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李嘉诚把事情说与母亲听,母亲道:“菩萨保佑,客人和老板都是好人。”她又告诫儿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积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从此,李嘉诚牢记了母亲的话,他将那位茶客的善心和善举铭刻在心,一方面作为自己行为的榜样,另一方面梦想着有着一日找到这位好心的茶客,为他养老送终。这种道德规范也影响到了李嘉诚的商业行为之中,人们总是将李嘉诚的商业收购当做一种善意收购,事实上李嘉诚也是本着善意收购这一原则进行的。他收购对方的企业,必与对方进行协商,尽可能通过心平气和的方式谈判解决。若对方坚决反对。他也不会强人所难。这可以看做是商业基本道德在李嘉诚身上的体现吧。
看不顺眼的事不要太多
社会上让人看不顺眼的东西比较多,但在一个人的眼里看不顺眼的事太多,那就有点不大正常了。当他很随意地对周围的人和事品头论足、说三道四的时候,很可能在别人眼里,他才是最让人看不顺眼的。
有些人往往喜欢盯着别人的缺点,对他人的不足很敏感,很有观察力,但对别人的优点却视而不见,甚至会光凭想像地大谈别人的缺点。在街上看到一个涂着口红的女孩,他会马上对边上人说:这种人太俗气了,一点不懂高雅。在他眼里,这个世界的一切人和事都应该和他自己想像的一模一样。
有这种倾向的人也可能是为了故意显示自己有思想、有个性。只要有人在场,他就会故意找出一些“不顺眼”来。大谈特谈,当然在场的人是越多越好。他会谈这个世道是如何不公平,那些领导是如何无能。实在没话好讲,他也会说上一句“那个清洁工扫地动作是多么笨拙”。似乎如果让他来,这个世界会马上变个样。当然,有时候,他会为了投同伴的口味而故意“发表高见”。
有这种倾向的人更可能是出于嫉妒,出于不得志,人在不得志的时候是会发些牢骚,在嫉妒的时候也会说些难听的话,但一个人动不动就嫉妒,动不动就觉得不得志,那就有些不正常了。看到邻居王总换了套大房子,就会十分肯定地说“起码有一半钱是贪污的”,看到科室里的小伙子被提升了,又会逢人便说“不知要送多少礼”。
一个人如果看不顺眼的东西太多,那他肯定没有好的人缘。面对一个动不动就说人风凉话的人,你自然会担心,说不定哪一天他也会在背后说你的风凉话。这样,谁还敢和他深交?“看不顺眼”的人总会自己把自己拖人一个孤独的境地,也会被别人看做一个性格怪异的人,一个缺少人情味的人。
要试图改变这种心理,首先要试着让自己多看别人的优点,多替别人着想,多去理解别人。也可以试着换位思考一下。有时候要替别人想想难处,一个领导见到上级总会满脸堆笑地恭维一番。这不能一概以“虚伪”定论,换了你也许也会这样,说不定你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次,心里要明白一个道理:你看人家不顺眼。别人也会看你不顺眼。你多看别人的优点,人家也会多看你的优点。这可谓人际交往中的“等价交换”原则。
把光环让给别人
当你抛开想成为公众焦点的愿望,转而让他人拥有这种光环的时候,你的内心就会升起一股奇妙的平静感。
我们对于吸引他人注意力的心理需要,就好比自我中心意识的思想在发话:“看我g阿,多么与众不同!我的故事比你的精彩。”心里的这个声音也许不会说出来,但它坚信“我的成就就是比你的重要”。我们渴望自己被关注、被倾听、被景仰、被认为不同凡响,而且通常是跟另外一个人比较而言。这种意识驱使着我们经常打断别人的谈话或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发言,以便将注意的中心引到自己身上。想想看。我们是否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这种毛病?你急匆匆地抢断话头,喋喋不休地高谈阔论,无形中却败了别人的兴致,从而疏远了自己与他人的距离,真是对谁都没有好处。
所以,下次再有人给你讲述什么故事或要和你分享什么愉悦时,你一定要注意自己是否又有想马上自吹自擂的倾向。
虽然积习一时难以根除。但想想拥有这种把光环让给他人的稳健的自信,将是多么令人愉快的好事,你不愿为此一搏吗?更何况做到这一点无须面对艰难困苦,你需要的只是勇气和毅力以及一点点谦虚而已。不要急着跳出来说:“我也干过这事!”也不要故弄玄虚:“你猜我今天干了什么?”静下心来认真倾听,你只需要说:“这真棒!”或是“后来呢?”就够了。这样,与你交谈的人更会感到和你谈得来。而且,因为你是如此在意,听得如此专心,他会心生感激的。于是,你变得可爱起来,别人下次还愿找你聊,你越来越受欢迎了,因为你和蔼可亲、善解人意。
当然,很多时候相互交流经验、共同分享荣耀是完全有必要的。我们不提倡的只是那种毫无必要地出风头的情况。请相信,当你克服了爱抢风头的不良作风时,你就会从需要别人关注的消极心态,转而拥有一种慨然把光环让给他人的稳健的自信。你不会因此而失去什么,相反,你的成熟美自然地昭示着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度,一种并不张扬的高度。
用信任换取信任
信誉是做人的美德。
在社会上失去信誉后,别人便不敢再轻易相信你,因而也不敢轻易与你来往,这就造成了与人相处的尴尬。
孔子的学生曾参很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
一次,曾参的妻子要去集市买东西,她的儿子也要跟着去。
曾参的妻子说:“听话,好孩子,妈妈回来后让你爹爹给你杀猪吃。”
儿子听后,改变了主意。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
妻子从集市回来后,见曾参正准备杀猪,他的妻子说:“我只是跟孩子说着玩,你怎么能当真呢!”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随便跟他说着玩呢。小孩子没有为人处世的经验,都是跟我们父母学的。现在你欺骗他,不守信用。将来,他也会欺骗别人,不守信用的。况且,母亲欺骗了儿子,儿子就不信母亲了。今后,你又怎么去教育他呢?”
