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划分“经济人”阶层设定合理的利己目标
一、简单介绍社会阶层划分的理论依据
所谓社会阶层,意指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社会阶层的划分,世界各国的学者以不同的理论为依据,采取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对社会阶层进行分析和研究。如西方社会学者马克斯·韦伯以“利、权、名”三重标准的分层理论,对社会成员进行阶层划分。即经济标准(财富)、政治标准(权力)和社会标准(声望);也有的专家学者采用多元分层标准,如把人们的收入、地位、职业、教育、技术、种族、性别和宗教信仰等综合得分相加而形成。美国的一些社会学家用财产多少、拥有房屋的大小及类型、本人受教育的程度、消遣方式等进行综合分层,中国的专家和学者们也在进行类似的分析和研究工作。2005年中科院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状况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把当今中国的群体划分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十个社会阶层。于此同时,在对中等阶层的划分中,中国理论界也还在研究和讨论的阶段。有的专家学者提出以经济、政治、文化三种概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还有的提出以经济、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为综合指标的研究方法。又如零点公司从多个角度考虑后,提出了“以个人20万年收入、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水平在人民币50万以上、拥有价值在20万以上的私人轿车、拥有高尔夫球俱乐部会员卡”等十个方面对中产群体的判别标准,只要符合其中一条,即可认定他为中产群体。总之,无论依据何种理论、采用何种方法,对社会“经济人”成员的划分,至少可分为上、中、下三个阶层。
二、重新划分社会“经济人”阶层
在中国,由于社会阶层划分至今还在研究和探讨中,各个理论学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在“经济人”的分析和研究中,本人对“经济人”阶层的划分,采用西方社会学者马克斯·韦伯的分层理论,即以“财富标准、权力标准和社会知名度标准”这“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为依据,进行粗略划分,认为大致可以划分以下十个阶层或十类群体。
一是特富“经济人”,指个人或家庭资产在人民币10亿以上、国家级的社会知名人士、拥有国家级的社会地位和权力者等;
二是次特富“经济人”,指个人或家庭资产在人民币10亿以下至1亿以上,国家级的社会知名人士,拥有国家级的社会地位和权力等;
三是富有“经济人”,指个人或家庭资产在人民币1亿以下5000万以上,各省、直辖市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知名人士,拥有省、直辖市级的社会地位以及权力等;
四是次富有“经济人”,指个人或家庭资产在人民币5000万以下2000万以上、各地市级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知名人士,拥有地市级的社会地位以及权力等;
五是中产“经济人”,指个人或家庭资产在人民币2000万以下1000万以上、地级(市)区域内的社会知名人士,拥有地级(市)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地位及权力等;
六是次中产“经济人”,指个人或家庭资产在人民币1000万以下500万以上、县及县级以下社会知名人士,拥有相对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地位及权力等;
七是小康“经济人”,指个人或家庭资产在500万以下100万以上;
八是次小康“经济人”,指个人或家庭资产在100万以下30万以上;
九是贫穷“经济人”,指个人或家庭资产在30万以下(包括拥有可使用的土地、房屋住宅地基的价值);
十是弱势“经济人”,指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
三、“经济人”阶层设定合理的“利己”平衡目标
在讲究一定的物质收益保证的前提下,我们提倡“经济人”通过支付与之相适应的、相对合理的物质成本或精神成本,从而取得于此相对应而合理的物质或精神收益。本人构思和提倡的平衡目标大致是:
——对于特富和次特富、富有和次富有的“经济人”来说,提倡支付较大的物质成本和相对的精神成本,获取更大的精神收益。
——对于中产和次中产“经济人”来说,提倡支付相对平衡的物质成本或精神成本,获取一定的物质收益或精神收益。
——对于小康和次小康“经济人”来说,提倡支付相对平衡的物质成本或精神成本,获取一定的物质收益或精神收益。
——对于贫穷“经济人”来说,提倡支付相对的精神成本,换取与之相适应的物质收益。
——对于弱势“经济人”来说,提倡社会全体“经济人”共同去帮助、关心和爱护他们,使他们获取一定的物质收益,享受相对的精神生活。同时,部分人(除无正常记忆功能者)反馈给社会精神成本支出。
四、“经济人”阶层与“利人利己”合理目标对比表
根据目前我国“经济人”阶层的实际状况,由于其物质条件、经济基础、社会权力、社会知名度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也导致各“经济人”阶层对利益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在“等价交换”的“利己”过程中,各“经济人”阶层或群体应结合各自的实际,设定行之有效的“利己与利人”的合理目标以达到相对平衡,其目标设定的基本原则是“因阶层而定、因人而定、因环境而定、因能力而定、因技能而定、因管理而定”六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