完。”接着,他又啰里啰唆地说上很多无关紧要的话。
假如这位小题大做者,如果能看出听他讲故事的人如此耐烦完全是因为礼貌,那么他必定会决心把要说的话整理完后才讲。又如果能看出对方对故事并不怎么感兴趣,他也会采用种种努力使故事讲述得更紧凑一些。遗憾的是,他们始终观察不出听众的反应。
10.忌自说自话
交谈是两个人的事,应该形成一种交流,可是自说自话者常常只说自己那方面的事。他不管别人接受不接受,或对别人的话置若罔闻,只是自己说自己的。
自说自话的人,脾气一般很好,只是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所感兴趣的,一定也是他人感兴趣的。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一位自说白话者,该怎样应付呢?最好是尽力使话头转向别的方面去,不给他机会自说白话。同时,我们自己把该说的话说完后,就礼貌地告辞。
11.忌执迷不悟
执迷不悟的人是非常固执的人,我们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使他转变或承认自己的错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意见,无论别人怎么说、怎么做,总不能使他动摇。这种人,往往喜欢争辩,倒并非因为他为真理而争论,只是希望更巩固他那独特的意见罢了。即使他明白无误地失败了,还是不肯承认,还要固执己见。
跟执迷不悟的人谈话,很难有随便与轻松的氛围。他谈过了一个特别的话题,于是转而讲无关这个话题的事物了。可是,当他忽然间想到了要说的话,他又打断你的谈话,再回到先前讲的题目上去。他所想到的要说的话,并不是一个新的观念或意见,只是先前所讲的那特别的话题还嫌不充分,还嫌不突出,所以他还要再讲一遍。
执迷不悟者和自说自话者是有所不同的,自说自话者也许有好脾气、好学问,说话时顾到前因后果。执迷不悟者只是一味固执而已,他常常是自私的,甚至比大言不惭者更自私。对付这种人并停止他的讨论的最好方法,便是和他赌注。
12.忌自作聪明
有一类人,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摆出一副什么事都知道的架势,因此在言语行为上,总认为别人说得不好,考虑得不周,其实自己的意见也高明不到哪儿去,或者根本牛头不对马嘴,让人既好笑又好气。
自作聪明的人往往还特别爱说话,总认为自己的意见比谁的意见都好,爱大着嗓门到处嚷嚷,以炫耀自己万事通的本领。拿这样的家伙怎么办呢?办法是有的,最好的办法便是给他一个不言不语。当时不要说一个字,也不要露出任何表情,只当这个家伙不在场,这样做了几次之后,自作聪明者便会真正聪明一回,感到自己没有被理睬而闭口。
13.忌言而不实
言而不实的人说话很少有个准数,要么与事实本身不符,要么说一套,做一套。如果长此以往,极易失去别人的信任。
有些时候,言而不实的人说的也不完全是假话,更多的时候是确有其事,只不过话从他嘴里出来就走了样,或有夸大,或有虚构。因此,对于言而不实的人,你最好只是姑且听听,有必要时再自己调查核实一下,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
14.忌语言刻薄
有人似乎特别伶牙俐齿,说话咄咄逼人,攻击性特别强,而且往往伴有冷嘲热讽,不留情面,实际上他只是言语刻薄。这类人常被形象地称为“刀子嘴”。
言语刻薄的人往往因为一句话就会失去别人的友谊和信任。人与人最好能平等互爱,为什么要用刀子似的刻薄言语去伤人心呢?不过言语刻薄的人似乎很难改掉这一说话方式,这跟他的性格、修养有关。这种人往往冷漠、自私而寡情。
15.忌辩论成狂
有的人说话好像就是为了与他人辩论似的,不是为了真理而辩论,而只是为了辩论而辩论。无论别人说什么,怎么说,他总要拿出不同的或相反的观点与别人对垒,似乎这样很有趣。这种人被称为辩论狂。
辩论狂的天性,即在想法使每一次谈话都转成辩论,而在辩论中,从不控制他好斗的天性。“你这儿错了。”“啊!那是你造成错误的所在。”全是辩论狂爱说的话语。在他看来。觉得任何人都喜欢参加辩论似的。
辩论成狂将会吓跑他周围的朋友。
学会不表达什么
喜欢表达自己的见解是人的一种偏好。有水平没水平的人,有知识没知识的人,见过世面没见过世面的人,都爱如此。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喜欢议论,看了一部电影,我们喜欢评论,有什么与我们利益相关的事,我们更是马不停蹄地说个没完没了,如果有人请教我们,我们更当仁不让地说三道四。有时我们偏执到不知安危得失地只图嘴巴说得快活,却给自己惹来祸患。这种例子历史上举不胜举。可是人们不管这些,一有说话的机会(或者一争取到说话的机会),便又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地海谈起来。其实,津津乐道口舌之欲,真的不是一件好事,很多圣贤都发现了这个道理,因此,他们慎言畏出,缄默守声,不表达自己的心声和对外界事物及其他人的看法。这里面有着很深的道理和觉悟。下面我们来看看口舌表达(赞赏、反对,说得对或说得不对)有哪些惹火烧身的地方。
1.你的见解意在阐明你的某种主张
