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狭义的相对论的建立,就经过了“十年的思考”。他说:“学习知识需要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墨格尔在著书立说之前,缄默六年,不露锋芒。在这六年中,他以思为主,专研哲学。哲学史学家认为,这平静的六年,其实是墨格尔一生中最富有成效的思考时刻。
因此,在生活中要善于思考,遇到事情要勤于思考,特别是一些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换个思路去解决;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我们要鼓起勇气去做;别人想不到的事情,我们要努力想到并实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句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从某种角度讲,也有一定的道理。这个世界上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关键看你如何走。这个世界没有解不开结,关键看你用何种方式解。善于思考的人永远不会被困难吓倒的,即使前面荆棘丛生,他们也能披荆斩棘:即使前面泥泞满路,他们也能风雨兼程。
发明大王爱迪生说:“如果你年轻时就没有学会思考,那么就永远学不会思考。”
因此青少年要想成才,必须学会独立思考。作为孩子的父母,也应该在青少年孩童时期努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因为,人的与众不同有许多表现,其中最有意义的方面在于能够展示并表达独具特色的思想。
在鼓励青少年独立思考方面,父母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最简单的就是倾听孩子叙述自己的想法。尽管孩子的想法常常是天真、幼稚甚至可笑的,但我们一定要按捺住想纠正他的愿望,抓住他谈话中任何有趣的、有道理的论点,鼓励他深入“阐述”,使他尝到思考的乐趣,增强自我探索的信心。
独立的思考需要创造性,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个有效方法是鼓励孩子编故事,并把它记录下来。《如何更聪明》这本有关孩子智力发展的书中,作者--美国著名儿童智力发展研究专家--简·海丽特别推崇这一方法,她认为,这样做对孩子不仅是一个语言训练,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运用自己的想象与推理能力,得到出人意料的结论。具体的作法就是让孩子自己命题,告诉他你要给他做秘书,然后完全按照他的语言记录下来,不要加以修饰。这种实践是一个充满趣味的过程,孩子们会非常愉快地想到“原来我还会进行创造,而且创造出这样有趣的‘思想’来”。这种对创造,对思考的热爱,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一些很有名的发明,就来自于发明家幼年时异想天开的想象。
独立思考需要流畅的表达作为支持。著书立说自然是一个途径,但若想在与现实更为密切的事物上施加自己思想的影响,口头表达的能力与勇气便是必不可少的了。
心理学家特别提出表演对增强人的自信与自在能力的作用。尤其对于生性比较腼腆,羞于出头露面的人,参加一些业余的表演训练甚至出场演出,为他们增强自信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演绎戏中人物的同时,探索自己的内心情感与思想,锻炼表达自己的能力,并有勇气站到舞台上,面对众人。
培养思考的能力应当从他们小的时候就开始做起,这样才能有效地将他们向成才之路。
每一个孩子都能力各异,有的记忆能力强,有的识记能力强,有的口语表达能力强,有的理解能力强,但不论哪种能力强都需要思考,那么怎样培养孩子思考能力。以下一些方法供参考:
1.简单的推理问题。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注意经常向他们提出一些需要他们经过简单的推理判断才能回答的问题。如,家长可以问孩子:“如果我忘了关上水龙头,让它开了一整夜会怎样?”
2.提出一些难题。
家长或老师在实际生活中可向孩子提出一些难题让孩子解决。如让孩子自己从衣架上取衣服,然后给孩子几根短竿和绳子,启发他想到用连接竹竿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3.让孩子学会“争辩”。
经常与孩子展开争辩,争辩可引发孩子们进行认真细致的思考,并且能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可与孩子争论对某一人物或问题的看法。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对问题的认知水平。
4.学会提出问题。
提问题的水平与思维的水平是紧密相关的。问题提得好,不仅决定着思维的水平必然处于一个较高的层次,使人想得深想得远,而且还有助于标新立异。特别是家长,应鼓励孩子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质疑,即使孩子有时回答得很幼稚,家长也不可以简单地否定。
在青少年小时候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这样的锻炼机会是是必要的。也许正因为有这样的理论做基础,在美国许多好的学校都有表演课,社区中也设立各类表演课程,供学生课余参加。有很多父母送儿女去美国一家夏令营,这只是一家很普通的夏令营。但它的活动内容十分有趣。其中一项令许多小孩感兴趣的就是表演课。通过一些简单的表演技巧,训练孩子对自我表现的兴趣和信心,表演者在不严格的舞台规范中,尽情抒发自己的感受,在人物中,加人想象和创造,既有娱乐,又为孩子们创造了课堂上所不能获得的学习机会。
要想成才,就必须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当然,这也需要父母对他们从小教育。对于每一个青少年及其父母来说,这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个没有思考意识的人如何有为?
