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中旬的一天,寒冬腊月,室外最低气温已骤降到了零下10摄氏度,秋天还生机盎然的胡杨、白杨、白蜡和梧桐树,此时早已掉光了所有的叶子。半个多月前下的一场大雪,此时也没有一点融化的迹象,空旷的田野被白雪覆盖,目光所及处,白茫茫一片。
送走了喀什视察的有关领导后,我与老宋从现代农业智能温室建设工地,驱车回县城。半路上,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身穿厚厚的灰色棉衣,背着一个大大的牛津包,正急匆匆地往县城方向赶路。老宋忙叫司机停车。
“你是温室工地上的上海工人?急着干啥子去呀?”老宋问。
“是呀。我要赶回上海去。”那人回答。
“上车!”老宋说。
在车上,我们得知那人姓金,是上海孙桥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派驻巴楚县建造温室的工人,家住崇明。当天早晨,金师傅接到了母亲不幸去世的电话,但已赶不上当天回上海的飞机了。他现在是要去县城的长途汽车客运站乘车,先到喀什,第二天再从喀什乘飞机回上海,航班正点的话,到上海虹桥机场是晚上9点多钟。
“再晚,我明天也要赶回崇明给我母亲守灵!她去世时我不在身边,没有给她送终,已经很对不起老人家了。”说着,金师傅涌出了热泪。
我们安慰了他几句,并开车把他直接送到了县城的长途汽车客运站。
金师傅来巴楚之前告别病中的老母亲,这是一种让人遗憾但却无悔的奉献。多少援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也曾有过一样的热泪。
我们巴楚援疆分指一位援疆干部的母亲,在今年元旦前不幸逝世,作为长子,他处理完母亲的后事后,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立即重回新疆的工作岗位。
2011年我也失去了一位亲人——105岁的外祖父。2011年10月8日早上,我正在开会,父亲打来了电话,说我外祖父过世了,因天高地远,要我不要回沪奔丧。记得,在2011年春节过后结束休假离沪返疆前夕,我再一次带上了老人爱吃的礼物前去探望他。临走时,老人拄着拐杖,一定要出门送我。他拉着我的手说:“新疆路远天冷,自己要当心噢!”这是他老人家生前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如今,我的父母也都已是70多岁的老人了。当初我将志愿报名去援疆的消息告诉他们时,他们虽有不舍和担心,最后还是同意了,并嘱咐我要服从安排,认真工作,不要为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分心。2012年元旦过后,在安排好受援地的工作后,我从新疆回到上海休整、过春节。2月17日,我就又将回到巴楚,开始新一年的援疆工作。一年中,我能守在父母、妻女身边,合家团圆的日子,也就这短短的一个多月。相聚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我已很知足,再说开春冰雪消融后,受援地的工作正等着我呢。
我要利用好这有限的假期,照顾好父母的饮食起居和健康,尽我的一点爱心和孝心。
(本文发表于2012年2月9日《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