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提示:“分析”是跨越行难和谐自我的第一法则。如何进行分析呢?首先从问题存在的客观性方面分析,即分析客观存在的社会道德品质环境,其次从“经济人”受其主观特性影响分析。只有通过辩证的、历史的和全面的实事求是分析之后,才能找出制约“行难”的客观因素,才能结合“经济人”自身的实际,对照“个人品质”标准,寻找与之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跨越行难和战胜自我”的修炼方法。
分析客观环境追溯历史根源,是为了避免主观臆断和教条的“跨越行难”观。有利于我们在探索如何跨越行难、跨越自我和战胜自我过程中,避免用简单的、教条的和孤立的观点去谈这一问题。通过分析,促使我们对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一个全面和深刻地认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总之,只有经过认真分析才能理清思路,真正做到跨越行难、走出行难和跨越自我、战胜自我。
第一节 分析客观社会环境造成的不和谐因素
为什么首先要分析社会道德环境呢?因为,客观存在的社会道德品质环境是个人道德品质生存和变化的重要条件,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个人自我和谐的外部环境。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道德品质大环境恶化,不仅导致个人品质呈下降趋势,而且造成社会的不和谐。如果整个社会风气正了,每一个公民也会慢慢地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逐渐养成良好的品质习惯,以致使社会达到相对和谐状态。我们面对的一个现实状况是:社会各层面和各环节矛盾重叠交叉,不仅污染了社会道德品质大环境,而且污染个人品质生存的中环境;不仅干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且制约了和睦相处的中环境;不仅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制约了社会道德品质的提高。通过分析,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转型期”矛盾凸显造成社会不和谐现象
在我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快速调整过程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服务、管理、体制之间产生了强烈的碰撞,这种“转型期”矛盾从多层次、多角度、持续性的集中出现和碰撞,造成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形成社会不和谐现象。比如说社会结构调整后,社会的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组织形式趋于多样化,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而不同的阶层和利益群体存在着对不同利益的诉求矛盾;又比如说随着社会政治民主的深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公民思想观念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公民维权意识增强与规范执政的差距,由于难以形成统一的共识,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再比如说,随着社会改革和发展,人民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用设施、公共环境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和产品需求量日益增加,而公共产品和服务可供量不足、相配套的服务体系和社会服务模式相对落后、国家实力和管理现状又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因而也产生了强烈的情绪反映和社会不和谐状况。
二、社会公民责任缺失造成的不和谐现象
在政府部门、各阶层、企业和团体、个人之间的交叉立体式的交往过程中,许多不和谐因素源于社会公民责任的缺失。因为有的官员缺失了“政府公民”责任,所以不能公正执法和干干净净为人民工作;因为有的企业缺失“团体公民”责任,所以出现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现象;因为有的社会成员缺失“个体公民”责任,所以产生损人利己、侵犯他人利益和伤害他人的现象。
三、社会道德环境污染产生的自我不和谐现象
虽然,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经济飞速发展,然而,社会品质环境却日益恶化,社会成员的基本道德水平却成直线式的下降趋势,社会基本道德行为有失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民德、官德、商德、职业道德危机,诚信缺失和信仰淡漠等社会疾病不仅腐蚀着人们的个体品质,而且对我们的社会品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不少人已分不清善与恶、对与错,区分不出小人和君子,人与人之间相互提防、相互猜疑、相互不信任,甚至发展到冷漠、残忍和相互为敌的程度。这些不和谐现象不仅恶化了人们的生存环境,而且破坏了有序的经济环境;不仅阻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挑战了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使人们陷入难以自恃的精神迷茫中。
四、个人品质理念的缺失造成自我不和谐现象
人们在社会财富争夺战中相互伤害,不少人以自我为中心,固步自封排斥异己,持有排斥的心态看人、看事,对与己不同的观念和诸多社会问题反映强烈。由于缺失了人生品质理念、缺乏个人道德品质修炼,因此不少人在埋怨、仇恨、懒散、烦恼、忧虑和迷茫等心理阴霾的笼罩下彷徨、挣扎和徘徊,在排斥中强烈反感、在反感中大发牢骚、在牢骚中拼命呐喊、在呐喊中攻击他人、在攻击中伤害他人、在伤害中又折磨和伤害自己,由此造成社会道德品质环境整体污染严重。
五、缺失寻找社会“良知”的和谐环境
从转型期社会道德、个人理念、个人品质修炼等心理和精神软件方面分析,无论从社会公共道德方面来看,还是从为官道德方面来看;无论从家庭道德方面来看,还是从个人品质方面来看;无论从社会品质大环境来看,还是个人品质修炼角度来看;无论从企业公民责任层面上来看,还是社会公民责任角度来看,都存在极大的矛盾及不和谐的社会现状。因为社会缺失了寻找“良知”的和谐环境,所以缺失了个人的“良知”;因为缺失了人生的“品质理念”,所以缺失了“个人品质”修炼;因为缺失了“为人之德”的道理,所以缺失了“为人之道”行为。对此,不少人在埋怨、仇恨、懒散、烦恼、忧虑和迷茫等心理阴霾的笼罩下彷徨、挣扎和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