中国先哲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瓦特看到水开了,在不懈的思考中发明了第一台蒸气机。牛顿看到苹果落了,经冥思苦想反复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瓦特、牛顿的生命,因思考而精彩。“生命应留些时间思考”,说出了思考与学习、思考与工作、思考与生活之间的内在关系,也道出了思考与人生之间的必然联系。在世间一切存在之中,只有人善于通过思考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能否思考也是一个人人生和事业能否成功的重要分水岭。
人生,不能没有思考。
思考是一种好习惯,它传承精华,去除糟粕,孕育智慧。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因为思考可以化解矛盾的症结,使僵化的思维方式疏通,变得清晰,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思考支撑起了他们的人生。他们也因思考拓宽了自己的人生。
心理学课堂: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
3.思考会引导行动走向成功的。思考已成习惯,行动已成习惯,成功还会远吗?
重复学习--人的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
重复学习,是从环境中成长出来的,以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从事相同的事情--不断重复--不断思考同样的事情。而且当习惯一旦养成之后,它就像在模型中硬化了的水泥块--很难打破了。
犹太人把学习称作“重复”。从字面上看,它的意思是亲自读﹑说﹑听,多遍地练习,最终将文章全部内容记住。这种韧性在犹太人当中是普遍存在的。
这种韧性可不是先天就具有的品质,而是在犹太人的生活方式中养成的。年复一年,犹太人在自己的节日到来之际,整整一周时间都会吃一种无味的面包,体味辛劳的感觉。饭后,他们还要诵读经文,感谢上帝的恩赐。这种传统在犹太人漫长的历史中一直被遵守着。
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出的犹太子女,即使不聪明,也会不断地通过练习和复习来达到对某事物的理解。正是这种努力进取的热情使犹太人比别的民族明显高出一筹。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就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大多数的犹太学生的成绩比一般人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于他们在中途遇到挫折也不言败的精神。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试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得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想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培根被认为是归纳逻辑的创始人,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可见习惯的顽强,改正坏习惯不容易,培养好习惯也不简单。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在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越发感到那位科学家的话、培根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学习问题上,几乎每一个人都适用。如果你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你渴望有效地利用时间,如果你渴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那么,就请你尽早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在今天这个资讯发达、知识更新速度日益提高的知识时代,学习对于每个人的意义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从单纯的学校学习的意义上来理解学习,学习的范围是广泛的,学习书本知识是学习,学习社会经验是学习,理解新的资讯也是学习,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就看我们是否把握住了。因为,有必要将学习培养成一种习惯,这样才能适应这个时代。
心理学家曾论证:一个行为重复一定的次数就会成为习惯。所以习惯的形成是需要一定得重复的。如果没有这个重复的耐心,好的习惯也不会乐意关顾你。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尔文说,我们的生活过的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到一处不动了,达尔文所说的“规则”,便是指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学习习惯。智力超群的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在谈到自己成绩优异的原因时,都强调自己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生理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的时间内形成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因此,我们应该养成爱学习的习惯,将学习当成一种习惯来培养,才可以在每天都有所长进。
汉朝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他每天必须干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才能做下来安心读书。但是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疼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匡衡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自己家穷的人,就恶毒的挖苦说:“既然穷的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多看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你家里白干活不要报酬:只要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结束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人的天性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改过来就很不容易。因此,我们要从小养成学习的习惯,充实我们自己。
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他的利息。以下是一些有助于养成学习习惯的方法 :
1. 记忆习惯。
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想”的习惯
“想”即独立思考的习惯。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占了绝大部分,大多依赖性太强,要让他们成长,家长必须努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家长可以试着这样做:每次提问之后不要急于要答案,留给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大人提出的问题;如果确实想不出来的,家长可以帮助他们一起查找资料共同来寻找正确的答案,让孩子们能经历这种学习的过程,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说”的习惯
“说”即语言表达能力,它包括回答老师提问、修正他人发言和参加小组讨论等等。无论哪种情况都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逐步做到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
在孩子们说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注意纠正孩子错误的读音和用词,还要教会他们长句短说,用示范的方法调控语速,使孩子们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对于那些胆子比较小,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教师和家长要积极引导,多多给予表扬鼓励,让孩子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多说多练,逐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4.读的习惯。
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坚持读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5. 写的习惯。
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养成每天一篇日记的好习惯。
6. 定计划的习惯。
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所以,要培养孩子定计划的习惯。 有助于以后在成长的过程中,凡事都喜欢有计划的进行。
7.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永不言败”。
时间即是生命。我们的生命是一分一秒地在消耗着,我们平常不大觉得,细想起来实在值得警惕。我们每天有许多的零碎时间于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我们若能养成一种利用闲暇学习的习惯,一遇空闲,无论其为多么短暂,都利用之做一点有益身心之事,则积少成多终必有成。
好的习惯千头万绪,“勿以善小而不为”。习惯养成之后,便毫无勉强,临事心平气和,顺理成章。养成爱学习的习惯,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做到的。
心理学课堂:
1.将学习培养成习惯,会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