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和夫人一同出席某要人举行的晚宴。席间,一位著名的外国外交官将一个自己很喜欢的小银盘偷偷塞人怀里,但他这个小小的举动被细心的女主人发现了,她很着急,因为那个小银盘是她心爱的一套古董中的一部分。怎么办?女主人灵机一动,想到求助于丘吉尔夫人。丘吉尔夫人略加思索,向丈夫耳语一番。只见丘吉尔微笑着点点头,随即用餐巾作掩护,也“窃取”了一只同样的小银盘,然后走近那位外交官,很神秘地掏出口袋里的小银盘说:“我也拿了一只同样的小银盘,不过我们的衣服已经被弄脏了,所以应该把它放回去。”外交官对此语表示完全赞同,于是两人将盘子放回桌上,小银盘终于物归原主了。
别人犯了错误,在你不得不批评他的时候也要注意细节。既要坚持原则性和斗争性,敢摸老虎屁股,又要以理服人,切不可口出恶语,挖苦讽刺,侮辱人格。同时要做到情理结合,情真理切,特别是对落后者的批评,更要注意亲近他们,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进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18冷却处理对立情绪
如果将对立的情绪扩大的话,人际关系必然是趋向恶化。不但会妨碍自己的工作,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不便。
要消除对立,就不要忽略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应该仔细想一想有没有误会对方的时候。事物呈现出的一面其实是掩盖了很多细节的结果。即使在看一个人的时候,也常会因所看到的某一部分而产生误解。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视角,使问题得到解决。
是不是由于完全不了解对方而自己妄加推测呢?有时候,下属无心的一句话,在你听来却过于严重。你怎么对别人,别人就怎么对你。可能因为你的态度不好,而使对方不得不与你对立了。
对方的真意在哪里呢?是个性本来如此呢,还是一时的兴趣呢?努力通过下属的表情、态度、说话的语气来了解对方的本意。
真的不对立不行吗?如果是会影响公司利益或规章制度等重要事情的话,就必须断然地划下一道界线。我们不能视人际关系为轻易妥协的产物,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到,为了微不足道的事物而对立,是件多么愚蠢的事!
“大人不计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消除上下级之间的对立情绪,领导者有时需要委屈一下自己,设身处地地了解对方的心理与观念,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当然,有的时候不一定非得以委屈自己为代价而去消除对立情绪,你可以用冷却方法去处理不满。“得饶人处且饶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等,都是指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一般而言,当人们争吵时,由于满腔愤怒。往往出言不逊,争得面红耳赤。例如,一名下属受到上司的责骂时,心里可能不断嘀咕:“这么小的过错,犯得着哕嗦个不停嘛!”甚至为了避免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会想方设法自圆其说。如此一来,再多说什么也是无益的。
这时,处理的方法便只有先冷却一段时间再说。对公司而言,如果下属已经犯下大错,而陷入前边所说的状态时,’务必先消去他心中的怨气,并设法让他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进入反省状态。
任何悲伤或痛苦都会随时间的消逝而消失,所以时间一长,以往的反感便会淡化,一如此便能冷静地与他人谈话了。
19注意任何细微的杂务
国王理查三世准备拼死一战。里奇蒙德伯爵享利带领的军队正迎面扑来,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
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理查派了一个马夫去备好自己的战马。
“快点儿给它钉掌,”马夫对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
“你得等等,”铁匠回答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当然很重要,可是我必须找点儿铁片来!”
“我等不及了,国王的敌人正在推进,我们要马上出去,你能用什么就用什么吧!”
铁匠埋头干活儿,他从一根铁条上弄下四个马掌,把它们砸平,整形,固定在马蹄上,然后开始钉钉子。钉了三个掌后,他发现没有钉子来钉第四个掌了。
“我需要一两个钉子,”他说,“得需要点儿时间砸出两个。”
“我能把马掌钉上,但是不能像其他几个那么牢实。”
“能挂住就行了,快点儿吧.要不然国王会怪罪我们的。”
两军交锋,理查国王冲锋陷阵,鞭策士兵迎击强敌。他看到战场另一头几个自己的士兵退却了,便策马扬鞭冲向那个缺口,召唤士兵调头战斗。
他还没走到一半,一只马掌掉了,战马跌翻在地,理查也被掀在地上。
国王再也没有抓住缰绳,惊恐的畜牲就跳起来逃走了。理查环顾四周,他的士兵纷纷撤退,敌人的军队包围了上来。
他在空中挥舞宝剑,“马!”他喊道,“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这一匹马。”他的军队分崩离析,士兵们自顾不暇。敌军俘获理查,从郇时起,人们就说: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
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
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
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所有的损失都是因为少了两个马掌钉。
这个传奇故事出自英国国王理查三世逊位的史实,他1685年在波斯沃斯战役被击败,留下了惨痛的史实教训。中国有古语: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小的疏忽和损失都有可能发展成大的漏洞。失败往往隐藏在我们行事过程中,并不是在失败的结果中。佛教中讲因果报应,道理是一样的,种下失败之因,才会结出失败之果。
人们将成功的人当作神人,以为他们天生便有超常的地方。其实,他们只不过比别人更注重细节。将必要的付出慢慢积累起来,总有一天,也会有人惊叹:“啊,你真是天生神人啊!”
