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和谐自我”标准之八——“求同存异”
一、“求同存异”体现宽容大度
“宽容大度”是个人良好品质之一,也是“和谐自我”系统中的孙子系统。一个宽容大度的人,是一个持有仁爱之人,又是一个忠实于“包容”做人信仰的人。一个宽容大度之人,具有“善于宽恕、原谅和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具备“天容万物、海纳百川”的心胸和气度。做一个宽容大度之人,必须坚持“遇事不斤斤计较、拿得起放得下;淡泊功名、能上能下”原则,必须坚持“宽厚待人、和蔼仁慈、宽恕宽容、豁达大度、宽厚仁慈、胸怀宽阔,宽洪大度”的做人原则。做一个宽容大度之人,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不仇视和歧视那些曾经做过错事和说过错话的人、曾有过失误和过失的人、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并用自己的爱心宽恕、原谅和帮助他们;必须力争改掉“苛刻严酷、刻薄狭隘、宽己严人、吝啬小气、鸡肠小肚、怨怨相报”等不良习性;必须学会承受“帮助他人后无回报”的不平衡心态造成的心理压力。
二、“求同存异”必须冷静反思
“冷静反思”是个人良好品质之一,也是“和谐自我”系统中的孙子系统。一个善于冷静的人,是一个自恃力较强的人,也是一个经常自我反思之人。一个冷静反思之人,具有“严于律己、襟怀坦白”的高尚品质,具备自我约束和管理的坚强意志。做一个善于冷静反思之人,必须坚持“平和地接受事实,整理心情正确评价自己,沉着而不感情用事地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的原则;必须坚持“心理和意志熔炼”的做人原则;必须时常整理和调整自己的“心理和心情”;必须学会在反思中变被动调整为主动调整;必须力争改掉“简单粗暴、浮躁和急躁”等不良习性;必须学会在放弃中处理自己的坏心情垃圾;学会抛弃过去的痛苦,消除曾受过的伤害,舍弃由于怀旧而影响心情的旧事物和流失的旧情感,学会排解“自我误入其途”后带来的心理压力;必须在自我冷静、自我克制、自我思考、自我放弃、自我矛盾和自我调整中找出真正新的自我,经过自我修炼,个人的灵魂和精神才能得以升华。
三、“求同存异”反映善于协调
包括善于“反思、包容、理解、释放和平衡”,即在冷静中求反思,在反思中求包容,在包容中求理解,在理解中求释放,在释放中求妥协,在妥协中求平衡。也就是说,我们在待人处世时,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冷静处理问题,冷静的前提是善于反思和反省。在反思过程中,如果你持有宽容大度的胸怀,就会先从打扫自己的卫生做起,也容易原谅他人的过失。当你包容了他人,就能够站在全面的角度正确的看问题和理解他人。只有对一个人尊重后,才会去承认和理解他,才会义无反顾地去帮助他人,才会心甘情愿释放自己对他人的诚意。当人与人经过释放诚意式的对话,就容易找到一种沟通后的相互妥协和让步方法。一旦双方让步达成妥协之后,之间的矛盾也就达到相对平衡,其生存小环境也就相对和睦。
四、“求同存异”呈现“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论语·子路》的经典之语。这里的“和”与“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意指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对多样性事物进行统一,而“同”意指放弃原则一味附和甚至于结党营私。严格的说,和谐自我就是“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共生共长”。我们在与人相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也就是说,我们提倡“和谐自我”,创建友善相处的和睦生存环境,并不等于放弃原则“拉山头、搞帮派”结党营私式的和睦环境,而是在遵循法度的前提下,在保持自身品质修行的前提下,注意相处的方式和方法,尽量克制自己不要用过激或过于猛烈的情绪与他人说话,避免不与他人发生争执,做到用平静和温和的语气心平气和对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