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结成相对稳定持久的关系之后,会自然而然地因为交往的频度加大而形成情感联系。因而这往往可能使双方成为最先发现和体察到对方的不幸的人,这也就使之最先向对方表达其恻隐之心成为可能。最先表达其恻隐之心的也就会被认定对自己最有爱的情感的人。所以,损失分担也就成了实现情感融和的基础。并且也只有双方都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为对方着想,当对方发生意外损失,遭受不幸时,力所能及地为对方分担损失,才能达成双方之间关系在情感上的融和。最先发现其不幸的人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是没有恻隐之心,就是没有爱的情感,这往往难免遭到对方的抱怨和疏远。
在管理交易关系中,因为联系稳定持久,所以彼此之间总会存在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联关系,所以也就事实上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因为利益的关系,对于对方更多的关注,也就可能是最先发现对方的不幸,并动恻隐之心而给予救助的人,所以也就是情感共同体。结成情感共同体之后,相互之间也就自然而然地关爱对方,为对方分担损失。
就其实施而言,相对于管理者,就是把被管理者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当对方发生天灾人祸等意外损失,主动上门慰问,提供实实在在的经济帮助,以缓解对方的困苦,以重振其战胜困难的信心。相对于被管理者,就是把管理者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当对方事业受挫,蒙受重大损失时,给予心理安慰和鼓励,并根据自己之所能,主动提出减薪和无薪外加班,努力帮助对方进行补救,减少损失。如果双方都把这种努力当作自己在管理交易关系中应该承担的义务,那么,恻隐之心的仁之端的情感,就会逐渐积累而加深情感融和的程度,使相互之间结成越来越深厚、越来越紧密的情感联系,进而把管理交易关系升华为不再严分彼此的情感共同体。结成了情感共同体,情感的意志指向粘附作用,不仅会弱化相互之间在利益上的斤斤计较,而以能为对方的价值需求满足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快乐。而且爱的情感会让人直接不作另外选择,而把这种关系的稳定持久作为努力的目标本身。
所以,在管理交易关系存续阶段,越是力所能及地为对方分担损失,就越是会深化相互之间的情感关系,进而就越是有助于管理交易关系的巩固和延续。这就是管理交易的分担损失定律。
十一、损失分担有效实施的关键点
但要让损失分担的实施能真正起到深化情感关系以稳定延续管理交易关系的作用,最关键的是损失分担体现真情实意,在这种损失分担中寄予了真诚的爱的情感。它与弥补损失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而在于有情真不虚的爱。没有真情的寄予,仅仅有一定损失的弥补帮助,其在管理交易关系的巩固稳定上的作用就大大地打折扣了,甚至完全丧失。在现实中往往帮了人而不被人感激,其原因就在此。
在为对方作损失分担的努力中,关键是是否体现了真情。有无真情至少会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1)在内心是否为不求回报。求回报的损失分担,仍然是交易,不过仅仅是延时兑现的交易。不求回报则是为舒缓对方的不幸奉献自己的力量。所以,相对于管理者强调不以对方的日后报答为目的,即使对方此后的工作态度并没有因此而变得积极,也不会生嗔怪愤怒的情绪。相对于被管理者强调不以对方的日后报答为目的,则是对方此后并没有对自己的特别关照和袒护,也不会生嗔怪愤怒的情绪。
(2)关注对方不幸的发展。如果把损失分担当作履行义务,认为表达损失分担的意愿也就行了,不再过问对方的不幸情况,就仍然只是义务的履行,而不是真情的表达。所以,相对于管理者强调要不断跟踪造成被管理者损失的事件发展情况,让对方感到有一个心理依靠。相对于被管理者强调要不断询问造成管理者陷困事件的近况以及缓解的程度,让对方感到内心强大。
(3)对于对方的悲伤缓解情况不断跟踪慰问。不幸的悲伤心理缓解是有一个过程的,只有左右的不断关怀表达,才能用时间冲淡。所以,相对于管理者强调的是要对被管理者的不幸事件多次过问,表达关爱的之情,以使对方不幸的悲伤心理逐渐抺平。相对于被管理者强调要多作宽慰问候,对对方表达支持的意愿,让对方振作雄心。
(4)对于对方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情不是虚的,必须有实作支撑,这实就是在对方急需帮助支持之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对方缓解和摆脱困境。所以,相对于管理者强调的是对管理者的不幸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主要是能解决困难的资源支持,不能仅仅说好听的话。相对于被管理者强调不要与他人进行攀比,以尽心而负责地帮助对方走出事业发展的危机。
