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危机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沉着冷静,处变不惊。古人说“安静则治,暴疚则乱”。如果心里先慌了,那么行动必然要乱。只有冷静沉着,才有可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在印度一冢豪华的餐厅里,突然钻进一条毒蛇。当这条毒蛇从餐桌下游走到一个女士的脚背上时,这女士虽然感到了是一条蛇,但她未慌乱,而是一动不动地让那条蛇爬了过去。然后她叫身边的侍童端来一盆牛奶放到了开着玻璃门的阳台上。一位一起用餐的男士见此情景大吃一惊。他知道,在印度把牛奶放在阳台上,只能是引诱一条毒蛇。他意识到餐厅中有蛇,便抬眼向房顶和四周搜寻,没有发现。他断定蛇肯定在桌子下面。但他没有惊叫着跳起来,也没有警告大家注意毒蛇。而是沉着冷静地对大家说:“我和大家打个赌,考一考大家的自制力。我数300下,这期间你们如能做到一动不动,我将输给你们50比索。否则,谁动了,谁就输掉50比索。”顿时,大家都一动不动了,当他数到280个数时,一条眼镜毒蛇向阳台那盆牛奶游去。他大喊一声扑上去,迅速把蛇关在玻璃门外。客人们见此情景都惊呼起来,而后纷纷夸赞这位男士的冷静与智慧,如果不是这一招,此间肯定有不少人的脚要乱动,只要碰撞到眼镜蛇,后果便可想而知了。他笑着指指那位女士说:“她才是最沉着机智的人。”
这个故事中的女士和男士很值得我们商家学习。当商战中面临危局的时刻,同样需要这种沉着冷静的心理品质。人在危急时容易恐惧、紧张、行为失措。而一旦冷静下来,你的智慧就会“活转”起来,帮你寻找到摆脱危机的办法。
要做到沉着冷静,就要摆脱和消除面对危机而产生的急躁不安、焦虑、紧张的情绪。混乱和捉摸不定以及缺乏驾驭局面的自信心,是引发焦躁的原因。所以,要摆脱焦躁的方法就是认清危机情势,找到解决办法,强化心理素质。
经商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事业。在创业的过程中,事事如意、样样顺心的情况是罕见的。事实上,逆境多于顺境,失败、挫折和打击,常常伴随着你。逆境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被困境所吓倒,从此一蹶不振。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松柏。”作为一名精明的老板,在身处逆境之际,能经得起暴风雨的袭击,然后冷静地分析周围,认识自己,进而重整旗鼓,以达到东山再起的目的。
小公司最喜欢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最忌的是“有意栽花花不开”。
公司及家庭内部要安宁、无后顾之忧。俗语所谓“家和万事兴”,自有其道理。
对人诚恳,做事负责,“多结善缘”,自然多得人帮助。淡泊明志,随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许多失意之苦。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所谓持盈保泰的思想,虽有点消极,却可少些失败的危险。
如果理解以上各点,还怎么会感到恶运临头、终日惶惶的呢?同样的社会环境、市场条件,为什么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呢?可以说失败者是自寻的。
一个企业,一位企业家,在失败的环境中,要做到头脑冷静,就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要有应付失败的心理准备。
(2)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在大风大浪中搏击的能力。
(3)不能被失败摧垮意志,自己吓唬自己,以至于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4)要有相当的耐心,不仅是忍辱耐苦,更重要的是要在心理上战胜自己,保持良好的竞技心态——神态自若,临变不乱。
信守承诺
你不要轻易许诺,许了诺言要守信,你要给人一种遵守诺言的印象,这样,你的产品与服务便会走俏。
信守一种诺言是人们的美德,但是有些人在生意上经常不负责地许各种诺言,却很少能遵守,结果毫无必要地给别人留下恶劣印象。如果你说过要做某件事情,就必须办到;如果你办不到,觉得得不偿失,或不愿意去办,就不要答应别人,你可以找任何借口来推辞,但绝不要说“我试试看”;如果你说试试看而又没有做到,那么你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就是,你曾经试过,结果失败了。
你的信用能否给予顾客良好的印象?你是否信守自己的诺言?你是否轻易地允以承诺?你是否值得他人委以重任?你是否总是忘掉别人委托之事?当顾客打听你们公司产品状况时,你转达了多少次错误信息?或是顾客向你打听公司的样品,或关于宣传方面的材料,你是否多次提供不实的材料?
