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病毒”最终以何种形式来表现,它都必须具备基本的感染基因,否则就极有可能被挡在“防火墙”外,或被“杀毒软件”杀死。“病毒”不独特,感觉不是特别酷,就不能很好地吸引眼球,也就不具备流行性。“病毒”必须是独特的,方便快捷的,特别酷,能让受众自愿接受并且感觉获益匪浅。
追求时尚的人都知道要顺应时尚潮流,因为他们惧怕自己会被时尚潮流所抛弃。作为厂商,也要追求时尚,顺应时尚潮流,但是仅仅跟随潮流,顺潮流而动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你想要走在其他商家的前面,却仅仅采取跟他们毫无两样的策略,就是中规中矩地迎合潮流,如此这般,如何能赶超别人呢?要想永远走在别家的前面,就得经常想出能使自家有别于他家的方案并且能够积极有效地付诸实施。若从时尚方面讲,你想走在别家的前面,就得要学会引领时尚,能够找到流行元素。
(第一节)关注时尚
想要做到“引领时尚”,首先必须关注时尚。一个与时尚脱节的团体,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引领时尚的,更别说试图找到并制造流行元素了。当然了,关注时尚并不是单纯地去关注它,而是你要有目的地去关注,你要努力从中找到对于自身有利的内容。关注时尚,其实就是在为你的引领时尚、制造流行元素做准备。
微型案例:Blog与葡萄酒的故事 Stormhoek,它是一家小葡萄酒厂家,其产品是“freshness matters”牌葡萄酒。据说S tormhoek的葡萄酒是新西兰的酿造白葡萄酒的技术和南非的葡萄这两者的结合(了解葡萄酒的人都知道这两者是最好葡萄酒的象征)。该厂家的葡萄酒在英国的Asda,Threshers,Waitrose,Majestic,Sainsbury’s 和Oddbins等大小商场均有销售。Stormhoek是家小型企业,没有很多的资本,所以也就没有在英国投放任何广告。但是Stormhoek对Blog却很倚重——其网站就是一个Blog。他们想尝试一种新方法,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它们想看看与博客们的互动会如何影响公司内部的交流及公司的文化,进而影响公司的销售。于是他们设计了一个小试验:2005年,他们向博客们提供了大约100瓶葡萄酒。只要博客们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就可以得到一瓶免费的葡萄酒:第一,住在英国、爱尔兰或法国,此前至少三个月内一直在写博客。读者多少不限,甚至可以少到3个,但只要是真正的博客;第二,已达到法定的饮酒年龄。当然了,你收到葡萄酒以后并不意味着你有一直写博客的义务—你可以写,也可以不写;可以写关于葡萄酒的话题,也可以完全与此无关;可以说葡萄酒的好话,也可以说它的坏话。据Stormhoek自己宣称,在2005年6月的时候,用Google搜索这家公司只有500条相关信息,而9月8日在进行搜索时就已经达到20000多条了。而在这两个多月中,他们自己估计至少有30万人是通过Blog开始知道的这家公司(他们有个Wiki,用来汇总博客们的反馈信息)。这项活动产生的滞后效应还很难具体估算,但是Stormhoek已经发现,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们的葡萄酒销量翻倍了,已然达到了“成千上万箱”的规模。
这个事件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传统的市场营销和广告模式是:我出钱满大街告诉你,瞧,这是我的产品,这就是你想要的东西;博客营销是:嘿,这是你我都感兴趣的东西,我们一起来关注它,谈论它吧。
网络并不专属于数码产品及相关高科技产品,它也属于传统行业。
资金困难的小公司可以善用Blog,也应该善用Blog:Stormhoek的营销成本仅仅是百十来瓶自己生产的葡萄酒而已。
传统的市场营销方案直接影响的是销售,而在博客营销中,销售不是直接的目标,但它可能是最终被影响的一个目标。
Blogosphere(博客空间)已经为大家所熟知,看此书的你也许就天天在Blog上书写着自己的思绪与心事。Blog是一个时尚性的东西,而把葡萄酒与它结合在一起,这就给葡萄酒填进了“时尚”的元素,为它成为“流行”作了铺垫。这就是葡萄酒厂家关注时尚的效果。营销事实也证明了产品与时尚性、流行性相结合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所以我们要多加关注时尚,为找到并制造流行元素做准备。
(第二节)引入“酷文化”
“酷”是现代人的口头禅,尤其是现代年轻人青睐的字眼。而“酷文化”也是追求时尚的人所不想放过的内容。够不够“酷”,也是你时尚与否的一个关键性标志。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商家在设计病原体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引入“酷文化”,因为它能与目标消费群体(当然,主要是青年群体)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帮助你的病原体更加顺利地被大家接受,并且更迅速地在最大范围内得到传播。