如果其损失分担的努力不是从以上四个方面表现的,即使在为对方的损失分担上作了努力,也不会被对方感激而深化相互之间的情感。尽管损失分担不能有功利心,但它是具有功利作用的,在此就是稳定和维护管理交易关系的存在,使之经久而保证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十二、管理交易的惯性积累定律
管理交易盈亏得失,并不是有形物的增减,而是双方相互之间,以及自我前后之间的心理体验评价的满意程度对比。而心理体验评价又因为文过饰非的人性弱点而存在有一种自我行为选择的过度肯定倾向,即对已有行为的合理性作过分的肯定,甚至对明显的不合理也要自我进行辩解,否定原有行为选择的不合理性的存在。所以,一个人即使蒙受重大挫折,他也仅仅认为是外部环境所至,与自己的选择不当无关,完全是人算不如天算,上天没有恻隐之心而故意作对使之陷困。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归因论,即总是把事业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把事业的受挫归因于外部环境的不利和所谓不可抗力的作用。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接受自己的行为选择有错的事实,而是强调客观条件的变化超越了其预期。人性文过饰非弱点是直接导致管理交易的惯性积累作用的根本原因。当其行为选择延续一定时间之后,原有的行为选择也就成了他的既有行为,只要没有明显与其行为选择预期相冲突的行为后果发生,或者与其行为选择预期相冲突的行为后果并不太严重,是在其可忍受的范围之内,他也就不会反思否定原有行为选择,而是对其选择的合理性进行过度性辩护,从而使其行为选择保持相对的稳定。这也就管理交易惯性形成的机理。
所谓管理交易的惯性,也就是管理交易关系一经确立起来并延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形成一种近似于物体的运动惯性一样,会在驱动力终止作用后仍然保持原有方向的运动,并且运动阻力越小,其运动延续的时间越长,即惯性越大。管理交易关系的维系完全与之相同,管理交易关系一经确立起来并延续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形成这种惯性而将管理交易延续下去。只要在管理交易过程中标的真实、交易等价、交易公平,其交易关系就会自动延续。只有当相互关系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摩擦和对立后,才会中止。并且交易关系存续的时间就越长,其双方终止管理交易关系的可能性就越小,管理交易关系就越会受到积累惯性的作用而趋于稳定,越会延续下去。反之相反。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管理交易关系存续的时间越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情感融和就越深厚,双方就越是会忽略外部机会的存在和看淡外部机会的价值。双方之间的情感依赖关系就越强,双方就越是会成为难以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管理交易关系作为一种稳定的人际联系,总会随着时间的延续在利益关系上相互渗透,使彼此之间形成多种多样的利益依存关系,即你的利益中包含有我的利益,我的利益中包含有你的利益。进而由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而加深彼此的情感联系,使之相互之间在情感上对对方形成依赖。情感依赖又反过来维系和深化相互之间的利益联系。
管理交易关系延续的可能性,是管理交易总量与外部机会之比的函数。所谓外部机会,就是中止现有管理交易关系而另外寻求缔结管理交易关系可获得价值需求满足的机会。所以,当管理交易总量不变,外部机会上升时,管理交易关系延续的可能性会下降。当管理交易总量不高,外部机会不变时,管理交易关系是否延续不确定。当管理交易总量不变,外部机会下降时,管理交易关系延续的可能性上升。当管理交易总量较高,外部机会不变时,管理交易关系延续的可能性也会大。
如果把雇佣、聘用、任用的协议的签定作一次管理交易的结成,把把雇佣、聘用、任用的协议执行的时间长短作为管理交易延续时间的长短,那么,管理交易达成的积累次数越多、延续的时间越久,管理交易的延续就越会成为双方的一种习惯性选择,管理交易关系也就越稳定、越持久。这就是管理交易的惯性积累定律。所以,一个组织存续的时间越长,老成员越多,组织就越是趋于稳定。
十三、管理交易惯性积累的途径方式
由于管理交易惯性对于双方的利益保护和最大化的支持作用,使提升管理交易惯性成了管理交易关系的双方的共同意愿。但如何提升管理交易惯性,其有效的努力主要集中在管理者一方,而不在被管理者一方。因为管理者是管理交易关系中拥有优势的一方,管理者一方对于提升管理交易惯性没有兴趣,只有被管理者的努力,难免造成被管理者的热脸仅仅贴上管理者的“冷屁股”的局面,这不免造成被管理者一方对于管理者一方的抱怨和不满,而被管理者的一方把自己的抱怨和不满发泄出来时,又会遭到管理者一方的回击。二者之间的关系难免因此而恶化,使管理交易关系意外中止。所以,管理者必须在提升管理交易惯性上有所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