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和睦相处应掌握的专业技能
创建“和睦相处”的生存小环境,是衡量我们是否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程度的基本标准。那么,我们如何学会与环境的相处呢?如何创建一个“利人利己”的和睦相处环境?本人认为必须坚持“三结合”原则,即“为人之德”、“为人之道”和“为人之谋”原则。同时在此原则下,学会运用“以法相托、以德相托、以道相托、以技相托和以利相托”与人相处的专业技能。
一、以“法”相托与人相处
以“法”相托与人相处,指以“法律和法规”为准绳与人相处。
一是以“法律”为依托”,遵纪守法、自治自律和提醒帮助,不能随波逐流;二是以“人权”为依托,尊重他人,让人讲出不同意见的话,尊重他人合法的人权自由,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力,三是以“安全”为依托,避免伤害他人;四是以“尊严”为依托,既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五是以“洁身”为依托,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二、以“德”相托与人相处
以“德”相托与人相处,指以“道德”为基石与人相处。坚持以“为人之德”这一做人基本良知与人相处,表现在本人的《自我管理学》中提出一个人的“基本品质”之中,包括“诚实守信、尽心尽责、勤劳勇敢、爱心互助和感恩图报”这5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在与人打交道过程中,必须持有自己的基本良知与人相处。即以“诚实守信”为依托,与人相处以诚相待,做到不虚伪不做作;以“责任”为依托,与人相处用心尽责,用心做人与做事,用心尽到对家人、对朋友和对社会的三重责任;以“勤劳勇敢”为依托,如果说“勤劳”是“弓”,而“勇敢”就是一支“利箭”,这支只有“勇士”才配备的“利箭”,射出了一个“不卑不亢”人的精神,表现在不欺负弱者也不畏惧强者,不分尊卑平等待人,为坚持做人的原则而无所畏惧;以“爱心互助”为依托,与人相处须有“爱心”,在力所能及前提下,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以“感恩图报”为依托,与人相处遇事沉着冷静,面对现实问题和矛盾,勤于冷静反思,保持自我心情平和,善于战胜自我和缓解外界压力。遇事沉着和冷静体现一个人的涵养和修养水平。冷静的人遇事沉得住气,不轻易感情用事,善于原谅他人,持有宽容大度之胸怀。
三、以“道”相托与人相处
以“道”相托与人相处,指坚持“为人之道”与人相处。在“和谐自我”的理念下,在遵循法度的基础上,坚持“尊重他人、保持距离、承认差异和区别对待”的与人平等相待原则和与人友善相处的方法;坚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利益共同”的相互依存关系,实现人与人相处中互惠互利。“以‘道’相托与人相处”必须在“德”的前提下展开,在自己基本“良知”的衬托下实行其一系列“道”的规范化。即这个“道”一不是为了别人而设计,二不是为照亮他人的引路灯,却实实在在是为了你自己。这就是“和谐自我”之“道理”,包括“自治自律、诚信友爱、勤劳尽责、安定有序、淡泊睿智、健康向上、求同存异以及社会适应度强”这8个创建和睦生存环境的方面。最终目的只是一个,即“和谐自我”,尽量延长人的短暂生命,以健康的身心,使自己的一生尽量过得幸福快乐,不枉为做人一世。
四、以“技”相托与人相处
以“技”相托与人相处,指以“为人之谋”的技巧和艺术与他人相处,即必须学会团结更多的力量,学会释放诚意欣赏他人,学会承认和关注他人,学会捕捉与人共处的和谐因素之灵感,尽可能团结多数人,修炼火眼看准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善于平和谦让他人。当你与他人对话时尽可能做到平和,在语言气上注意不伤害他人,在用词上避免过激过猛,在态度上尽量平易近人,在感情上真实而不虚伪或做作等。二是善于关心欣赏他人。与人友善相处,欣赏他人也就是说必须给他人一个表现的机会,让你周围的人或者相对弱势的人有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那怕是不中你的意,最好也让他人尽量表达出来,让别人把话说完。三是善于理解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釆取角色对换的方式换位思考。同时,避免强迫他人接受你的观点和做法,既要尊重别人不想做的事或说的话,也要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领域不受你的侵犯。四是善于坚持基本良知。与人和睦相处,并不等于舍弃一个人的良知,放弃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如果你为迎合他人舍弃自己的良知而去附和其意,这是反映你已与之同流合污,也只能达到虚假和睦而不是实质上的和睦,其结果,最终是自我不和谐。当与一个人的良知相背离时,你可以保持沉默,在沉默中把持自己的良知不受侵犯,在沉默中坚持做人清白的原则。五是善于对人释放诚意。释放诚意也就是始终不渝地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向他人表述,如在表述过程中传达你的诚意,在传达中阐述你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在阐述中明确表示无妨碍或威胁他人的安全,在明确中再一次释放你的诚意,描述最终双赢的良好结果。
五、以“利”相托与人相处
这里的“利”,包括“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两个方面。以“利”相托与人相处,指以“利益”为基础与人相处。本人在“解剖经济人现象”这一章中曾阐述“‘追求自我利益’的特性,集中表现在“经济人”特有的‘利己’本质。也就是说“经济人”待人处事是以‘有利于自己的利益’或‘如何取得最大化的利益’为主要目的”。由于“经济人”受这一本质特性制约,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在相处过程中,基本上围绕这一特性展开。如有的“经济人”,采取“损人利己”的方式与人相处;有的“经济人”,采取“利己大于利人”的方式与人相处;也有睿智的“经济人”,以“利人=利己”或者“利人多于利己”的方式与人相处;更有极少数持有高尚而又崇高品德的“经济人”,以“损己利人”的方式与人相处。围绕“经济人”不同的相处方式,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在生活中,出现持以下面两种不同的与人相处方式的人在你生活周围时,你将会作如何选择呢?例如:在经济交往中,一个是“出手大放的大度大气”之人,另一个却似“算进不算出的‘铁公鸡’”式的小气之人;在语言沟通交流过程中,一个是“和蔼可亲、问寒述暖”关心你的人,另一个却是“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的人;在精神生活及沟通中,一个是“关心、欣赏并尊重”你的人,而另一个却“冷漠、自大并藐视”你的人,如此类形式等等。这里,我可以明确的说,对于绝大多数人一定会选择前者相处而不是选择后者相处。因为,作为一个“经济人”,谁都愿意与一个保护或给予自己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利益的人相处,而不愿意与一个占自己便宜、损害自己的物质或精神利益的人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