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审视健康提炼精华
一、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道德健康相互依存
对于一个人来说,生理健康是健康的基石,是评价一个健全人的基本外部条件;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内涵,是评价一个健全人完整人格的主要内在条件;道德健康是健康的灵魂,是评价一个健全人的重要精神条件。可以这么理解,假设生理健康设定为硬件,而心理健康设定为软件,那么道德健康则是硬件与软件整合后的最佳产品。一个健康之人,不仅要有一个强壮的体魄,也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还要有一个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灵魂。
1.心理健康源于生理健康又高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源于生理健康又高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生理健康,反之,心理不健康也将影响生理健康。我们不能保证所有生理健康的人没有心理疾病,但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是能够从容面对疾病战胜自我的人。我们也不能保证所有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人都是品质优秀的人,但我们可以保证一个品质优秀的人一定是一个心理健康之人。
2.道德品质健康源于心理健康又高于心理健康
道德品质健康源于心理健康又高于心理健康。道德健康是一个人“健康”体系下必备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子系统,是现代人评价健康的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培养和锻炼自己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必须与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结合一并修炼。我们不能说一个生理健康之人心理和道德都健康,也不能保证生理和心理健康之人道德一定健康,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说,一个道德健康之人心理一定健康。例如,有的人虽然生理健康,体魄强壮,但其心理承受能力极差;也有的人虽然身患重病或生理残疾,但那种身残志不残的健康心理和健康而又优秀的品质,依然让人们敬重。
二、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道德健康的可转换性
虽然由于环境病毒传染、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生理功能自然退化等因素使人产生了疾病,造成生理不健康,然而由于心理疾病所形成的病变也会使人的身心受到影响。心理疾病既可转换为“生理”疾病,也可转换成“道德”疾病,而道德疾病既是心理疾病产生的根源,也是诱发生理疾病的病原体。如果说,一个生理原本健康的人,如果他的心理不健康,加上道德也不健康,久而久之其生理必定会出现不良反映。如果一个生理患有疾病的人,心胸开阔,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正视疾病,配合医生认真医治,并结合个人坚强意志,既承认生病的现实,又能及时进入病人的角色,配合医生认真医治,那么,他的疾病治愈概率就会比他人高出许多,身体康复速度也会比他人快一些。
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道德健康相互作用
1.生理健康从心理健康环境中获取信息并用于调整
一个人生理健康环境与心理健康环境在沟通、碰撞过程中获取信息,并开展自我生理与心理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这种交流,生理机能不断从心理机能中获取所需要的各种处理外界压力的信息,并据此调整自己。对于现代人来说,心理健康问题经常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每当生理健康环境发生变化时,就会打破自己原有的心理平衡状态,出现个人心理不平稳的状况,这时,个人自我心理健康问题面临着重新调整,并做出新的决策,以达到自我内部可控制程度,进而实现新的生理与心理平衡状态。
2.心理健康从道德健康环境中吸取能量并转化为能力
一个人心理机能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地从自身的道德品质环境中吸取一定的能量,通过“自我和谐”达到自我协调和平衡,并把协调平衡后的心境转化为提高自我心理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可以这么说,心理健康从道德健康环境中吸取能量并转化为能力的运动过程,体现一个人经过自我锤炼后,净化了自己的心灵,并将净化后的心灵转化为良好的品质和规范的道德行为。
总之,一个人的健康,是通过自身的生理、心理和道德健康交叉作用所表现出的综合健康程度。由于每个人健康程度不一,所具备的个人品质、能力、知识、信仰、人生观等的不同,造成人们对社会环境适应程度也不同。有的人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下也能奋力拼搏,并也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人虽处于相对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却依然牢骚满腹、怨天怨地、情绪不稳、不求进取,因不稳定的情绪和不愉快的心情,使自己的生活永远处于不佳状态。若一个人既具备生理健康的条件,又具有心理健康的能量,还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那么,无论社会生存环境优与劣,那么他的生活和事业一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