要信守约定,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做起来却相当困难,你只要稍有疏忽,就可能无法赴约。有时候你认为别人可能不需要你的服务,如果这种自我安慰的想法让别人知道了,就会让别人觉得你是个懒人。
而且你可能也有侥幸心理,以为顾客能原谅自己,你这种怠惰的心理让人一看便明白了。
所以,你在服务时,千万别轻易许诺,许了诺,便一定要遵守,顾客会为你的态度所打动,他们认为你是一个守信者,从而会信赖、依靠于你,你在生活中便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一个人的信用越好,不论你在生活上或是工作上,你就愈能成功地推销你的服务,我应对的客人愈多,你的服务推销就做得愈好。
所以,你必须重视你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生活总是照顾那些讲话算数的人,食言则是最不好的习惯,你必须改变自己的缺点,成功地推销你自己。
不管你所推销的产品是哪一种,不管你用的推销策略如何,但你总要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你用自己的行动去说服顾客的异议,让他们亲眼看到你所做的都是为了他们的利益,为了遵守诺言,你可以放弃其他的,给人一个可信的面孔。
你推销服务或产品可曾遵守这种美德?如果你以前没有,请从现在开始。
产品的销售,需要成功的广告和宣传手段,但最能打动人心、最受顾客欢迎的还是你那可靠、守信的服务态度和售后服务。
李嘉诚金言:中国古老的生意人有句话,“未购先想卖”,这就是我的想法。当我购入一件东西,会作最坏的打算,这是我在99%的交易前做的事情,只有1%的时间,是想会赚多少钱。
信誉是不可以金钱估量的
在企业所必备的经营发展条件中,信誉是最重要的。对于信誉就是生命这种说法,李嘉诚始终采取的是赞同的态度。他认为,“信誉是不可以金钱估量的,是生存和发展的法宝。”而通过数十年的企业经营实践,李嘉诚对此笃信不移。
想当年,长江公司的塑胶花牢牢占领了欧洲市场,营业额及利润成倍增长,到1958年,长江公司的营业额达1000多万港元,纯利100多万港元,李嘉诚因此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称号。为了发展自己的塑胶事业,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将塑胶花产品进军北美,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美国和加拿大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消费水平极高,占世界消费总额的1/4强。在此之前,李嘉诚陆续承接过香港洋行销往北美的塑胶花订单,但这纯属小打小闹,远不是他所期望的。为此,李嘉诚主动出击,设计印制精美的产品广告画册,通过港府有关机构和民间商会了解北美各贸易公司地址,然后分寄出去。
没多久,果然有了反馈。北美一家大贸易商S公司,收到李嘉诚寄去的画册后,对长江公司的塑胶花彩照样品及报价颇为满意,决定派购货部经理前往香港,以便“选择样品,考察工厂,洽谈人货”。
李嘉诚收到来函,立即通过人工转接的越洋电话,与美方取得联系,表示“欢迎贵公司派员来港”。交谈中,对方简单询问香港塑胶业的大厂家。提出:若有时间,希望李先生陪同他们的人走访其他厂家。
这家公司是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贸易公司,销售网遍布美国和加拿大。机会千载难逢,但还不敢说机会非长江一家莫属。对方的意思已很明显,他们将会考察香港整个塑胶行业,或从中选一家作为合作伙伴,或同时与几家合作。
这将又是一次竞争,比信誉,比质量,比规模,斗智斗力,方能确定鹿死谁手。李嘉诚的目标,是使长江成为北美S公司在港的独家供应商。他自信产品质量是全港一流的,但论资金实力、生产规模,却不敢在本港同业称老大。与欧洲批发商做交易,既是李嘉诚的胜利,也为他带来教训,有限的生产规模,险些使李嘉诚的希望落空。
时间给予李嘉诚只有短暂的一周。李嘉诚召开公司高层会议,宣布了令人惊愕而振奋的计划:必须在一周之内,将塑胶花生产规模扩大到令外商满意的程度。
这一年,李嘉诚正在北角筹建一座工业大厦,原计划建成后,留两套标准厂房自用。现在,他必须另租别人的厂房应急。为了抢时间,他委托房产经纪商代租了一套占地约1万平方英尺的标准厂房。迁厂所涉资金,除自筹的部分,大部分是银行的大额贷款——他以筹建工业大厦的地产作抵押。
这是李嘉诚一生中,最大最仓促的冒险。他孤注一掷,几乎是拿多年营建的营业来赌博。李嘉诚一生作风稳健,可这一次,他别无选择,要么彻底放弃,要么全力拼命。
无法想像一周之内形成新规模难度有多大。旧厂房的退租,可用设备的搬迁,购置新设备,新厂房的承租改建,设备安装调试,新聘工人的培训及上岗,工厂进入常运行……都得在一周内完成,一道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使整个计划前功尽弃。
李嘉诚和全体员工一起,奋斗了7昼夜,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李嘉诚紧张而不慌乱,哪组人该干什么,哪些工作由安装公司做,以及每一天的工作进度,全在日程安排表中标得清清楚楚。就这一点可见李嘉诚的冒险,并非草率行事。
就在外国公司购货部经理到达那天,设备刚刚调试完毕,李嘉诚把全员上岗生产的事,交予副手负责,亲自驾车去启德机场接客人。
李嘉诚已为外商在港岛希尔顿酒店预订了房间。在回程的路上,李嘉诚问外商:“是先住下休息,还是先去参观工厂?”外商不假思索答道:“当然是先参观工厂。”
