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睡眠看做成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从现化医学的角度来看,深睡眠能促进生长激素释放,并有利于各种活性酶的激活,生长激素在夜间熟睡时的分泌量要比白天高出5-7倍,它有利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也能激活中老年人体内各种活性酶,从而加速新陈代谢,延缓大脑衰退。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通宵熬夜,第二天却又精神饱满、精力充沛;而一些人觉没少睡,却又疲惫不堪、精神萎靡不振。
但在每晚的睡眠中,总有一些人每天都想睡,可真正睡的时候又是浅浅入睡,有点动静就惊醒了?这里究境隐藏着什么秘密?本章就为你逐一的来揭开“深睡眠”这个隐匿在我们身体内,护卫我们身体健康的奥秘……
一、什么是深睡眠
每个人在忙碌了一天之后,都要香香地睡上一觉。当然也有活了一辈子不睡觉的人,但那是极个别的。人是要睡觉的,这个道理在我们出生后就在努力的实践着,但很少有人会问睡眠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要弄清这个问题之前,还是让我们先看一个实验。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阿伦教授,将一只老鼠关在一个封闭的转盘里,当老鼠脑电波显示它要睡觉时,转盘就转起来,不让老鼠进入睡眠状态。经一周的强制保持清醒后,老鼠的尾巴和脚爪上出现了红斑、溃烂等奇怪的症状,老鼠也变得越来越烦躁,体温一路下跌,进食增加一倍,体重下降10-15%,17天后老鼠就死了,而老鼠不吃东西能维持生命16天。看来不论对于动物还是人类来说,睡眠似乎是仅次于食物的,维持生命的必需品。
不睡觉会让生命停止运转,那么是不是觉睡得越多越好呢?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有学者通过对睡眠时间长和睡眠时间短的人的睡眠图的比较研究发现,睡眠时间长的人,浅睡时间占的比例较大;而睡眠时间少的人,深睡时间较长。这说明两种睡眠类型的睡眠精华部分--深睡眠同样得到了满足。无论是少于6个小时的少眠者,还是多于9个小时的多眠者,每次睡眠所获得的“核心睡眠”的量,总体上是相等的。睡眠时间长的人,只是浅睡眠在时间上的“延伸”罢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直提倡“深睡眠”的原因。
专学家们把凌晨0~3点这个时间段定义为深睡眠,并形容它是人体睡眠中的精华,可见深睡眠期对人体体力和精力的恢复有着极重要的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深睡眠期,大脑皮层细胞处于休息状态,起到了保养皮层细胞的作用,有人称其为“脑睡眠”,对稳定情绪、平衡心态、精力的恢复极为重要。实际生活中,长期睡眠不足的人会表现出精神萎靡、脾气急躁、情绪不稳定等情况。
其二,深睡眠期,人体各种生命活动会降低到最低程度。如血压下降、心跳减慢、脑部血流量减少、呼吸慢而平稳、体温下降等等,说明机体的代谢维持在一个最低的基础水平,消耗能量减少,同时体内有关的组织、器官在副交感神经支配下合成代谢加强,能量产生增加,使劳累一天的体力得以恢复,次日神清气爽,具有旺盛的精力。
其三,深睡眠期,有一种促进生长发育的激素分泌和释放达到高峰。这种激素就是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它除了具有促进骨骼生长和身体发育的作用,还能使身体各组织的蛋白质合成增强,促进脂肪分解,因此,能促进处于儿童期的孩子身体发育,增加体重,提高智力水平。对成年人则有助于体力恢复,并维持成年人的代谢处于“年轻”状态。深睡眠充足的人往往脸色红润,少见皱纹。
