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和谐自我”的特性
“和谐自我”是一个人的理想人格和道德状况相结合的统一体。它一方面体现理想的人品状况,另一方面这种理想的人品又通过一定社会环境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表现出的崇高道德品质行为,是“为人之德”与“为人之道”的最佳结合,其主要特性如下。
一、自治自律性
“自我和谐”是一种自我整治和管理的自治模式,是个人自治的最佳谋略。当我们的生活陷入不和谐的环境泥潭时,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压抑的情绪时,唯一能帮助自己走出困境的方法就是自治和自律的调整行为。当我们通过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言行;通过自治,反省自我,搜索和寻找造成自我心理以及情绪不和谐原因;经过自我调节和矫治压抑的心理和不愉快的心情,达到有效整合自己性格和心理出现的某些问题,使自己的身心获得相对平衡。
二、体现责任性
每个人在“和谐自我”的过程,也是体现承担某种责任的过程。无论是社会道德品质环境,还是每个人自己的生存小环境,其环境空气中的品质质量,是由诸多个体散发出个人品质气息汇聚而成的。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只要你与他人相处,你就会散发影响他人清爽或污渍的气息。当你持有“和谐自我”的理念,必定形成保护社会品质环境的责任意识,产生保护和睦环境的责任行为。这种保护和睦环境的责任感,体现在你与人打交道时,为自己说出的话或做过的事负责。比如说,从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谈政府职责,通过健全法制、公正执法,才能使公平的竞争环境得以保障;从创造和睦的生存环境谈个人责任,必须通过加强个人品质修炼、严以律己、友善待人,才能使和睦的生存环境得以保障。
三、协调适应性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反映出个体的认识和行为并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从和谐的本意出发,通过启动自我调节器,运用一系列“和谐自我”手段或方法,展开对内自我协调,对外适应整合。对内协调包括:自我生理和心理矛盾和自我对物质和精神利益的欲望值。对外适应整合包括:自我生存环境得到相对整合,使自己在一个相对安定有序和睦的生存环境状态下生活。
四、承认差异性
从辩证的角度看,人与人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承认差异存在的客观性是“自我和谐”的前奏曲。差异不仅表现在认识深浅的差异,而且表现在反映强弱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方式方法的差异,而且反映在偏信偏爱的差异;不仅存在不同性格的差异,而且存在多重性格并存的差异等。人们只有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才能避免伤害他人和伤害自己,才能促使相处环境相对安全;才能确保相对宁静的自我心理环境。总之,承认差异,不仅要允许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的存在,而且要允许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存在;不仅要尊重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也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想法;不仅要理解自己的做法,也要原谅他人的做法。说白了,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你自己怎么做是你的权力,别人怎么做也是他的权力,对此,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学会彼此尊重和理解。倘若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他人,是不道德和失良知的。
五、功能全面性
对内协调与对外适应是和谐自我的基本功能。具体通过“传递、接受、收集、储存、协调处理和释放反馈”这六大功能相互作用展开调节行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把握避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原则,在传递爱心和友善之情中消除他人的疑虑和隔阂;在“接受”他人展开协商妥协中,体会“天容万物、海纳百川”的包容胸怀;在“收集”信息过程中掌握“去伪存真和去粗取精”技能,体会“真实与精华”所带来的淡泊和睿智的心境;在对认识他人的“储存”中把握“和而不同”的深刻内涵,体会“兼容并蓄”的思想境界;在“协调处理”他人关系中把握“差异”,体会“求同存异和宽容大度”而带来的品质气度;在对信息的“释放反馈”中把握不伤害他人的原则,体会释放友善诚意后愉快和轻松的心情。总之,通过自我调节功能矫治后,有效地整合自己性格和心理上存在的某些问题,以达到身心结构的某种平衡,保障生理和心理在良性状态下运行,在平凡的生活中逐渐把握和体会人生的价值意义。总之,“和谐自我”在充分发挥“传递、接受、收集、储存、协调处理和释放反馈”这六大功能调节中,实施认识差异、释放诚意、避免伤害、和而不同、宽容大度等自我和谐行为过程中,善待他人和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