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道德机制是由肉欲、欲望、意志和理性组成的。德行或善寓于正确的选择之中,寓于两个极端之中,意志和理性要适当控制欲望。最基本的道德真理就是“趋善避恶”。实际上,他基本上把亚里士多德的那一套伦理学思想都搬了过来,不过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来自上帝的超自然的神法来保证人们的行为规范。这种神法是通过神的启示,作为上帝恩惠的礼物而直接来自上帝的。因此,德行是靠上帝的恩惠而“渗入”人间的,神又是理智的指导。
阿奎那的伦理格言是:“无限的真善美就是上帝”,“人的幸福在于达到上帝的本性”。不仅如此,他还认为人生来就倾向于上帝的,如果达不到上帝这个真善美的本性,人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阿奎那把上帝向摩西颁布的“十诫”概括为“避恶行善”、“保全自己的生命”、“不杀害他人”等基本原则,称为人的本性所具有的天赋观念,是不证自明的公理。他认为,人的德性是一种“习性”,是在后天的行为中养成的。所谓道德的德性就是使人倾向于行善的习性。他根据亚里土多德的伦理理论,把“审慎、正义、节制、刚毅”作为四种最基本的德性。
阿奎那的伦理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不同之处在于,他认为人还有某种超本性、超自然的需求。这就是人还要追求超本性的幸福,即对真善美的追求,追求与上帝的联系和交流。他与其他神学家一样,提出“信、望、爱”三种神学德性来弥补上面四种德性的不足。他认为,“信、望、爱”这三种德性可以使人达到超本性的幸福。他与奥古斯丁一样,认为爱上帝是最高的神学德性,也是最高的道德规范。
总之,中世纪的伦理思想基本上没有什么突破,增加的多是宗教上的内容;但是,中世纪伦理思想中对人类的超自然的精神需要的论述,却是有启发性的。
六、中世纪的经济发展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
中世纪经济的发展
中世纪的重要性在于它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就是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催化作用。在中世纪这样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奴隶社会内部开始产生的封建生产关系,由于日耳曼民族对罗马的征服而加速发展起来。在经历了四百年的缓慢进化,到九、十两个世纪,最终形成了以封建主庄园为典型形式的西欧封建制度,原先一些工商业发达的城市衰落了,占统治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庄园中普遍实行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
当我们把中世纪早期称为自然经济的时候,意味着货币的作用没有那么重要。有的历史学家指出,不要夸大这种情况,历史材料证明,从九世纪到十二世纪,人们始终用货币标价,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用货物来支付。这说明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开始渗透到农村,货币地租也开始流行起来;尤其是市集的出现,构成了中世纪到近代商业过渡的桥梁,起到了孕育资本主义的作用。到了中世纪晚期,随着国际贸易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中产生出来的市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成为新时代的代表,他们已经提出了政治代表权韵要求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社会下层阶级争取人身自由的斗争和宗教改革运动也高涨起来。这些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发展都逐步地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来。新的社会内容正在处处冲破旧时代的外壳,新的政治和社会理论也在取代人们关于社会的旧思想。随着新的经济条件的逐步成熟,一种新制度正在顺应新的需要而成长起来。
然而,漫长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仍是非常落后的。下面我们将从最典型的中世纪的经济思想谈起,然后介绍其晚期的若干变化。
在中世纪,教会是封建主义的最完整的体现,神甫就是教会和封建主的思想家。因此,神甫们打着上帝的旗号,说什么上帝创造世界时就要人劳动,只从事精神活动不从事体力劳动是懒惰的表现。他们把铁匠。木匠、鞋匠的劳动称为纯洁正直的行为,认为体力劳动是值得人们尊敬的。他们从农业生产出发去理解体力劳动对他们的重要性。神甫们的经济思想主要就是上帝所规定的“公平的价格”。就其本质来说,“公平价格”是指与劳动耗费相等的价格。神甫们认为,不遵守这个等价原则就会导致社会崩溃。神甫们把占有商业利润和利息看作是对按“公平价格”进行交换的破坏。因此,他们要求禁止大商业和高利贷。这是中世纪经济思想的一般特点,反映了自然经济的特点。在这个时代,有产阶级的生产几乎不超过其自身的需要,几乎不消费任何非本地的生产品。
