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经济人”的路障
何谓路障?路障意指路上设置的障碍物。何谓障碍?障碍意指因阻碍物而受阻造成不通畅。何谓“经济人”的“路障”?“经济人”的路障意指影响和制约“经济人”进行“个人品质”修炼的因素。也就是说,“经济人”在“个人品质”修炼行动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那么,影响“经济人”走出行难、跨越自我的“路障”是什么?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制约。
一、受社会外部环境的制约
社会环境尤如自然气候,良好的气候环境有利于百花争艳、万物生长,恶劣的气候环境(除少数生命力相当顽强者)不仅抑制万物生长,还会摧殘其生命。为此,“经济人”行走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社会外部环境好坏也是造成其“行难”不可忽略的“路障”因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经济人”决策“利人利己”方案提供良好的土壤、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一致的目标、营造层叠和交叉式的全方位和谐环境、促使社会良性而又健康发展;不良的社会环境,不仅为“经济人”提供了滋生“专门利己”的不良土壤,而且造成“经济人”挖空心思而不择手段的“损人利己”行为。
1.营造良好的“三大”社会环境
所谓良好的“三大”社会环境包括:“公平的竞争环境、公正的法律保证、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这三个方面的外部条件。“公平的竞争环境”是社会活力之源,而社会活力给“经济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取得合理的收益分配和供给新的目标动力;“公正的法律保证”有利于维护“经济人”之间竞争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的良性循环;“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既保证普通“经济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同时也有助于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包括物资富足或精神富足的“经济人”),用爱心去帮助和关心弱势“经济人”群体,以达到社会关系和谐、促使社会整体健康的发展。在良好的“三大”社会环境下,有利于“经济人”克己守礼、克己循规和克己为人,并在其决策时采取“利己利人”相对平衡的行动方案。
2.不同的社会环境有不同的结果
虽然“经济人”受“利己”本质特性决定,时时处处表现出力图取得“最大化的个人利益”。但社会环境又是滋养其如何取得“利己”利益的外部土壤。“经济人”在“好与不好”的社会环境下,呈现出的表现也是不同的。
一是在不好的社会环境下表现。在一个无序或不规范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为“经济人”获取“最大化的利己利益”提供了滋生“贪婪欲望”的土壤,在一种“贪婪成风”的社会环境下,如若“经济人”缺乏明确自我人生的“品质理念”、缺乏良好的“个人品质”修炼,在缺乏一定的自恃力的情况下,易受物质利益刺激和驱动,产生的行为更多是以损人利己、贬义利人利己、贬义有条件利人三种形式表现。
二是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表现。在公平而又有法律保障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人”虽然也会注重和追求物质利益,但在注重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还会注重追求精神利益,其产生的行为一般以无条件利己、利己不损人、褒义有条件利人和褒义利己利人四种形式表现。
二、受“利益得失”观念制约
所谓“利益得失”,是指“经济人”在决策选择过程中,平衡“利己”的名利得与失。“经济人”的“利益得失”观,为自己设置了“路障”,造成了在自我人生道路上“行之难”的现象频频出现。
三、受“个人品质”修炼程度的制约
经济人的“个人品质”修炼决定其行为。事实上,“经济人”在其“利己”行为的选择过程中,势必经过反复的“利己”与“利人”利益权衡和比较。一个人如果持有明确的“人生理念”,持有个人的“品质理念”,按照“十项个人品质”标准,坚持自己的“个人品质”修炼。那么,他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必定是以“‘利己不损人’、‘无条件利己’和‘褒义利人利己’”这几种“等价交换”方式行事,至少也会以“褒义有条件利人”的方式行事。反之,一个人如果缺乏“个人品质”理念,势必按照“‘损人利己’、‘贬义利人利己’和‘贬义有条件利人’”这些“极端利己”方式行事,一定会处处表现出“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