其四,深睡眠还能显著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已有实验证明在深睡眠期可以产生许多抗体,增强抗病能力,并且还能促进机体各组织器官的自我康复能力。
一般认为,每天睡眠时间不到6个小时的人,属于少眠者,或短睡眠者;睡眠时间超过9个小时者,属于多眠者。爱迪生、拿破仑属于每天仅睡五六个小时左右的少眠者,但他们的精力和智能却在常人之上。这说明睡眠时间不在长短,而在于进入“核心睡眠”--深睡眠的程度。
中西医对睡眠的不同定义
古今中外的不同时代虽然对睡眠有不同称谓,但其基本概念大体一致。先秦称“寐”、“寝”、“瞑”,《内经》也称“瞑”,汉代以后惯称“睡”、“眠”。南北朝以后,睡和眠两字合成一词,最早见于翻译后的汉文佛经,南朝慧影《智能疏》:“凡论梦法,睡眠时始梦。如人睡眠中梦见虎威号叫,觉者见其如其梦耳。”西方医学对睡眠的概念,也从传统观念的“令人愉快的嗜好”逐渐转为“生命的本能”。
关于睡眠的认识,中西医学二者既有一致性的内容,又有认识上的差异。
以前,人们把仅睡眠当作是一种休息状态。古西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猜测,睡眠是吃饱之后,胃气蒸腾,塞住了脑子里的小孔,冷却了大脑,于是开始睡觉。这种解释听起来很滑稽,但现代人们对睡眠的了解正逐步的走向成熟。
首先我们可以从观察中得出睡眠的一些特点。如果你身边的某人睡熟时,他们也许正一动不动地躺着,周围既安静又舒适。他们的呼吸又轻又均匀,他们也可能不时地翻动一下身体。当然我们还可能看得到他们的眼球在眼皮下移动,这表明他们在梦中与佳人有个约会。处在深睡眠中的人很可能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毫无反应--虽然有人会说说梦话,但那都是潜意识的行为。如果我们给熟睡中的人一个足够强的刺激,比如他们孩子的哭叫或闹钟的铃声,他们会马上醒过来,虽然他们可能还需要一小会儿工夫才能彻底清醒过来。
当然,这些关于睡眠特点都是我们通过观察来认识到的,我们还是来看一下科学家是如何定义睡眠的吧。他们的定义与我们的观察类似。比如,有的科学家将睡眠与清醒做了对比,认为他们是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如果说清醒是指我们完全自觉的时间--当我们可以自愿地做一些事,比如,吃、喝、思考和工作--那么,睡眠正好是对立面。正如我们所观察到的一样,处于睡眠状态时,我们的身体一般是不活跃的,除了个别无意识的动作,如抓痒。大脑的特殊机制抑制了感官传来的各种信息流,与此同时,大脑的其他信号系统处于放松状态,甚至使身体的许多主要肌肉处于瘫痪状态。虽然我们在睡眠中思维仍是活跃的--我们有思想并在睡梦中看到许多形象--但我们的大脑加工过程缺乏清醒时所具有的结构和逻辑。
人为什么要睡眠
了解了一些虎睡眠相关知识后,显然,睡眠是必要的。但如追问:人为什么必须要有睡眠?如果持续数日不睡,将会在身心上产生什么后果呢?此类问题,在医学上迄未获得肯定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获得不同的解释:
一是人体睡眠是生理时钟与日节律说:
在一天24小时内,人体在生活上呈现周期性的活动;何时睡眠、何时进食、何时工作,几乎都有一定的顺序,而此等顺序几乎是由身体生理上的运作所决定。像此种决定身体周期性生活活动的生理作用,我们称这为生理时钟。生理时钟之所以形成,除个体生活习惯因素【如经常上夜班者的生理时钟即与一般人不同】之外,主要受一天24小时变化所决定。例如:一天之内的温度有显著的变化,人类身体的体温,在一天内也有显著的变化,在环境温度降低而人的体温也降低的情况之下,个体就会产生睡眠的需求。每天气温的变化规律,大致是午夜至凌晨五时左右的一段时间最低,人类的体温,也正好是在此一时段,降至最低。因此,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晚上十一点钟至翌晨六点钟,是睡眠时间。故而生理时钟也称为日节律。
