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行遍千山和万水,一路走来不能回。”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是人生的哲学,也是经商的哲学。一个只要有梦想,才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一个有伟大梦想的人,才会去做伟大的事情。
杨小敏儿时的梦想很现实,他曾笑着说:“我一直特别清晰地记得儿时的梦想,我想要有个房子,类似于农家的小别墅,前面有个小菜园,最好有两棵树,还有个温馨的家。”
就是这个现实的梦想,使十几岁的杨小敏走上了一条自力更生的道路。他捡过煤渣,捡过树皮。16岁时,他第一次跟父亲到外地跑供销,而这次外出,不仅使杨小敏跑遍了大江南北,而且使经商的种子深深地种在了杨小敏的心中。
“我一定要做生意才能生龙活虎地活下去。我是停不下来的,一停下来就会觉得不自在,总觉得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杨小敏说。
1981年,20出头的杨小敏在温州开了家五金机电的零售店,主营电缆、电线、灯泡等产品。当年,杨小敏就成为这年28位温州首届优秀经理之一。
1985年,杨小敏到上海去发展。“在上海,我还是经营机电工具、电缆、轴承等产品,并在上海的北京路、福建路、浙江路上开出了29家店,对轴承的价格几乎可以说了算。我们在福建东路的仓库存有当时最多最好的产品。”杨小敏也因此被同行称为“杨百万”、“轴承大王”。
“当时,我就开始向往做大做强,我希望自己所从事的行业能有‘说了算’的权力。”杨小敏真是心比天高。
1989年,杨小敏“漂流”国外,先后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逗留。这段短暂的海外生活不仅使杨小敏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更让他找到了更好的商机,那就是经营服装。因为,杨小敏在意大利发现,在国内非常廉价的服装,在意大利却可以卖到“天价”!
回国后,杨小敏毅然投资200多万成立了意华服装绣品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了五台24个头的电脑绣花机,请来100多个工人,开始做起了服装制造的生意。
结果,由于缺乏经验,公司第一年就损失了60万。
1992年,杨小敏决定转做西服。“刚开始时,由于不懂设计,我就跑到国外去看版式。看中一件6000多法郎的CD品牌西服,买过来以为自己可以模仿做起来,结果却不行。”这让杨小敏把注点放到了西服的工艺上。结果,销量也上去了。
2000年,公司改名为“亨美服饰有限公司”。“之后的几年,服装一路走好,最好的时候工厂中的一的工人达到900多人。”
2003年开始,西服逐渐走下坡路。早有先见之明的杨小敏早在2001年就开始让工厂小部分生产休闲服,在2003年的时候,杨小敏的亨美服饰西服和休闲服的生产量各占到一半。
杨小敏有这样一个愿望,做自己的品牌,做行业的强者。他认为,“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去做,用心去分析,先计划后做事,要考虑到事情最坏的后果,以及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要考虑周全,才能去做,不能盲目。”
尽管杨小敏之前也做贴牌生产(贴牌生产就是某品牌授权委托第三方加工自己品牌的产品,自己只做监制方,而不实际生产,自己主要负责产品的销售),但那时的条件不够成熟。实力强大后,他的梦想就更大了。“一定要将事业做大,这样才能体现人生价值。”杨小敏坚定地说。
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有目标。目标是成功的向导,只有树立远大的目标,一个人才会有意识地去根据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努力,最终获得成功。
温州人语录:
一定要将事业做大,这样才能体现人生价值。
——亨美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小敏
人生最重要的是,必须有一个伟大的目标,以及达到那个目标的决心。
——山东泰安博泰房地产开发公司、皇星麟实业发展公司董事长赵章汉
11.敢拿鸡蛋撞石头
致富思维:
穷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普通人小打小闹没问题,可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实力,在市场竞争中,一定要保存自己的实力,不要拿鸡蛋去跟大公司的石头碰。
温州人:公司要发展,一定要壮大自己的实力,怎样才能壮大自己的实力呢?除靠自身发展外,还要借助外在的力量,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使自己迅速地壮大起来,这样,鸡蛋很快就会成长为大石头。
“我们不仅钦佩温州商人敢闯敢拼的劲头,更被他们运筹帷幄的魄力所震撼。”德州市温州商会秘书长李林这样说。
在许多人眼里,温州人的企业都是小打小闹,那是因为温州人的起步低,绝大部分都是白手起家,具有“草根性”。