微型案例:“酷文化”的典型——动感地带
中国移动通信旗下的“动感地带”就是一个注意引入“酷文化”的典型。它的广告词有着炫酷的品牌语言。如富有叛逆的广告标语“我的地盘,听我的”,及“用新奇宣泄快乐”、“动感地带(M—ZONE),年轻人的通讯自治区!”这些流行时尚的“酷”语言,再加上它创造的广告形象,将追求独立、个性、更酷的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感受描绘得淋漓尽致。再看看它找来的明星代言人——周杰伦。他阳光、健康的形象,同时有点放荡不羁的行为,在年轻一族中极具号召力和影响力,与动感地带“时尚、好玩、探索”的品牌特性非常契合。这绝对是一个现代流行中“酷”的代表。这可以很好地回应和传达动感地带的品牌内涵,进而形成年轻人特有的品牌文化,增加动感地带的收益。
“很酷”,就是说你很有个性,与众不同,有着与世俗的价值观不同的看法。引入“酷文化”,能够帮助你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叛逆之心”。因为他们是用追求“酷文化”来满足自身精神需求的一族。
(第三节)事件营销的另类启示
事件营销(event marketing)指的是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力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升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销售目的的手段和方式。事件营销的优势在于其“投入小,产出大”。
国内媒体近年来收费居高不下,中央电视台标王之争由数年前的几百万飚蹿至几千万乃至上亿,地方卫视媒体也随之“水涨船高”,许多企业有好的产品却苦无宣传经费,只能对此望“台”兴叹;不打广告吧;死路一条;打广告;说不定死得更快。而事件营销往往借助或炒作一些事件、新闻让企业的信息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大最优传播效果,甚至能使企业或产品一夜成名,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宣传成本。
信息传播过剩和媒体多元化造成的信息干扰,也令很多的传播大打折扣,不是总有人问“浪费的那一半去哪儿了”吗?事实证明好的事件营销无论是在投入还是在知名度的提升方面,回报率都超过其他广告形式。像长虹公司借助柯受良驾车飞越黄河的事件来宣传产品、扩大市场,便是成功一例。而下面的海尔事件营销案例更为精彩。
微型案例:海尔利用事件营销提升品牌价值的启示
2001年7月13日之夜,当萨马兰奇念出口中的铿锵之音“北京”之时,全世界的华人都沸腾了,就在申奥成功的第一时间,“海尔祝伟大祖国申奥成功”的祝贺广告便紧随其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与全球炎黄子孙共享这一世纪之荣。当夜,“海尔”集团的热线电话被消费者打爆,很多的消费者致电只是为了与“海尔”分享胜利的喜悦。
从这个案例来看,“海尔”虽然没有在活动赞助本身取得直接的效益,但是申奥成功的纪念价值和象征意义对于海尔品牌形象的提升,以及增强海尔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无疑其附加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在申奥的时候,“申奥”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话题,而海尔的事件营销给我们的别样启示就是要善于利用时尚主题,为流行潮流推波助澜。
运用事件营销,其实就是抓住某一时期的时尚话题,将自己的产品或是服务与之联系起来,以求在时尚话题的基础上,自己也“时尚”一把。由于大家热衷看热闹的心理始终未变,所以借助事件营销来寻求时尚,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第四节)制造流行元素
什么是流行呢?“流行”就是我们周遭习惯性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这样看流行的话,要制造流行元素好像就不是很难的事情了,只要你善于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同一事物。而对于营销人员来说,就需要拥有一双与别人不同的“眼睛”,这很重要,因为这样才可以发现不同的美,看到潜在的流行元素,进而把潜在的东西挖掘出来,展现到消费者的面前,也就是找到流行元素,来引领时尚。
来看一个大家经常问到的问题。促进消费,是“推”重要,还是“拉”重要?这似乎很难回答。最好的营销是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这种需求有时是模糊的、盲目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有些迎合、附和往往意味着失败。那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