20与同事交往需谨小慎微
在办公室里,同事每天见面的时间最长,谈话内容可能还会涉及到工作以外的各种事情,然而说话不适宜常常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与同事谈话必须要掌握好分寸。
公私分明
不管你与同事的私人关系如何,但如果涉及到公事,你千万不可把你们的私交和公事混为一谈;否则你会把自己置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
沈萍与公司其他部门的一位主管陈华十分要好。有一天,陈华突然过来找沈萍。
沈萍很奇怪,问:“你来找我干什么,这可是工作时间。”
陈华说道:“沈萍,我们部门现在有个计划,希望与某公司合作。但我在这个公司没有熟人,所以想请你帮忙啊。”
沈萍一愣,陈华继续说:“我知道,你和某公司的公关经理很熟,你就做个中间人吧!帮我说几句话,事成之后,我不会亏待你的。”
沈萍一听,感到很为难,想直接回绝,又怕陈华不高兴。答应吧,她还不想把公事和私交混在一起。
于是,她对陈华说:“我是认识该公司的公关经理,不过,她这段时间在休假。我怕等她回来,你们的计划就给耽误了。”
陈华一听就明白了。
沈萍又补了一句:“我听说某公司的老板不错,你不妨直接去找他。”
其实,沈萍的朋友并没有去休假,她只是不想把自己搅进去。自己与陈华不是一个部门的,插手其他部门的事,怕自己的上司不高兴。再说,如果办不成的话,反倒影响了自己和陈华的友谊。
如果你也遇到同事要求你伸出援助之手时,你可以打趣地说:“其实这件事很简单,你一定可以应对自如的,被我的意见左右,可能不妙。”这番话是间接在提醒他:一个成功的人必须独立、自信,而且这样也不会损及大家的情谊。
是朋友,也是同事
虽有人说“好朋友最好不要在工作上合作”,但大家都是打工仔,能碰巧在同一个单位里工作绝不稀奇。
一天,公司来了一位新同事,他不是别人,正是你的好友,而且他将会成为你的搭档。上司把他交给你,你首先要做的是向他介绍公司的架构、分工和其他制度。这时候,不宜跟他拍肩膀,以免惹来闲言闲语。
与好朋友搭档工作应该是一件好事。但在工作中,你们的友谊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你与搭档的职级相同,但工作量却大大不同。人家可以“煲电话粥”,你却整天忙得不可开交。虽然你心情不佳,但切勿向搭档发脾气,因为你们日后并肩作战的机会还有很多,许多事还是唇齿相关的。
表面上,你的主要任务是做好份内的工作,对这位搭档要保持一贯的友善作风。
不过,最重要的策略是向上司表态。上司不一定是偏心,有可能是对各项工作所需时间不大了解而已,所以你有必要找他商谈,让他知道,每件工作所花的时间为多少,在一个工作日里可以做些什么,你的任务又是如何。只要讲出你的困难,不要埋怨搭档相对地闲着,对事不对人,才能让事情圆满解决。
总之,大前提是公私分明。你要记住,在公司里,他是你的搭档,你俩必须忠诚合作,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工作业绩。私下里,你俩十分了解对方,也很关心对方,但这些表现最好在下班后再表达吧!闲暇时,以少提公事为妙,难道你一天8小时的工作还不够吗?
闲谈时莫论人非
只要是人多的地方,就会有闲言碎语。有时,你可能不小心成为“放话”的人;有时,你也可能是别人“攻击”的对象。这些背后闲谈,比如领导喜欢谁、谁最吃得开、谁又有绯闻等等,就像噪音一样,影响着人的工作情绪。聪明的你要懂得,该说的就勇敢地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要乱说。
宇宙之大,谈话的题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何必一定要把别人的短处当作话题?你所知道的关于别人的事情不一定可靠,也许另外还有许多隐衷非你所能详悉的。若贸然把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言宣扬出去,不亚于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说出去的话收不回来,当事后完全了解真相时,你还能更正吗?