你明确地表达你的主张,在很多时候和情况下不仅无益,还十分危险。这无异于你把你自己赤身裸体地暴露在他人的面前,让人们从任何地方都可以明白无误地攻击你。这对你的打击将是致命的,而他人又不会有太大的危险。虽说直陈你自己,也能为你吸引意气相投者,也能表明你的一种天地正义,但就个人来说,太暴露自己的确不是上策,它给自己带来的益处远远小于它将给自己带来的祸害。因为人群复杂,鱼龙相间,把自己置身在不明底细的环境中,自己在明处,人家在暗处,你哪能占到什么便宜呢?而且从哪里飞来的祸害或什么人将与你作怪,你都浑然不知。因此,在一个不明根底的场合中,轻易地暴露你的身份、主张和想法,这是十分危险和不智的。要学会含而不露,模糊主张,这样才能较少树敌,争取更大的外围基础和内围力量。
2.你的见解意在赞赏他人
赞赏他人,虽说不会让他人直接反感,但赞赏的方式和内容也智愚有别,使用的场合不尽相同又言而有别,因此,赞赏他人也并不一定就能得到他人的赞许和好感。比如你水平太臭,对人家的赞美夸错了地方,犹如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马儿没有给你一个吻,却蹦给你一个马蹄子。又如你身份太低,见识太少,你对一个司令的赞赏,却用了连排工兵的赞赏标准(甚至你根本没有资格对一个远远在你身份之上的大人物夸奖褒誉)。这些,都会使人接受不了你的赞赏,甚至会反感你的赞赏。谁知道自己有没有赞赏他人的水平和资格呢?看来夸夸别人,也不是随口就能做到的。而且,赞赏也表明了你的一种态度,会与你的意见相左方结仇。
3.你的见解意在反对他人
反对他人,当然不会有人感谢你了。虚心纳谏的齐王和唐太宗也是少而又少的人。一般的人,哪有虚心待人的气度呢?如果你有,你也不会言之凿凿地讥刺他人了。不仅从胸怀上看,人大多接受不了他人的反面意见,而且还有很多很实质性的问题,很不可动摇的基础问题。如立场、原则、利益、主张等,它们不是几句空洞的言辞就能改变的。再堂而皇之的意见。再掷地有声的意见,再天地为公的意见,一遇上它们就发挥不出什么作用了。不仅他人如此,你也不可能例外。只是你在给他人提出反面意见时,你可能并不是正儿八经的、天地为公的,相反,你只是一时热情,对一种见解,并没有太深地去考虑和什么利益攸关的地方,你只是随便说说,随口而出,谈不上善意,也绝没有恶意,但是人家听话时,就不是你这种样子了。人家可能十分反感、十分在意。你的话也会对环境和舆论起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人家更会记恨在心,试图报复。如此看来,如果你和他人没有某些根本上的、实质性的矛盾,你不可以随口胡乱批评他人。因为你是无心的、无目的的、太随意的,而他人却并非如此,他们是有心的、认真的、记仇的、要报复的。从你说话对他们的不利影响来看,他们这样的反应似乎也不无道理。这么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当你没有什么必要时,你何必要难为自己和他人呢?
4.你的见解说得很好
你的见解说得很对,也不一定能引起别人的好感。这里面还有很多因素在左右着人们的感情和是非选择。如批评对象的气度、受教育程度、批评时的场合、批评产生的影响等等。这还没有把批评对象的阶级立场和利益关系考虑进去,如果考虑进去,那就更复杂了。人们对真理和是非的判断从来没有相同的判别标准和尺度。对同一事物,人们往往会做出截然相反的论断和选择。不同立场上的人,完全没有相同讨论的可能性。把那些最有宽容精神的学者、知识分子、艺术家等人包括进来,他们也没有根本上的公理包容性,只有极少数的人例外。而你面对的那些人,连那些有宽容精神的人都不如,他们哪能和你心平气和、天地为公地讨论是非得失呢?你们根本没有可讨论的是非得失、天地公理。因此,即使很高明的见解,也不一定要对人说。有告诉别人的冲动,实是一种城府有限、境界有限的表露。
5.你的见解说得不对
你的见解说得不对,那就更没必要对人说了。人家会十分轻视你、蔑视你,把你当个傻瓜看待。你为什么非要把你浅薄的东西或地方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中呢?这是十分不必要的。而且。由于你的见解谬误,人家会加重对你攻击人家的看法,认为你不怀好意,是十足的敌人。你有心如此,倒也没有什么。你无心如此,那就大大地划不来了。人家以你为敌,欲图报复,你何苦呢?糟糕的是,我们大都没有这种自知之明,我们不知道我们的浅陋和鄙俗,反把浅陋和鄙俗张扬得众人皆知,我们不知其丑,反自得意。当了小丑,还以为是个大英雄。而且还是个要被人报复的小丑,你看,不划算要乘平方了。
可否学学圣人的样子,三缄其口,金口不开,以少去口舌是非的侵害。回头想想,对懂得你道理的人,有什么说的必要呢?对不懂你道理的人,说了又有什么用处呢?看来,对亦不说,不对亦不说,不言真君子。在人欲浮泛、利益纷争、小人得志、党同伐异的环境里,人,有表达自己意见的必要吗?同时,不表达什么,还是一种策略,让人莫辨根本,从而免受敌害。再说,不表达什么,也是一种境界,是超越人间是非和人的认识有限性的一种豁达和彻悟。把语言让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搬弄口舌的人,让自己有一片宁静的安详,独自体味上帝赐予生命的各种妙趣和自然事物的无穷变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