曾参的妻子无话好说,只好听任丈夫让人把猪杀了,兑现了对儿子的许诺。
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承诺必须履行。不管子女是多大年龄。即使是小孩子也不能违背信义。父母的失信会使孩子们对成人产生怀疑,不再信任别人。
而你一旦失去信誉后,要想重新获得信任和尊重,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失去信誉之后,你周围的人会用怀疑的眼光、埋怨的话语来对待你,没有人会再信任你,没有人会把你当做朋友,没有领导会重用你,你的真诚也没有人理解。在这种状况下,你必须加倍努力,才能树立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才能获得别人的原谅。
当你因为失去信誉而遭到别人冷落、拒绝、刁难之后,你应该有思想准备。因为正是你的错,才导致别人对你的歧视。而我们只有用信任去赢得信任,我们要让那些怀疑我们的人被我们的真诚所感动。
做生意也须讲求信誉,靠诚信赢得赞誉和认同。有人认为这会吃亏,但以诚待人、以信誉求发展,终究会得到长久的利益。靠欺诈、蒙骗等手段赚取不义之财,虽然会尝到一点小甜头,但继之而来的是更大的损失。
一位成功的商人这样说过:“天资聪颖不如勤于学问,好学好问不如处世好,处世好不如做人好。”
诚实、信誉才是经商的韬略和智慧。
声宝公司董事长陈茂榜以信以诚经商,真诚、信誉是他一贯坚持的信念。
50年前。陈茂榜和三弟陈阿海用仅有的100元钱艰难创业,如今企业拥有员工5000人,年营业额高达88亿元。他的经营之道只有两个字——诚信。
陈茂榜24岁时,靠着仅有的100元钱开了一家电器行。当时他以50元为一单位,分别作为两家电器批发商的保证金,然后从他们那里提货来销售。
50元保证金只是形式,陈茂榜从他们那里提的货价值500元左右。对于批发商的照顾,陈茂榜给以回报。他把该付的钱款按时返还,绝不拖欠,总是清清楚楚,从没有出错。
生意交往一段时间后,陈茂榜赢得了批发商的信任。无论他提多少货,他们都同意。从此,陈茂榜的生意越做越大。
陈茂榜深有感触地说:“这件事给我很大启示,使我深深了解到,在商场上,信用实在太重要了。”
李嘉诚金言: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
道德与诚实是商人第一美德
谈到事业成功的奥秘,许多人有着自己的看法。例如时机、资金、信誉等等,李嘉诚虽然也看重这些,但他却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将道德和做人的诚实当做自己成功的第一要诀,他说:“长江取名基于长江不择细流的道理,因为你要有这样的旷达的胸襟,然后你才可以容纳细流——没有小的支流,又怎能成为长江?只有具有这样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会那么骄傲,不会认为自己叻哂(样样出众),承认其他人的长处,得到其他人的帮助,这便是古人说的‘有容乃大’的道理。
假如今日,如果没有那么多人替我办事,我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业最关键的是要有人能够帮助你,乐意跟你工作,这就是铁哲学。”
回顾历史,李嘉诚在许多重要的关头,都以诚实和道德作为第一要则。第一次是李嘉诚辞去塑胶公司的工作而自己创业,临走时李嘉诚对老板说了一句老实话:“我离开你的塑胶公司,是打算自己办一间塑胶厂,我难免会使用在你手下学到的技术,也大概会开发一些同样的产品,现在塑胶厂遍地开花,我不这样做,别人也会这样做。不过我绝不会把客户带走,用你的销售网推销我的产品,我会另外开辟销售线路。”而且李嘉诚正是怀着愧疚之情离开这家塑胶公司的。
第二次是李嘉诚代表自己的厂与外商谈生意,对方要求必须拿出担保人亲笔签字的信誉担保书。但李嘉诚找不到担保人,所以他只能直率地告诉批发商:“我不得不坦诚地告诉您,我实在找不到殷实的厂商为我担保,十分抱歉。”而他的诚恳执著,竟深深打动了批发商,他说道:“李先生,我知道你最担心的是担保人,我坦诚地告诉你,你不必为此事担心,我已经为你找好了一个担保人。”李嘉诚愣住了,哪里有由对方找担保人的道理?批发商微笑道:“这个担保人就是你。你的真诚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担保厂当时,两人都为这种幽默笑出声来。谈判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很快签了第一单购销合同。按协议,批发商提前交付货款,这基本解决了李嘉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问题。而且这位批发商主动提出一次付清,可见他对李嘉诚道德和做人的诚实及信誉的充分信任。
以上两个李嘉诚创业时的事例确实验证了李嘉诚自己的观点:只有诚实做人和严守道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