温州商人的“草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出身低微,近80%出身于农民,7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的学历;
二是侧重模仿,缺乏创新:
三是产业层次较低,规模较小;
四是企业多以家庭制为主,管理权都抓在自己的手中;
五是从事的大多是传统产业,很少涉及高新科技。
曾经是温州县委书记、现在是温州经济研究所所长的李丁富对于“草根”经济的解释则是:一是说明这种经济活动参与面广,渗透力强;二是它具有很强的民间性,出身不高贵,就像农村的孩子取名“二狗子”,很随缘,但它具有很强的自立性、生命力,好养活。
实际上,许多温州人都是心比天高,对于企业的发展都有着长远的规划。温州人认为,公司要发展,首先要壮大自己的实力,怎样才能壮大自己的实力呢?除靠自身发展外,还要借助外在的力量,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使自己快速地壮大起来。这样,鸡蛋很快就会成长为大石头。
前些年,温州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有些甚至成为行业的领导者。于是,温州人不仅有了蛇吞大象的胆识,更有了蛇吞大象的实力。
在浙江省嘉兴市,有一座著名的五芳斋大厦。“五芳斋”的招牌出处,据有关专家考证:在我国古代,五是一个常用的数量词,与食物有关的五应源于五谷之五。“五芳”是指五种谷物的芳香,“斋”即“书房”、“店”的意思。可见,将“五芳斋”用作饮食、糕点店的店名是非常符合的。
好多外地人认识嘉兴,是从五芳斋的粽子开始的。但是,当《天下温州人·走遍中国》的记者前去嘉兴采访的时候,嘉兴温州商会的秘书长叶女士就告诉他们:“五芳斋大厦就是嘉兴温州商会会长厉建平的资产,中国驰名商标五芳斋已名归温州人。”这个敢于吞掉五芳斋大厦的温州人就是厉建平。
厉建平祖籍温州瑞安,年轻时插过队、教过书,还从事过公安工作。改革开放后,时任嘉兴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的厉建平毅然决定下海经商。厉建平说:“我的第一桶金是经营煤炭和石油,我迅速地完成了原始基本积累。”
有了资金的厉建平变得“不安分”起来。他想办一些实业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最终,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五芳斋吸引了厉建平的目光。
2002年,厉建平买下了五芳斋60%的股份,正式入股五芳斋。在别人眼里,厉建平这个温州人敢于吞掉老字号五芳斋,他就是能吞下,也消化不啊。但是,厉建平却让许多人刮目相看。
成为了五芳斋的主人后,厉建平首先不断改进和创新产品花色,把五芳斋粽子的品种从最初的两三种发展到近百种。接着,他还开发出月饼、汤圆、八宝饭、咸蛋、卤制品等五十多个食品系列。
厉建平还注重发展销售网络。如今,五芳斋已在国内十几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分公司,在长三角高速公路服务区设有65家连锁店,几百个“放心早餐”供应点遍布各地。五芳斋粽子不但畅销全国,还出口亚、欧、美、澳、非五大洲,五芳斋的实力不断强大。
2004年,厉建平成功组建浙江五芳斋集团,集团旗下共有16家子公司,涉及农副产品流通、食品加工、房地产开发、国际贸易四大领域,拥有员工3000多人,年销售收入达6亿元。五芳斋还被农业部等八部委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2005年3月,总投资1.3亿元,占地160亩的五芳斋产业园区建成投产,使五芳斋的年产量达到3亿只粽子、总计3千吨系列食品。
2005年5月14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嘉兴市政府主办,五芳斋集团独家承办的“首届中国粽子文化节”在嘉兴举行。作为“天下第一粽”的“五芳斋”,把每年的5月14日定为了中华粽文化的节日。在文化节上,厉建平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五芳斋作为全国粽子行业的代表,承担着传承历史、传承文化、振兴中国民族食品工业的重任。因此,五芳斋集团想通过承办本次中国粽子文化节,进一步挖掘和弘扬粽子文化,探索粽子产业发展的新途径,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开创民族食品产业新的未来。”
市场经济就是弱肉强食的经济,不管是蛇还是大象,最重要的还是实力。只要有实力,蛇吞大象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相反,如果缺乏胆识,缺乏良好的经营方式,就算是有大象的形体,也未必能够吞下一条小小的蛇。
温州人在市场开拓方面真可谓胆大,他们不仅敢于吞下国内的企业,还敢于兼并收购国外的企业,把吞掉国外的“大象”成为进军海外的跳板。
2004年,温州民企中国飞雕电器集团收购了有50多年历史的意大利墙壁开关企业ELIOS,这是温州民企首次收购外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