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整体性的社会不适应现象
一、因为不适应,政府支付较多的“制度”摩擦成本
中国既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从1978年至2008年,社会经济改革已经走了30年的路程。在这30年之中,从计划经济社会到市场经济社会;从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到实施经济体制转轨,地方分权管理到中央集权管理;从经济规则体系改革到金融规则体系改革,从股改到资本市场股权分置等的改革,在新旧管理体现和观念的碰撞下,一些政府执行部门缺乏“全国一盘棋”的正确认识,存在缺少社会责任意识和对社会改革适应能力差的现象。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脚步声中沿着渐进式的改革步伐,政府既支付了合理的“协约成本、适应成本”等必要的摩擦成本,但也在失误中逐渐暴露并承担了因改革不合理、不全面、不公正而产生的“资源浪费成本、环境破坏成本、贪污腐败成本、社会不公成本和创新滞后成本”等不必要的摩擦成本,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连带成本。在这些成本中,有的是当代人支付上代人的“还账成本”,也有的是我们当代人准备转嫁给后代人的社会“遗留成本”。
二、因为不适应,企业支付过高的“发展”摩擦成本
中国经济变革推进了企业的改革和向前推进。企业在各种力量的相互博弈中,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不少企业学会随着改革的发展步伐而迅速调整,赢得竞争优势,呈现出产品的优势,造就了企业辉煌历史。30年的改革路,集中体现出企业变革是一种模式与体系的转型,从国营企业内在系统的蜕变,到私人营业自我的超越。在对旧有模式、体系、系统的破坏同时,在必须创造性地建立新的模式、体系、系统面前,不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管理理念和观念等制约,不仅缺少社会责任意识,还存在角色冲突、规范与效率矛盾、理性与习惯冲突、规则与活力矛盾等现象。有的企业成功依赖于企业家个人之成功,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随着个人思路而动作,以“人治”替代“法制”;有的大型国企虽然流程规范、制度健全,但面对变化多端和莫测的国内外经济市场,却又受这些规则和制度束缚演变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也有的国家控股企业,受体制和管理制度约束,单“为变而变”的在政府灵魂下的“为改制而改制”式的企业行为,就付出了巨大的“制度摩擦成本”,而又得不到较好的效果。
三、因为不适应,个人支付较多的“伤害”摩擦成本
社会的转型和经济的变革,冲击着我们的生活习惯、碰撞着我们的传统理念。面对社会阶层为各自利益的相互博弈和对擂中,因为不适应,个人支付过多的“伤害”摩擦成本。人们在“他伤、伤他和自伤”环境中相互抵触,在其夹缝中寻求生存。有的人为日常点滴小事而碟碟不休地争吵;有的人因看法不一而随意顶撞他人;有的人因触犯某人的利益而被他人报复;有的人因一句话冒犯他人而受到反击;有的人因受他人报复而产生自殘自伤心理等。因为“伤他”,从而又召来“他伤”;因为“他伤”同时从形成“自伤”。人们在“伤他、他伤和自伤”恶性循环下,产生了严重的相互对抗和抵触情绪。
四、2008年面临诸多灾难不适应
2008年,是一个多事之秋和多秋之年,2008年我们承受多种灾难。对于年青的中国来说,前16年带来的成果是如此让人欢快。然而,灾害就在这欢乐声中出现了。年初的雪灾、3月14日西藏暴乱事件、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持续一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加之全球能源石油价格飞涨、飞涨的物价、持续下跌了近一年的股灾等。诚然,苦难中也伴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殘奥会带来的暂时欢乐,但与社会经济面临的困难相比,与人们正在承受的灾难相比,与个人资产大幅缩水的现实相比,这种暂时的欢乐与灾难的痛苦并不成正比。当许多人还未分享到蛋糕或还在等待分配蛋糕时,飞来的横祸就降临到人们的头上。人们的资产在缩水,人们的财产受到侵犯、人们的生存安全遭到威胁。多种灾难在这短短的一年内打击了我们这些还没有来及得准备好的人们。有人说,严冬已经来临,既然如此,请问你过冬的防御用品是否准备好了?请问有关责能部门防寒的措施准备好了么?种种迹象表明,尚未准备好。因为没有准备,雪灾形成的交通堵塞造成数以千计的人不能回家;因为没有准备,不少人的资产缩水近70%之多;因为没有准备,因地震而倒塌的校舍让许多孩子失去了生命;因为没有准备,人们缺乏灾难中的自救能力;因为没有准备,我们的许多改革措施仍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势态缓慢地进行;因为没有准备,我们的一些民族工业面临被国际集团快速收购的危机;因为没有准备,不少身处要职之人还未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国家和社会责任。总之,无论从政府社会管理的角度来讲,还是从个人的社会生存角度来看,因为没有准备好,社会适应度呈下降趋势几乎触及到政治、经济、金融、文化、教育和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渗透性的影响制约了我们每个人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