阿奎那的经济思想
到中世纪晚期,封建社会出现了明显的等级特征。这也反映到神甫们对“公平价格”的新的解释中。阿奎那从封建主的利益出发,反对商人贱买贵卖从为这不仅是对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榨取,也是对封建主收人的分享。他主张把“公平价格”理解成是能使卖主获得相当于他的等级地位的生活条件的价格。为此,阿奎那就把交换归结为效用相等,把价格范畴说成是一个纯主观的范畴,这样公平价格就取决于从物品所交换得到的利益的效用,也就是归结为纯主观的行为。他对商业始终采取批判的态度。他认为,贱买贵卖只有在两种情况下可以免受谴责:一、一个人用他从商业获得的利润来帮助穷人或维持家庭的生活;二、买进时并无转手的意图,而且对物品进行了改进,或因物品的运输承担了风险,或因时间地点的改变价格发生了变化。通过这样获得的利润是劳动的报酬,应保证卖主有相当其等级地位的生活条件。
他还把利息说成是风险的报酬或是借款人的“无私的礼物”。他还极力掩盖地租的剥削实质,把它看成是土地所有者由于管理自己属下的劳动而得到的报酬。由于阿奎那时代商品货币交换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因而他反对交换中的欺诈行为,如把一件物品卖得高于它的价格或隐瞒所出售的物品的缺点等。关于货币,他认为货币是人所发明的工具,人们发明它是为了用一定的价格来衡量一件物品的价值,因此货币的价值可以由人的主观来决定。货币铸造是统治者的特权,统治者规定了货币的购买力。这正是中世纪封建主在其领地内任意发行货币行为在理论上的反映。对于利息他也不是彻底批判的。他认为有两种情况可以有利息:一、出借人出借货币蒙受了损失;二、出借人以合伙形式把货币委托给商人和手工业者,承担了损失本金的风险。总之,在商品货币交换的浪潮下,他不得不为利润和利息之类的收入打开方便之门。
阿奎那认为,私有制是人的理性创造的,是出自上帝的意志。他还认为私有制是人类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可以使人类处于比较和平的境地。
七、小结
我们知道,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十五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人们用来指称从四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到十四世纪这段历史时期,它上接古代,下连近代,已经成为人们习惯的历史分期说法。在这一千年左右的时间里,由于宗教神学的束缚,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十分缓慢,缺乏具有创造力的思想和著作,有人把它称为“黑暗年代”。但在这个时期西方的思想也绝非没有进展。随着商业的发达,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开始了。许多古希腊的经典被翻译成普通人能够阅读的文字。通过教会和教士之手,西方文化的许多思想得以流传下来。教会还办了不少学校,西方不少有名的大学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尤其是到了中世纪后期,基督教在教会思想家的手中被理性化,许多地方表现出更适合世俗的需要。中世纪的重要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它是近代社会的开端。
历史哲学家克罗齐曾客观地指出,古代后期的哲学、科学、历史和风俗中浸透了迷信,然而,在智性方面古代后期并不比新兴的基督教强,事实上比它差。因为在新兴的基督教中寓言逐渐形成了,而且被精神化了,变得不同于古代的神话和奇迹了。它们含有一种更崇高的思想,含有一种关于精神价值的思想,这种价值不是这一民族或那一民族所特有的,而是整个人类所共有的。
克罗齐还认为基督教使人类关于历史的认识得到了某种升华。他指出,从基督教看来,历史既然变成了真理史,它同时也就放弃了意外和机遇而古人则往往使历史沉溺于这些东西。而且历史不再是盲目的命运,而是理性、智慧、天意的体现。是天意指导和安排事件的进程,向着上帝指引的崇高的目标前进。这就打破了古人循环的、永远重返起点的历史观念,历史破天荒地第一次被理解为进步,而且历史也被理解为一种普遍的、深刻的东西。
在法律思想方面,阿奎那给予自然法以相当高的地位,他相信任何人都有一种按理性行事的自然倾向,也即按美德行事的自然倾向。而神法就是来补充这种相当一般和抽象的自然法的。所以,罗马天主教法哲学中的理性主义倾向,直到现在也是符合天主教会的正统立场的。
中世纪后期的经济思想也有相当的进展,人们已经开始在思考资本和货币这样重要的范畴。
中世纪的尽头,人们已经立足于近代社会的门槛上。一个伟大的社会变革时代就要到来。