对动物的生活而言,日节律具有极大的支配力。因此,候鸟或鱼类的迁徙,多在地球上的南北向同经度内移动,藉以维持其周期性的生理时钟。人类祖先的活动,本来也像其他动物一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惟以现代交通工具快捷,喷射机的飞行,使地球两对面的距离,变为朝发夕至;从台北飞到纽约,正好形成晨昏颠倒,使人遇到了睡眠适应困难的问题,这现象称为飞行时差。飞行时差的一般征候是:身心疲倦,食欲不振,睡眠暂时失常。飞行时差的困扰程度,因飞行方向而异;顺太阳方向【西行去欧洲】飞行时,飞行时差的困扰较少;逆太阳方向【东行去美洲】飞行时,飞行时差的困扰较大。飞行时差形成的睡眠困扰,一般在三天至一周内即可自行消失,而在新环境内重新建立起个人的生理时钟。
二是有关于身体恢复论与保养论的说法:
恢复论与保养论是解释睡眠必要性的两个理论。按恢复论的说法,睡眠具有恢复精力与恢复疲劳的功能。恢复论所指的恢复,包括生理的与心理的两个层面。就生理层面讲,个体在清醒时的一切活动,如果一直不停,不得充分休息,无论在神经系统的传导,或是在肌肉腺体的运作上,既不能达到充实完美的境界,也无法适时完成新陈代谢作用。体力消耗后需要睡眠休息,有如营养消耗后需要饮食补充,是一样的道理。人的体力像一座水库,水库中的贮水耗用到一定地步,必须将出水口暂时关闭,或将出水量减少,俾使水库内贮水量增加,以维持长久的供水功能。此一生理层面的恢复作用,多半在沉睡阶段发生。
就心理的层面讲,睡眠可以帮助个体完成清醒时尚未结束的心理活动。在学习心理学上早有实验证明,练习过后立即睡眠者,醒来之后会有较好的记忆。原因就是练习后立即睡眠,可供未完成的讯息处理工作,继续在睡眠时完成。按此种心理层面的恢复作用,多半在浅睡阶段发生。作梦是一种心理活动,而且梦中情境常与日间生活有关,甚至日间未能解决的问题,在梦中可能获得答案,此事也可做为睡眠具有恢复功能的佐证。按心理学家的研究,只有在浅睡阶段才会作梦。
保养论是恢复论的补充。按保养论的说法,个体之所以需要睡眠,主要是为了保存精力,涵泳生机,以免疲劳过度,危害健康。换言之,对维护身心正常功能而言,睡眠具有自动的调节作用。
第三个就是从人类的发展进程来解释的演化论说法:
对睡眠必要性的解释,除上述两种理论之外,另有一种补充性的理论,称为演化论。按演化论的说法,个体除了必须睡眠之外,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动物,之所以表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睡眠方式,其原因主要是在生存过程中长期演化而来的。人类在夜间睡眠,而且有固定地点,原因是人类缺少夜行能力;为确保安全,免于野兽侵袭,终而演化出先是巢居穴处,继而建筑房屋的适应能力。牛、羊、骆驼之类动物,睡眠分段进行,原因是它们终年居于空旷,无固定地点栖身,必须随时睡眠休息,随时觉醒,俾便遭遇侵袭时能随时逃逸。此类动物的饮食起居,无定点,无定时,原因是它们居于草原地带,随时都有草吃。此外,有些动物,诸如蛙与蛇之类,在寒冬不能出外觅食,而又缺乏像候鸟那样的迁徙能力,于是经长期适应环境,终而演化出冬眠的能力。
不论从那个方面来解答,都可以看出睡眠是人体所必须的,如长期缺乏睡眠或被剥夺了睡眠时间,对人的身心健康将会带来伤害,也给生活带来诸多烦恼。
人们对睡商的理解
聪不聪明有“智商”,成不成事有“情商”,而每天都要睡觉的你,对于睡眠的知识了解多少呢?那么就来测测“睡商”吧。“睡商”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提出,虽在临床上没有特别的医学价值,但对调查人群的睡眠质量有重要参考意义。睡商高的人,他们的统一标签是:身体健康、精神焕发、皮肤光亮、思维敏捷。至于睡商低嘛,也许应该想点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您可以做如下睡商测试。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有关睡眠的智商测试。通过这项测试,相信可以丰富您在睡眠方面的知识。
睡商测试:
下面有有关睡眠的12个观点,请判断其正误。【答案附后】
以下叙述是否正确?
