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王维孟浩然和王维通常被推举为唐诗中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性作家。
孟浩然(689—740)是位享有盛名而一生布衣的诗人。他长期隐居在家乡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也曾屡次出游,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他的诗大部分与家乡及漫游途中的山水景物有关,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
山水诗在唐以前已经经历了长期发展,而孟浩然在这里仍然有独特的创造。这不仅表现在诗中情和景的关系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中的意境也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而这又同孟浩然诗在语言方面的特点有关:通常它是朴素而自然的,甚至有些平淡,但其实经过苦心琢磨,所以能够表现悠远深厚的境界。如《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夜来去。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开元九年进士及第,长期主要在京城任职,累迁至尚书右丞。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精通音乐,尤擅绘画,后人甚至推许为南宗画派之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具有全面的造诣,各种诗型各种题材均有佳作。总之,在盛唐诗坛上,王维是一位富于艺术修养的诗人。
王维早年一些诗歌写得意气风发,如《少年行》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成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棱垂柳边。
游侠少年洒脱无羁的情怀,表现得何其真切。此外,王维早期以及中年所写的边塞诗亦慷慨宏放,《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句,以单纯的线条描绘出塞上奇瑰的风光,景象壮阔而优美,令人神往。
不过,王维诗中最具个人特色、最能体现他的创造才华的,还是关于山水田园的作品。大抵自中年以后,由于对仕途生活的厌倦和佛教思想的熏陶,王维在政治上采取一种低调的姿态,他在终南山置有别业,后又经营了辋川山庄,过着亦仕亦隐的生活,而自然美景便成为他取之不尽的诗材。
前人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经常注意到的有两大特点:一是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一是诗中常蕴含佛理禅趣。他本是一位画家,又是热心的佛教信仰者,上述特点的形成应该说是很自然的。但必须注意到,就前者而言,王维诗中常常融合了心理因素描绘出自然景物的微妙变化,这恰恰是绘画难以表现的;就后者而言,王维诗在呈现自然景象的幽静与深邃时总不乏清丽丰润的美感,它更多地传达了热爱生活的情怀而并非佛徒的空寂出世之想。总之,王维归根结底是一位感性丰富的诗人。
和孟浩然相比,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一种纯化的非日常性的意境,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一片宁静而清朗的世界,散发着梦幻般的美丽的光华。“王孙自可留”,更可以理解为诗意生活对庸俗人性的劝归。
王维写景的一个非同凡响的长处,是凭借着敏锐而细致的感受、使用恰好的语言显示光与色及声音变幻不定的形态。如《山中》一诗,前二句“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已是很漂亮的具有绘画效果的色彩组合,而后二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写湿润的青山中翠色仿佛荡漾开来,更是空际着笔,在真幻之间。还有《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近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中不见人影因而显得不可捉摸的声音,暗淡地浮动着并且正在静静地消逝的阳光,演示了“有”和“无”的不确定性。此诗后二句本于梁刘孝绰《侍宴集贤堂应令》中“反景人池林,余光映泉石”一联。但刘氏原诗因为有太多的累赘语,以至这二句的妙处也被淹没了;而王维将它作了一番改造并重新组合,却构成了既单纯又幽邃的意境。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唐诗与南朝诗歌的关系。
高適、岑参高適和岑参都曾厕身戎幕,均擅长以古诗尤其是七古的形式来写边塞题材,而且诗中多慷慨之气,所以自唐宋以来就有“高岑”的并称。
高適(约704—765)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早年困顿不遇,约五十岁时至河西节度使幕中掌书记。安史之乱发生后他才开始受到重用,代宗朝累官至刑部侍郎,进封渤海县侯。《旧日唐书》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但其现存诗篇大都作于未发达时。
高適抱负远大,狂放不羁,却长期沉沦,故诗中情绪激愤而高昂。《九月九日酬颜少府》写道:
檐前白日应可惜,篱下黄花为谁有?行子迎霜未授衣,主人得钱始沽酒。苏秦憔,悴人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生空搔首。
这是一首通篇对仗的七律,内容又是自叹不遇,却写得气势翻腾,雄浑有力。这力量来自诗人内心的高傲。虽然无衣无钱,但这只是苏秦、蔡泽一类英雄人物的“憔悴”与“栖迟”;既然世人无识,他也只好独坐搔首,任白日空驰,黄花枉开。其实高適在去河西幕府之前也曾担任过封丘县尉,但不久便辞去了,《封丘县》一诗坦率地自陈心迹:“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心悲……”个人尊严和小官僚职务的卑琐与不自由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这样的生活令他难以忍受。殷瑶《河岳英灵集》说:“適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表达感情直率而强烈,确是高適诗的明显特点,加上始终自信的豪迈性格,使得他的诗歌形成雄健的风格。
高適的诗以七言古体最为著名,代表作除上引《封丘县》,另有边塞题材的《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金代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岑参(715—769),江陵(今属湖北)人。和唐代一般边塞诗作者相比,他有着远为丰富的实际生活经验。自三十岁应举及第后,岑参曾两度出塞,在今新疆一带任幕僚之职多年。他的边塞诗多具体描述亲身经历的事件、亲眼所见的风光,而很少用概括性的写法。岑参性本好奇,其诗中充满异域情调的习俗、事物、景色斑斓纷呈,给边塞诗开拓了瑰丽异常的境界。如“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是别具风味的饮筵,“曼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回裙转袖若飞雪,左旋右旋生旋风”(《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旋歌》)是另有风情的舞蹈,而“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是常人不得见的景观。在这严酷而奇丽的自然环境中,军旅生活既是豪迈的也是艰辛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写道: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岑参诗中也常常直接呈露个人的情感,它和局外观察者的拟想是有所不同的,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曲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这是一群中层官员的宴集,他们因不甘贫贱而远来塞上,却又深感人生苦长欢短,唯有借酒作乐,一醉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