李嘉诚不得不调转车头,朝北角方向驶去。他心中忐忑不安,全员上岗生产,会不会出问题?汽车驶近工业大厦,李嘉诚停下车为外商开门,听到熟悉的机器声响以及塑胶气味,心里才踏实下来。
外商在李嘉诚的带领下,参观了全部生产过程和样品陈列室,感到非常满意。从此,这家北美公司就此成了长江工业公司的大客户,每年来的订单都数以百万美元计。并且通过这家公司,李嘉诚获得了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信任,日后发展为合作伙伴关系,进而为李嘉诚进军海外架起一道桥梁。
塑胶花为李嘉诚带来数千万港元的盈利,长江厂成为世界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厂家,李嘉诚“塑胶花大王”的美名,不仅,蜚声全港,还为世界的塑胶同行所侧目。
富贵不忘乡亲
为富不仁是最易激起中国人愤怒的行为。中国曾有过悠久的“均贫富”的传统。“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古老意识,至今仍顽固地存在于不少人的心目中。这恐怕是今天的社会上还有那么多“红眼病”现象的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解决温饱问题后奔小康的中国平民,或许能够容忍一个富豪阶层的崛起。“红眼病”或许只是少数人的不平衡的心理,而不致于成为威胁新富阶层的致命因素。但是,倘若为富且不仁,为所欲为,作恶多端,其人必定要为此付出加倍的代价。这是不少商人至今仍不明白的一个道理。
一些老板以为,自己的万贯家财是自己挣来的,与别人毫不相干,自己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别人管不着。于是,他们可以“豪赚”、“豪花”、“豪赌”,真叫做挥金如土,似乎不这样就不能表现自己的价值。至于说到什么扶困济贫,什么赞助社会公益事业,什么帮衬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那是与他们无缘的,可以做到铁公鸡一毛不拔。
应当说,当代中国老板能够脱颖而出,无论是在抗争命运方面。还是在掌握机缘方面,确实有着与众不同之处。但是,毫无疑问,中国当代老板阶层又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的产儿。试想,如果没有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如果没有体制转轨时造成的大片肥沃的土壤,如果没有国家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而在所有制问题上采取的宽容政策,中国老板阶层作为一个早已被历史抛弃的社会现象,是不可能获得新生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感谢社会的恩赐?难道不应该对我们的社会尽一点义务?诚然,只要是正道所得,自己挣的钱自己花,别人当然不能干涉,也是合法的。但于情于理,是不是欠了点什么呢?所以,请商人谨记:不要“为富不仁”。
不可专谋一己之私
所谓私心无人不有,但能够克制私心则实属不易。特别是在一个人的成功已经达到顶点的时候,如果要谋一己之私,虽然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却能以大众的利益为重,这样的境界恐怕也只有像李嘉诚这样的人才拥有。
20世纪80年代,漂?白海外40余年的李嘉诚,十分怀念自己的故乡,怀念自己呱呱落地的祖屋。在这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盛开了许许多多美妙动人的传说,成长了许许多多领尽风骚的人杰地灵。正是这块土地,这些传奇,孕育了他五彩缤纷的梦幻,充实着他玫瑰色的童年时候,丰满着他绿茵的少年时代。无论如何,李嘉诚都无法忘怀他儿时度过的欢乐时光,他所眷念的小书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嘉诚重修祖屋,恢复家园的心愿愈来愈强烈。1979年筹建“群众公寓”时,家乡政府部门提出“优先安排其亲属人居”的建议,李嘉诚坚决反对,他在给家乡的信中说:
“本人深觉款项捐出,即属公有,不欲以一己之关系妨碍公平分配。”
在修复祖屋的问题上,李嘉诚小心谨慎的态度,以大局为重的处理方法无不再现出他的过人之处。
平心而论,极富爱心、孝心的李嘉诚,何尝不希望有一个优雅的居住环境,修复一座宽大舒适的祖屋,一则解决族人的居住问题,也能节省“群众公寓”之分配单位,更多地安排其他缺房产;二则聊表本人始终追念先祖之愿。
并且,家族内也有亲属提出原有祖屋面积过于窄小,族人居住多有不便,强调这样的祖屋既与李嘉诚今日在香港之显赫地位不相称,又无法更完美地纪念李氏先祖之功德,纷纷希望扩大祖屋原有的面积。
潮州市政府对李嘉诚祖屋的修复十分重视,积极配合与支持李嘉诚祖屋的扩建工作。
居住在面线巷的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在十分感激李嘉诚捐建“群众公寓”的同时,由于并不安排族人人居,他们觉得扩建祖屋也是情理之中,自然对这件事表示理解与合作。人们从心理上乃至行动上都做好了搬迁让地的准备。
狭小悠长的面线巷,收置行囊准备搬迁的众乡们等侯着一声令下的李嘉诚。这是一次“德”与“孝”的撞击,然而李嘉诚并没有这样做。从小饱读儒家经典,择其德善而处世为人的李嘉诚,对这个问题考虑得更全面、更深远,他不论穷前富后,都十分注重陶冶自己的性情,不断完善自己。
在认真思考之后,李嘉诚决定不扩大面积,打算就在原有面积的基础上建造一栋四层楼房。以供族人居住。他给那些深表疑虑的亲属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