“王某借了李某的钱不肯还,这真是岂有此理!”昨天你对一个朋友说,这是从李某那里听来的,他当然把自己说得头头是道。人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你明白了人类的这一弱点,你就不会诋毁王某。因为你若有机会见到王某,他也会告诉你,他虽借了李某一笔钱,但有一张房契押在李某手里。因房租跌价,到期款未还清,只好延长押期。而李某则急于拿回现款,王某一则无法立即清付,再则借据上写着若房租因环境关系而减租时,可以延长押期,到李某将该款全数收回为止,所以不能说他是赖债。由此看来,双方皆有道理。人与人的种种关系大半如此复杂,你若不知内情,就不要胡说八道。
社会上有一种人,专好推波助澜,把别人的是非编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逢人便说。世间不知有多少悲剧由此而生。你虽不是这种人,但偶然谈论别人的短处,也许无意中在细节上就为别人种下了恶果。而这种恶果的滋长,是你所料想不到的。
注意对方的语言习惯
我国地域辽阔,方言习俗各异。一个规模较大的单位不可能只由本地人组成,一定还会有来自各地的同事,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不同的地方,语言习惯不同,自己认为很合适的语言,在其他不与你同乡的同事听来,可能很刺耳,甚至认为你是在侮辱他。
小齐是西北某地区人,而小秦是北京人。一次两人在业余时间闲聊,谈得正起劲,小齐看见小秦头发有点儿长了,便随口说:“你头上毛长了,该理一理了。”
不料小秦听后勃然大怒:“你的毛才长了呢!”
结果两人不欢而散。
无疑,问题就出在小齐的一个“毛”字上。小齐那个地方的人都管头发叫做“头毛”,他刚来北京时间不长,言语之中还带着方言,因此不自觉地说了出来。而北京人却把“毛”看作是一种侮辱性的骂人的话,什么“杂毛”、“黄毛”,无怪乎小秦要勃然大怒了。
各地的风俗不同,说话上的忌讳各异。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必须留心这些细节。一不留心,脱口而出,最易伤同事间的感情。即使对方知道你不懂得他的忌讳,虽情有可原,但你终究还是冒犯了他,因此应该特别留心。
21不要滥用朋友之间的情义
张超是个很讲义气的小伙子,大学毕业后分在省级机关工作。自打成家有子之后,他越来越有一种负疚感:自己是不是那种薄情寡义之人?
他越来越怕接到朋友或家乡故人的电话或信,内容无非是说“我几时几时要到你那儿,帮忙买张卧铺票”、“联系个医生”、“陪我逛逛百货大楼”、“托你带件什么东西”、“帮我……”诸如此类的琐碎小事。你要说这些事有多难吧,也确实没多难;你要说没多大事吧,可每次总把人折腾得精疲力尽。更可怕的是朋友到家里来住,地方小倒腾不开,再加上吃喝用拿,自打朋友走后的那几天,妻子的脸色总是怪怪的,阴晴不定,时不时嘴里冒出一句:“狐朋狗友!”弄得张超左右为难,尴尬万分。
张超的感觉其实没有任何错,错出在他的朋友身上。
朋友要留在关键的时候再用,不要把他们的善意滥用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就像遇到危险之前要保持火药干燥一样。倘若你迫不及待地让朋友为你办事,日后还有什么能让他为你做呢?能够帮你的朋友比一切都珍贵,珍贵之物决不应滥用。
友情确实可以成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动力机器,但它毕竟马力有限,需要不时加油。为了让它发挥功效,正常运转,请注意别让友情超载:
给别人以爱你的理由
传统的友情总是抱定一种不讲道理的假设:“是朋友就该如何如何”。事实上,任何人都没有这种必须帮助你的义务,假若你够朋友,你就不该要求别人如何如何,在友情的逻辑中,上述假定应更改为“只有如何如何,才能交上朋友”。
计较得失是正常的
一个健康的个体必然充分注重保护自己各方面的权利,他总是希望得到有价值的东西,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交往。许多人常常为功利与情义而纠缠不清,总想把自己真实的动机掩盖起来,其结果反而是两败俱伤、一无所获。要记住,积极健康的个体并非无私无欲,但能取之有道。
注意到朋友的另一种付出
都市人的生活就像军营一样,上班、下班、吃饭、熄灯都是整齐划一的。不同的是,这种秩序不是靠纪律而是靠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的。你找都市里的朋友帮忙时,或许没耗费他们的金钱与精力,但却可能打乱了他正常的生活秩序——为了搞车票,要耽误工作而且欠人情;为了陪你吃饭,没能接孩子,妻子不高兴……朋友也许不好意思说他的付出与牺牲,但你若将这一切视为当然或应该,时间久了,就不会有朋友了,因为你的心中只有自己。
要想友谊地久天长,就要相互理解体谅。无论在哪里,都不能“靠”朋友。拿朋友当拐杖则是贬低朋友,滥用朋友的情义。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丛林中,一个人若想占据一席之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谈何容易?因为天不遂人愿,因为世事变化无常,因为人心叵测、真伪难辨……诸多的不利因素会不期而至,打得你措手不及。
但是,如果你做事谨小慎微,做人注重细节,便会未雨绸缪,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即使大局已定,你也能凭借细心找出疏忽之处,从而使事情得以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