【1】、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并不能满足身体对睡眠的需要。
【2】、睡眠时,大脑在休息。
【3】、如果睡眠时数低于需要量1至2小时,第二天的行动 总受到一些影响。
【4】、即使睡眠充足,无聊仍会引起睡意。
【5】、每个人每晚都会做梦。
【6】、如果打鼾既不影响别人也不会闹醒自己,那就没什么害处。
【7】、年龄越大,所需睡眠时数越少。
【8】、驾车时开大收音机音量有助于保持清醒。
【9】、睡眠障碍主要归因于忧虑和心理障碍。
【10】、人体不可能完全适应夜班工作。
【11】、大多数人无法明确说出自己何时会困倦。
【12】、大多数睡眠障碍可不治自愈。
正确答案:
【1】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并不能满足身体对睡眠的需要。【对】
睡眠对健康如同饮食一样不可或缺。而休息是无法取代睡眠的。如上所述,睡眠是保持健康和觉醒的积极生理过程。如果您不能睡够所需时数,那么您的身体就在积攒着“睡眠债”,并且迟早要为之付出代价。如果您疲劳驾驶,那您是在拿自己和大家的生命冒险,因为困倦的驾驶者会不知不觉趴在方向盘上睡着。困倦导致驾驶者无法集中注意力,与每年百万次的车祸息息相关!
【2】、睡眠时,大脑在休息。【错】
您的身体在休息,而大脑没有。大脑在睡眠过程中依然十分活跃,为第二天的觉醒和最佳状态作准备。
【3】、如果睡眠时数低于需要量1至2小时,第二天的行动 总受到一些影响。【对】
睡眠是生理需要。通常儿童比成人所需睡眠时数多,而具体到每个人则由遗传决定。大多数成年人每日需八小时睡眠以保持精力充沛。如何判断自己的实际睡眠需要量呢?睡前不要设闹钟,睡至自醒。感觉很放松吧?这就是您的睡眠需要量。您可以让自己少睡,却不能减少睡眠需要量。
【4】、即使睡眠充足,无聊仍会引起睡意。【错】
人们在活跃时常无睡意,但若稍事休息,或有些无聊就会有困倦感。其实,真正引起睡意的是睡眠不足:没有睡够所需时数。睡眠不足的成人在无聊时会感到困倦。无聊,并非引起睡意,而是使睡意变得明显。
【5】、每个人每晚都会做梦。【对】
虽然很多人醒后不觉得曾做过梦,但其实每晚梦都会如约而至。梦境在睡眠的快速动眼期表现得最为生动。
【6】、如果打鼾既不影响别人也不会闹醒自己,那就没什么害处。【错】
打鼾表明存在着威胁生命的睡眠障碍,被称为睡眠窒息,其患者打鼾声音高且夜间频繁伴喘息式呼吸以致惊醒,这必然造成白天倦怠无比,且增加了意外事件和心脏疾病的发生率。但95%的睡眠窒息患者却并未意识到自己有着严重的睡眠障碍。
【7】、年龄越大,所需睡眠时数越少。【错】
睡眠需要量在成年人阶段变化不大。老年人夜间醒来次数较多从而睡眠时间减少,但他们的生理需要量与年轻时相比并未减少。只不过他们夜间睡得少白天就相应睡得多而已。虽然睡眠困难现象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但年龄并非主要原因。如果您由于不良睡眠习惯或健康原因而致睡眠困难,可以求助于内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